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城固县是大鲵的重要栖息地,为了有效的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城固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保护”的思路,使得大鲵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就城固县大鲵养殖现状及前景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适合大鲵生活的各类水体环境因子以利于大鲵的保护和人工养殖,对湖南省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保护区内9条溪流中的11个断面和室内大鲵饲养池进行了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大鲵适宜于生存在清澈透明、水流速度缓慢、水温为9~25℃、pH值为中性或弱碱性、溶解氧含量高、硬度大、COD低于15 mg/L、TP低于0.02 mg/L的清洁水体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留坝县大鲵养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旨在推动大鲵养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科技》2008,7(6):34-34
2008年2月24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繁殖出一头子二代滇金丝猴。目前该猴健康状况良好。这是继2007年5月25日第一头子二代滇金丝猴顺利出生后,昆明动物所成功繁殖出的第二头子二代滇金丝猴。滇金丝猴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藏东南高海拔地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笔者最近对皖西大别山区金寨、霍山两县大鲵产地资源进行了综合实地考察,了解到近些年来该产地资源量严重衰竭。认为保护大鲵和对大鲵繁殖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并对大鲵资源的保护和繁殖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笔者最近对皖西大别山区金寨、霍山两县大鲵产地资源进行了综合实地考察,了解到近些年来该产地资源量严重衰竭.认为保护大鲵和对大鲵繁殖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并对大鲵资源的保护和繁殖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鲵蜕皮中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肽,采用SDS-PAGE电泳和SephadexG-75凝胶层析分离分析大鲵蜕皮中的成分,并采用氯化三苯四氮唑微量稀释法检测了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大鲵蜕皮含有一种分子量约为15 000的小分子肽,该物质对5种试验菌种均有一定抑制活性。大鲵蜕皮发现的小分子肽可能是一种新的抑菌肽,其可能为大鲵人工养殖创造出新的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在全人工繁育条件下大鲵的胚胎发育及器官的形成过程,对比仿天然生态养殖的大鲵胚胎发育过程,对大鲵从受精卵到孵化为幼苗出膜进行了连续系统的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人工繁育的大鲵在胚胎发育至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有明显的"神经沟出现"、"视泡形成"和"心脏跳动"的特征,因而在传统分期的基础上增加了"神经沟期"、"视泡形成期"和"心脏跳动期",从而将大鲵的胚胎发育过程细化为23个时期;虽然同种大鲵的人工繁育和仿生态养殖方式绝大部分发育时期的外形特征基本相同,但在卵裂期和神经胚期依旧存在差异;并利用人工繁育技术,提高其孵化率,为进一步研究大鲵的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大鲵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对300尾鲵体长和体重的量度,运用数量统计的方法,将其划分为8个年龄组,其种群结构以Ⅲ龄以下的低龄个体为主,占68%;Ⅲ龄组以上的个体仅占32%,大鲵的体长与年龄成线性相关;体重与年龄,以及体重与体长均呈对数相关,理解这种关系对大鲵人工养殖及资源保护与利用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太白寻鲵记     
大鲵属两栖纲隐鳃鲵科,俗称娃娃鱼,是现存有尾两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身长可达1米以上。多年来由于大鲵肉质鲜嫩,遭到人为滥捕,加之自然环境的破坏,其野外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都将大鲵定为极危种。为了了解大鲵的生存状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大鲵生境和野生数量调查。  相似文献   

11.
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胭脂鱼(Myxocynricus asiaticus)是我国特有珍稀鱼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性情温驯,抗病力强等特点,人工繁殖的子二代苗种经人工驯化,可成为池塘、水库、湖泊养殖新的优良品种。 胭脂鱼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2.
以人工养殖大鲵鱼尾为原料,使用碱性蛋白酶水解法提取大鲵油.在加酶量、酶解时间、pH值、温度4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提取大鲵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较佳酶法水解条件为温度50℃,时间1 h,加酶量1.5%,pH值为6.所得粗大鲵油符合国家二级粗鱼油标准.粗大鲵油中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24.1%,不饱和脂肪酸为62.5%,其中DHA为4.7%,EPA为4.2%.  相似文献   

13.
在世纪相交的近十年内,随着我市经济结构较大规模调整和全世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开发力度加大,一个资源优势独特、发展前景广阔、充满无限生机的大鲵隐形产业在全市范围内悄然兴起。最近,市委、人大领导和市科技局、水利局等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到汉台、城固、留坝等县区的部分大鲵养殖场点和汉中天成大鲵研究中心及其繁殖基地,对大鲵适生环境、驯繁技术环节、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进行了调查,并就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天成中心的专家、教授和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提出了全市保护大鲵资源、发展大鲵产业的一些思路、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鲵(Andrias davildianus),俗称娃娃鱼,在我国的古籍中又称大鲵为孩儿鱼、啼鱼、狗鱼等等。大鲵是有尾两栖类动物中的个体最大者,全长一般在1米左右,大者可达2米以上。分类学上,大鲵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该属只有两种,即分布于日本的日本大鲵和分布于我国的大鲵。化石资料表明,大鲵的祖先早在2亿5千万年前就已  相似文献   

15.
安徽大别山区大鲵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记述大鲵的栖息环境、活动习性、食性、生长与繁殖以及数量变动等内容,并提供了人工饲养大鲵的经验和资源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鲵是我国特产的二级保护动物,在脊椎动物的进化上又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本文就其排泄系统进行详细的解剖分析及探讨。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大鲵的排泄系统的结构是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大鲵在进化是处于较原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大鲵是我国特产的二级保护动物,在脊椎动物的进化上又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本文就其排泄系统进行详细的解剖分析及探讨。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大鲵的排泄系统的结构是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大鲵在进化是处于较原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大鲵养殖中存在的性腺发育不良、怀卵量少、孵化率低、生长缓慢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见解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在我国的唯一种类,体长可达一米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的山地溪流间,极少上岸活动。它在我国规定为第二类保护动物。 隐鳃鲵科只有两个属:北美东部的隐鳃鲵属Cryptobranchus和亚洲东部(中国和日本)的大鲵属Megalobatrachus。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铜离子暴露对中国大鲵的毒性效应,以中国大鲵幼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慢性染毒法,将大鲵幼体暴露于0mg/L、1.0mg/L、1.5mg/L和3.0mg/L的铜溶液中30d,观察铜离子胁迫下的大鲵幼体临床症。之后立即对大鲵幼体进行解剖并观察其皮肤、肝脏、胰脏和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采集大鲵幼体的皮肤、肝脏、胰脏和小肠,利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对大鲵幼体的组织病理损伤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大鲵幼体异常行为与其体表黏液的分泌也越加频繁;铜离子胁迫会导致大鲵幼体膀胱显著膨大并充斥大量尿液;铜离子对大鲵幼体皮肤的真皮结构、肝脏和胰脏细胞会产生一定的病理损伤,但对大鲵幼体皮肤、肝脏、胰脏和小肠组织结构未造成毒害效应。本研究表明,铜离子胁迫30d后会对大鲵幼体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并且毒性程度与铜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