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溶剂体系提取小球藻油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溶剂提取法对小球藻油脂进行提取,并对油脂成分及其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对比了不同溶剂体系、溶剂添加顺序、溶剂体积比以及固液比(小球藻质量(g)与混合溶剂体积(mL)之比)对油脂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最佳双溶剂提取体系石油醚+乙醇(体积比为1∶2),并且先添加非极性溶剂再添加极性溶剂乙醇,固液比为1∶20时,可以得到质量为干藻粉总质量45.9%的提取物和16.1%的藻油。  相似文献   

2.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叶黄素酯提取效果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即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和微波功率进行优化,建立并分析各因子与叶黄素酯提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原料用量5 g,在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20 s、液固比20 mL/g、微波功率500 W时,叶黄素酯提取效果较好,在此条件下叶黄素酯的提取率达到14.595 mg/g.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叶黄素的收率,需要优化叶黄素酯的提取和皂化条件,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确定万寿菊叶黄素的提取和皂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正己烷-丙酮-无水乙醇-甲苯(10∶7∶6∶7,v/v)混合溶剂作为提取剂,提取温度为45℃,提取时间为20 min,以每毫升甲醇溶液中含0.4g氢氧化钾为皂化剂,在55℃下进行热皂化,提取及皂化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四氢呋喃和乙醇的二元混合溶剂为主要提取剂,对万寿菊颗粒中叶黄素的提取皂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分别考察了加入四氢呋喃与乙醇的比例、反应时间、料液比、加水体积、加碱量、反应温度对叶黄素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对叶黄素得率的影响,以得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A1B2C2D3,即料液比为1∶20,加碱质量1.6 g,反应时间4 h,THF∶乙醇=2∶8。由此可知:此条件下叶黄素得率为1.14%,所得浸膏中叶黄素的含量达到10.32%。  相似文献   

5.
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在确定储层剩余油饱和度及评价水淹层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高碳氧比测井在低孔隙条件下对含油饱和度的响应灵敏度,采用高斯与线性组合模型,拟合实测伽马能谱特征峰获取特征系数,并结合碳、氧元素标准伽马能谱,形成一种碳氧比值计算新方法;通过处理已知组成的混合伽马能谱验证了新方法的准确性。采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不同孔隙度及含油饱和度的地层模型,研究低孔隙度储层条件下常规能窗法及新方法计算的碳氧比值与含油饱和度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碳氧比值计算新方法能够减小中子与其他元素作用产生伽马射线对碳氧比值的影响,明显提高低孔隙度条件下碳氧比测井对含油饱和度的响应灵敏度。研究成果为碳氧比测井数据处理方法改进及其在低孔隙度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锂-空气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锂-空气电池是通过金属锂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产生电能,它的理论比容量高达3828mAh/g,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锂-空气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有机体系、有机-水混合体系与固态体系三类锂-空气电池的结构与原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有机体系的多孔碳空气电极、催化剂、电解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多孔碳的孔容是决定空气电极比容量最重要的结构参数,具有高孔容的多孔碳可以为放电过程中生成的氧化锂提供更多的储存空间,从而表现出高的比容量,多孔碳的比表面积与平均孔径对比容量也有重要的影响;合适的电催化剂可以有效的降低氧还原反应与析氧反应的过电压,从而提高能量效率;具有高极性、低黏度、低吸湿性、高溶解氧的电解液有利于改善电池的相关性能。总结了有机-水混合体系的隔膜、电解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有机相与水相电解液均具有良好抗化学腐蚀性的超级锂离子导通玻璃膜是目前有机-水混合体系研究的关键。总结了固态体系最新的研究进展。此外,展望了锂-空气电池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异养无光照条件下不同碳源、氮源和碳氮质量比对小球藻生长及叶黄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硝酸钾分别是支持小球藻USTB01持续快速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以葡萄糖和硝酸钾分别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时,在初始氮质量浓度都为0.28 g·L-1情况下,碳氮质量比为25∶1是促进小球藻生长的优化控制条件.硝酸钾是促进小球藻USTB01叶黄素生物合成的最佳氮源,但在碳氮质量比从15到30的范围内,小球藻细胞中叶黄素含量随碳氮质量比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阴阳离子捕收剂在长石与石英表面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矿物浮选、ξ-电位和芘荧光探针,研究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和阴离子捕收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在长石和石英表面的吸附特性.单矿物浮选结果表明:pH=2.0时,相同浓度的单一或混合捕收剂溶液中长石的表面疏水性要强于石英的表面疏水性,混合捕收剂中矿物表面疏水性比单一捕收剂中的强.ζ-电位测定结果表明:在阴/阳离子单一捕收剂中长石和石英ζ-电位分别向负方向和正方向移动;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摩尔比接近1:1时,pH在2.0、2.5和9.0时长石和石英各自ζ-电位相差不大.芘荧光探针分析结果表明:pH=2.0时,捕收剂在低浓度时通过静电作用零星吸附于矿物表面,矿物表面极性与捕收剂浓度呈负相关,当矿物表面形成胶束后,单一捕收剂溶液中矿物表面极性有所增强,而混合捕收剂溶液中矿物表面极性继续降低;在相同条件下的混合捕收剂溶液中矿物表面的疏水性比单一捕收剂强,且在矿物表面形成胶束浓度要比单一捕收剂低;整体而言,相同浓度条件下单一和混合捕收剂溶液中长石表面疏水性比石英的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酶提取法对藻粉中叶黄素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实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提取剂、不同种类酶、酶的使用量、酶解时间及搅拌时间对叶黄素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采用L9(33)正交实验考察对叶黄素提取的影响,以叶黄素提取量为指标,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酶液添加量为5mL,酶解时间2.5h,磁力搅拌时间2.5h,此条件下叶黄素最佳提取量为2.18mg/g。  相似文献   

10.
根据碳氧比能谱测井的原始谱线资料,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即CATO方法来计算剩余油饱和度.CATO是碳氧比能谱测井中,非弹性散射谱线中消除了氧计数影响的非弹性散射计数率与氧的计数率的比值,该值对油和水的响应与常规碳氧比值相似;但相对常规碳氧比值,它具有统计涨落小、受岩性变化影响小、对油水的响应增加等优点.通过实际资料验证,该方法对水淹层的剩余油有很好的判断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万寿菊花中提取的叶黄素酯体内对四氧嘧啶所致的小鼠氧化损伤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模型组肝组织、红细胞膜中SOD、MDA、CAT、GSH、血清中AST、ALT的活性;愈创木酚比色法测定POD的活性以及GOD-PAP法测定对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万寿菊花中叶黄素酯可抑制由于氧化损伤所致的小鼠肝、红细胞中SOD、MDA、CAT、GSH、POD和血清中AST、ALT的异常升高;降低血糖,提高肝糖元水平;故叶黄素对四氧嘧啶所致的小鼠氧化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剂提取法对废过滤砂中的油分进行回收,考察了提取溶剂、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油分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极性溶剂选用沸程为60~90℃的石油醚,极性溶剂选用95%乙醇的条件下,溶剂用量为160 m L/100 g废过滤砂,混合溶剂中非极性溶剂和极性溶剂体积比为7∶3,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35℃,提取次数4次,可使理想油回收率达到29. 9%,非理想油回收率达到9. 8%,总油分回收率达到39. 7%。回收的理想油完全符合柴油性能标准对油品性质的要求。溶剂提取法回收废过滤砂中的油分,实现了废过滤砂中油分的分类回收,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铜、锌、铅、锰混合标准贮备液配制方法,并通过与单一离子标准液的实验比较,证明混合标准贮备液可以代替单一离子标准液,使水质分析更加方便快捷,节省试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动态热重装置对轻油转化制氢镍催化剂上水-氢混合消碳的动力学做了研究,得到了消碳的动力学经验方程,并与用水消碳的动力学做了比较,证明了水-氢混合消碳,除可以抑制水对催化剂的氧化、促进催化消碳外,还可以在一定温区内,通过用适当范围的水-氢比,使水-氢混合消碳的速度大于单用水消碳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研究了两种非刚性7-胺基香豆素在几种性质不同混合溶剂中的分子荧光衰减过程.结果发现,在非极性混合溶剂中,荧光寿命不受粘度的影响;而在极性的混合溶剂中,荧光寿命随粘度增大而增大.证明了非刚性7-胺基香豆素分子可以生成扭转型分子内电荷转移(即TICT)激发态.并研究了粘度等环境因素对TICT态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叶黄素的提取工艺,并初步探讨了叶黄素对实验性高脂家兔的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叶黄素提取工艺,高脂饲料喂养家兔建立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使用叶黄素连续给药4周,采用试剂盒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 GMP)含量,取主动脉,观察动脉斑块面积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正交实验后得出最佳实验条件下叶黄素提取率最高可达90%以上;叶黄素高剂量组能降低家兔血清中TC、TG、LDL-C含量(P﹤0.05),升高血浆NO、c GMP水平(P﹤0.05),减少ET生成(P﹤0.05),降低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结论:采用超声提取可以提高叶黄素的提取效率,叶黄素通过调节血脂代谢、升高血浆NO、c GMP含量,减少ET生成等方式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提取菜芙蓉花中叶黄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对超声波提取菜芙蓉花中叶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液体积比为800 mL/L的乙醇/石油醚混合液,超声时间为45 min,料液比1∶20,颗粒度≤100目为实验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100 g干花提取叶黄素的质量为4 325μg。  相似文献   

18.
万寿菊花中提取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黄素广泛用于生物制品、医药、食品等领域.万寿菊花瓣中富含胡萝卜素、叶黄素,是分离提取胡萝卜素、叶黄素的较好原料.通过研究采用石油醚一氯仿-甲酵混合液浸提,强碱去杂,甲醇萃取分离的工艺得到了纯度大干95%的胡萝卜素和含量大干60%的叶黄素,并进一步通过柱层析分离出纯度达98%以上的叶黄素精品,提取工艺易放大,实现规模化生产,也可用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9.
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油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体系溶致液晶的相图及层状液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极性基较小时,其相行为类似于脂肪醇,易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共同形成层状液晶。当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极性基较大时,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形成六角液晶。在混合体系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为载体包载叶黄素形成纳米束,有效地改善了叶黄素的水溶性并提高了其稳定性.考察pH、光、氧、热及金属离子对叶黄素胶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黄素经包载后可明显提高叶黄素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减弱了pH的影响和氧气对叶黄素的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