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生物毒性作用,对鲤鱼进行菲的急性毒性试验,并根据测得的96h半致死浓度(96h-LC50)设置0.175、0.350、0.700、1.400、2.800、5.600mg/L 6个菲浓度组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暴露时间为1、3、5、7、9d),暴露后测定鲤鱼鳃、肝脏、肌肉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的活力。结果表明:菲对鲤鱼的24h半致死浓度(24h-LC50)为15.926mg/L,96h-LC50为11.198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120mg/L;菲对鲤鱼的亚急性毒性作用显著,其鳃和肌肉中SOD表现出诱导效应,肝脏组织中表现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诱导效应;GSH响应趋势与SOD相似。试验结果可为多环芳烃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进行了化学污染物对氯硝基苯(P-NCB)对锦鲤鱼的预备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预备试验的试验液质量浓度分别为40,30,20,10,5 mg/L.预试验得出:锦鲤鱼暴露于对氯硝基苯试液中24 h 100 %死亡质量浓度(24 h LC100)和96 h无死亡质量浓度(96 h LC0)分别为40,5 mg/L.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25~27 ℃下,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0.83,28.84,23.60,22.13 mg/L.  相似文献   

3.
氨氮和亚硝态氮对大黄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温(23±1)℃,盐度20,pH值7.4~7.5,溶解氧大于5.0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氨氮和亚硝态氮对体质量为(31.54±0.99)g的大黄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大黄鱼幼鱼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37.34、20.97、17.59、12.45及1.25 mg/L,对应的非离子氨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0.46、0.25、0.21、0.15及0.015 mg/L,亚硝态氮对大黄鱼幼鱼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137.45、94.02、72.81、50.06及5.01 mg/L.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Cr6+单一毒性对斑马鱼的毒性安全评价,选择重铬酸钾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斑马鱼在染毒3~96h的症状,以半数致死浓度(LC50)判断重铬酸钾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24h、48h、72h、96h的LC50分别为426.5795mg/L、141.2538mg/L、138.0384mg/L、128.8250mg/L,经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表判断重铬酸钾为低等毒。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Cr6+对斑马鱼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发现鱼肝和肌肉中的CAT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呈抛物线。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月龄的日本青鳉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止生物测试法,比较研究V(Ⅴ)对日本青鳉成鱼和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V(Ⅴ)对日本青鳉成鱼的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4.91 mg/L和2.73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273 mg/L,钒对幼鱼的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0.85 mg/L和0.43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42 7 mg/L.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的急性标准可得钒对日本青鳉有中至高等毒性,幼鱼对钒的毒性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菲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幼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水实验法来研究菲对泥鳅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以等对数间距法设置5个不同浓度(14.69mg/L、21.58 mg/L、31.62 mg/L、46.77 mg/L、68.39 mg/L)的菲溶液,观察泥鳅幼体暴露在不同浓度菲中24 h、48 h、72 h、96 h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菲对泥鳅幼体毒性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和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泥鳅幼体24 h、48 h、72 h、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8.57 mg/L、33.34mg/L、17.58 mg/L、14.45 mg/L,安全浓度(SC)为3.25 mg/L。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重金属离子铜、锌对汤匙华哲水蚤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铜、锌离子对汤匙华哲水蚤24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481、3.221 mg/L;48h LC50分别为0.383、1.573 mg/L;72h LC50分别为0.315、0.471 mg/L.铜、锌联合毒性致毒特征表明:高强度的锌离子对铜离子有拮抗作用,高强度的铜离子对锌离子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铜、锌离子对汤匙华哲水蚤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重金属离子铜、锌对汤匙华哲水蚤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铜、锌离子对汤匙华哲水蚤24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481、3.221 mg/L;48h LC50分别为0.383、1.573 mg/L;72h LC50分别为0.315、0.471 mg/L.铜、锌联合毒性致毒特征表明:高强度的锌离子对铜离子有拮抗作用,高强度的铜离子对锌离子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乙酰甲胺磷对尾草履虫和绿草履虫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草履虫作为受试生物,比较研究了乙酰甲胺磷胁迫下的急性毒性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高,乙酰甲胺磷对两种草履虫的毒性增大,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试验测定尾草履虫和绿草履虫1 h和12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972,3.191 1,10.928和2.901 1 mg/L,其中LC50 95%的可信限分别为:10.894~13.113 mg/L,2.895 7~3.512 1 mg/L,9.905 5~13.113 mg/L 和2.646 5~3.163 9 mg/L.回归分析了死亡概率单位与浓度对数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草履虫可以成为乙酰甲胺磷敏感的毒性评价生物,绿草履虫作为环境污染的安全评价生物其敏感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一套实验鱼的质量控制实验,将两组不同健康状况实验鱼暴露于同一化学污染压力下,比较两者不同的压力响应,同时对现行的实验用鱼质量控制要求的适宜性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采用OECD 203鱼类急性毒性实验方法,以重铬酸钾(K2Cr2O7)作为实验鱼质量控制实验的参比样品,分别将健康斑马鱼(HZ)和生病斑马鱼(SZ)暴露于不同浓度灭多威(Methomyl)的水溶液中96 h。记录24 h4、8 h7、2 h和96 h的死亡率。确定96 h鱼类死亡50%的受试物浓度,半数致死浓度用96 h-LC50表示。结论在96 h的实验周期中,健康斑马鱼的K2Cr2O724h-LC50为323.38 mg/L,Methomyl 96 h-LC50为4.91 mg/L;病鱼K2Cr2O724 h-LC50为302.55 mg/L,Methomyl 96 h-LC50为3.04 mg/L。说明两种斑马鱼虽然都符合K2Cr2O724 h-LC50在200~400 mg/L之间的实验用鱼质控要求,但两种健康状态的鱼对于同一化学污染压力下的96 h-LC50却有较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的测量方法研究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15~20℃下,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蝌蚪的24 h、48 h和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7.861、3.82和8.21 mg/L,95%可信区间分别是15.37~20.751,2.62~15.147,.81~8.63 mg/L。安全浓度(SC)为2.49 mg/L。  相似文献   

12.
采用活体生物试验方法进行活性跟踪,选取瑞香狼毒对东亚飞蝗毒杀活性最高的石油醚萃取部分,测定瑞香狼毒活性成分对东亚飞蝗的生物活性及其中肠消化道的组织病理学影响.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活性成分对东亚飞蝗具有拒食、触杀、胃毒活性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其中拒食活性最为显著,24h、48h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317.63、113.20mg/L;96h触杀致死中浓度(LC50)、胃毒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548.21mg/L、2486.19mg/L;生长发育抑制作用也十分明显,48h生长发育抑制中浓度(EC50)为39.75mg/L.东亚飞蝗中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瑞香狼毒萃取物可破坏东亚飞蝗中肠的正常组织结构,引起其中肠柱状上皮细胞脱落坏死.  相似文献   

13.
郭正元  何文  贺仲兵 《武夷科学》2005,21(1):113-116
研究了异恶草酮与镉共存时对蝌蚪的联合毒性。在常温20℃下,异恶草酮对蝌蚪的24h、48h、72h、96h LC50分别为15.62mg/L、14.27 mg/L、13.35 mg/L、13.30 mg/L;镉对蝌蚪的24h、48h、72h、96h LC50分别为5.63mg/L、3.54 mg/L、2.61 mg/L、2.06 mg/L;异恶草酮与镉共存对蝌蚪联合毒性的24h、48h、72h、96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25、0.21、0.19、0.14,均大于0,表现为协同作用。另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异恶草酮对蝌蚪的毒性减弱,而镉对蝌蚪的毒性增强,两者的联合毒性仍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铜(Ⅱ)对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和碱度条件下铜离子对黑斑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随水温的升高明显加强,当温度为20、26、32℃时,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206、0.032、0.026 mg/L.在酸性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降低,在碱性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加剧,pH值为6.7、7.5、8.8时,96 h的LC50分别为0.100、0.206、0.140 mg/L;在碱度较低时,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随碱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碱度较高时,铜离子的毒性随着碱度的升高而增强,碱度为0.79、1.30和1.65 mmol/L时,96 h的LC50分别为0.206、0.180、0.100 mg/L.  相似文献   

15.
锌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超 《孝感学院学报》2008,(Z1):113-115
以鲫鱼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重金属锌对鲫鱼的急性毒性。所得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为40.631 mg/L,39.234 mg/L,38.449 mg/L,37.40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3.7406 mg/L。试验结果表明:鲫鱼对重金属锌的耐受性较高。锌对鲫鱼为低毒物质,其安全浓度远高于标准。LC50与时间的关系密切,随着时间的推移,LC50逐渐变小。同时,还表明锌的致毒过程较快,鲫鱼在48h内即出现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亚硒酸盐(Na2SeO3)对泥鳅的急性毒性作用。通过实验,计算得出24、48、72、96 h亚硒酸钠对泥鳅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09.5、92.5、57.8、44.8 mg/L。结果表明,亚硒酸盐对泥鳅具有较强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对农田环境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研究选取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作为受试生物,研究农药戊唑醇对其的急性毒性,从而初步评价戊唑醇对水生生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受试物戊唑醇对受试鱼的24h—Lc50为7.45mg/L,95%置信限为6.70~8.30ms/L;48h—LC50为6.65ms/L,95%置信限为5.9l一7.50mg/L;72h-LC50为6.21mg/L,95%置信限为5.48~7.03ms/L;96h-LC50为6.00mg/L,95%置信限为5.34~6.74ms/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2010)“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对鱼类毒性评价标准,判定戊唑醇对鱼类的毒性等级为中毒。  相似文献   

18.
Cu2+和Cr6+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出膜后一周的蝌蚪为实验对象,研究了Cu2 和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2℃~24℃条件下,Cu2 对中国林蛙蝌蚪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31,0.105,0.038 mg/ L;Cu2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为0.02 mg/ L.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6,4.48,4.57 mg/ L;Cr6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为1.55 mg/ L.同时讨论了中国林蛙与其他两栖类蝌蚪相比对Cu2 和Cr6 耐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暴露在不同浓度的2,4-D丁酯、2,4-D和2,4—二氯苯酚中急性毒性效应,为农业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两栖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实验法统计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常温下,2,4-D丁酯对中国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5.28,4.53,4.79,4.90 mg/L,SC为1.27 mg/L。2,4-D对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276.89,268.62,273.50,267.55 mg/L,SC为79.37mg/L。2,4—二氯苯酚对林蛙蝌蚪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17.06,15.82,14.11,11.48 mg/L,SC为4.57 mg/L。结论使用除草剂2,4-D丁酯对稻田中蝌蚪具有毒性作用,而植物激素2,4-D对蝌蚪毒性微弱。  相似文献   

20.
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利用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3种药物,采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对孔雀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3种药物都设置了5个质量浓度梯度,盐酸环丙沙星药物质量浓度为300、350、400、450和500mg/L,诺氟沙星药物质量浓度为200、225、250、275和300mg/L,恩诺沙星药物质量浓度为25、50、75、100和125mg/L.通过24、48和96h中毒和死亡情况的观察,结果表明:盐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对孔雀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300、200、25mg/L,最低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0、225、50mg/L,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65、237、70mg/L,3种药物对孔雀鱼的毒性依次为: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