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不同分子量的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二元醇扩链剂1,4-丁二醇以及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原料,通过一步本体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的聚氨酯.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聚氨酯的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失重分析(TGA)研究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分子量对聚氨酯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分子量的增加,聚氨酯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而对聚氨酯硬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没有影响;(2)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的分子量对聚氨酯的热分解温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是《高分子科学实验》传统实验项目之一,但该实验存在很多缺点:单体精制麻烦、装置复杂、产品气泡多、透明性差等;改进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精制实验,更换了引发剂,对本体聚合实验装置和实验条件进行改进。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实验过程简单化;实验产品均一、透明、无气泡。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AIBN/NaNO2/FeSO4·7H2O/(CH3CO)2O存在下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行为,发现AIBN/NaNO2/FeSO4·7H2O配比为1/3/3,(CH3CO)2O为1.0mol/L,温度为95℃时,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具有活性特征,分子量多分散性指数在1.5以内,控制较好.聚合过程转化率和分子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的重点是实验内容,在专业基础相对薄弱,教学资源相对贫乏的条件下,合理选择实验内容是开设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关键所在。在既能保证教学效果,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实验内容选择的原则,并在此原则指导下,制定了以四个实验为基础的实验课教学计划,包括高吸水树脂聚丙烯酸钠的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用铽-邻氨基苯甲酸-十一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含铽(Ⅲ)稀土高分子。红外和紫外光谱研究表明,共聚物主要表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吸收,同时也体现出配体的吸收;热重分析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共聚物和高分子基质相比其热稳性提高;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发光强度提高到配合物单体的11.53倍;回归分析预测表明,共聚物的发光强度均随配合物单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未出现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6.
崔运梅 《科技信息》2012,(30):159-159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的重点是实验内容,在专业基础相对薄弱,教学资源相对贫乏的条件下,合理选择实验内容是开设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关键所在。在既能保证教学效果,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实验内容选择的原则,并在此原则指导下,制定了以四个实验为基础的实验课教学计划,包括高吸水树脂聚丙烯酸钠的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首先利用异丙基硫杂蒽酮/N,N-二甲基氨基对苯甲酸乙酯(ITX/EDAB)光引发体系制备两种末端带有ITX残留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ITXH)和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MV-ITXH),然后借助ITX基团的可逆偶合与断裂机理分别以PMMA-ITXH引发苯乙烯单体常规乳液聚合,以PMV-ITXH引发MMA单体无皂乳液聚合。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形貌等进行了考察,并与本体聚合产物进行比较,发现:末端带有ITX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可以很好的引发单体(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聚合;常规乳液聚合相对于本体聚合具有聚合速率快及产物分子量大的特点;无皂乳液聚合获得产物粒子粒径均匀、胶乳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磁场强度、聚合温度及聚合时间对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或溶液热聚合的产物的间同立构含量、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对低的温度(60℃)下,磁场对间同立构含量影响较明显,而对分子量分布影响不大;在相对高的温度(80℃)下,磁场对分子量分布影响显著,但对间同立构含量看不出影响.本体聚合产物的平均分子量随磁场强度增加有上升趋势.溶液聚合时磁场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9.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研究了戊烷用量对EPS粒径、产品细粉率、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子量和戊烷在EPS产品中分散情况的影响,并通过DSC、GPC和电子显微镜分析手段对产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戊烷用量的增加使产品的平均粒径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分子量减小;当戊烷用量为2.14%(质量分数)时,戊烷在产品中分散较好,当用量为2.67%时,细粉率达到最小值0.42%。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环戊二烯负离子与双富烯2,2′-二(3-亚环己基-1,4-环戊二烯基)乙醚的加成反应得到配体,所得配体锂化后与四氯化钛四氢呋喃络合物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的3-氧-戊基桥连双核(C1-桥连二茂钛)催化剂.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存在下,该催化剂可以有效地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聚合.聚合实验结果表明:MMA与该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 500∶1,MAO与该催化剂的摩尔比为40∶1,聚合温度为60℃,反应15 h的条件下,MMA单体的转化率可达96.1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黏均分子量为7.31×105,分子量分布为4.66.  相似文献   

11.
以双溴端聚乳酸(Br-PLA-Br)为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LA-PMMA)三嵌段共聚物。考察不同单体与引发剂比例对共聚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随单体比例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及随时间延长而递增,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恒定,符合ATRP活性、可控聚合的特点。热分析结果表明:该共聚产物的热分解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之聚乳酸均有明显的提高,说明该嵌段共聚物提高了聚乳酸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激光热致相变核-壳微胶囊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要的核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作为壳单体,叔胺盐作为壳的改性剂,合成了平均粒径为55nm具有激光热致相变性能的核壳微胶囊。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微胶囊形貌;用示差量热分析法、热重分析法测定了热性能、接触角仪测定了相变前后的亲水性,探讨了对相变效果的影响因素。核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6.2℃,壳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3℃;该微胶囊感激光后发生相变,接触角由初始的20°变为93°。  相似文献   

13.
热固性聚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丙烯酸(AA)为原料,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甲苯、醋酸丁酯作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酯预聚体。讨论了反应体系、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然后用环氧树脂和邻苯二甲酸酐作为固化剂固化,得到了附着力好,耐水性优异的聚合物涂膜,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热失重分析仪(TG)、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等对聚丙烯酸酯预聚体及其涂膜的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等进行了研究;GPC测得聚丙烯酸酯预聚体的 =6094, =12101,分子量分布为系数1.9,DSC测得聚合物涂膜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8℃,TG测得当聚合物涂膜质量损失20%时温度为378.59℃。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溶液聚合中溶剂的种类,质量对MMA-BA-AA体系的溶液聚合动力学,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粘度、聚合物的特性粘数、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玻璃化转变温度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聚合中,溶剂的选择至关重要,在良溶剂体系中,体系的聚合速率快,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好、粘度小,聚合物的综合性能较好;溶剂的最佳用量为25%-40%。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制备PMMA/MMT纳米复合材料,其中蒙脱土已被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进行有机化改性.所得的复合材料经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热变形维卡软化点、DMTA等测试结果表明:蒙脱土在PMMA基体中达到纳米分散,在不改变材料透光度的情况下,其耐热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16.
汽车用高档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于汽车高档粉末涂料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类丙烯酸树脂可以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四种单体采用传统的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通过研究获得了最佳合成工艺,包括引发剂、溶剂、加料方式、聚合时间和后处理方法。对影响树脂性能的指标如共聚组成、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软化点、玻璃化转变温度、环氧值、挥发份等各种因素,采用GPC、DSC等分析方法及其它化学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步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b-P(St-co-VBC),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谱(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聚合单体中对氯甲基苯乙烯(VBC)和苯乙烯(St)的摩尔比,可以实现对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b-P(St-co-VBC)中VBC重复单元的精确控制.随着嵌段共聚物中VBC含量的增加,PEG-b-P(St-co-VB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8.
使用Monte Carlo单格点模型模拟研究活性聚合的动力学过程,在聚合反应的同时,观察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相行为.通过统计模拟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单体转化率、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等信息,证明聚合反应是可控的活性聚合.在聚合反应中,通过调控聚合反应概率、链段与溶剂之间的相容性等参数,观察到诱导组装形成的球状和柱状胶束.模拟研究验证了实验中观察到的聚合诱导自组装现象,揭示了聚合诱导自组装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证明,文中所建立的单格点Monte Carlo模拟方法,可以应用于研究聚合诱导高分子自组装相行为.  相似文献   

19.
使用Monte Carlo单格点模型模拟研究活性聚合的动力学过程,在聚合反应的同时,观察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相行为.通过统计模拟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单体转化率、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等信息,证明聚合反应是可控的活性聚合.在聚合反应中,通过调控聚合反应概率、链段与溶剂之间的相容性等参数,观察到诱导组装形成的球状和柱状胶束.模拟研究验证了实验中观察到的聚合诱导自组装现象,揭示了聚合诱导自组装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证明,文中所建立的单格点Monte Carlo模拟方法,可以应用于研究聚合诱导高分子自组装相行为.  相似文献   

20.
以9,9'-bixanthydrol (Bixan)为引发剂,在四氢呋喃溶液中于80℃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制得了末端带有引发剂残片的聚合物PMMA-XTOH。1H-NMR分析证实了聚合物链中含有引发剂残片,紫外光谱分析说明聚合物链两端均含有引发剂残片,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聚合物PMMA-XTOH分子量也随之增加,分子量分布为1.5~2。进一步以PMMA-XTOH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本体聚合,制得了PMMA-b-PS嵌段共聚物,随反应时间延长,共聚物的分子量迅速增长,分子量分布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