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显微组织对CuCr真空触头材料耐电压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CuCr真空触头合金的显微组织对其耐电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击穿总是首先发生在耐电压强度低的合金相上,对Cu50Cr50合金,首击穿相为Cr相,而对CuCr50Sel合金,首击穿相为Cu2Se相.由于电压老炼的结果,首击穿相的耐电压强度上升而导致其他合金相被击穿,老炼的结果使原始粗大的合金相消失,在表层形成成分均匀的极细小显微组织,还从物理冶金学出发讨论了电压老炼的作用,认为电压老炼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在表层形成极细小显微组织和成分均匀化的高速相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合金真空击穿后,表面二次冶金过程及表面熔化层的显微组织对真空电击穿的影响.介绍了真空击穿的实验过程,测定了CuCr50、真空Cu、40Cr及CrCu50中添加WC等合金的耐电压强度Eb,并对CuCr50合金一次击穿和经100次击穿后的表面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首击穿具有选择性,电击穿老炼是电弧作用下表面发生二次冶金的过程,在CuCr合金中添加WC提高了Cr相的耐电压强度.  相似文献   

3.
以普遍使用的Cu-Cr合金为基础,分析了影响真空触头材料耐电压强度的因素.通过分析真空触头材料击穿前后的成分与组织的变化,发现触头合金的成分和微观组织结构与其耐电压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材料表面固溶体的形成有利于耐电压强度的提高;材料表面成分的均匀化也可以使材料具有更好的耐电压性能.  相似文献   

4.
CuCr50触头合金大电流分断相变层的显微组织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真空灭弧室分断大电流后CuCr50触头材料的表面熔化层的形貌和显微组织特点,建立了分断过程中触头表面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触头材料在分断大电流过程中表面形貌和显微组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数值计算显示电流过零时刻触头表面仍保持较高的温度,此时的耐电压强度是能否成功分断的主要因素.由此提出了提高触头材料分断大电流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型真空断路器触头材料Cu-Cr-C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合金的微观结构设计思路,采用真空热碳还原法,用国产高氧Cr粉制备出低氧、优质CuCr真空断路器触头合金,解决了Cr粉国产化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加入1%~2%(质量)的C,大大改善了CuCr合金的抗熔焊性能而又不影响其耐电压强度和分断能力,解决了国内外长期未能解决的CuCr合金的抗熔焊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在固定小开距真空灭弧室中产生高频放电的方法,对多次重燃过程中每次重燃的高频电弧现象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该高频放电的特征可用冷击穿电压和开距的关系及燃弧后真空间隙热而耐压水平和开距的关系进行描述,测量结果表明,用CuCr触头材料制成的真空灭弧室具有较高的冷击穿强度,是AgWC的3倍,根据能量关系建立了每次重燃时高频电弧持续时间的计算模型,并用该模型对试验电路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快速凝固与常规固溶处理后,Cu-0.8Cr合金导电性的差异及时效处理对合金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凝固合金中过饱和的Cr原子是造成电阻率高的主要原因,晶体缺陷对电阻率的影响很小。时效过程中导电率的恢复是由Cr原子的析出并产生较大间距的Cr相所致。  相似文献   

8.
CuCr真空触头材料的抗熔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不同CuCr触头合金的基体强度和熔焊焊缝强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断口形貌,从而分析CuCr合金中脆性碳化物相对其抗熔焊性能的影响,讨论了碳化物相引入后CuCr合金的抗熔焊机理,同时还讨论了碳化物相对CuCr合金耐电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合金的微观结构设计思路,采用真空热碳还原法,用国产高氧Cr粉制备出低氧,优质CuCr真空断路器触头合金,解决了Cr粉国产化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加入1%-2%(质量)的C,大大改善了CuCr合金的抗熔焊性能而又不影响其耐电压强度和分断能力,解决了国内我期未能解决的CuCr合金的抗熔焊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用光转换材料结构的剖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高温固相反应制备CaS:Cu,Eu农用光转换材料,运用XRD和透射光谱技术对材料的微晶结构进行研究,获得CaS:Cu,Eu荧光材料构态与光转换效率关系的信息,为光转换材料及其相应的光转换农膜的迅速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