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中国林蛙幼蛙性别诱导后的性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诱导后雌性幼蛙性腺的组织学特征与自然分化的雌蛙幼蛙性腺组织结构没有明显差异.这些结果为中国林蛙养殖和性别诱导提供了必要的组织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棘腹蛙在渝西地区的人工饲养及繁殖情况,通过对成蛙两年的饲养繁殖观察,发现其生长良好,能安全度夏和越冬;采用自然受精繁殖,获得棘腹蛙卵2 870粒(受精卵1 925粒,平均受精率为67.1%),孵化出蝌蚪1 700尾(孵化时间为12天左右,平均孵化率为88.3%),培育出变态幼蛙230只,越冬前未变态蝌蚪530尾(蝌蚪期为90天左右,平均变态率为39.6%,平均成活率为39.2%).结果表明,在海拔低、气温高的渝西地区进行棘腹蛙人工饲养和繁殖是切实可行的.该研究对棘腹蛙的规模化养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湘西棘腹蛙人工饲养的初步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成蛙的日食量平均为体重的4.47%;幼蛙的日食量平均为体重的4.86%.成蛙和幼蛙的饵料系数平均为4.1±0.1;蝌蚪的饵料系数平均为3.66.40~50克体重的幼蛙,平均日增重为2%.使用多成分混合性饵料饲养蝌蚪,其体长和体重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湘西地区棘腹蛙(R.bouLengeri G.)幼蛙人工试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龄幼蛙的日食量平均为体重的3.07%,饵料系数随着年龄增加而加大,平均为3.66;试验中幼蛙的年龄与饲养密度对其体重的增长及成活率的影响明显;不同饲养密度的幼蛙成活率为77.50%~100%;刚变态的幼蛙体长平均为1.98厘米,体重平均为0.95克;经过两周年饲养,体重平均为20.50克,体长平均为5.81厘米,体长与体重的增长曲线呈“S”型。  相似文献   

5.
棘腹蛙水系数动态与成体能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腹蛙的水系数与其发育期密切相关,在卵期水系数最低,随着其产出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孵化前水系数平均值仅为58.91%,蝌蚪期水系数变化大,由刚孵化时的接近卵的水系数值,随着蝌蚪的长大而增加,体重在O.1g左右时达最大值94.35%。然而随着进一步的发育而降低至四肢全长出时降为88.4%,水系数在变态期为88.6%。完成变态后不久的幼蛙的水系数87.85%,平均体重2.149的一龄幼蛙的水系数为84%,二龄幼蛙的水系数83.74%,成蛙的水系数在80%左右。能量分布与动物的生理生态、形态等密切相关。棘腹蛙的能量分布从躯体结构来看,头部占10%(♀34.91%,♂31.07%),前肢占12%,后肢接近50%。  相似文献   

6.
对长白山中国林蛙的肥满度及体尺指标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中国林蛙肥满度的变化范围为6.68~11.83,不同大小、性别的个体肥满度有一定差别,其总体变化规律为幼蛙>雄性成蛙>雌性成蛙.体质量与体长比随体长的增长而增大,最小(体长1.8 cm)0.28 g/cm,最大(体长8.0 cm)5.06 g/cm;雌蛙的体质量水平总体上小于雄蛙,但仅在较小成蛙样本间表现为差异显著.体质量与体长的增长呈幂函数相关,幼蛙、雌性成蛙和雄性成蛙分别具有不同b值(幂指数),其中幼蛙和雄性b<3,雌性成蛙b>3.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17α-甲基睾酮(MT)对棘胸蛙生长发育及性别分化的影响,采用乙醇喷雾法处理的含0,10,30,50 mg/kg MT饵料投喂棘胸蛙蝌蚪至60 d,测定体重、体长并记录生长发育情况,继续投喂并记录蝌蚪变态、畸形、死亡数,之后通过组织切片鉴定棘胸蛙性别和性腺发育状况.结果显示:MT对棘胸蛙蝌蚪的生长与正常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通过影响性腺发育提高棘胸蛙雄性率,对棘胸蛙蝌蚪具有雄性化效应.以上研究对棘胸蛙的高效养殖及单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鳗     
鳗鱼肉质细嫩,味鲜美,尤含多量脂肪,营养丰富,是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水产品。淡水成鳗到深海中产卵,幼鳗每年春季成群进入河口,逆水上游进入江河水域育肥,是一种降河洄游性的鱼类。1972年宁波水产养殖场在姚江分场的一口池塘中试养了550尾幼鳗(平均每尾重0.5市两,长27厘米),经过精心饲养,生长良好,去年10月20日捕到成鳗350尾,捕获率达63.6%。大部分均在0.25斤以上,最大的达1.3斤,全长70厘米。池塘人工养殖河鳗的成功,对扩大鳗鱼养殖水域,提高产量,保持常年供应,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2009年6月26日,漳浦职业技术学校高职单招高考英语成绩揭榜了,我所教的班级,取得了漳浦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参加高职单招高考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平均分480分(按标准分750分计算),上省专线达100%,英语单科90分以上(标准分满分150分)达93%。全校沸腾了。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不同品种桂花的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激素条件对离体培养的桂花幼胚存活率、出芽率、幼苗平均株高以及平均丛生芽数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籽银桂幼胚在1/2 MS+0.5mg·L-1 TDZ+0.1mg·L-1 NAA培养基上培养,幼胚存活率为100%、萌芽率为50%、幼苗平均株高度为3.9cm,丛生芽数达3个;莲子丹桂幼胚存活率高达100%,其幼苗平均高度为2.2cm;"庐州黄"籽银桂平均丛生芽数多达3个.此研究为桂花的大量离体繁殖提供了新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11.
广西玉林市黑斑蛙春季感染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林市黑宽蛙春季感染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总感染率达71.4%,阳性蛙平均感染虫体数为5.8条,以25.1-35克这一重量段感染率为最高,达84.62%,雌性感染率略高于雄性。  相似文献   

12.
以仙客来叶圆片方法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生防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Clonostachys rosea和Trichoderma koningii抑制B. cinerea的效果达94%~100%,其效果优于所测试的从仙客来上分离的真菌和细菌的多数菌株。用整株仙客来测试生防菌效果表明,C.rosea在叶片、花瓣、叶柄和花梗上抑制B.cinerea效果分别达96%、58%、53%、77%;而Trichoderma koningii的效果分别达100%、42%、100%、 90%。 以析因试验设计对B.cinerea和C.rosea或T.koningii施用浓度在生防效果上的交互效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C.rosea的接种浓度是病原菌浓度的10倍或10倍以上时,其在叶片、花瓣、叶柄和花梗上抑制B.cinerea的效果分别达73%~100%、52%~86%、100%、54%~68%;当T.koningii的接种浓度为106个/mL或以上时,其抑制B.cinerea在仙客来(接种浓度为103~106个/mL时)各部分发生的效果分别为:叶片100%、叶柄62%~100%、花瓣38%~96%、花梗 56%~100%。C.rosea在叶龄为2、3、5、6 周的叶片上的生防效果更好,而在叶龄为4 周的叶片上效果差些,在叶龄为1 周的叶片上无效果。T.koningii在叶龄为1~6 周的叶片上均可有效地抑制B.cinerea的发生,抑制效果达89%~100%。C.rosea和T.koningii均是在温室内防治仙客来灰霉菌B.cinerea的具潜力的有效生防菌,但T.koningii的防治效果显著地优于C.rosea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将北京所产的6种无尾两栖类作相互杂交实验。除了狭口蛙一种没有成功外,其余5种的互相杂交可以归并于下列5类:1.能够发育成幼蟾或幼蛙者有大蟾蜍与花背蟾蜍或黑斑蛀与金线蛙的相互交配。2.发育至蝌蚪期的有金线蛙♀X 花背蟾蜍(?)的少数受精卵。3.发育至囊胚期的有哈士蟆♀X 黑班点(?)。4.只能使卵产生不规则的卵裂沟的有黑斑蛙♀X 花背蟾蜍(?)或哈士蟆(?),金线蛙♀X 大蟾蜍(?),金线蛙♀X 花背蟾蜍(?)的多数精受卵。5.没有卵裂现象的有大蟾蜍♀X 黑斑蛙(?)或金线蛙(?)或哈士蟆(?),花背蟾蜍♀X 黑斑蛙(?)或金线蛙(?)或哈士蟆(?),黑斑蛙♀X 大蟾蜍(?),金线蛙♀(?)哈士蟆(?),哈士蟆♀X 大蟾蜍(?)或花背蟾蜍(?)。二、自大蟾蜍与花背蟾蜍相互杂交得到在形熊上不同的蟾蜍,说明了大蟾蜍和花背蟾蜍的卵细胞质是不同的。虽然自相互交配所得的杂种蟾蜍的染色体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卵细胞质或其含物的不同,也能够影响它们的胚胎发育,说明了在发育过程中,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替代机械破菌法破碎重组E.coli释放重组人超氧化物歧化酶rhSOD (recombinant human SOD)包涵体蛋白,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处理重组E.coli释放并提取重组人超氧化物歧化酶包涵体.以SDS-PAGE检测破菌效果,采用透析法体外复性包涵体.结果表明:经体积分数0.5%的Triton X-100处理重组E.coli制备的包涵体纯度可达65%,复性48 h,目的蛋白比活达2 801 U/mg,纯度达90%以上.与机械破菌法相比,简单实用,成本低廉,易于放大,无需特殊破菌设备,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林蛙的全人工养殖已经在我国各地兴起,中国林蛙南移养殖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但性别比例失调问题严重,雌蛙和雄蛙的比例只有3:7,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制约养蛙业的发展.为调整林蛙性别比例,分别在实验室内和浙江省新昌县新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林蛙养殖中心采用控温及在蝌蚪饵料中添加性激素双重调控方法,诱导性腺分化,达到了调整林蛙性别的目的,并对激素诱导的合适浓度和最佳时期进行了研究,使中国林蛙雌雄比例达到7:3.为促进中国林蛙南移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雌性诱变技术.  相似文献   

16.
苜蓿人工种子在60%RH中脱水3天,仍保持100%萌发和62.5%的成苗率,贮藏5天时失去发芽力。在45%RH中干燥3天后无萌发能力。非脱水状况下,人工种子保存在4℃中1个月,其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为91%和87%。人工种子直接播种于添加营养液的灭菌混合土中发芽率达100%,成苗率为41.6%。播种在无附加营养的混合土中虽然发芽率达100%,人工种子存活2个月以上,但不能转换成苗。人工种子在转换培养基上转化成苗后,移植至混合土中盆栽3个星期后幼苗成活率达80%以上。盆栽幼苗再移植至试验小区,成活率达98%以上。3个月后形成30cm高的致密草层,平均株高为48.8cm。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甲鱼人工养殖的普遍开展及 境外甲鱼的大量进口,我国甲鱼货源日 益充足,其销价日益低落,甲鱼养殖竞 争越来越激烈,能否降低养殖成本已成 为甲鱼养殖立足市场的关键所在,而提 高甲鱼繁养的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 是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目前甲鱼卵的 受精率一般在80%左右,孵化率一般为 80%~90%,稚鳖暂养(20~30天)成活 率为80%~90%,稚鳖至幼鳖成活率为 60%~70%,如果加强综合技术管理措 施,将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提高到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21~23℃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牛奶对东北林蛙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奶影响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添加牛奶的3组(T_2,T_3,T_4)蝌蚪的活体质量及相对生长自23日龄起较空白组逐渐显出优势;T_2组蝌蚪成活率及变态率最高,T_4组最低;各试验组之间的变态幼蛙初始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牛奶添加量的增加,变态幼蛙初始质量增加,但变态开始日龄延后及历时延长;蝌蚪最大活体质量、开始变态日龄、变态期历时及变态幼蛙初始质量与牛奶添加量呈正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0.968,1.000,0.987;变态率与牛奶添加量呈负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24;适宜的牛奶添加量为每100只蝌蚪0.5~1.0 m L.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利用18亩养殖虾塘进行近江牡蛎(Ostrearivalaris)与日本对虾(Penaeusiaporucus)套养试验,结果表明:经4~5个月的养殖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日本对虾平均亩产量达58.3kg,比对照单养池的产量提高30%。同时又可获得蛎肉1375kg,平均亩产65.5kg,其成活率达63.8%,出肉率达38.3%。比自然海区亩产蛎肉增加630kg、成活率提高17%、出肉率增加20.3%。试验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广西海洋水产研究所开展提高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成活率的研究获得成功,仅一九八八年所进行的5批试验,就育出幼蟹73800多只,从溞状1期到幼蟹平均成活率达5.24%。已为养殖专业户提供了71900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