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判断分子中是否具有离城π键及π键类型,是无机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利用克尔分子轨道法(HMO法)来处理NO_2分子,以讨论NO_2分子中离域π键类型.  相似文献   

2.
对离域π键类型判断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具体、简易的判断分子(或离子)中离域π键类型的方法,并结合实例描述了应用此方法判断离域π键类型的基本步骤。应用此方法对多种分子(或离子)中离域π键类型进行解析,所得结果与教材和文献中一致,展示了该方法良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虽然大π键理论是建立在严格的共振理论基础上,但其本身30年来没有得到发展,本文指出大π键没有量子力学基础,它既不与价键理论,也不与分子轨道理论相一致。大π键的思想是混乱的。在共振体系的一些特征和反应,例如芳香性、取代作用、1.4加成等方面,大π键在直观上和精确性上不如共振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故本文建议摒弃大π键学说。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σ键和σ配键,π键和配键的形成,形成方式,条件及π配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离域π键概念,提出共价AB^qn型粒子中离域π键的判断公式,π^m=m+nm2+q-2(Q+nQ-n),n+1并以实验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前线轨道理论,从卤素分子的成健特征出发,以全新的观点,即原子轨道,分子轨道的部分重叠,论述了有机化学中的共轭效应的化学键本质——形成π—d配键与p—π配键使电子对离域,从而活化或纯化了碳碳双键,碳氧双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分子轨道法和引用对(R=Cl,S,P,Si)进行CNDO计算结果定性和定量说明R—O键中存在较强的p—dπ配键,并讨论了与p—dπ配键密切相关的含氧酸的酸性、卤素含氧酸盐的稳定性及RO离子的聚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借助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处理了CO_2、CO中的π键,引出了用休克尔理论处理AB_2型AB_3型无机共轭分子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9.
初步介绍了新制备的N5分子的有关内容,并用HMO法对其离域大π键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几个很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结构新颖的三维超分子化合物[Mn(dpp)2(H2O)4](ada)(H2O)(dpp=1,3-Di(4-pyridyl)propane,Na2ada=anthraquinone-2,6-disulfonic acid disodium salt),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仪、热重等方法对超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和测定。测定结果显示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包参数a=0.9790(6)nm,b=0.9892(6)nm,c=1.2728(8)nm,α=90.150(11)°,β=112.106(10)°,γ=98.997(11)°。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晶体结构中存在丰富的氢键、边和面之间C—H…π键和芳香分子面面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通过这些弱相互作用使其具有三维无限网络结构,氢键、C—H…π键和π…π堆积在超分子结构构筑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求算VSEPR理论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总数的亲方法:探讨了如何运用该理论来判断包括内部存在π键、大π键在内的各种多原子分子的几何构型、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及分子内部的价键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休克尔近似法,对含有离域π键三原子分子构型存在形式进行讨论,结果较好地解释了一些常见分子实际构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现行《无机化学》教材中提出离域π键形成的条件进行了认真地探索,详细阐述形成离域π键时,还必须满足键合原子半径适宜和轨道对称性匹配原理,并结合一些典实例,对不同类型的离域分子窝囊 过程遂亦的进行探索或解释。  相似文献   

14.
共轭效应存在于共轭体系中,它是由于轨道相互交盖而引起共轭体系中各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发生平均化的一种电子效应。共轭效应使体系的键长趋于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分子趋于稳定。共轭效应广泛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之中,它的存在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共轭效应的类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1π-π共轭效应π-π共轭效应是由于两个或多个π轨道互相交盖而引起的共轭效应。下列分子中均存在着π-π共轭效应。等。π-π共轭体系中的π键通常称为正常π键,其特点是共用电子数等于参与共轭的原子数,相当多的共轭体系中的共轭…  相似文献   

15.
量子化学计算表明,丙二烯分子的两个相互垂直的π轨道有一定程度的延伸,π电子有一定程度的离域。C—C间布居的电荷比乙烯分子中的多。其键能亦比乙烯分子中的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群论的角度出发,根据轨道对称性匹配和最大重叠的成键原则,讨论了SO_3分子中离域π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N5分子及其HMO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介绍了新制备的N5分子的有关内容,并用HMO法对其离域大π键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几个有很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HMO法通过引进参数b进行计算,由计算结果表明在HNO_3分子中形成π_4~6键。  相似文献   

19.
系统探讨了离域π键形成的条件及离域π键对物质性质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ABn型简单分子为例,采用“互斥-杂化-离域”的步骤,即首先用VSEPR法确定分子的形状,进而了解分子中σ成键情况,最后考虑形成离域π键的可能性,对分子结构及其性质进行较全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