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R)-2,2′-二羟基-1,1′-联二萘-3,3′-二羧酸与手性胺反应合成轴手性联二萘酚酰胺类的有机催化剂(1a~1d),将其用于催化合成螺[双烯酮-羟吲哚]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40℃下,以二氯甲烷为溶剂,x=20%1d作为催化剂,合成的螺环化合物获得较好的收率(93%)和较高的对映选择性(91%).  相似文献   

2.
由(R)-BINOL(1,1-联二萘酚)出发,经3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手性Brnsted酸,(R)-3,3′-双(二苯次膦酰基)-BINOL衍生的手性磷酸(3).其结构经1 H NMR,31P NMR,MS表征.以甲苯为溶剂,3为催化剂,于0℃反应36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催化直接不对称Mannich反应所得产率为87%,38%ee和69/31 dr.  相似文献   

3.
将(R,R)1,2-二苯基乙二胺与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甲醛缩合,得到手性Salen(R,R)-1,后者与Co(OAc)2.4H2O络合、氧化得到Salen Co(Ⅲ)手性催化剂,运用元素分析和1HNMR对目标化合物和反应中间体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4.
若每个单奇异左R-模都是JGP-内射模,则称环R为JGP-V′-环.文章主要研究了JGP-V′-环的非奇异性和半本原性,证明了如下结果:1)若R是左JGP-V′-环,则Z(RR)∩J(R)=0;2)若R是左拟duo-环、左JGP-V′-环,则R是左非奇异环;3)若R是左拟duo-环、左JGP-V′-环,则R是半本原环.  相似文献   

5.
对合成的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进行了结构修饰,制备了L-亮氨酸衍生的手性锌卟啉(1a)和(1R,2R)-环己二胺衍生的手性锌卟啉(1b),并研究了其对α-羟基羧酸、氨基醇、二胺和二醇对映体的手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主体1a和1b对手性二胺有很好的手性识别作用.在低浓度下,主体1a和1b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辅助配体DPEE的帮助下,通过乳酸改造成的手性化合物(R)-H3CIA和(S)-H3CIA分别与Zn2+组合得到了一对单一手性的有机金属框架材料,[Zn4((R)-CIA)2(OH)2(DPEE)2]·6H2O(1-D)和[Zn4((S)-CIA)2(OH)2(DPEE)2]·6H2O(1-L).在上述的每一个化合物中,去质子的CIA3-与Zn2+构建出了梯形一维链,这些一维链的次级结构单元再由DPEE配体连接成二维结构,通过二维层之间的堆积最终形成了具有三维超分子结构的对映异构体.随后用圆二色谱进一步证实了这对化合物的手性特征.此外,还通过PXRD和TGA分别研究了化合物1-D和1-L的相纯度和热稳定性,对化合物1-L的荧光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环R的每一个单奇异的左(右)R-模是平坦的,则称R是左(右)SF′-环,文章研究SF′。环的正则性。方法在幂等元是左半中心的和LANE-环的条件下讨论SF′-环。结果得到了SF′-环是强正则环的两个充要条件:(1)R是左SF′-环,如果R/Z(RR)是约化的,则R是强正则环;(2)R是强正则环当且仅当R是满足幂等元左半中心的左SF′-环,且R是LANE-环。结论这些结果对于解决SF-环是否是正则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将手性化合物的包结拆分法引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了有机化学综合实验“L-脯氨酸拆分1,1′-联-2-萘酚”:将L-脯氨酸和外消旋联萘酚研磨后,乙腈回流后析出L-脯氨酸和(S)-BINOL形成的包合物,(R)-BINOL留在溶液中。该综合实验实现了光学纯联萘酚的高效拆分,创新了教学体系。实践表明,该综合实验采用基于非共价键作用的包结拆分法进行手性拆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该实验综合性强,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了便于手性荧光分子探针应用于高通量手性分析,通过一次荧光测定同时测定手性底物的浓度和对映体组成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综述了四类用于双波长荧光定量和手性识别氨基酸的荧光探针分子,根据其设计合成及识别机制,研究了其识别优缺点和应用前景。探针(R)-4和(R)-9可识别多种氨基酸;(S)-12和(S)-17仅对组氨酸和精氨酸双重响应识别。同时,探针(R)-4,(S)-12和(S)-17水溶性差,且与氨基酸形成的中间体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测量主要在有机溶液中进行,不利于生物应用研究。这些机制研究可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既可以定量检测氨基酸的浓度,又可以手性识别氨基酸对映体组成,这为后期双波长荧光定量和手性识别手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Hom(M,C)中定义了余卷积的概念,其中M为右A-模,A为代数,C为余代数.并由此构造了含在Hom(M,C)中的最大右R′-余模(R′为含在Hom(A,C)中的最大余代数).最后由余卷积构造的右R′-余模和卷积构造的右R′-模,共同形成了右R′-Hopf-模.  相似文献   

11.
以5-氯-水杨醛双缩(1R,2R)-环己二胺(CSA-DMC)为原料制备了手性[Mn(csal-R,R-chxn)]Cl配合物,测定了手性配体CSA-DMC的荧光光谱,研究了手性配合物[Mn(csal-R,R-chxn)]Cl的CD光谱及催化苯乙烯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手性配体CSA-DMC的荧光发射峰处于517 nm;利用激子裂分方法和d-d跃迁关联法推测了手性席夫碱配合物[Mn(csal-R,R-chxn)]Cl绝对构型为(R)Δλ构型;最适宜反应条件下,催化苯乙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转化率为74.9%,催化剂选择性为67.6%,对映体过量百分率(e.e.)为12.3%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手性源(R)-(-)-5-[(1R)-孟氧基]-2(5H)-呋喃 酮与氨基噻唑类化合物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并利用该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手性环丁内酯取代的氨基噻二唑类化合物,所有产物均经过1HNMR、 IR、旋光度和元素分析等给予确证. 结果显示氨基噻唑中的氨基主要是从孟氧基所在位置的反面进攻β-碳原子 .  相似文献   

13.
主要证明了:(1)设R是左GP-V′-环,PCRZ-环,则R是双正则环;(2)设R是左GP-V′-环,PCLZ-环.若R是左(右)MI-环,则R是左(右)自内射的强正则环.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两系列手性液晶——光活性(+)-对-烷氧基苯甲酸-对′(2-甲基丁氧基)苯酯类化合物[(d)AmPAB,系列Ⅰ]和光活性(+)-对-(2-甲基丁氧基)苯甲酸-对′-烷氧基苯酯类化合物[AP(d)AmB,系列Ⅱ]的电子轰击质谱,讨论了它们的质谱裂解机理。场解吸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应用于酯类手性液晶混合物的分析,结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5.
含多个手性中心的精氨酸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天然(L)-精氨酸与手性5-(S)-5-(l-Mong氧基)-3,4-二卤-2(5H)-呋喃酮反应得到了含多个手性中心的精氨酸衍生物5-(S)-5-(l-Mong氧基)-4-(8′-N代精氨酸基)-3-卤-2(5H)-呋喃酮,其产率为72%-87%,de≥98%(^1HNMR)。所有化合物均经IR,^1HNMR,MS以及元素分析得到确证,为室温下方便地制备含多个手性中心的精氨酸衍生物化合物提供了一条可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含手性杂原子,手性轴和手性面的化合物的R/S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制备了苝酰亚胺——手性表面活性剂复合物N,N′-双(2-(季铵基乙撑))-3,4,9,10-苝二酰亚胺-双((3R)-3,7-二甲基辛基-6-乙烯基)磷酸盐,详细研究了其在乙醇/正己烷,乙醇/正辛烷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及组装机理。结果表明,该复合物在乙醇/正己烷溶液中组装为纳米管,在乙醇/正辛烷溶液中组装为纳米带。对其组装机理研究表明,该分子在溶液中组装为不同形态的纳米结构是π-π相互作用,疏水作用及手性诱导等多种作用力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设计合成了(+)-2-[4-(2′-甲基丁氧基)苯基]-5-(4″-烷氧基苯基]吡啶和(+)-2-[4-烷氧基苯基]-5-[4′-(2″-甲基丁氧基)苯基]吡啶两个系列共七个手性液晶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确证其结构。它们具有右旋近晶相、宽的相变温度、稳定性好等性能。  相似文献   

19.
同态与同构一样,是近世代数中常用方法。本文给出同态的几个性质,它有助于加深对群、环的认识。文中所指同态均为满的。性质1 设R与R′为环,f为R到R′的同态映射,A为R的最大理想,那么A′=f(A)为R′的最大理想(?)A′为R′真理想。证 (?)显然。 (?)反证法。设A′不为R′的最大理想,则存在B′为R′的理想,且有  相似文献   

20.
定出了局部环上辛群中一类子群的扩群格,得到了如下结果:设R是局部环,Sp(2m,R)为R上辛群,N表示子群{{AOC A′-1|}A∈GL(m,R),A′C=C′A}.如果2为R中的可逆元且m≥3,那么N在Sp(2m,R)的扩群格同构于R的理想格.作为推论得到了Sp(2m,R)的一类极大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