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农业的多功能化发展趋势中,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迅速。本论述对安宁区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等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安宁区"农家乐"的发展模式、经营情况及周边县区"农家乐"的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安宁区在"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管理不善、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特色、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应加强引导",农家乐"在经营过程中增加特色、抓好培训,提高"农家乐"服务质量和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吉安市“农家乐”旅游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涵 《科技信息》2010,(8):64-64
"农家乐"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旅游方式。"农家乐"旅游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和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本文从"农家乐"旅游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吉安市"农家乐"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农家乐健康有序而又能保持其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家乐"旅游以其投入小、产出大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如何建立合理的参与模式,使当地居民有效参与进去,让旅游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居民,显得尤为重要。以河南省鄢陵县为例,应针对当地资源特点和"农家乐"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适合当地"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居民参与模式,采取"政府+社区"的方式,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实现社区全面参与,体现旅游的扶贫功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北碚区农家乐发展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志辉 《科技资讯》2009,(2):241-242,244
GIS在农家乐发展规划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目前北碚区农家乐发展现状,主要对农家乐的区位选择、发展规模和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确定出北碚区适合发展农家乐的区位,在此基础上,对农家乐的发展模式进行分类,再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现有旅游资源、行政中心的辐射范围等数据确定哪些地区适合发展哪种模式的农家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模和经营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银川市开发"回乡风情农家乐"旅游精品的优势和必然性进行了分析,指出银川市开发"回乡风情农家乐"旅游项目具有良好条件,并提出了"回乡风情农家乐"项目建设的构想与规划。  相似文献   

6.
最近十多年在我国西南地区农村迅速兴起乡村旅游度假新形式“农家乐”,其数量和规模都呈快速增长,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其粗放式经营其排放的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威胁因量大面广,日益带来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农家乐“生态肾”概念,即专门用于农家乐生活污水处理的微型人工湿地系统。以位于嘉陵江上游的四川省广元市和平村农家乐为例,对农家乐生活污水处理的微型湿地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设计和试验,对其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估。研究表明,作为兼具多功能效益的农家乐微型湿地系统,以其环保经济、低碳高效,既解决了局部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为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借鉴,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最近十多年在我国西南地区农村迅速兴起乡村旅游度假新形式"农家乐",其数量和规模都呈快速增长,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其粗放式经营其排放的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威胁因量大面广,日益带来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农家乐"生态肾"概念,即专门用于农家乐生活污水处理的微型人工湿地系统。以位于嘉陵江上游的四川省广元市和平村农家乐为例,对农家乐生活污水处理的微型湿地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设计和试验,对其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估。研究表明,作为兼具多功能效益的农家乐微型湿地系统,以其环保经济、低碳高效,既解决了局部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为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借鉴,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中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近些年在我国各地呈现迅速扩展的发展态势。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同质化现象、管理不善、卫生状况不佳、游客体验度不明显、恶性竞争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在此背景下,以新堡乡王岗村农家乐为例,对王岗村农家乐经营户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进行研究,探析其对农家乐发展的影响,引导农家乐经营户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农家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定期举办全国农运会的国家,农运会不同于一般的运动会,其实质是集合各种乡村活动的一次文化盛会。如何全面提升农运会文化内涵,笔者以南阳举办2012年全国农运会为样本,立足于农运会的群聚效应、全民健身理念、"三农"命题、城市特质等特征,采用集中嫁接传统节会文化、拓展特色"农家乐"文化、弘扬优秀农民群体文化、建设"寓农于城"的城市文化等方式,不仅使农运会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对中国特色文化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玉林 《甘肃科技》2013,29(14):6-7
通过对天水市生态农家乐旅游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天水市生态农家乐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促进天水市生态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江可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实现当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对西江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兼业”现象是阻碍西江旅游业专业化发展的阻力之一。随着西江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协调好政府、企业、农户之间的关系是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科学地揭示了发展的本质,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标志。“以人为本”全面规定了发展的内容。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确立了协调发展的原则。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作到协调发展。没有协调发展,就难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以人为本”指明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西藏农业跨越式发展战略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农业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认为要实现西藏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必须从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入手。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贯穿始终。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分析了当前西藏实现持续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许多新问题和新的挑战。提出了从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入手。以农牧区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为主体,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永续利用为基础。以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保障;通过思路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实现西藏农业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罗布 《西藏大学学报》2009,24(1):23-27,11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西藏自治区是具有很大特殊性的民族地区,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从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等方面紧密结合西藏的实际,形成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发展路子,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粤北生态发展区城乡居民为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和检验,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居民期望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旅游业发展条件感知、居民旅游业发展收益感知和居民旅游业发展满意度均对居民旅游业发展期望具有正向影响,而居民旅游业发展成本感知对居民旅游业发展期望具有负向影响;(2)居民旅游业发展条件感知对居民旅游业发展期望的总体影响最大,居民旅游业发展成本感知对居民旅游发展期望的总体影响最小;(3)居民旅游业发展满意度对居民旅游业发展期望的形成具有中介作用,凡是影响居民旅游业发展满意的因素,都会对居民旅游业发展期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处理好社会各类矛盾。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遵循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从单纯经济发展到追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短期发展到谋求可持续发展,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这样一个发展变迁过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8.
现代高校教师被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和核心要素。人文关怀视角的高校教师发展本质研究,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教师的发展。其构成表现为生存发展、学术发展、自由发展、独立发展、创新发展及精神发展,其价值体现为生命本体价值、学术操守价值及精神信仰价值,并从人文精神、人文文化、人文制度及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9.
董玉强 《科技信息》2011,(19):I0044-I0045
本文提出构建秦皇岛城乡体育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从制定本地区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目标出发,围绕政策制定、经费投入、场地设施、组织管理和活动开展等五个重点发展方向规划城乡体育的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促进秦皇岛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省13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6个医疗卫生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来研究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经济适应性,以及各地(州)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具一定的正相关性,且各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建议通过加大医疗卫生水平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经费投入,以及加快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缩小各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