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有限元方法和断裂实验对铝合金材料Ly12和40CrNiMo钢在Ⅰ+Ⅱ型载荷下启裂韧度JMC的测定方法及弹塑性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给出了2种材料复合断裂的J积分准则.结果表明:1)根据复合型JR阻力曲线,应用裂纹延伸区零扩张量法测定的不同复合比下的启裂韧度JMC值能够满足工程精度,且简便易行;2)不同复合比下的启裂韧度JMC值满足一定的关系式.只要能得到材料的JⅠC、JⅡC值,任何复合比下的JMC值都可由一定的关系式计算得到.另外,得出了适用于具有较好塑韧性和中高强度材料的复合型弹塑断裂准则  相似文献   

2.
10Cr9Mo1VNbN耐热钢的动态断裂韧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仪器化冲击试验机,研究了10Cr9Mo1VNbN钢在77~923K的冲击韧度和动态断裂韧度.结果表明:在10Cr9Mo1VNbN钢下平台温度范围内,缺口试样冲击能量的绝大部分用于裂纹萌生;在韧脆转变区及上平台范围内,裂纹扩展消耗大量的能量,断口的形貌观察证实了这一点.采用带预制疲劳裂纹的夏比冲击试样的示波冲击试验,可以测量材料的动态断裂韧度,并且它比冲击韧度能更敏感地反映材料脆性断裂趋势.动态断裂韧度值的变化与延伸带宽度、启裂区宽度和启裂区内韧窝尺寸有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COD 准则在 40CrNiMo 钢弹塑性 Ⅰ Ⅱ 型断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ice的裂尖钝化模型为基础,定义了Ⅰ+Ⅱ型载荷下裂纹张开位移(简称COD)δ,裂纹尖端Ⅰ型张开位移(简称CTOD)δt和Ⅱ型滑开位移(简称CTSD)δs,对40CrNiMo钢Ⅰ+Ⅱ型弹塑性断裂行为进行了COD分析,讨论了复合型载荷下的COD与J积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Ⅱ型分量增加,40CrNiMo启裂的δi值降低,纯Ⅰ型的δi是纯Ⅱ型δi值的2.5倍;2)不同复合载荷下的δ、δt、δs与J积分均满足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Rice的裂尖钝化模型为基础,定义了I+II型载荷下断纹张开位移(简移COD)δ裂纹尖端I型张开位移(简称CTOD)δ和II型滑开位移(简称CTSD)δs对40CrNiMo钢I+II型弹塑性断裂行为进行了COD分析,讨论了复合型载荷下COD与J积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Ⅱ型分量增加,40CrNiMo启裂的δi值降低,纯I型的δi是纯Ⅱ型δi值的2.5倍;2)不同复合载荷下的δ,δt,δs与J积  相似文献   

5.
J积分断裂准则在弹塑性I—Ⅱ复合型加载下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解J积分法调制的弹塑性大变形的有限元程序计算基础上,用阻力曲线法研究究了两种油井钻杆材料不同Ⅰ-Ⅱ复合比下的J积分阻力特性。结果表明:随Ⅱ型分量增加,以J积分形式表示的断裂抗力降低,提出了一个适于钻杆钢等中低强度、塑韧性较好的材料的复合型延性断裂准则:Jc=JⅡc-(a-1)JⅡ(其中a为一材料常数,但在实验范围内,试样尺寸对a还有一定影响)。并结合复合延性裂微观过程的观察,对该准则和a值做了  相似文献   

6.
应用HHCOSY、HMQC、HMBC核磁共振技术,参考^19F与^1H及^13C的偶合裂分情况,对抗菌新药加替沙星的^H、^13C NMR谱的信号进行了全归属。测定了加替沙星的偶合常数^1JHF=12.3Hz,^1JCF=252.1Hz,^2JCF=23.5Hz,^2JCF=11.6Hz,^3JCF=8.2Hz,^3JCF=5.9Hz及其它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7.
在分解J积分法调制的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程序计算基础上,用阻力曲线法研究了两种油井钻杆材料不同Ⅰ-Ⅱ复合比下的J积分阻力特性,结果表明:随Ⅱ型分量增加,以J积分形式表示的断裂抗力降低,提出了一个适于钻杆钢等中低强度、塑韧性较好的材料的复合型延性断裂准则:Jc=JⅡc—(α—1)JⅡ(其中α为一材料常数,但在实验范围内,试样尺寸对α还有一定影响).并结合复合延性断裂微观过程的观察,对该准则和α值做了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单试样三曲线法及卸载柔度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简便的单试样测定金属材料J积分阻力曲线及条件起裂值的方法和步骤.并用该方法测定了1Cr1/2Mo 钢、16MnR钢和WCF62 钢的J积分阻力曲线及条件起裂值,与标准的多试样法相比,误差均在工程许可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利用H-800透射电子显微镜详细研究了2.25Cr-1Mo钢焊接接头中重要强化组M2C碳化物在蠕变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材料原始组织中的Mo2C以针状形态分布于整个接头显微组织中,其在焊缝中的尺寸比母材中的最小,随着蠕变时间的延长,母材和焊缝中Mo2C的平均尺寸都不同程度地长大,并伴随着片状Mo2C的析出,部分针状Mo2C的断裂溶解,促进了M6C碳化物的析出长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制的仪器化冲击试验机,研究了10Cr9Mo1VNbN钢在77-923K的冲击韧度和动态断裂韧度。结果表明:在10Cr9Mo1VNbN钢下平台温度范围内,缺口试样冲击能量的绝大部分用于裂纹萌生;在韧脆转变区及上平台范围内,裂纹扩展消耗大量的能量,断口的形貌观察证实了这一点。采用带预制疲劳裂纹的夏比冲击试样的示波冲击试验,可以测量材料的动态断裂韧度,并且它比冲击韧度能更敏感地反映材料脆性断裂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CaMg[Si2O6]的微结构分析与计算,得到了CaMg[Si2O6]的晶场稳定能的理论值为46.98KJ/mol,与测得的CaMg[Si2O6]的晶场吸收谱的实验值47.73KJ/mol符合到相当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应力三轴性的J_R阻力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O'Dowd和Shih的静止裂纹尖端场双参数描述的基础上,提出控制起裂的三轴张力准则;导出裂纹的断裂韧度Jc与裂纹尖端附近应力三轴性参数Q的数学联系Jc(Q),解释不同构形的断裂韧度存在很大差别的原因。并根据裂纹稳定扩展时J积分推力和阻力保持平衡的原则,建立裂纹扩展阻力与应力三轴性参数的关系Jr[Q(△a)],从而准确地解释了不同的裂纹构形将有不同的阻力曲线。最后,对典型构件进行了缺陷评定,为更加充分发挥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潜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裂端区断裂失效的微观机理,结合修正J-Q理论,本文导出了宏观断裂参数与裂端约束的关系,提出了描述材料断裂起裂起的理论断裂韧性及以此进行不同约束条件下断裂评估的一种新方法,利用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平面应力平面应变紧凑拉伸试件的裂端应力变场,对于厚度为0.5mm及25mm的试件进行了弹塑性断裂评估。  相似文献   

14.
用单相C0及只在晶界上有碳化物析出C2的两种Fe-15Cr-26Ni奥氏体合 金,在应力39.2 MPa,温度 1123 K下,研究了晶粒尺寸及晶界碳化物对蠕变断裂 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合金的最小蠕变速率em及断裂时间tr很好地符合 Dobes-Milicka关系即:是断裂应变。C0与C2合金在研究的 晶粒尺寸范围内(20-300μm),断裂应变差别不大,但C2合金的断裂时间比C0合 金长一个数量级。C0合金断裂时间与断裂应变都在晶粒尺寸约40μm的有最大值。 C合金断裂时间则在晶粒尺寸约80μm时有最大值,但断裂应变与晶粒尺寸无关。 文中还探讨了它们随晶粒尺寸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不同应力状态下弹塑性材料动态起裂韧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一维实验原理,利用冲击拉伸实验装置对周边切口的Lyl2cz铝合金短圆柱试件进行冲击拉伸加载,并推广Rice远场J积分公式,由试件两端的平均载荷—相对位移曲线来计算J积分,用起裂点处的J积分来表征弹塑性材料的动态起裂韧度JID,初步形成了一套平面应变型弹塑性材料动态起裂韧度的表征与测试方法.实验所获得的动态起裂韧度JID是与试件尺寸无关的材料常数,且比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动态起裂韧度低,结果的离散性也很小.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和测试方法比较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6.
三点弯曲单试样测定高强高韧钢断裂韧度JIC的柔度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金属材料延性断裂韧度JIC测试中存在的测试手续繁杂,消耗材料多等问题,根据试样在加载过程中裂纹扩展,柔度增加的原理,导出新的J积分与柔度C的关系,通过加载卸载法计算出柔度Ci,  相似文献   

17.
Mo注入H13钢抗腐蚀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Mo注入H13钢明显地改善了钢表面的抗腐蚀特性,在腐蚀时间100~270min内,腐蚀电流密度峰值均为饱和值,极化电流密度JD是纯铁JD值的9.1%。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腐蚀后样品表面出现了密集的圆形和椭圆形的抗腐蚀体,其尺寸为0.5~3μm,这种结构具有稳定的抗腐蚀特性。随腐蚀深度的增加,这种抗腐蚀化合物暴露面积增大,因此使JD达到了饱和值。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Mo注入层中出现了Mo2C和FeMo弥散相,但尺寸为3~330nm,这比抗腐蚀体尺寸小得多,由此可见抗腐蚀体是由许多密集的FeMo和Mo2C结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诱导效应指数I,建立了计算一些CH3-X的键裂能的方法,并计算了一些甲基衍生物CH3-X的键裂能,其平均偏差为1.93kJ·mol-1。同时,推导出由DHOm(HX)和I计算烷基衍生物的键裂能的方法。23个可比较值的平均偏差为2.68kJ·mol-1。  相似文献   

19.
MnO2—WC复合镀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在石墨电极上制备MnO2-WC复合镀层的合适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镀层的结构形貌和其中WC的含量与电解液组成,电沉积条件等有关,在控制合适的民解液组成和电沉积条件下可以制备出较好的MnO2-WC复合镀层,具有作为阳极材料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用AM1方法研究了NO与C2H2热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生成CO与HCN和CH2O与HCN反应的速控步的活化能分别为200.593kJ.mol^-1和252.843kJ.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