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战略顾客利用等待跨期选择购买时机以实现其期望剩余最大化,其支付意愿由横向支付意愿与纵向支付意愿构成. 考虑了存在产品差异与供应合同条款差异的两条竞争性供应链. 每条供应链中,制造商向零售商提供两类供应合同:批发价格合同与销售补偿合同. 结论表明:1)当产品间只存在横向差异性时,纵向联盟同时降低了自身供应链与竞争供应链的绩效,即相对于都采用批发价格合同情形,两条供应链都采用销售补偿合同时,各自得到的期望利润更低. 2)当产品间同时存在横向与纵向差异性时,供应链提升产品纵向差异优势与采用纵向联盟能增加自身期望利润,却降低了竞争供应链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构建由两个制造商和两个排他性零售商组成的链与链价格竞争模型,其中制造商提供有偿延保服务,每条供应链拥有两个纵向渠道结构选择策略:中心化结构和分散化结构.通过计算不同链与链竞争模式下的均衡决策和绩效,基于供应链系统绩效占优的角度识别了竞争供应链的纵向渠道结构选择策略,并揭示了不同延保期和竞争状态下竞争供应链纵向渠道结构选择博弈的Nash均衡.最后给出了关于制造商提供延保服务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横向合作的集群式供应链跨链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两条单链的集群式供应链出发,在单链纵向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两条单链跨链横向不合作和合作供应链设计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运用MATLAB和LINGO软件编程进行算例分析.发现基于两单链的集群式供应链在横向和纵向两维最优设计中,与纵横向合作的物料分配比例密切相关,计算得出当纵向合作的物料分配比例为0.8时,能达到在基于横向合作下的集群式供应链设计的最小成本;同时运输变动成本,特别是长期合作的纵向单位运输变动成本对集群式供应链设计,以及跨链横向合作有着较大的影响,而固定运输成本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针对零售商主导供应链在碳交易和消费者低碳偏好下的减排合作决策问题,以供应商不减排投资分散决策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供应商减排投资的斯坦伯格博弈和垂直纳什博弈不合作模型及集中决策合作博弈模型.给出了供应商减排投资和选择垂直纳什博弈的条件,分析了零售价、减排量、需求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变化.研究发现,供应商投资减排,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均增加且供应商利润在垂直纳什博弈均衡时比斯坦伯格博弈均衡时大,但斯坦伯格博弈和垂直纳什博弈均不能实现低碳供应链协调;特定条件下的垂直纳什博弈和集中决策的零售价格低于供应商不进行减排投资下的普通产品零售价格,即低碳并不一定高价.指出零售商具有选择与供应商进行投资减排合作的动力,从而构建了供应商和零售商共同决策批发价格的纳什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来实现供应链减排合作与利润分配.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间的横向竞争与并购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企业竞争模式逐渐转变为供应链间竞争模式的观点,研究了供应链间的横向竞争和并购效应,重点考察了以可观察与不可观察合约为主导的供应链间竞争模式,及其横向并购后的供应链与各个环节的利润和市场变化情况。这些研究为企业并购决策,以及并购后的供应链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6.
不确定环境下链与链竞争的纵向控制结构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贝叶斯统计推断方法和博弈理论构建市场不确定环境下链与链竞争的控制结构模型,分析市场风险、产品竞争强度对供应链纵向控制结构绩效的影响,从制造商与供应链系统角度识别了不确定环境下纵向控制结构选择的贝叶斯均衡与可能的囚徒困境,特别是,供应链系统控制结构选择不依赖于市场的风险环境,只取决于市场竞争强度,这显著不同于制造商对纵向控制结构选择还依赖于市场风险及零售商预测能力,该结果为不确定环境下链与链竞争的纵向控制结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多个规划期情形下,研究了由制造商层、零售商层、需求市场层和回收商层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所有制造商生产同质产品,利用双渠道分销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两种交易渠道间存在竞争,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和零售商两种购物渠道存在不同偏好.利用变分不等式和互补理论刻画了网络中各成员的最优经济行为,建立了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并运用修正投影收缩算法求解.结合算例探讨了单/双渠道、渠道间的竞争强度因子、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渠道的偏好系数及制造商的强制回收量约束对供应链网络各成员及网络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偏好大于一定程度时,双渠道对制造商有利,而对零售商不利;电子渠道竞争强度因子对网络成员的利润影响较大,制造商应加大网络等方面投资;当消费者对电子交易渠道的偏好增加时,制造商利润先减后增,制造商在开设电子商务时应把握合适的切入时机,且不要因暂时的利润降低而关闭电子营销方式;单/双渠道情形下,政府的强制性回收量约束均会对制造商带来不利影响,当回收量约束超过某一值时所有成员会动态调整其策略而改变供应链网络的均衡状态.通过研究,以期对闭环供应链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企业决策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存在高低两种类型制造商的供应链中,通过对制造商向零售商进行信号传递策略的研究,把制造商引入渠道竞争的动机解释为"渠道竞争"及"信息非对称"两种效应.把零售商努力纳入需求函数,建模分析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单(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通过调整入场费和批发价进行信号传递的决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两种渠道模式下供应链成员决策参数的对比,重点分析了渠道入侵对信号传递策略两种效应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两种模式下,制造商都需要通过向上扭曲批发价、降低支付给零售商的入场费来进行信号传递,同时零售商会减少附加值服务的提供;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制造商可以通过引入线上直销渠道降低批发价向上扭曲的概率(即更容易实现自然分离),并减少信号传递成本;产品需求波动性、需求对零售商提供附加服务的敏感性以及渠道间竞争强度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引入渠道竞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单制造商和双寡头竞争零售商组成的分散决策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零售商是否投资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分别构建了链上成员不投资RFID(N情景)、零售商1投资RFID(L情景),零售商2投资RFID(F情景),及链上成员均投资RFID(T情景)的收益模型,求解出相应的最优解并探讨链上成员RFID的投资均衡策略.研究发现:零售商获得的批发价与其是否投资RFID相关,与其竞争者RFID投资策略无关.相较于N情景,F情景对零售商1的收益产生"负外部性";当RFID成本较低时,L情景对零售商2的收益产生"正外部性".当RFID成本较低时,供应链的均衡策略为T情景;当RFID成本较高时,供应链的均衡策略为L或F情景取决于零售商的错放率大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绿色产品的高生产成本及供应链企业间稳健性较弱的问题,结合消费者绿色偏好和低碳政策,在绿色供应链中实施持股策略,构建了制造商减排与否、零售商对减排投资持股与否等不同情景组合下的博弈模型,研究了纵向持股策略下企业的运营决策与协调优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持股策略使环保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实现了供应链减排增效的双重红利;实施持股策略后,清洁型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决策和利润优于污染型供应链对应企业;碳价格上涨时,污染型产品减排量降低,清洁型产品减排量增加,反之亦然;故政府可对市场中的碳价格适当干预,降低污染型企业碳价格而提高清洁型企业价格.进一步地,结合各企业在供应链中实际掌握的"话语权",运用混合策略讨价还价解实现了绿色供应链的协调与优化.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分工的背景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跨界的大数据及其分析技术通过提升数据的"可视性",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手段.本文聚焦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采购环节,分析如何利用大数据来评估采购风险.通过梳理一家典型服务采购企业采购流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我们提出了一个"5+X"的采购风险分类框架;其中包括环境风险、竞争风险、道德风险、财务风险、履约风险以及内控风险.我们给出了测度各类风险可能的数据来源以及处理方法.通过一个案例研究我们展示了基于大数据的采购风险评估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2.
As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have captured and analyzed huge volumes of data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upply chain, this paper develops a big data harvest model that uses big data as inputs to make more informed production decisions in the food supply chain. By introducing a method of Bayesian network, this paper integrates sample data and finds a cause-and-effect between data to predict market demand. Then the deduction graph model that translates products demand into processes and divides processes into tasks and assets is presented, and an example of how big data in the food supply chain can be combined with Bayesian network and deduction graph model to guide production decision. Our conclusions indicate that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has vast potential for supporting support decision making by extracting value from big data.  相似文献   

13.
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服务合作定价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双渠道供应链中,为缓解渠道冲突,提高服务效率,制造商选择将电子渠道的服务交由零售商完成.在对称信息的框架下,建立了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电子渠道与零售商服务合作的Stackelberg和Bertrand博弈模型.发现渠道价格和需求受制造商在电子渠道的边际服务成本和零售商在电子渠道的边际服务成本影响;制造商在电子渠道的服务成本与零售渠道的定价正相关.当零售渠道服务水平高于电子渠道服务水平时,零售商的服务成本与电子渠道的定价正相关.Stackelberg竞争下制造商电子渠道和零售渠道价格均小于Bertrand竞争情形.制造商总是偏好作价格的领导者.利用算例分析了市场批发价格、渠道服务水平等对零售商选择Stackelberg竞争或Bertrand竞争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研究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两条供应链,并考虑一条供应链中制造商的风险厌恶特征,比较研究完全竞争、单一供应链合作(供应链1或2合作)、供应链内部合作、供应链研发合作五种竞合模式下的供应链最优研发努力决策.结果表明:研发成本系数或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加会降低制造商的研发水平,但能激励竞争供应链的研发努力,而市场波动对竞争供应链研发水平的提高不总是有利的;对供应链利润而言,风险厌恶程度与市场波动会降低两条供应链的利润;尽管制造商的研发水平在供应链研发合作模式下是最优的,但对供应链利润不一定是最优的,其在供应链合作而竞争供应链不合作模式下的利润反而更优.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制造商负责回收和处理废旧产品的两级闭环供应链,建立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下的微分对策模型,以废旧产品回收量影响的企业声誉为状态变量,利用反馈求解法得出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在此基础上,假设奖惩临界值受企业声誉影响,得出奖惩契约协调下的供应链最优决策.通过对奖惩契约有和无两种情形的决策进行对比,得出废旧产品回收成本系数与企业声誉和奖惩力度均成反向变动关系;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采用奖惩契约能提高废旧产品的回收量,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收益,达到社会、企业和消费者的多赢;当供应链系统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相比无契约分散决策下供应链企业收益,奖惩契约的设计与实施能够持续有效地提高企业收益.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广告存在损害顾客忠诚度和降低品牌形象的情形.为分析制造商以成本分担形式开展合作广告的前提条件,以及合作广告对消费者需求和供应链成员收益的影响,以两条"单个制造商-单个零售商"组成的竞争供应链为对象,构建了供应链之间的Nash博弈和供应链内零售商为领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考虑广告长效作用,对两个销售周期的合作广告和非合作广告博弈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制造商仅在广告负效用显著和商品替代率高的条件下开展合作广告;当商品替代性不显著时,合作广告可以有效提升需求,反之则降低需求;合作广告并不能提升零售商收益,但当商品替代率低时,可以改善制造商收益,同时提升供应链总收益.研究结果对地方性广告实践中的供应链成员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客户服务型供应链生产计划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斌  陈晓剑 《系统工程》2005,23(10):58-62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发展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企业需要有统一协调的生产计划系统,衔接各企业的生产活动,对整个供应链的生产环节进行计划、跟踪与控制.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客户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作用日益显现,传统的供应链计划不能满足竞争的需要.本文在回顾传统计划、MRP计划、供应链计划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客户服务型供应链计划体系.这一体系通过建立客户、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共享的计划平台,在订单受理、生产计划确定过程中实现两级优化,使得所有供应链成员企业都可以面对最终客户,成员企业建立彼此平等的伙伴关系,客户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上游技术服务商和下游新能源制造商合作创新的两级供应链,考虑两个制造商的竞争关系和权力结构,研究不同竞争模式对产品定价、产品利润的影响,为技术服务商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决策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技术服务商在同等条件下会提供技术给具有竞争关系的制造商以优化利润;制造商之间的权力结构会影响技术服务商的利润,并且在“权力对等”竞争模式(FLC)下的利润最大。从制造商角度,竞争强度和技术产出贡献度均会影响产品价格。在技术产出贡献度较小的情形下,垄断模式(M)下的产品定价最高,“制造商1领导”竞争模式(SLC)和“制造商2领导”竞争模式(TLC)下的定价较高,FLC模式下的定价最低;反之亦然。算例分析进一步指出,当技术产出贡献度较小时,M模式下的产品利润大于竞争模式(C)下的产品利润;反之亦然。此外,制造商之间的权力结构会影响C模式下的产品利润,因此,制造商在C模式的占优策略是通过FLC模式实施定价或在SLC和TLC模式下取得定价领导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本土和FDI不同所有制生产型企业竞争下政府环境补贴模式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假定消费者存在环境创新偏好,分别建立了3种环境补贴模式(无补贴、补贴本土生产型企业、补贴FDI生产型企业)下两阶段供应链竞争模型,并进行了优化求解。通过对3种模式下的均衡结果比较分析,结合数值仿真表明:政府对FDI生产型企业和本土生产型企业进行环境补贴时对各企业的影响无本质差别,受到政府环境补贴的生产型企业均会提高其受补贴产品的环境创新度和需求量,但会降低竞争产品的环境创新度和市场需求量;补贴给绿色制造成本较低的FDI企业能产生比补贴给绿色制造成本较高本土企业更明显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两生产型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能扩大政府环境补贴的以上效应,但不能改变这种效应;就利润而言,生产型企业均在受补贴模式下最高,补贴竞争者模式时最低;零售商和供应链均在补贴FDI生产型企业模式下达到最高,其次是补贴本土生产型企业模式;政府环境补贴只有在补贴力度较小时才能对供应链自身渠道利润产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