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中盆地地震活动的自律性及空间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关中盆地历史地震数据库,分析了3000年来M≥3.0地震活动的自律性与空间迁移特征.结果发现:大致每历经16次~20次有感地震后便规律性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发震地点具有以中部为轴,从中部向东部、再向西部迁移的趋势.依此预测,本区将在近期发生一次M<5.0的强有感地震,位置在中部的西安附近.  相似文献   

2.
多维多点激励下老山自行车馆屋盖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动力时程法,分析了老山自行车馆在多遏地震及罕遏地震下的反应,考虑了地震运动的多维性,并研究了地震行波效应对结构的影响,将静力等效方法应用于大跨度结构抗震设计中,把复杂的地震作用转化为结构静力荷载,为大跨度空间结构考虑行波效应时的抗震概念设计提供简单易行的方法.结果表明:地震行波对网壳边缘处的杆件影响不大,对网壳中部杆件内力影响较大,且波速越小中部杆件内力越大;行波效应对大跨度空间结构影响显著,设计时应予考虑;在类似结构初步设计中,罕遇地震静力等效系数可取2.0,多遇地震静力等效系数可取1.27.  相似文献   

3.
1303年9月25日的洪洞地震,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次8级地震.本文把地震作为灾害的一个种类统筹考虑,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1281年至1326年45年间山西全省的灾害资料,进行了灾害时序分析.认为此期为一个多灾时段,其顺序为灾害频发—信号震—平静—灾害频发—主震—余震—地震与其他灾害并存——其他灾害为主.分析了地震的空间与分布规律和地震的震源迁移等问题.研究发现,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发期,其他灾害多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高发期,其他灾害频发可作为地震发生的环境背景;1303年地震有一个完整的序列.分析认为,近些年来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发期,山西干害与其他灾害较为严重频繁,若参照1303年地震活动背景,是否预示着山西台背斜未来将有一个活跃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以沉积岩石学与地震沉积学为指导,充分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物性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歧南斜坡沙一段中部砂体开展细分地层对比,探讨砂体分布规律及优质砂体主控因素;利用正演技术和反演技术,刻画优质单砂体,研究优质砂体发育区分布与演化特征。提出将沙一段中部细分为4个砂组,并确定了主力砂组;受南部埕宁隆起和Ⅲ级坡折带控制,中斜坡发育重力流水道,分布东西两支砂体带;岩性对物性控制作用明显,中细砂岩物性好。歧南斜坡区沙一段中部重力流水道优质砂体具有东西两支、三期展布、四个优质砂体发育区“左右迁移,此消彼长”的分布与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7,(8):1309-1315
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损失,对其进行准确的趋势判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自然可公度理论、蝴蝶结构图的对称性分析、地震可公度结构系、震中的时空迁移方向等预测判断该地区M_W≥7地震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趋势.同时根据太阳黑子发生的周期频率、月球引潮力等分析此地区发生地震的机理.结果表明:1)巴布亚新几内亚2018年和2019年发生M_W≥7地震的信号最为强烈.2)从震中经向、纬向迁移的总体来看,下次地震震中向西南方向迁移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其范围可能在南纬5.1°以北,东经150.9°以西.3)巴布亚新几内亚下一次地震有极大可能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第24周期下降段以及朔望日前后5 d之内.此研究旨在为今后的防灾减灾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支持向量机分析了发生在美国加州中部的2次6级以上地震的震前大地脉动.通过对离地震最近的3个地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进行震前大地脉动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能有效地区分震前大地异常脉动和平静时期的大地脉动,并且随着地震的临近预报准确率逐渐增加;2次地震的震前大地异常脉动分别始于地震前48 h和12 h.分析了加州CI地震台网内的14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003年12月22日发生在加州中部的6.4级地震所观测的震前脉动数据,发现处在震中附近的12个地震台站均观测到震前大地的异常脉动,且距离震中附近的断层越近,监测到震前脉动异常的几率越大.对3个观测站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监测到大地震(M≥5)所引发的震前脉动异常的概率大于小地震(M<5).因此,该方法有望发展成为地震预报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渤海中部磁性层析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中部是中国东部岩石圈最薄的地区之一,走滑作用和伸展作用十分强烈,同时伴随强烈的岩浆活动,发育火山岩和侵入岩,在本区表现为一些明显的磁异常高。通过对渤海中部的磁化强度数据进行层析成像分析,结合渤海湾盆地的区域地质和地震剖面的分析,反演引起渤海中部磁异常高的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性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地震信息收集和整理,建立了毕节市Ms≥3.0地震信息空间数据库和图谱库,从时空角度分析探究区域地震分布与演化格局.研究表明:1毕节市地震年代际变化较为显著,1976—1984年为地震频次高峰期;区域地震活跃期与相对平静期交替现象明显,1984年、1988年和2009年是地震活动明显活跃的3个年份;2地震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显著,以105°E为界,呈现"西密东疏"现象;各县区中,威宁县地震频次最高,赫章县和金沙县次之;3地震震中迁移具有明显的空间规律性,球面重心迁移则出现"东西向往返交替"规律且纬向迁移变化较为明显.研究成果可以为区域地震活动监测和灾情快速识别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中部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南投县集集镇。这次地震共造成2300余人死亡,万余人受伤,十余万人无家可归。是台湾百年来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地震。“9·21”大地震为台湾中部近南北向的车笼埔断层逆冲活动的结果,地震所引发的地质现象非常明显,除地表产生一条长约80公里的断层外,并形成相当多的地裂缝、山崩、喷水喷沙现象。 10月5日,我们参加地质科学院与台北中央研究院关于“新疆地学断面合作研究”,赴台北进行数据及样品测试。亲身感受到“9·21”大地震余震的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10.
辽河盆地新生界火山喷发旋回和期次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00口钻遇火山岩层系的岩心及岩屑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依据火山地层学方法及地震火山地层学理论,通过火山地层界面识别,研究辽河盆地新生界火山喷发旋回和期次,对各个喷发旋回、期次火山地层进行平面成图,揭示火山活动时空规律;进一步结合火山地层分布与油气的关系,探究火山喷发旋回、期次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辽河盆地新生界火山岩系可划分为4旋回15期;底部旋回一和顶部旋回四为玄武岩,显示火山喷发以基性岩开始,又以基性岩结束;中部的旋回二和三均为玄武岩→粗面岩→玄武岩的岩性序列,构成本区火山地层的主体。火山岩受北东向主干断裂控制,最大厚度位于断裂带附近;早期(期次1至期次2)全区分布,末期(期次15)分布局限;中期(期次3至期次14)表现为喷发中心由北向南依次迁移特征。该结果提高了火山岩序列的纵向刻画精度,厘清了有利火山岩层系的空间分布,有助于寻找火山岩勘探新层系。以往辽河盆地火山岩勘探主要集中于沙三段中亚段粗面岩(期次5),本次研究发现与粗面岩相邻的期次4、期次6、期次7玄武岩亦展现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建南地区长兴组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针对沉积相与储层精细研究的需要,通过对关键层序界面的
识别,并综合测井、岩性信息进行高精度的四级层序划分,将研究区长兴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5 个四级层序,明确
了建南地区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内长兴期储层纵向发育部位及沉积相横向分布规律。将单井四级层序地层标定到地震
剖面中并建立地震层序,通过引入地层等时切片技术,以四级层序格架内体系域为作图单元进行沉积相演化研究。结
果表明,建南地区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经历了3 次海平面下降,高位体系域(HST)为主要的生物礁滩发育时期;上部
三级层序主要以白云岩暴露滩体发育为主,规模明显小于下部三级层序,其分布范围有向研究区中部迁移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钻/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在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分析了福山凹陷西部美 台断层的活动演化特征。研究发现:美台断层在流沙港二期开始活动,在流沙港二期至一期,断层活动速率达到最高, 此后活动性逐渐减小;在空间上,活动强度大的部位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生迁移;同一时期断层的不同部位活动强度 也具有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在美台断层中部断层活动性最强,而在断层两端活动性相对较弱。结合区域地层总沉降 速率和沉积体系分析,初步探讨了断层对凹陷沉降与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习的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是学习中的普遍现象.研究迁移规律,利用迁移规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从一次教学检查的反思引入迁移,分析了迁移理论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以及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最后重点谈谈如何利用迁移规律进行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震构造带及近期地震活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新疆地震构造带的划分及特征,列举了新疆主要活动断裂的分布。着重分析了新疆地震的时空分布与迁移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新疆近期地震活动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地学、考古学,以及历史文献方志等多学科、多方位综合研究,对周人太王初在周原岐邑京当建都的地貌和环境条件进行了探索,并指出地震和政治等原因是造成周都迁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于生活在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居民来说,当遇到有感的地震和破坏性地震时该如何识别、避险和逃生?在此时,又如何坦然面对这可能降临的灭顶之灾?这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话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99%以上的地震是微小地震,人们不容易感觉到,厦门紧靠我国地震频度最高、强度最大的地区——台湾省,仅从1990年以来,就发生过41次7级以上、185次在厦门有感的5级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三峡地区实测应力资料为依据,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定量地展现了该区弹性应变能空间分布状态,讨论了弹性应变能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合地震震级,地震活跃期及地震迁移规律的组合分析,探讨了该区未来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正近300年来,现代科技为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力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则进入"数字时代"。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机器人时代"或"无人驾驶,遥控装置时代"。眼下,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人类的许多劳作将会被自动装置替代。在8月24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发生的6.2级地震中,无人机的运用为人类发挥了大的作用,很多人通过无人机目睹了地震的惨状。无人机将替代传统飞行器近年来,随着电子、数码、遥感、遥控、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破坏无比巨大。但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此次地震给全世界研究地震的科学家提供了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索地震、特别是大陆地震发生的机理,认识其规律,从而有可能增进地震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决定,2008年9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并正式出版会议论文摘要集。大会主题为“地震减灾与预测”,征文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