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进分解技术研究了一类多线性平方函数的连续性,建立了多线性平方函数在加权Morrey空间上的有界性,即当所有pi>1时,Lp11)×…×Lpmm)→L<sup>p,κ(υω),当某个pi=1 时,Lp11)×…×Lpmm)→WL<sup>p,κ(υω).  相似文献   

2.
以Mg-Si合金系为例,根据合金基因理论和中心配位原子模型,推导密排六方(HCP)结构B81-型合金基因浓度的表达式。计算B81-型有序合金的基因浓度随Si的原子数分数(xSi)和有序度(σ)的变化,阐明B81-型有序合金的基因浓度随xSi和σ的变化特征。计算B81-型有序合金和无序Mg((1-x))Six合金随xSi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无序合金相比,B81-型有序合金的参数如结合能等变化更大,因此,有序化可提高Mg-Si合金的抗压强度;s和p轨道上的共价电子数(分别为ns和np)随Si的原子数分数的增加而增多,当xSi>0.4时反而减少;共价电子数增多有利于提高Mg-Si合金的抗腐蚀强度,这为智能化制备高强轻质Mg合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解声波散射问题的优化完全匹配层(PML)方法, 该方法通过选取一类特殊的吸收函数构造散射问题的PML. 结果表明, 只要适当选取足够小的参数ε0, 计算精度不依赖于PML的厚度δ; 对于给定的厚度δ, 通过选择参数ε0可提高计算精度.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清直罗油田张家湾地区延长组长7页岩生烃潜力及孔隙特征,通过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利用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长7页岩进行了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孔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长7段黑色湖相页岩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均存在差异,具有"北西厚、南东薄"的特征;长7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以I型和Ⅱ1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高,为好的烃源岩,页岩储层属于I类富集型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有机质孔为主;孔径以<0.5 μm为主,储层喉道半径主要在100~750 nm,孔隙度变化范围较大,主要在0.5%~1.9%,平均约1.0%。研究认为,研究区"新发现"的长7页岩生烃潜力较大,可动油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运用Bayes方法讨论多个正态总体均值与标准差比在简单半序约束下的估计问题及如下等值检验问题: H0: μ1=…=μk v.s. H1: μ1≤…≤μk, μ1k, 并用Gibbs抽样和Metropolis-Hastings方法给出了上述问题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6.
研究醋酸铜Cu(CH3COO)2分子的解离过程及其解离产物与三氧化二铬Cr2O3合成CuCrO2的微观过程.采用CCSD(T)6-311++G(d,p)和M06-2x/6-311++G(d,p)方法分别计算反应物醋酸铜Cu(CH3COO)2分子单点能和频率,并计算反应物受热分解的过程,寻找解离的过渡态.最后研究了分解产物Cu2O和Cr2O3合成铬酸铜CuCrO2分子.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Twisted Yangian Y(■N)的权模问题,构造了Y(■2)的一类无限维单权模,分类了具有一个一维权空间的Y(■2)单权模.  相似文献   

8.
对称熵损失下两个指数总体均值的序约束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称熵损失下, 讨论了样本容量相等时, 两个指数总体均值λi(i=1,2)的约束极大似然估计i的险, 其中约束为λ1≤λ2. 证明了λ1与λ2具有比经典极大似然估计X1与X2 更小的风险, 并给出了当λ21→∞和n→∞时,λi对Xi(i=1,2)渐近功效e(λi,Xi)的值.  相似文献   

9.
先使用烧结法合成掺杂铝酸铍(BeAl)多晶体,然后采用熔盐法从三元系熔剂中生长出掺cr3+和Ti3+的BeAl单晶。通过控制熔剂成份的摩尔比,溶质与混合溶剂的配比以及降温速率,获得尺寸分别为10mm×5mm×4mm和8mm×4mm×3mm的透明Cr(3+):BeAl和Ti3+:BeA1单晶。并讨论了它们的光谱特征和激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Cu(OAc)(Ur)(HO)](HO)配合物,并对这个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X-ray粉末衍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研究,提出了可能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1.
研究4个宇称\|时间(PT)对称Bell态在经典Hermite条件下的纠缠问题. 结果表明: 在4个PT对称Bell态中, |Φ-〉和|Ψ-〉仍为经典量子态, 且在经典量子Hermite内积下仍为最大纠缠态; |Φ+〉和|Ψ+〉不再总是经典量子态, 将其在Hermite内积下进行规范化后的经典量子态也不再总是Hermite内积下的最大纠缠态.  相似文献   

12.
[dpeNi][FcCOSCHCO]NO是黄绿色晶体,溶于CHCl,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它可由α—二戊铁基硫代乙酸[dpeNi][FcCOSCHCOH]和dpeNiCl[PhPCHCH·PPh]NiCl及TINO经长时间搅拌生成,IR谱表明,配合物金属Ni(Ⅱ)分别和dpe中磷,FcCOSCHCOH中硫及羧基中氧结合形成四配位双五员环平面正方形结构。CV法研究表明Ni(Ⅱ)氧化态呈多样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首先, 用实Clifford代数的线性变换构造实Clifford代数的单位群Cl*0,3,Cl*2,1,Cl*3,0的忠实实矩阵表示, 发现其为8级实矩阵群的子群; 其次, 借助实Clifford代数Clp,q(p+q=3)基元素相互关系及其对应的矩阵关系构建实Clifford代数Cl2,1和Cl3,0的忠实实矩阵表示, 发现其为4级实矩阵代数的子代数, 并给出其非忠实实矩阵表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使用异丁基碘化铵 (IBA)对Cs0.1(CH3NH3)0.9PbI3 薄膜进行表面钝化来提高Cs0.1(CH3NH3)0.9PbI3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效率。首先采用 FTO/SnO2/Cs0.1(CH3NH3)0.9PbI3(FTO,即氟掺杂氧化锡)和 IBA/Spiro-OMeTAD/Ag制备了n–i–p 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然后,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重量的 IBA 钝化对 Cs 掺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PSC) 的影响,并与未钝化的器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使用 5-mg IBA 钝化器件的功率转换效率 (PCE)为15.49%,高于非 IBA 钝化器件的12.64% 。同时,与 Cs 掺杂器件相比, 5-mg IBA 钝化器件的光伏参数明显得到改善。此外,晶体结构中PbI2相的减少、较低的电荷复合率、较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和改善的钙钛矿薄膜接触角等结果进一步证实了IBA钝化器件具备更好性能。因此,对Cs0.1(CH3NH3)0.9PbI3进行 IBA 钝化是提高 Cs 掺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有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上下解单调迭代方法, 考虑有序Banach空间E中三阶时滞微分方程u(t)+M0u(t-τ0)=f(t,u(t), u(t-τ1), u(t-τ2)),〓t∈R,2π-周期解的存在性, 其中 f: R×E3→E 连续, 关于 t 以 2π-为周期, τ012为正常数。 通过建立新的极大值原理和构造方程 2π-周期解的单调迭代求解程序, 得到了该方程 2π-周期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结果。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解双层介质散射问题带小参数ε0的优化完美匹配层(PML)方法, 通过在吸收函数中引入一个小参数ε0, 使得散射问题优化PML方法的计算不依赖PML层的厚度δ. 结果表明, 只要参数ε0充分小, 优化的PML解指数即收敛于原双层介质散射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17.
利用值分布理论对一类微差分方程f(z)n+P(f)=β1eα1z2eα2z3eα3z的整函数解的存在性、增长性和零点收敛指数进行了研究,其中αii(i=1,2,3)为复常数,P(f)为f(z)的1阶微差分多项式,并推广了已有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固态氢结构在60~160 GPa压力范围内的结构稳定性,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在60~160 GPa压力范围内固态氢Ⅱ相P63/m、P21/c、P63/mmc、Pca21和Ⅲ相C2/c 5个结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P63/m、C2/c和Pca21为候选结构,Pca21、P63/m和C2/c结构分别在60~78、78~90 GPa和116~160 GPa的3个压力区间内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9.
钠快离子导体Na2.5Zr2-xTiSi1.51.512.0系统x=0-2.0的化合物,由NaPO-ZrO-ZrP-SiO-TiO为反应的起始原料,在900℃-1200℃的高温下反应数小时至二十小时制得。系统化合物的相变关系已探明,并测定了有关的单纯相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电率以及电导激活能。相当于起始组成为Na2.5Zr1.0Ti1.0Si1.51.512.0的单纯相(标为2.51相)在300℃时的导电率σ300=1.85×10-2(Ω·cm)-1,其电导激活能为23.64kJ/mole,相当于起始组成为Na2.5Ti2.0Si1.51.512.0的单纯相(标为2.52相)在300℃时的导电率σ300=0.46×10-2(Ω·cm)-1,其电导激活能为28.89kJ/mole.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类基于信息干预和疫苗接种的SIRS传染病模型, 研究了该模型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给出了疾病持久和灭绝的基本再生数?0.研究结果表明:当?0 < 1时, 该模型存在全局渐近稳定的无病平衡点; 当?0>1时, 该模型存在全局渐近稳定的地方病平衡点.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