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新疆高校大学生在"微媒体"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有很高的认同度,是积极向上的,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文章在对新疆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希望能为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在新疆高校的内在认同和外在践行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主流意识的建设是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视阈下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期,高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容易受到西方各种思潮和新兴媒体的冲击,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效性,从而更好地构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体系。  相似文献   

3.
陈玲 《科技咨询导报》2014,(33):248-24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分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现象,在社会分层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群体发生了新的变化,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影响。一方面,社会分层使大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学习观念、生活状况及心理上发生变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另一方面,社会分层的流动机制带来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自主意识的增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高职高专90后大学生由于自身成长的时代特性和家庭成长环境特性,使其对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和手段,在价值认同和接受效果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和衰微现象。如何使主流意识形态能够较为有效的内化为当前高职高专90后大学生的精神品格,成为当下国家宣传思想工作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高职高专90后大学生的自身特性,挖掘传统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欠缺的根源,对提高高职高专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面对当前社会转型、全球化发展以及网络信息大爆炸的环境影响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何使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朝正能量有序地发展是整个社会、家庭、学校迫切思考的问题,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而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者在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学生日常学习中面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及热点问题疑惑时给予及时疏导,在细节中全方位渗透,不偏离轨道,使大学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宠儿"——微文化正在逐步影响当代人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更为突出。微文化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更容易被高校大学生接受,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宣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微文化的传播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推崇个人利益至上、私有制有效论以及自由市场万能论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之一,其影响从学术界蔓延至我国各个领域,乃至高校,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冲击极大。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交汇地,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主流群体,受自身阅历的限制更易受到新自由主义不良思想的侵害。因此,要构建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教育服务体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高校有效防范和抵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一定会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同时意识形态也必须发展自己以支持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总是意味着社会利益的重组,与之伴随的是转型前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消解和转型后新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建。因此,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密切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价值观念发展变化的新动向,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市场资本的推动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具有多元性、隐蔽性、浅薄性特征的网络泛娱乐化思潮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不断蔓延,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自我价值、动摇了理想信念、弱化了责任担当、降低了对主流价值的认同感,对其精神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高校要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开展第二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娱乐休闲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的严峻形势下,我国高校面临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高校体育课程采用多层次、多途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在传播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课程应结合高校体育的实际,对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基本内容、开发途径、合理利用及其科学管理进行分析和论述,目的是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同时巩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主流文化是指被社会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先进文化反映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是文化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先进的因素,是主流文化发展的方向。创新是先进文化的精神特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建设,立足于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具备先进文化的精神特质,实现了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远程教育中非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相互关系,我们可将现代远程教育中非主流文化分为两类:对现代远程教育主流文化起着积极有益补充和丰富作用的现代远程教育非主流文化、与现代远程教育主流文化有着矛盾与冲突的现代远程教育非主流文化。现代远程教育的非主流文化是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非主流文化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对于现代远程受教育者的影响愈来愈突出,正确把握这一非主流文化的主要表现、影响,积极探索有效的对策,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与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平县联防村的黄苦聪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从高山箐林中搬迁定居至今,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其传统的新米节与"老年"相应置换为中秋节与春节;丧葬仪式延续了传统,而婚俗却有较大变革。这些体现了其习俗文化既坚守传统,又受文化涵化的影响,呈现诸多变迁。  相似文献   

14.
当今,全球化对我国主流文化思潮有着强势影响,我国主流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往中走出了由主动到被动的路子。实现文明对话基础上的文化共融是世界文化历史发展的趋势,我国主流文化思潮肩负着实现文化共融的历史使命,这也是我国构筑有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5.
传播主流文化是大学最基本的任务,在文化传播中,引领作用是大学最重要的职能。大学发挥引领作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崇高的自觉精神、永恒的先进追求和坚强的主导能力。大学实现文化传播引领作用必须选择的有效途径是催生培养"大师级"的领军人物团队,提升大学的文化协调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的社会文化服务水平。社会主义的大学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中发挥引领作用,是由大学的本质所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要求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6.
主流媒体与青年亚文化的两种关系:一、抵抗;二、兼容.作为传播体系的主流媒体,它是统治集团的传声筒,代表着统治集团的利益.而青年亚文化,则代表着处于边缘化、弱势的青年群体的利益,以主流文化的对立姿态呈现出来.但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是仪式化的抵抗,并不能撼动主流文化的根基,这就决定了主流文化具有包容青年亚文化的性质.广告修辞常用的两种亚文化策略:一、酷语化色彩;二、性语化诱惑.生产者和广告策划者植根于亚文化青年的需求心理及行为模式,通过广告修辞的酷语化、性语化等,去迎合亚文化青年的仪式化抵抗.  相似文献   

17.
歌圩文化作为壮族传统文化之一,它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良性社会功能,但在每一次的社会变革中,歌圩文化却总是成为主流文化的打压对象。这其中所反映出来的不仅仅只是歌圩这单一地方性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命运,而是折射出更多的非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问题。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间应该存在一种怎样的关系,非主流文化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应该怎样求得发展,文章对此都作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杜拉斯的边缘身份和文本里的边缘角色出发论述其创作的边缘色彩——杜拉斯从边缘中来,她早期的童年/东方生活让她对主流文化有着本能的排斥,对人生的边缘体验和文化身份的边缘性直接导致了“边缘思想”,这使得杜拉斯自觉主动地在她的文本世界中关注具有边缘人身份的女性及其他的弱势群体;于是她的文学视角与立场便自然地与女性文学的立场趋于一致,自觉地呈现出了一个边缘对中心、亚文化对文化的对抗姿态。  相似文献   

19.
就新移民如何调整自己的处境以便尽快被加拿大主流文化所接纳的问题,无论是加拿大政府部门还是理论界都有各自的看法甚或争议。试图从加拿大民族决策的角度对此现象加以剖析。加拿大政府在阐释该国的移民问题时通常采用"融合"这个术语,认为顺从主流文化的融合是新移民能够被东道国吸纳的最为理想的方式。然而从表面上看,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对那些坚持自己民族特色的新移民给予宽容的态度,实质上却将其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  相似文献   

20.
唐宋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鼎盛与重要转折时期,其绘画也是瑰丽多姿。而文人是社会意识的代表,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追求,最为充分地表现中国绘画的社会主流审美情趣。中国的艺术精神,可说由唐代水墨淡彩山水的出现而完成了它自身性格所要求的形式,才完成了文人进入绘画主流审美意识的舞台。随着社会思潮的不断变迁,山水画取代了人物画却在其后不远的北宋时代迎来了它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