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针灸在治疗上具有长期安全有效等优势,已成为目前治疗本病常用方法之一,并于近些年来对于DPN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综述近年来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列举了传统针刺、电针结合耳针、磁针、传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毛刺及其他方法等多种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应用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种并发症,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眼底出血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法可有效提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率,及时更换肾脏替代治疗,对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临床报道,例举了单一疗法及综合疗法,并结合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且操作方便,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APA微囊化人工细胞治疗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为免疫隔离屏障的微囊技术为克服组织细胞移植治疗疾病研究中的免疫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来源稀少提供了新途径.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和疼痛及微囊化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及其他研究者对微囊化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微囊化甲状旁腺细胞移植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方面的研究,均明确表明APA微囊可成功地克服组织细胞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使异种移植物的应用成为可能,极大地扩展了移植物的来源.临床应用微囊化人工细胞治疗糖尿病、帕金森病等神经/内分泌疾病将得以实现.同时,也将为体细胞基因治疗提供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为异黄酮类化合物,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主要就葛根素降血糖作用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6.
对近10年来蒙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明了蒙医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有独特的理念和优势,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刘永锋等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最佳方法,可同时纠正糖尿病和尿毒症,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但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我国开展胰肾联合移植较少,仅开展了50余例手术。该课题自1992年开展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开展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成功施行了13例胰肾联合移植,数量为全国最多,手术成功率达100%,术后并发症少,长期随访证实病人完全摆脱外源性胰岛素,慢性并发症得到部分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葛根素及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确诊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葛根素及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用药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用药.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指标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及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的科研进展,包括近20年国内外中医药临床注册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在治疗传染性疾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及应用进展、新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及“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发展。分析表明,近20年来的中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创新成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保障,中医药历史性地进入了世界主流医学体系,其国际影响力正在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张勉之 《天津科技》2010,37(2):18-19
对"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作用机理、临床研究以及相关复方的中药学及药剂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病理分型、临床类型以及中医辨证分型等多角度验证了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确切疗效,为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营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临床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依据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运用中医辩证分型及西医分期治疗的原则,把14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均在西医分期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下进行营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肾功、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与结论:两组血脂、肾功、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92.86%,对照组为72.90%,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营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临床中医辨证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牙源性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比较糖尿病组(32例)与非糖尿病组(40例)患者牙源性间隙感染的严重程度、疗程长短,进一步观察患者对自身糖尿病的认识程度及这种认识对临床症状和治疗的影响.结果: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易累及多个间隙(P<0.05),其疗程明显延长.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发现由于患者在感染前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或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差,血糖控制不良.结论:糖尿病并发颌面部间隙感染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较重,病程迁延.要注意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血糖的控制.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控制感染、处理病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临床研究和动物在体研究已经证明糖尿病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明确指出糖尿病是OA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OA的治疗效果.相关的机制研究表明葡萄糖转运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MMPs、周围神经及各种炎性因子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和诱导了骨关节炎的形成和发展.本研究就糖尿病与骨关节炎相关性,糖尿病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经肛门乙直肠切除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方法:为治疗直肠脱垂寻找新的有效的手术方法,在文献复习基础上,设计经肛门乙直肠切除治疗直肠脱垂的具体方案并在临床上实施和总结.结果:临床成功实施了经肛门乙直肠切除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并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在学术会议和医学教育中进行了经验交流.结论:该研究为治疗直肠脱垂寻找到了新的手术方式,治疗直肠脱垂的个性化经肛门乙直肠切除术易于掌握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控制血糖、血脂及降血压等方法预防DN发生与发展,由于DN病因复杂,目前的治疗方法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亟需新的干预手段或治疗方法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动物模型在剖析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检验新疗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理想的动物模型能够探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并能确定药物靶点和检测新的治疗策略。然而,目前DN研究领域尚缺乏能够真实模拟人类DN主要特征的动物模型。本文讨论了当前DN动物模型的进展、局限性以及改进方式,以期未来能复制出与人类DN主要临床和分子表型相似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医药卫生 805 项目名称 胰岛素抵抗综合症的 基础及临床研究 完成单位 青岛市内分泌糖尿病 研究所 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 项目简介 该研究从分子到临床系统的探讨了PAI—1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对临床代谢综合症及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的可能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研究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选取秦安县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入院治疗的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临床研究样本,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经一个疗程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构显示,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评定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方法选择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同时也能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邓先强 《科技信息》2011,(19):391-391,359
随着糖尿病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化,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健康教育、血糖与尿糖的监测等5个方面的综合治疗。但始终把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着重阐述了II型糖尿病运动疗法的作用、运动疗法的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分析近5年动眼神经麻痹的中西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提供参考。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单纯针刺、针刺结合药物、穴位注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中医在对该病病因的系统概括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研究上存在不足,且缺少针刺机制的研究报道,如果加强动物实验研究,中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将取得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祁天花粉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患者进行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有效率。结果:祁天花粉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0%,治疗组和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祁天花粉在消渴症的治疗方面有价格便宜、易得、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应用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