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死亡的高度关注贯穿了克里斯蒂娜的诗歌,通过对她诗歌的分析,说明了诗人对死亡的深刻感悟,以及诗人能够克服恐惧、坦然面对死亡并且超越死亡。  相似文献   

2.
李少白 《科技信息》2010,(3):I0146-I0147
诗学隐喻是凸显诗歌意象的重要手段,是诗歌的安身立命之所,理解了诗歌中阴郁的含义,才能体味诗歌的艺术美。本文以艾米丽迪金森的四首自然诗歌为例,解读诗人对各种山水生灵的隐喻,体味诗人绚丽的心理图景和对宇宙人生丰富的思考,从而强烈地感知诗学隐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阅读诗歌时,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困难;诸者同诗人的生活环境、诗歌的创作背景有相当的差距。本文演化出一个诗歌阐释模型,它可适时地帮助读者欣赏与阐释诗歌,从而成功地与诗人交流。  相似文献   

4.
土家诗人刘小平是近年来活跃在当代诗坛并立志要写出属于自己民族标记诗歌的诗人。他以鄂西为背景的诗歌大都很精致,具有成熟的艺术功力。本文通过对刘小平诗歌诗美的评述,意图对刘小平诗歌作一次具有建构意义的理论探求。  相似文献   

5.
北爱尔兰当代诗人保罗?马尔登善于在诗歌中用意象的手法去展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及爱尔兰性。本文旨在通过对诗人的身份背景的分析,以及对其诗歌作品中的故事典故的分析去探讨诗人如何重建爱尔兰身份。  相似文献   

6.
薛涛是中唐著名女冠诗人,和李冶、鱼玄机并称“女冠三杰”。从史料梳理分析角度,对薛涛零碎史料和诗集版本、身世及分期、诗歌思想内容、诗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勾勒出这位中唐女诗人的大体生活与诗歌艺术风貌,为女冠文学研究作一点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从诗人的产生、地位和诗歌的起源、功能价值等方面论述了中西诗歌价值观念和艺术追求的差异,认为诗歌总是与时代要求和生命精神相连接,诗人只有站在时代的浪尖上,以敏感的心灵、敏锐的目光和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才能创造出不负时代的伟大作品,才能真正体现诗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诗人只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才能真正属于人类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地下诗歌的研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侧重于对于地下诗歌精神向度的探讨,忽视了地下诗歌自身的诗学特质。地下诗歌中所彰显出来的"新摩罗诗人"这一诗学特质,展示了地下诗歌的"诗人观":即"诗人"是建立一个自我世界的诗人,实践着对自我的启蒙,绽放出了启蒙的宏大主题;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诗人,挺立起现代诗人强健的生命之力;是一个丰富生命的诗人,一种对于人性的全面呈现、人性全面复归的热情期望。并且,这一地下诗歌中的"新摩罗诗人"精神特征,初步奠定了中国1980年代诗歌大潮的气场。  相似文献   

9.
关注现实社会的真相和趋向,借自然表达对社会认识的诗歌在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认为这些具阴暗色彩的诗才是诗人艺术价值和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0.
宋代以前,诗人性情鲜明,表现突出,是因为时代对它的肯定较多,由此造就了许多艺术精品;宋代开始,诗人受到社会的调节,情性逐渐隐没,由此使得一部分诗歌没有特色。它对古代诗歌的衰落起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邓红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4):51-52,60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诗歌进行解读。文章主要从诗人对诗歌在特定环境下所担负的职能和诗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思考来发掘希尼的诗学伦理思想及道德原则,由此展现希尼对爱尔兰民族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的诗歌最先是受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深刻影响和热烈激发而喷发出来的,雪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本文从两位诗人的理想气质、人生际遇、对爱的追求及徐志摩诗对雪莱的借鉴,探讨徐志摩和雪莱诗歌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早期诗集《玫瑰》之中,诗人采取了多种不同的诗歌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歌中“赋”的手法的运用,二是哲理意味在诗歌中的传达,三是通过直白质朴的诗歌语言达到独特的诗歌效果。多种手法的并列使用既造成了叶芝诗歌纷繁多变、关不胜收的奇丽景致,又为我们理解叶芝后来不同时期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许亦善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1):43-44,4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诗人普遍出现精神失落甚至决绝选择的现象。这一现象,使人感觉到诗歌赖以生存的现实的土壤几近丧失,而一个属于诗歌的末日即将来临。本文瞄准从诗人整体的内在精神气质表现出来的人格与本能、人格与社会、人格与价值之间的冲突与选择,展开对当代诗人精神失落及终极选择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志涛 《科技信息》2012,(22):160-160
本文首先简单梳理了诗歌的平民化走向,指出这是一种向其原初面貌的回归,继而从诗歌本体、诗歌内容以及诗歌的精神气质三个方面论述了美国诗人布考斯基的诗歌,以期对这位平民诗人作一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16.
“同光体”开创了一条诗歌创作的“荒寒之路”,维护了中国古典诗歌最后的辉煌。重在探究同光体诗人作为文化精英守望古典诗歌的心路历程,剖析他们在坚守古典韵致的同时所流露的承担的痛苦,试图对同光体诗人作心理层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清代桂林诗人、画家罗辰笃信佛教,因而其诗歌充满了佛光禅影,体现了佛家诗歌幽远静谧、禅趣深远的风格特色。罗辰禅趣诗的风格特色与清代时代背景、文学思想、禅佛思想以及诗人对禅佛思想所作的批判与继承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夏荥 《科技信息》2011,(18):I0132-I0132
王维(701-761),唐代伟大诗人,诗歌、音乐、绘画兼擅,笃信佛教禅宗。因其绘画造诣,被誉为“南宗画派之祖”;因其以禅入诗被誉为“诗佛”;因其音乐造诣,初为官时为太乐丞。其诗歌因其以画入诗、以禅入诗、以音乐入诗闻名。MarshaL.Wagner曾说,“近几十年来,王维的诗歌翻译数量比其他任何一个中国诗人都要多。”(1981:i)从王维在我国文坛的地位及其庞大的英译数量来看,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中,王维的诗歌英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维诗歌英译数量庞大,而学者对其诗歌英译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对王维诗歌的英译状况及对其诗歌的英译研究情况,以为更多的学者在此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孟郊是中唐韩孟诗派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追求一种异乎寻常的怪诞美,表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个性。孟郊诗歌的怪诞美是和传统的中和美相颉颃的,也与同一流派中的其他诗人的诗风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试从孟郊诗歌的审美形式、意象和意境上来分析其怪诞美,并从中唐诗人的审美心理以及诗人自己的审美趣味来分析孟郊诗歌的怪诞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根据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对部分中晚唐诗人划分为六个派系,而后世学者对这种流派的划分方式多有异议,还有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清奇僻苦”一派划分也不合理的状况,结合这一派诗人的生平,对诗人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以说明张为《诗人主客图》对这一派划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