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日本原始宗教信仰中,蕴含着日本人最初的伦理意识,它从本质上决定了日本人的道德准绳和社会关系的基本规范。崇生畏灵的此岸意识体现了日本人现世主义的伦理观;“清明心”的道德决定了日本人以“诚”为本的道德意识和具有审美主义和心情主义色彩的伦理意识;神圣化的性意识导致了日本人在性观念上的宽松态度;对罪的无责任意识塑造了日本人的“耻感”文化;集团的功利主义造就了日本人的忠诚意识;上下等级尊卑的意识贯穿日本整个历史,至今仍体现在日本人的接人待物中。探讨古代早期日本人的伦理意识,对于从历史的角度整体把握日本人的伦理观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10,(4):71-71
<正>2月2日,日本美术院和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在日本东京举办平山郁夫追思会,缅怀日本画坛巨匠、中国政府"文化交流贡献奖"获得者平山郁夫。平山郁夫193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自幼喜爱绘画。1959年,他以一幅《佛教传来》在  相似文献   

3.
外刊概要     
<正>美军基地消失之日石破茂(日本众议院议员,前防卫大臣)因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日美同盟的前景令人担忧。长久以来日本得益于日美同盟,美国在日本保留军事基地符合日美两国利益。驻日美军基地问题的症结在于日美同盟的不对称性。《日美安保条约》规定:日本遭到攻击时,美国必须保卫日本;美国遭到攻击时,日本不承担保卫美国的义务,日本所担负的义务是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中国与日本之间染织文化交流的历程和中国传统染织纹样的发展,分析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染织纹样的影响,以及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异于中国的特点和日本风格的形成。作者认为:1.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在母题、形式、内涵和名称诸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极大;2.这种影响以唐代和宋元为甚,明代以后日本逐渐自成一家;3.被称为“和样意匠”的日本风染织纹样表现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和审美情趣,特别是日本人对色彩的特殊感觉和嗜好;4.主要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日本在印染方面的成就高于织绣纹样方面的成就,中国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日本浪人"群体,是日本明治时期浪漫主义思潮所孕育出来的"弃儿"。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他们影响了日本政府对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中国辛亥革命时期,他们起到了某种积极的作用;从五四运动开始,他们倾向于日本的扩张主义政策;在日本大举侵华之前,他们彻底蜕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走狗和马前卒。  相似文献   

6.
《世界知识》2010,(10):27-27
<正>2010年4月30日,"《日本蓝皮书(2010)》发布会暨日本形势研讨会"在京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会议围绕民主党执政前景和日本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并正式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日本蓝皮书:  相似文献   

7.
日本自其泡沫经济崩溃后,便进入了停滞衰退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客观上产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外在环境发生了变化,而日本也没能及时适应;主观上日本自身对策严重失误;以及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所形成的一些制度,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日本经济衰退其制度性原因中的主银行制度和终身雇佣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由厦门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北京鲁迅博物馆共同主办,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中日视野下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9月24~26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日本东北大学(前身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日本仙台鲁迅研究事务局、日本山形大学、日本福山大学、日本顺天堂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9.
模仿唐朝的户籍制度说明日本人容易接纳外来的事物;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的名称作为自己姓氏说明日本人热爱自然;给自己孩子取伟人的名字说明日本人对未来充满幻想;新奇的名字说明日本人喜欢标新立异等等。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制定和实施"政治大国"战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际局势为日本制定和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经济决定政治,日本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必然要求有与其相称的国际政治地位;本国的地理条件促使日本要跻身谋求"政治大国"之列;日本国内大国主义政治思潮和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成为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思想和社会基础。日本的这一战略对中日军事和政治关系产生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福建长汀籍爱国志士江庸,出身于世代书香之家,自幼立下凌云壮志,青年时期留学日本。身处军阀混战、风云变幻的时代,泾渭分明,绝不同流合污;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利诱,大义凛然,高风亮节;新中国成立后,勤于国事,鞠躬尽瘁。堪称楷模,令人钦敬。  相似文献   

12.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文等方面的文学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他极端坎坷、曲折的从政经历中表现出的高尚的政治品格,使他得到后世文人的景仰,不论他做官还是遭谪贬,都深受百姓拥戴。高尚的政治品格和杰出的文学成就使得苏轼具有非凡的魅力。他两年的密州知州经历证明了他的政治才干。  相似文献   

13.
人格蕴涵与家学渊源——初唐文杰王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勃是初唐文坛转变风气的代表性作家,为初唐四杰之一。其出身名门,幼举神童,但命运坎坷。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通过对王勃其人及创作文化心理的探究,挖掘出其理想人格的潜在内质。这种内质形成于唐初多种因素的整合,其中,家学思想的熏陶成为其最为近接的影响因素,王勃乐观、向上的生命情调也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14.
杜牧是近体诗、古体诗兼工的唐代诗人。其古体诗成就十分突出,并且呈现出与近体诗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尚雄的审美倾向,具体表现为“意象雄豪”和“动词雄健”两个方面。杜牧古体诗这种审美倾向的产生与其出身名门、胸怀天下、性格雄豪以及杜甫和韩愈劲健诗风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典型的具有种植园主家世渊源的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在塑造路喀斯这一形象的过程中透露出深藏内心的矛盾情感,在表面上斥责种族主义罪恶的同时流露出一种不自觉的种族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16.
吴王阖闾凭借其敏锐的政治眼光,过人的谋略,大胆改革,选贤任能,终于使当时并不十分强大的吴国变得国富民强。之后,吴国击败强楚,一时威震诸侯,在春秋后期的政治军事舞台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阖闾也有其性格上的弱点,那就是恃勇好斗,轻易挑起了对越国的战争,不仅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也使自己走上了死亡之路。另外,他大造宫室、城池,也暴露了他奴役人民的本性。  相似文献   

17.
杨绾是安史之乱后,以清德高尚风范一时的名相,为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将郭子仪所敬重。杨绾又长于文辞,他撰写的《郭夫人碑》凝聚着他和郭子仪的心血和友谊.郭子仪夫人王氏不见于正史记载,《郭夫人碑》对王氏家世、生平记述较详,并且对正史记载郭子仪的事迹有所补充。同时,《郭夫人碑》对唐代丧葬风俗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王子恒  杨坤 《科技信息》2013,(6):213-214
Old fisherman Santiago fight bravely,the battle he loses in the flesh can be one he wins in the spirit.The old man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noble hero,if tragic,a failure for his physical suffers and loses of the big fish,not a failure for his spirit of optimism,confidence,wisdom of spirits,perseverance and bravery.He wins the interior triumph from physical defeat.Whether to be a triumphed hero or a defeated failure is up to a person's efforts.  相似文献   

19.
明遗民魏禧在清初的交游及生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康熙元年之前:隐逸易堂,结交里中志行纯笃者;二、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二年:四游江浙,图谋恢复;三、康熙十二年之后:经营后世、屈交清吏。他的一生体现了一名典范遗民的忠贞、坚韧与通达。是清初遗民群体生存状态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边连宝是清代中叶著名诗人、学者。他出身于文学世家,自幼受父亲影响深爱杜诗,一生命运坎坷。其思想以儒家为主,性情耿介,淡泊名利。边氏著述丰厚,蔚然大家,其中《杜律启蒙》是他的一部力著。该注本体现了边氏一整套注疏理论,重视分析杜诗艺术,文字通俗易懂,注解方式不拘一格,妙解新见迭出,颇具诗人眼光。另外,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批评原则。是明清时期众多杜律注本中颇具特色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