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枣步曲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枣步曲在尧都区两个枣区发生的规律及形态识别,提出了枣步曲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枣大球蚧是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的一部分,其发生发展受到众多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枣大球蚧发生发展对林果业的发展影响比较大,因此研究枣大球蚧监测、预报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林果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影响出发,系统的介绍枣大球蚧的虫情监测、检测结果分析、定级标准、系统虫情调查以及预测预报方法,对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以及维护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就影响枣树产量的几种害虫,如枣龟甲蜡蚧、食芽象甲、桃小食心虫、枣黏虫、枣尺蠖的生态习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枣步曲预测预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步曲的发生直接影响到枣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文章对枣树虫害枣步曲的预测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多年试验观察,对枣步曲的测报、预测,制定了防治指标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枣树是我国特产果树,分布很广,栽培历史悠久。枣果味美营养价值很高,可以生吃,也可以加工成枣果系列食品。下述枣果的系列食品加工技术,均为传统加工技术。一、南枣的加工南枣仅产浙江省义乌市,采用日晒和火烘相结合的干制加工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选枣→洗枣→烫红→晒红→熟煮→烘烤和日晒→分级包装。鲜枣选择加工南枣的枣果,以脆熟期为采收适期,此时枣果具有甘甜微酸、松脆多汁等最好的鲜食品质,加工时能获得皮纹细、肉质紧的上品。但出口的南枣,必须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旅游地区油菜花花期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000-2012年鄱阳湖旅游地区的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利用聚类分析、有效积温法则及变异系数统计等方法,研究鄱阳湖旅游地区油菜花花期特征及其预报。结果表明,鄱阳湖旅游地区纬度越高,开花越晚,始期与盛期之间的时间越短。开花始期、普期及盛期的平均日期分别为3月5日、11日和17日。始期-普期、始期-盛期的平均间隔分别为5.3 d、13 d。有效积温方法预报婺源油菜花各花期较稳定,以现蕾为起始点,开花始期、普期及盛期的平均有效积温值(0℃)分别为236.50℃、305.21℃和379.55℃。  相似文献   

7.
三种枣载培品种的离体培养再生植株及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枣是原产我国、资源丰富的特产果树 ,其果实营养丰富 ,食、医兼用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枣树适应性强 ,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 ,适栽地广 ,是黄土高原山区水土保持经济果树的首选树种[1 ] .近年来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枣的快繁研究有较多报道 [2~ 7] ,本文报道了临泽小枣、梨枣、晋枣 3个陇东地区适栽品种离体培养与快繁研究的初步结果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临泽小枣材料取自甘肃农业大学 ,梨枣材料取自陇东水土保持研究所实验基地 ,晋枣材料取自宁县九龙川 ,均于 6月取母树幼嫩茎尖和茎段 .1.2 无性系建立与继代培养 以茎尖…  相似文献   

8.
枣树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枣锈病作为一种重要的枣树真菌病害,在我国主要枣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枣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中国枣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中围绕枣锈病病害症状、发生危害、病原、病害循环以及发病因素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枣锈病的防治策略及研究展望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遂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2003年12月,该县分别引进沾化冬枣、苹果冬枣、鸡蛋枣、大雪枣等优良品种进行栽培,历时3年。  相似文献   

10.
报告了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测定的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利用积温法预测了若虫的发生高峰期.结果表明:卵期、若虫期、产卵前期及伞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74±0.46)、(9.95±0.92)、(20.67 ±2.03)和(11.26±0.72)℃;有效积温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松突圆蚧自然种群时间序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清市周围松林为研究点,对松突圆蚧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林间种群消长有4个明显的波峰,4月中旬的波峰最突出.全年4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松突圆蚧的高发期.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松突圆蚧自然种群序列和气候序列之间的关系.在福清地区,各个气候主要因子的时间序列不存在自相关关系,相反松突圆蚧种群动态各主要因子之间存在自相关关系.松突圆蚧1龄若虫的死亡率与旬平均温度呈极显著相关.总的虫口死亡率与旬平均温度呈显著相关.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松突圆蚧的死亡率相关性不显著.性比与旬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相关.性比与旬平均温度呈显著相关.林间虫口密度与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降水量对初孵若虫的死亡率呈极显著相关,是影响初孵若虫种群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2.
沈阳6种树木春季物候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6种树木开花始期和展叶盛期与历年温度、积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山桃花开花前第二天日平均气温较低的年份,开花始期将推迟,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垂柳开花始期与开花当天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山桃的花始期与3月、4月的平均气温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榆叶梅、金钟连翘和紫丁香开花始期与4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除榆树外,其他5种树木开花始期与3~4月、4月、4~5月、4月下旬积温均呈负相关关系.榆树展叶期与其前第二天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他5种树木的展叶盛期与温度及积温的关系与开花始期相似.  相似文献   

13.
2012年选取与气象站点相邻的一个环境空气质量测点对PM2.5进行了研究性监测,测点距地面23m,全年PM2.5质量浓度在19~284μg/m3之间,年均质量浓度为89μg/m3,月均质量浓度最高的为1月.系统分析全年PM2.5监测质量浓度与相邻气象测点灰霾、能见度观测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宜昌市城区PM2.5污染质量浓度与灰霾观测值相关性不强,但与能见度的观测值显著相关;全年能见度降低受PM2.5污染的影响具有季节性,2、5~6三个月与7~9三个月及4、10~11三个月,这3组月份内的PM2.5与能见度之间的回归曲线基本一致,全年中3月份影响最大,而1月份最小,主要与气温、风速、降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冬枣冰温贮藏保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半红期的黄骅冬枣配以固体保鲜剂,在0~-1℃、相对湿度为60%~70%条件下贮藏,可成功地保存90d以上;通过对不同含水量冬枣的冰点测试,确定了冰点温度与含水量的回归方程,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不同保护液对冬枣冰点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2年6-7月香港天文台业务区域谱模式(ORSM)的物理量预报资料,通过对暴雨发生时的平均高度场、温度场、湿度场、经向及纬向风速场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南方形成持续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及物理条件.通过对暴雨带附近的热力场和动力场的研究表明:温度场上,在大气中低层,暴雨带处于高温区南侧相对的冷区,且温度梯度较小,而在暴雨区北侧,温度梯度较大;湿度场上,暴雨区落在高湿度带中,并且在大气低层,暴雨带位于南北相对湿度对比带的南侧;而在风速场上,在大气低层,暴雨带附近为东西风及南北风的复合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近年来,枣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在陕西榆林设施枣树基地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研究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掌握枣瘿蚊在寄主上的发生情况和生物学特性,为该虫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4—5月,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柳树会村,选取枣瘿蚊幼虫危害严重的设施枣树样地。采用五点抽样法、双对角线抽样法、棋盘式抽样法、平行线抽样法和“Z”形抽样法抽取受害枣树,运用全株调查法(全查法)统计每株枣树上枣瘿蚊幼虫的数量。5种抽样方法与全查法之间进行t检验、误差率和变异系数比较,筛选出最适合的抽样方法,然后应用7种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5种抽样方法均适合设施枣树枣瘿蚊幼虫的调查,其中平行线抽样法为最适合的抽样方法。调查表明,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间相互吸引,密度越大,个体群聚集度越高;其聚集分布由个体的聚集习性引起。依据Iwao的m*-m回归分析确定了枣瘿蚊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为N=3.841 6/D2(2.878 3/m+0.176 5),当枣瘿蚊幼虫的防治阈值设置为4头/株,序贯抽样模型公式为$T_{(n)}=4 n \pm 7.4214 \sqrt{n}$。若调查100株设施枣树,当枣瘿蚊幼虫数量累计大于474头时,需要进行防治。【结论】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最适调查方法为平行线抽样法,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为该虫在设施枣树上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在广州地区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自然种群每年有2个密度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1月到5月,最高密度在3月到5月中,第二个高峰出现在11月到12月。本文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大气压等物理环境因素对各虫态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各因素对种群动态起综合性影响,但不同因素作用的强度不同,即使是同一因素在不同时期影响的强度也有差异。在1月到4月,各虫态的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5月以后,随着温度增加而下降,以1月到6月收集的种群动态的资料与温度进行相关分析,有的年份呈正关,有的年份呈负相关,在7月到12月,种群的密度随温度下降而增加,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季节收集的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差异。降雨量对幼虫、蛹的密度有很明显影响,呈负相关。降雨对成虫数量呈负相关影响,但未达显著水平。降雨对卵块数量影响不明显。成虫的数量与大气压成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2014年6月26日到6月28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运用中尺度预报模式WRF以及同化系统WRFDA同化ATOVS(包括AMSUA、MHS、HIRS4)和IASI(CO2吸收波段)亮温资料,对比不同卫星资料同化对此次暴雨过程预报影响,评价IASI卫星资料同化对江淮暴雨预报效果。结果表明,相比ATOVS资料同化,IASI资料同化对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调整更明显。在24 h和12 h累计降水量模拟上,同化IASI资料对降水范围和降水强度的模拟与实况最为接近。在同化ATOVS试验中加入IASI资料后,降水模拟效果改进不大,说明同化资料的种类越多,相应累计误差越大,对降水模拟改进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苏南丘陵区麻栎林生态水文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于2012年4月至9月对麻栎林的降雨分配过程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累计降雨量470.7 mm,平均场降雨量10.0 mm,小雨占据降雨事件的绝大部分,频率达到70.21%。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回归模型确定了林冠部分的持水能力和树干持水能力分别为0.87 mm和0.11 mm,形成树干径流的最小雨量为3.42 mm。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空气湿度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小雨量级下,随月平均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各月林冠截留率增大。月平均林冠截留率与叶面积指数有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林冠平均截留率为20.48%。  相似文献   

20.
小菜蛾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也是迄今研究认为抗药性发展快、危害严重的农业害虫.1996-2003年作者对湖北省咸宁市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该虫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