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采用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对一株嗜盐古菌DSFD111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分离到的DSFD11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球菌,不产芽胞,细胞内含类脂粒.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最适生长NaCl浓度为4.3mol/L,表明该菌株属于极端嗜盐菌.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DSFD111菌株归于盐盒菌属(Haloarcula),与最近缘的Haloarcula argentinensis的相似度为99%.  相似文献   

2.
依据柯赫氏法则对崇明水仙盆栽中叶褐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得到3个可造成鳞茎和叶不同程度腐烂的致病真菌菌株.应用形态学鉴定法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及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鉴定,结果1株为丛赤壳属的丛赤壳菌(Nectria gliocladioides),2株为镰刀菌属的串珠镰刀菌胶胞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其中Nectria gliocladioides为引起崇明水仙盆栽枯萎病的主要病原真菌,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低于5℃和高于40℃菌丝均不能生长.研究结果证实ISSR技术可用于区分菌株间的种属差异,可作为病原真菌鉴定的分子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以西双版纳传统腌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MRS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通过溶钙圈法和EDTA滴定法筛选出产乳酸能力强的菌株,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筛选试验从腌制品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乳酸的菌株XSBN-4,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最适生长条件为36℃,并且葡萄糖和CaCO3的添加量应分别低150、20 g/L.产乳酸最佳发酵条件pH为5.5,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51 h,乳酸浓度为(84.51±1.33)g/L,产率为(4.51±0.06)g/L/h,残糖量为(0.83±0.03)%,糖酸转化率为(84.51±1.33)%.菌株XSBN-4具有较强产乳酸能力,可作为乳酸发酵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4.
从西南印度洋热液区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中度嗜热产芽孢杆菌,命名为M6.菌株M6为革兰氏阳性菌,短杆状,可成对.菌株M6的生长温度为35~65 ℃(最适生长温度60 ℃),生长pH为6.5~8.5(最适生长pH为7.0~8.0),生长NaCl质量分数为0~4%(最适NaCl质量分数为2%),生长盐度为0~80人工海水(最适盐度为40).16S rRNA基因相似性分析表明,菌株M6属于不产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与Anoxybacillus rupiensis菌株同源性最高,达99%;但16S~23S rDNA 间隔区PCR扩增分析表明,该菌与同属菌株有较大差异.通过以上形态学、生理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认为菌株M6为不产氧芽孢杆菌属的菌株.另外,菌株M6可分泌胞外高温淀粉酶.菌株M6胞内含有内生质粒,其大小约为10 kb,命名为pAB01.  相似文献   

5.
一株富含类胡萝卜素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不同生物环境中分离紫色非硫菌,测定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筛选出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菌株.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碳氮源利用情况、最适生长pH值及盐度等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其16S rRNA基因,测序后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分离自暨南大学明湖底泥的菌株R2,在所分离的8株紫色非硫菌中,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最高,为4.83 mg/g(干菌体),该菌株符合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的生物学特性,其最适生长pH为7.0,盐度为0.2%;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该菌株与红游动菌属的Rhodoplanessp.HA17相似性为99.4%.可确定筛选出一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菌株,该菌株属于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  相似文献   

6.
从广东四会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高效还原Fe(Ⅲ)和腐殖质(HS)的兼性厌氧菌,编号为CY01.菌株CY01细胞壁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细胞为杆状,大小为(1.2~1.5)μm×(0.3~0.4)μm,没有鞭毛,没有运动性,在有氧条件下氧化酶和接触酶均呈阳性反应,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C,最适生长pH为6.5~7.0.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CY01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属为Comamonas(丛毛单胞菌属),该属内和CY01亲缘关系最近的种Comamonas Koreensis(韩国丛毛单胞菌)的16SrDNA序列相似值为98%,DNA G+C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为64.8.用Biolog GN2系统鉴定的结果显示,有氧条件下,在提供的96种不同碳源中,CY01只能利用其中的38种.结合菌株CY01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将菌株鉴定为Comamonas Koreensis.该菌所具有的Fe(Ⅲ)和HS还原特性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苏龙  韦宇拓  黄日波 《广西科学》2006,13(4):327-329,333
采集广西象州温泉水样,用常规的稀释涂布法分离和纯化嗜热菌,并选择其中1株编号为XZ2K 2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从温泉水中分离得到9个菌株,XZ2K 2菌株的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芽孢,细胞呈杆状,最适生长温度为70~75℃,最适的生长pH值为7.0~7.5.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布氏栖热菌(T herm us brockianus)。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能够高效净化当地废水的光合细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宜宾当地废水中分离得到1株光合细菌,将其命名为YBX-1,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为红色假单胞菌.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45 W的白炽灯为光源,pH值为6.0~6.5,接种量为15%~20%.该菌株对宜宾本地3种废水的净化能力与外购对照菌株相当,最高CODCr去除率可以达到63.2%,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999年 6月从江苏省启东市某水产养殖场患病濒死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分离出 3株致病菌 .经回感试验证实了菌株在 2 4小时内对健康蟹的致死率分别为 10 0 %、75 %和 6 0 % ,回感温度升高可导致死亡时间缩短 .经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 ,分别定名为ES 1、ES 2和ES 3菌株 .3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 35℃ ,pH8,NaCl浓度 0~ 1% .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层平板培养技术,从云南腾冲地区高温温泉边酸性水中分离出1株螺旋状铁氧化细菌ML-04,对该菌的理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该菌专性化能自养,可利用亚铁和黄铁矿为能源,不能氧化硫磺、四硫酸盐、硫代硫酸盐,最适生长温度40℃,最适生长pH2.5.对砷黄铁矿的浸矿实验表明,ML-04菌株可以有效浸出矿粉中的铁和硫元素.  相似文献   

11.
新疆酸奶子中乳酸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5份采自新疆伊犁牧民家庭传统方法制作的酸奶子中分离出71株乳酸菌,并进行了生理生化表型特征鉴定。对其中的28株菌测定了16S rRNA基因全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结合生理生化结果,鉴定结果为,该酸奶子中乳酸菌涉及5个属、11个种及亚种,有些菌株对生长温度适应性较强。乳杆菌为新疆酸奶子中的优势菌属,以瑞士乳杆菌(Lb. helveticus)为最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从白酒窖泥中分离得到11株乳酸菌,经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1株短乳杆菌、1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干酪乳杆菌和7株铅黄肠球菌。 分析了11株菌MRS培养基发酵产乳酸性能,结果表明:乳酸产量与菌群生长呈正相关,鼠李糖乳杆菌L9、干酪乳杆菌L10与L11发酵液乳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5.74、15.58、14.74g/L。4株代表菌相同条件下发酵高粱培养液产挥发性风味组分,共有物质13种,包含了白酒中重要香气成分:乙酸、己酸、乙酸苯乙酯和苯乙醇,且乙酸、己酸相对含量较高。各菌产可挥发性组分差异明显,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种类为:短乳杆菌L5产烷烃类化合物(27.91%),铅黄肠球菌L8产醇类化合物(43.14%),鼠李糖乳杆菌L9产酯类(7.35%)、酮类(3.61%)和吡嗪类(3.3%)化合物,干酪乳杆菌L11产酸类(27.98%)和芳香类(5.96%)化合物。仅有短乳杆菌L5产四甲基吡嗪,短乳杆菌L5和铅黄肠球菌L8可明显产乙醇,鼠李糖乳杆菌L9和干酪乳杆菌L11产3-羟基-2-丁酮。这些物质对白酒风味和口感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窖泥中各种乳酸菌特征不一,对白酒酿造有不同影响。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挖掘白酒酿造功能微生物、拓展乳酸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芽孢杆菌组合对海水养殖水体COD的降解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获得一种降解性能优于单菌株的菌株组合,更好地改善目前工业化密度养殖的水体水质。【方法】从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分离降解效果良好的单菌株,根据菌株之间的拮抗效应,按照2株菌或3株菌进行组合,研究各组合菌株的降解效果。【结果】2株菌的组合第6天时COD含量的均值为422.57mg/L,标准差为63.85,3株菌的组合第6天时COD含量的均值为365.61mg/L,标准差为67.63,说明3株菌的组合整体降解效果比2株菌的组合好,且更容易获得降解效率高的组合,但并不是所有3株菌的组合降解效果都优于2株菌的组合。【结论】确定最优菌株组合为C14(菌株B2,菌株B6,菌株B11),COD降解率为64.29%。经鉴定,菌株B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6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菌株B11为嗜碱性芽孢杆菌(Bacillus alcalophilus),为今后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城市绿化用樟树黄化病、溃疡病近年来多发的情况。【方法】本研究采集了上海地区健康的行道樟树枝条,分离、筛选并鉴定具有促生抗病作用的樟树内生细菌。通过组织切片法、组织匀浆法从健康樟树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再通过与2种樟树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平皿对抗试验,筛选出对樟树病害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同时还研究了拮抗细菌的解无机磷、解有机磷能力,以及分泌吲哚乙酸(IAA)的能力和耐盐性。在上海嘉定进行了施用优良菌株的田间试验,统计其促进生长情况。【结果】从樟树组织中分离到候选内生细菌共50株,其中有11株菌对樟树病害病原菌具有拮抗效果,4株菌具有解无机磷能力,2株菌具有解有机磷能力,2株菌具有产IAA能力,5株菌有较好的耐盐性。对其中综合性状优秀的2个菌株进行种类鉴定,菌株ZS-1被鉴定为微杆菌(Microbacterium resistens),菌株ZS-3被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发现2株菌对樟树扦插苗株高有较好的促生效果。【结论】筛选鉴定了樟树体内的2株优良内生细菌,为樟树促生抗病优良内生菌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葡萄酒野生酿酒酵母的筛选及其生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蓬莱葡萄酒产区君顶酒庄霞多丽葡萄果实表皮和葡萄园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200个单菌落,经初筛和复筛,获得性能较好的菌株11株,对其进行26S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测定,将编号为PJ16的菌株鉴定为酵母属酿酒酵母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通过耐受性及发酵性能测试,表明菌株PJ16适合用于酿造葡萄酒。所酿葡萄酒的香气成分,如正己醇、1-壬醇、2-壬醇、壬醛、苯甲醛、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酰苯、苯并噻唑、2-乙酰基呋喃、2-甲基四氢噻吩-3-酮和β-突厥酮,浓度远高于对照组商品酵母所酿葡萄酒,体现出酿酒酵母PJ16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6.
从温州印染厂废水池污泥中分离出三株染料脱色优势菌,其中A1对活性桃红KD-8B脱色率为87.5%,A2对活性桃红KD-8B脱色率为90.2%,A3对弱酸猩红FG的脱色率为86.4%,并根据各菌株的个体、群体形态和生理化实验对细菌进行鉴定,三株细菌分别定名为:A1为睾丸酮假单胞菌,A2为嗜麦芽黄单胞菌,A3为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7.
大戟科4种植物内生真菌分离与抑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大戟科4种药用植物大戟、泽漆、乌桕、重阳木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含有内生菌,乌桕中获得13株内生菌,鉴定12株,分别属于丝核菌属、小菌核菌属、拟盘多毛孢属、小单头孢属、毛壳菌属、壳小圆孢属、棒盘孢属、交链孢属;京大戟中获得9株内生菌,鉴定8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和交链孢属;泽漆中获得6株内生菌,鉴定4株,属于交链孢属;重阳木中获得15株内生菌,鉴定了4株,分别属于小穴壳属、壳小圆孢属、拟茎点霉属。茎中均有内生菌,种子和重阳木叶中均未分离到。总计43株内生菌中有11株有稳定的抑菌活性,占总菌株的25.58%,有12株有不稳定的抑菌活性,占27.91%。用绿豆发芽试验检验表明,仅有1株菌在绿豆幼苗上形成病斑,其余均生长良好,且21株表现出对绿豆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利用微卫星位点在不同近交系小鼠、大鼠中可能具有的多态性,分别筛选出可以一次性区别5种常用近交系小鼠和3种常用近交系大鼠的微卫星引物组合,为近交系小鼠和大鼠的遗传监测分析提供高效的微卫星位点与简易可靠的鉴定条件。 方法 通过查询相关数据库以及文献报道,按照已有明确的微卫星实验数据记录为原则,进行比对和筛选,组成了小鼠37 个和大鼠24个微卫星位点库。 通过PCR扩增和5%琼脂糖电泳鉴定,优化筛选出可以区分单一品系和所有品系的微卫星位点组合。 结果 小鼠优选出11个位点可用于5种常用近交系的鉴定,并建立了1个包含6个微卫星位点的库可用于5种小鼠品系的遗传监测;大鼠优选出6个微卫星位点,可用于3种常用近交系的监测。 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套可以区分常用5种小鼠和3种大鼠品系的微卫星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泡菜中分离纯化得到2株乳酸菌LMD和LRA2,均能产乳酸、革兰氏染色阳性、接触酶阴性。经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试验,确定菌株LMD和LRA2为肠膜明串珠菌。菌株LMD和LRA2的苯乳酸产量和苯丙氨酸的添加量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在含0.16 %苯丙氨酸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2 h,菌株LMD的苯乳酸产量为0.144 7 mg·mL-1,菌株LRA2的苯乳酸产量为0.158 5 mg·mL-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