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曾以其艺术的独创性一次又一次地成为电影文化的热点人物.如今,"第五代"的"代"意识已经淡化,张艺谋电影创作风格也发生重大变化.文章以张氏新作<我的父亲母亲>为评论对象,通过与张氏早期作品的比较,发现张艺谋电影已远离西方他者,逐渐向民族传统回归.<我的父亲母亲>以其淡雅婉丽的叙事风格,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2.
<〈新潮〉的历史回响>一书,在五四文化研究的熟土地上认真开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研究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广泛占有资料,不盲从既成的结论,所以往往能道人所未道,新见迭出.如对<新青年>和<新潮>异同的辨析,就是如此.另外,本书还将史、论、传有机结合起来,再现了新潮社学人的文化历史丰貌,丰富了五四文化研究的内容,值此世纪回眸之时,本书给人的文化启迪是广泛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张恨水代表作之一<春明外史>的思想倾向、创作风格以及社会价值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加深对张氏小说创作的总体认识.  相似文献   

4.
<诗>分四家,有汉以来,几成定论.然而<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所引<诗经>的出土,使我们对先秦至汉的<诗经>传播不得不重新认识和做进一步研究.本文考证了帛书<五行>所引<诗经>异文,并和<毛诗>及三家诗进行了比照.我们发现帛书<五行>所引<诗经>系统和<毛诗>及三家诗存在着许多异文,绝不是<毛诗>或三家诗之中的任何一家.而是四家诗之外而未被<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另一<诗经>系统.从而显示了先秦至汉代诗学流派的丰富性和<诗经>传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筭数书>是20世纪80年代在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数学竹简,是先秦的作品,是现在人们所知道的中国传统数学最早的著作.它内容丰富、深刻,对它的研究将进一步揭开先秦数学的面纱.2000年第9期<文物>发表了<筭数书>的释文.该文对<释文>作了校勘,写出校勘记近190条.其校勘内容包括(1)<释文>中的少量错简;(2)<释文>中字词的大量衍脱舛误,特别是数字计算的错误;(3)互训或通假字不当改而<释文>做了改动的;(4)原简中若干未被<释文>识别的字;(5)<释文>中个别小标题的处理的失误.另外,<筭数书>中分数表示方式的不同一,是先秦数学的固有现象,汉张苍等整理<九章算术>,才对此做了标准化处理,因此,不宜以后者为模式改动前者.  相似文献   

6.
<齐物论>为庄子内篇中重要篇章,体现道家哲学的中心思想,历来认为是庄子自著.根据司马迁<史记>没有记载此篇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再通过<齐物论>与<老子>、<慎子>等比较,其言论多有相类之处.从著作年代看,<淮南子>有关言论为<齐物论>作注,<齐物论>产生不迟于<淮南子>;从<齐物论>综合<老子>、<慎子>及公孙龙子诸说看,其著作年代不得早于战国晚期,可见<齐物论>非庄子自著.  相似文献   

7.
房瑞丽 《开封大学学报》2003,17(4):29-32,39
<诗经>中的<郑风@风雨>、<王风@君子于役>、<郑风@溱洧>、<唐风@葛生>、<郑风@女曰鸡鸣>、<秦风@蒹葭>六首爱情诗,表达了人类的基本情感,揭示了传统中华民族性格形成的积淀.它们侧重于探测人物内心世界的角度,在表现人类至情方面具有开山之功.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与<辞源>、<辞海>和<汉语大词典>并称我国四大辞书.<汉语大字典>的出版结束了我国"大国家小字典"的历史.文章探讨了<汉语大字典>第一卷的部分释义问题,旨在为八卷本的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夏洛蒂-勃朗特的著名小说<简·爱>中,意象的运用相当成功,它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及表达主题思想.本文试对<简-爱>中的典型意象进行分析,论述其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潮社是五四时期由北大学生发起成立的,它旨在介绍西方文化,以清算封建传统文化的弊端.它受<新青年>的影响很大,并与<新青年>形成犄角之势,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与旧势力、旧传统、旧思想展开斗争.它所做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发行了3卷12期<新潮>杂志,出版了<新潮丛书>和<文艺丛书>.  相似文献   

11.
韩非的“矛盾”富言属于逻辑矛盾。他的“矛盾”思想则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二者必居其一。这种仅仅在对立两极中的思维方法并非完全正确。哲学上的辩证关系,借用“矛盾”、“对立”范畴来表述,也不十分恰当,因为矛与盾不是对立的双方,而辩证关系也应包括对立统一、鼎立统一、多立统一。所以我们必须确立立体矛盾观,即对立面-中介-对立面,或正中反矛盾论,或同异反分析法。  相似文献   

12.
“孔颜之乐”与“曾点之乐”所呈显的儒家“乐”的境界,历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两者有其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儒家理想境界追求心灵的安顿过程中,它们代表的是先秦儒家“乐”的境界的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翻译"竞赛论"和"优势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静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4):106-109
许渊冲认为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化之间的竞赛,译应尽可能发挥译语优势,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竞赛论”与“优势论”把学翻译中真与美的关系看作一种动态变化的调整和平衡。“竞赛论”与“优势论”对忠实、真与美等问题的见解旨在使译作更接近潜在读的期待视野,这也是与翻译研究的“化转向”相一致的.实际上给中国翻译实践与理论指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析八大山人之“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大山人生于明末清初,乃朱明宗臣,也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的身世坎坷复杂,习性狷狂孤介。本文对八大山人的“狂”进行全面剖析、探讨和论证,认定八大山人的“狂”不是瘢狂,而是极度悲伤之时短暂失去控制的言行;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假装癫狂的言行,是爱憎情绪和创作情感表露的言行,是被常人误解的正常言行。  相似文献   

15.
从时代背景的变迁入手,剖析邓小平“猫论“、“摸论“和“闯论“三者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从理论源起上看,它们均是中国现时代的产物,但各自的具体背景又大相径庭;从理论内容上看,它们均指向实际问题,但又因时代背景相异而各有侧重;从理论精神上看,它们均闪耀着马列主义精髓的光辉,但又受时代背景制约而不能孤立地理解.  相似文献   

16.
“是”“兹”“之”是古汉语中最早出现的近指代词。“兹”“之”甲骨文中已见,“是”始见于西周金文中。甲骨文中“兹”“之”已表现出句法功能上的对立性,两周金文中,加上新出现的“是”,三者形成了严格的句法功能上的互补关系,即“是”主要充当前置宾语和复指前置宾语,“兹”主要充当定语,“之”主要充当一般宾语。与传世文献相比,两周金文在指代词的使用上存在着较为严格的“格位”倾向。  相似文献   

17.
"红色精神资源"的实质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协作;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两课"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红色精神资源",促进"两课"教育教学的发展。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推进"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指南;团结协作精神是"两课"教育教学富有生命力的基石;树立"敬业"、"爱岗"、"奉献"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搞好"两课"教育教学的精神动力;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促进"两课"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创新精神是"两课"教育教学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诗经》与《楚辞》是沿着不同轨迹独立发展的产物。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使可以发现诸多因革的痕迹,从诗歌的形体要素上讲,从《诗经》到《楚辞》,展现出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因革趋势。  相似文献   

19.
"劳务经济"与"三农"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中国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核心。"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发展"劳务经济",有关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最终促进农民收入更快增长,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发展要求“两课”教学方法也必须随之进行变化,这是“蛇口”风波给我们的启示。因此,“两课”教师要以平等的,朋友式的身份来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并善于解决大学的思想问题,要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要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接受率,要坚持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把思想性融入科学性,趣味性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