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水相酶促酯交换反应生产类可可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利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乌桕脂与硬脂甲酯进行酯交换生产类可可脂作研究了。考察了无机、水活度、温度以及有要溶剂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进行了产物分离和性能检测以及固定化脂肪酶的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CaSO4显著促进脂肪酶酯交换活力;最适水活度为0.35-0.45;在正己烷溶剂中的酯交换反应最佳温度为60℃,乌桕脂:硬脂酸甲酯(CVT:SME)=1:3(m/m),每克底物加入正己烷1.0mL,固定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La(2-x)Bix/3Ca1/3MnO3体系的电阻行为和磁性转变,当x=0.0,0.2时,样品表现为铁磁转变,居里温度Tc分别为265K和245K,铁磁转变伴随着半导体-金属转变,对应于磁电阻效应的极大值;当x=0.4时,样品表现为复杂的磁性转变,样品的电阻率为半导体特性,对应的磁性转变没有半导体,金属转变发生,在x=0.4和0.6两个样品中,1T外场下85K时获得大于86%的巨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AOT/异辛烷/磷酸盐油包水型微乳液中,研究了脂肪酶催化椰子油的水解反应.并与聚乙烯醇(PVA)-椰子油乳化液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乳液的结构对酶的活性有很大影响,微乳液中酶促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H=7.5,W0=11,T=35℃.微乳液中的酶促反应符合米氏方程.由于微乳液体系中油水比界面很大,酶促反应速率明显高于其在乳化液中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4.
用一种较为直接的方法证明了当Tφ,φ=Zmα-Z1-αZn为加权位移时,α=0  相似文献   

5.
脂肪酶作用下鱼油和卵磷脂的酯交换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正己烷有机溶剂中脂肪酶能有效地催化鱼油和卵磷脂的酯交换反应,本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酶活力和底物不同比等条件下对卵磷脂和鱼油在的ω-3脂肪酸结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25mL的正己烷中,反应温度为45度,酶活力为0.8u/mL,r(卵磷脂):r( 鱼油)=1:4时,反应24h后卵磷脂中DHA/EPA的结合率为16.3%。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机介质中水分对酪氨酸酶电极电流信号的增强作用,构建了一个测定有机介质中微量水分的有机相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可测定乙醇中体积分数0.05%~1.00%水,检出限为体积分数0.00%水,采用FIA系统可测定乙腈中体积分数为0.1%~1.0%水检出限为体积分数0.01%水,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Banach空间上套代数中的有限秩算子,得到了有限秩算子的分解定理:F为algN中的n秩算子,当且仅当F可写成algN中n个一秩算子之和;及一秩算子的判断条件:T∈algN,且T≠0,则T为一秩算子当且仅当下面的条件成立,若A,B∈algN且ATB=0,则AT=0或TB=0。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中脂肪酶催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介质,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月桂酸和正丁醇酯化的反应过程中,压力、温度、酶含水量、底物浓度和种类对于反应的影响。使用了陈惠晴等,于《清华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第31至34页所述的方法,研究发现,压力升高使酶中的水分减少,导致酶活力的下降。升高压力会使反应底物的溶解度增加,使反应速率提高。在34℃~60℃范围内,温度的升高,使反应速率上升。酶中含水质量分数为40%时,酶活性最高。正丁醇的浓度大于100mmolL-1,对酶产生抑制;月桂酸浓度小于40mmolL-1时,没有发现对反应的抑制。醇的分子体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小。醇的极性减小,反应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9.
以α-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底物研究油包水(W/O)微乳液介质中脂肪酶的水解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由AOT/水/正庚烷构成的ω/O微乳液体系的w0值、pH值、缓冲液离子浓度、AOT浓度等参数对脂肪酶催化活性有影响,最佳酶活力对应的微乳液组成为:w0=8;pH=7.17(67mmol/L的KH2PO4-Na2HPO4缓冲液);[AOT]=0.10mmol/L。研究还表明,微乳液介质中,脂肪酶催化α-单硬脂酸甘油酯水解反应动力学与水介质中相类似;当酶浓度恒定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最大反应速率vmax(用脂肪酶活力表示)约为156u,米氏常数Km约为5.6mmol/L;当底物浓度恒定时,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具有较高活性的突变菌株 T33, 以它为产酶菌株分离提取天冬氨酸酶, 并研究它的酶学特性. 结果表明, 分子量为 190 000. 最适反应 p H= 80, 最适反应温度为 37 ℃. 在p H= 60 时, 该酶呈负协同效应; 在p H= 80 时, 该酶呈正协同效应. 该酶α螺旋度为363%  相似文献   

11.
环氧蓖麻油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为催化剂、采用过氧乙酸法对蓖麻油(CO)进行环氧化研究,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双氧水的用量等变量参数对蓖麻油环氧化的影响,得到各变量参数对反应的影响大小为:时间>温度>酸量>双氧水的量>催化剂的浓度.利用FI-IR对环氧蓖麻油(ECO)进行了表征,然后对比了CO和ECO的TG和DTG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来源于变色栓菌的同工酶LacA、LacB、LacC,杂色云芝的同工酶Lcc1、Lcc2,以及细菌ARA等6种重组漆酶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它们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温度稳定性、pH稳定性、动力学常数Km,以及Cu2+对漆酶酶活的影响等酶学特性。结果表明:以邻联甲苯胺为底物时,LacA、LacB、LacC、Lcc1、Lcc2、ARA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60、60、70、60、55和75 ℃; 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6种漆酶的最适反应pH分别为5.0、5.0、4.5、5.0、4.5、7.0。LacA在催化ABTS、愈创木酚、邻联甲苯胺、丁香醛连氮以及2,6-二甲基苯酚时,其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5、70、60、20、65 ℃。此外,真菌漆酶在30~60 ℃,pH为2.5~7.0范围内都有较好的稳定性,细菌来源的漆酶在80 ℃下保持60 min,在pH=7.0时保持6 h仍具有较高的酶活力。Cu2+对细菌漆酶的激活作用要明显高于真菌漆酶。同时,以ABTS为底物时,Km值最小,且不同来源漆酶的Km值相差不大。因此,6种不同来源的重组漆酶在催化同一种底物时,酶学特性存在着差异性,同一种重组漆酶在催化不同底物时,其酶学特性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DMDA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在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下,制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共聚物。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配比和分散介质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化剂配比、单体摩尔比、单体浓度和EDTA量对产物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Span80与阳离子型乳化剂复合,石油醚为分散介质,亲水亲油值HLB值在5.96以下时,反相乳液体系稳定。聚合物的特性黏度随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单体达到一定浓度后,产物的特性黏度开始下降。同时体系中EDTA用量增加或单体摩尔比中DMDAAC量增加,产物的特性黏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油两段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兼顾汽油和柴油生产的技术思路,以大庆常渣为原料,采用专门研制的LTB-2催化剂,在提升管反应装置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大庆常渣经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反应,在丙烯收率达到22%的情况下,干气收率只有5.37%,总液收率仍然可以超过82%,并且汽油的烯烃含量低、芳烃含量高,为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生成的柴油密度在890kg/m3左右,计算十六烷值在30左右,与通常的催化柴油性质相当。重油经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可在多产丙烯的同时,兼顾汽油和柴油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节流调速系统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动态特性,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调速阀出口节流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开口面积和不同外负载对系统启动及速度切换时动态特性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在不同开口面积和外负载工况下启动时,液压缸均会有不同程度的速度超调,尤其是在低速和轻载的工况下更为明显;(2)外负载一定时,液压缸速度与调速阀的开口面积成比例,表现为开口面积越小启动时的超调量越大;(3)在同一调速阀开口面积、不同外负载情况下,系统启动后的速度稳态值基本一致,表明该回油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速度刚度特性;(4)外负载主要影响系统的瞬态响应过程,在小负载情况下,系统超调量和速度达到稳定值所经历时间较大负载时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花椒籽油的微波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椒籽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用微波辅助法萃取花椒籽油,研究了溶剂用量、萃取温度、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等条件对花椒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用量1∶7(g/mL)、微波处理温度65℃、微波功率为400W、微波处理时间为3.5min的工艺条件萃取效果最好,提取率可达18.68%。将花椒籽油添加到花生油中,以花生油的过氧化值为指标进行抗氧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花籽椒油有明显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聚焦以电润湿显示像素单元为代表的复杂非开放式油/水电润湿系统,通过理论建模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该两相微流体系的电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基于COMSOL仿真环境,提供的两相流相场与静电场,建立了包括油水动力粘度、界面张力、润湿性等重要参数的二维动力学仿真模型,并研究了该微流体系的光电响应特性。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层流两相流相场与静电场耦合方法成功模拟电润湿显示像素单元内的电流体动力学特性。导电液体的动力粘度值与油膜的光学响应时间正相关,但对像素最终的开口率大小影响较小;油/水界面张力值与油膜破裂时间正相关,且主导油/水界面的运动速度。该模型对深入理解和预测非开放式电润湿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加速相关的研发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黏度高、流动性差是制约稠油开采的主要问题,而解决的关键是降黏,本文研制和筛选出了适合稠油油藏开采的就地化学生热和催化复合体系.通过对生热体系进行正交试验,用极差分析法得出各因素对生热温度峰值影响的主次顺序;又通过对3种催化剂作用前后的原油进行了黏度和四组分测定,优选出适合稠油的催化降黏剂,并对优选出的催化剂作用后的原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生热温度峰值的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是:反应物浓度、pH值、初始温度.4mol/L的NaNO2/NH4Cl溶液在60℃下可使反应液的温度提升150℃;油酸镍可作为稠油降黏催化剂,降黏率达80.3%,且使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分别下降,提高了饱和烃和芳香烃的含量.复合体系室内岩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交替段塞注入时,交替段塞的尺寸越小越好,0.1PV(孔隙体积)的交替段塞注入可提高驱油效率15.6%.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新型的用于手语识别的数据手套,这种数据手套与当今广泛应用的CyberGlove型号的数据手套相比,增加了新型的接触传感器,有效地利用了汉语手语中大量的接触信息,具有价格便宜、更适合中国手语的特点和识别精确度高等优点,将之种数据手套应用于新型汉语手语识别系统,与视觉部分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识别汉语手语词汇。  相似文献   

20.
一种用于手语识别的中国手语分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手语识别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手语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现有的手语识别方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方法和基于佩带式输入设备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手语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