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念隐喻理论指出,隐喻是人类共有的认知思维方式;习俗隐喻是概念系统的一部分,是人们认识和理解新隐喻的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和汉语中身体名词"hear"t和"心"的隐喻性词义和词组进行分析,我们揭示了英汉语言中隐喻意义建构和运行机制的异同,认为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heart"和"心"的隐喻意义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具有相似的认知生成过程,从而证实了英汉语中关于"心"的隐喻思维具有共通性。  相似文献   

2.
李美 《科技信息》2009,(33):I0024-I002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了英汉语中关于“光明”的概念隐喻。研究表明,英汉语中的“光明”概念隐喻存在一致性,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余雍 《科技资讯》2006,(16):217-218
英汉语中情感概念隐喻描述的是由生理反应和身体经验来映射某一情感的过程。本文收集了英汉语中表达悲伤和恐惧的情感隐喻表达式,主要从方位隐喻和本位隐喻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语中情感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生成特点,进一步证明了情感概念隐喻既建立在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和生理反应的基础上,其认知构建和生成又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从而使英汉语在选择具体由哪种隐喻表达式来表达情感和心理时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量的语料分析,从概念隐喻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颜色词“红”在英汉语中存在共性与个性。共性有:受欢迎、革命、共产主义、成功、旺盛、害羞、救助、色情、危险、生气等。英语特有的概念隐喻投射有负债、被抓现行等三种情况,汉语特有的概念隐喻投射有红利、婚礼、美貌的女子等五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紧密相连。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对英、汉语中的"猪"和"狗"进行图式映射析比,从中发现其意象图式结构能从始源域分别被投射到目标域之上,使得我们能够认识周边更加复杂的事物。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研究隐喻,介绍了由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认知体系和相似的生活体验,不同文化的隐喻具有相似的认知基础,本文拟从英、汉语中概念隐喻所包含的结构、方位、本体隐喻三个方面来比较其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概念整合理论是Fauconnier&Turner在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基础之上提出的一个更新理论。Fauconnier&Turner从人类信息一体化的角度解释语言认知问题。该理论框架从"心理空间"的角度解释动态的心理模型是如何结合起来的。视觉作为人类的"五感"之一,也是人类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为人类感知整个世界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运用"心理空间"的动态投射对英汉语视觉词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汉英在第一和第二输入心理空间基本一致。这说明以汉语、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在基本视觉体验的世界概念化方式上有更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比较英语和汉语视觉域中的概念隐喻。英语和汉语在视觉域的概念隐喻基本一致,即从视觉域(属身域)向思维、情感、态度(属心域)投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子隐喻上。这反映出不同的语言系统体现了相似的认知过程,人类的隐喻性思维方式具有基于其身体经验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赵伟兴  韩媛媛 《科技信息》2012,(30):31+33-31,3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牛"为例,对比和分析了汉英语中指称人的动物隐喻。分析结果显示,汉英两种语言共享了"牛"概念的大部分隐喻投射,而少部分投射则为汉英语所各自独有,反映了两个民族在思维层面上存在的同一性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BNC英语国家语料库,参照美国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对隐喻的定义,对汉、英基本颜色词"蓝"与"blue"的隐喻进行系统、深入的对比研究,从而增强人们对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于小妮 《科技信息》2007,(36):153-153,176
本文通过汉语中由"狗"字组成的相关短语和句子的归纳,对有关"狗"的隐喻加以简单分析,从认知角度分析其隐喻义的成因,从而对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概念做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研究汉英语言中“辣”味觉的概念隐喻。经过研究发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辣”味觉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从而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汉英“辣”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大体相同,主要包括:听觉/视觉域,性格/方式域,情感域,性质域,但在隐喻意义上,二者呈现出诸多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体验性哲学认为人的身体的、认知的和社会的体验是形成概念系统以及语言系统的基础,人体隐喻认知是借用身体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功能特点构成隐喻概念,以此来认知另外一个领域的隐喻概念。以体验哲学为基础,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大量的人体词语或词法的分析和对比,深入探讨英汉民族人体隐喻认知的理据、人体隐喻认知的模式以及英汉语言中人体隐喻化认知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以揭示英汉民族由于自然、文化环境差异和语言特色差异而导致的人体隐喻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4.
委婉语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委婉语是通过隐喻构成的。分析委婉语中的隐喻机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解释了委婉语的认知理据。隐喻把两个属于不同性质和范畴的事物或概念,通过联想的媒介加以类比和映射,即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概念隐喻具有突出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而同时掩盖其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类比词作为当代英汉语中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构词方式,具有极大的语言创造性和能产性。然而国内关于类比词的研究成果甚少,对其语义认知机制的探索更鲜有涉及。从概念合成理论的角度看,类比构词的概念合成网络具有非对称性投射、选择性投射的特点,并且在类比语义结构组合的过程中存在主次之分。对这种特殊概念合成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完善对英汉词汇的认知与学习,并进一步验证人类认知的普遍性和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从能指和所指的角度看隐喻的符号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实现英汉语之间隐喻的翻译,特选取符号学的符号概念来研究不同来源的隐喻的翻译.具体从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来分析不同层面,包括字词、句子和语篇隐喻的翻译,提出了几种从符号的角度进行隐喻翻译的具体翻译方法.研究发现,从符号的角度能更准确更恰当地实现英汉语隐喻的翻译,希望能给符号学与语言翻译实践进一步的结合带来一点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空间隐喻作为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由空间隐喻构建的。IN和OUT均表现为一种空间意象图式,是以人体为容器原型的隐喻投射。容器的空间性状都被投射到了非空间事物或概念上,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更具体,更容易被感知。杂乱无章的语言现象归纳到了容器隐喻里,同时丰富了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8.
出于人类认知方式和生理结构的共性,英汉语中普遍存在"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关系隐喻,但汉语中存在着英语中没有的凸显尊卑差异的亲属关系隐喻,呈现出英汉语民族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同的概念化方式。  相似文献   

19.
马秋月 《科技信息》2009,(14):211-212
认知语言学认为,任何语言现象都是有理据的。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从空间关系的视角探讨了汉语中“前”的语义网络构建,试图以具体的语言事实检验空间概念及其空间意义拓展的观点。文中指出,在汉语中,“前”所投射的主要目标概念.为相对抽象的时间域,与“前”有关的词语用于隐喻抽象概念的为数众多,这验证了认知语言学中意义是概念化的结果的观点,说明空间概念作为人的经验之一构成了理解其他概念的基础,基本的空间意象图示是人们对抽象领域概念化的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20.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与意象图式理论,运用英、法、汉语语料,对基本隐喻概念衍导出有关空间走向的方位隐喻词语"BENEATH/SOUS/下面"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中西不同文化中该词义的产生及其拓展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