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家土楼以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规模宏大、文化底蕴丰厚而闻名于世,已成为客家文化的标志.客家土楼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夯土版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成就,更是集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精华之大成的宝贵实物.近些年来,学界对客家土楼文化的研究日趋深入和成熟,但大多是民族、民俗、建筑等方面的论著,关于客家土楼审美思维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土楼的功能、空间结构、装饰、意蕴、建筑理念的探讨,揭示土楼中蕴含的客家人的审美思维.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居的类设计模式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传统民居的研究 ,其对象是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历史产物 .其目的在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的创新之路 .文中以吴良镛先生的“类四合院”为例子 ,论述传统民居“类设计”模式的提出 .以类型学理论为依据 ,分析传统民居“类设计”模式的设计方法与创新思维 .以张永和先生的“清溪坡地住宅群”,以及安藤忠雄先生的“住吉长屋”为实例 ,阐明传统民居“类设计”模式的丰富内涵与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筑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脉络,从而更直观的展现民族文化本质。本文以凉山彝族民居建筑文化为例进行分析,对其地域性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脉络进行浅析,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研究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民居建筑,重点包括了村寨院落和居住建筑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建筑文化现象,分析了彝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成因、彝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彝族民居的色彩搭配特色,最后从空间形态和美学价值上认知当今彝族村寨中的建筑。通过对其分析,提出学习传统民居自然张力与环境融合的生态观念的倡导,应用在设计中就是要因地制宜,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其中中国汉族传统民居在建筑文化遗产中又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重要构成;该文从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门窗、庭院、家具艺术元素方面阐述了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实用性、艺术性与文化性。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徽州民居建筑的精华天井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天井的形式、功能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本着对传统建筑元素以继承和创新的态度,浅探传统天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寻找契合点。  相似文献   

6.
保护祖国文物,发展文物事业已列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指出,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加强博物馆建设。泰安是一个文物大市,如何使泰安的文物事业在今后5年和15年内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文物的价值和文物工作的意义 文物是古代人类智慧结晶的实物遗存,是民族历史的载体和物证。任何一处文物遗址,任何一件文物藏品,无论它历史上曾有无过阶级属性或阶级属性如何,既然已成了文物,它就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历  相似文献   

7.
大理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乐土,喜洲则是滇西北军事、政治、交通的枢纽和重镇,是云南沟通青藏高原及东南亚各民族联系的重要一环,历史非常悠久,文化也十分发达。正是由于喜洲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才在民居建筑艺术中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构筑了撼人心魄的精美绝伦的“物态文化层”。应该说喜洲白族民居是大理白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它反映了大理白族人民的建筑智慧和审美理念,并成为中国文化和建筑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历史遗产,不愧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的一枝奇葩。深入了解和探讨喜洲白族民居的历史渊源和建筑审美理念,对进一步研究大理白族地区的历史文化,继而探讨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古代建筑等,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丽霞  王晶 《科技信息》2008,(36):237-237
喀什民居建筑有着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特色,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喀什传统民居体现了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用功能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审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妍  张福昌 《科技信息》2009,(3):163-163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瑰宝,它朴素的建筑思想具有现代性的生态意义。为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丁海鹏 《甘肃科技》2012,28(7):137-138,128
我国地域广阔,由此形成了各类建筑体系.民居建筑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见证者.而合院式的居住布局形式则是我国民居建筑体系中的代表者.随着历史的推进,传统合院居住形式却未能随着历史的前进而前进,其布局方式、建筑形式等都似乎已经和当今的居住特性相冲突.那么,作为传承中国民居文化的代表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就此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叶舒宪先生主持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至今已是第三期,本期的主题是“仪式、神话与历史”。他的《仪式叙事与历史书写》论述了仪式研究的文化阐释意义,从“仪式叙事”看中国礼经的文化内涵,仪式叙事、文化认同与历史书写等三方面内容;荆云波《中国古代礼仪中的神话思想》认为,中国古代礼仪是发生在世俗世界的神圣叙事,在仪式的背后,隐匿着潜在的神话信仰和神话思想;唐启翠《以“初”为常与仪式叙事——中华文明探源之神话礼仪视域》以《礼记.月令》中仪式叙事为例,探讨了作为神话编码的“以初为常”这一认知与实践思维如何规约着仪式叙事与考古“物语”叙事,并使考古物语与文本文献、神话仪式叙事的对接、互证互释以揭示中华文明之源的内在依据。“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白耀天的《郎“狼”兵说》,该文以详实的资料、可靠的论证对郎人缘起与衍化、“狼兵”的战斗力、“狼人”的扩散与消失进行了梳理和阐述。“民族文学研究”栏目刊发了三篇文章。朝戈金的《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认为,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走向和命运是多元文化格局的一个重要部分,保护民族文化已经广为中国学界和社会各界所共识;王宪昭《论母题方法在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的应用》认...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炼创造的,在此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民居建筑。如何传承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是设计师应注重研究的领域和课题。本文以闽南民居的研究为着眼点,阐述学习传承传统民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玉源 《甘肃科技》2003,19(11):11-12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借鉴传统建筑的精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在住宅设计中应积极挖掘和发展西部各地的地域特征,重新认识西部传统民居的价值,保存和借鉴传统民居中的绿色内涵,这是西部地区住居的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徽州民居是古建筑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江南民居和徽州民居同属于中原文化,有着相同的信仰对象和艺术审美情趣,他们本身在平面布局、建筑外形、结构用材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由于徽州文化更为内向、尚祖,徽州民居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但是江南民居则因为被破坏或分化而不成气候。在整个中原文化的大基调下,徽州民居"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是现存古代民居中并不多见的。本文着重通过江南民居和徽州民居艺术手法的对比,研究它们文化传统和特殊艺术风貌,为更有效地保护我国现存的古建筑遗产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式与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量大面广的传统民居是中华文明与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南方传统民居是我国民间营造技艺不可缺的重要分支与文化载体。福建传统建筑是南方穿斗体系的重要分支,多元、复杂的福建传统民居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目前对于福建传统民居的研究,主要以民居平面类型和小区域的木构架样式为主,缺乏对福建地区木构架的类型梳理和构架演变的系统研究。本文基于福建地区内100栋合院式民居,结合《鲁班经》《营造法原》等营造做法的解读、比对,从大木构架营造特征的辨析入手,依托建筑类型学、口述史等方法,将传统民居正厅大木构架分成“前廊+厅+后廊”三个组成空间并提炼出不同型制类型,通过研究类型分布厘清各地区正厅大木构架地域性,并结合空间和时间揭示福建地区合院式民居正厅木构架的演变过程。为福建省、乃至我国南方传统民居营造特征辨识及其谱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潮汕独具特色的建筑工艺是地方文化的缩影,是历史留下的鲜活印记.文章分析研究了传统潮汕民居的平面布置构成、建筑装饰、建筑材料等特点,总结出传统民居的改造原则和改造策略,让改造设计既能盘活传统的潮汕民居建筑,又能有效地保护建筑本身的历史肌理和风貌.在楼房林立的新城市规划建设中,找到老建筑存在的位置和价值,让传统建筑重拾生机...  相似文献   

17.
贵州喀斯特地区传统民居风格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喀斯特传统民居是在喀斯特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影响下 ,各民族建筑文化相互交融 ,在明清的发展渐趋稳定的表现为干栏式建筑的民居 ,原为仡佬族、侗族、水族、布依族的住屋形式 ,后为土家族、苗族仿用 ,具有美学代表性的是吊脚楼和石板房。贵州喀斯特传统民居以其就地取材的便利和实用功能至今仍大量使用。充分利用传统民居的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 ,结合景区开发能促进景区、社区和自然的统一 ,并能保持旅游地的持久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选址布局、外部造型、材料表皮三个方面的分析,选取典型的建筑平面、剖面、透视图实例,阐述了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在增加自然采光与通风、节约材料运送能耗等方面的节能原理.  相似文献   

19.
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文章通过对《论语》这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关联的分析 ,指出《论语》等凝聚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作品 ,至今仍然有其重要价值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要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倡导大学生阅读优秀文化经典 ,是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良好途径 ,也是我们培养2 1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烛台,犹太民族的象征,体现一种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因为它的底座是“以色列的磐石”;烛台,不熄的灯,陪伴着犹太人度过漫漫长夜,那来自远古耶路撒冷圣殿的光芒照亮了“流浪犹太人”的生活之路;烛台,历史的见证,目睹了犹太民族的沉沦与崛起,无情岁月磨砺出它纯朴的本色。“烛台细语”向读者介绍犹太人的历史和现状,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折射出一个忍辱负重、奋力拼搏、为人类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民族;“烛台细语”有感而发,星星点点,拼凑成一幅犹太的全景画卷;“烛台细语”近期将刊出:《一个犹太人的“经典形象”——夏洛克》、《犹太人的杰作——基布兹》、《虚幻家园——比罗比詹之梦》、《爱读书的犹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