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复习我科住院且有完整资料的脑血管病人,分为脑出血、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并与健康正常组比较,通过头颅CT检查判断有无脑白质疏松(LA),统计LA发生率和分级情况。结果脑血管病患者白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较健康正常人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08),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LA发生率分别为53.3%、40%,与健康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LA发生率为23.3%,无差异性(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伴发LA的严重程度也明显重于其它三组。结论脑白质疏松症与脑血管病,特别是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复习我科住院且有完整资料的脑血管病人,分为脑出血、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并与健康正常组比较,通过头颅CT检查判断有无脑白质疏松(LA),统计LA发生率和分级情况.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白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较健康正常人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08),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LA发生率分别为53.3%、40%,与健康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LA发生率为23.3%,无差异性(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伴发LA的严重程度也明显重于其它三组.结论 脑白质疏松症与脑血管病,特别是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复习我科住院且有完整资料的脑血管病人,分为脑出血、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并与健康正常组比较,通过头颅CT检查判断有无脑白质疏松(LA),统计LA发生率和分级情况。结果脑血管病患者白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较健康正常人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08),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LA发生率分别为53.3%、40%,与健康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性(R〈0.01),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LA发生率为23.3%,无差异性(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伴发LA的严重程度也明显重于其它三组。结论脑白质疏松症与脑血管病,特别是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腔隙性脑梗死是长期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病变和闭塞,主要的病变部位在豆状核、尾状核、丘脑、放射冠、内囊、大脑白质、脑桥等。临床表现有21个综合征。CT及MRI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临床应与小量脑出血、出血性梗死、脑栓塞等鉴别。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而成为最常见、最重要的老年病之一。该文通过对81例脑血管病人临床资料的分析,提示在出血性及缺血性两大类病人中,以脑血栓形成发病率最高,占脑血管病人的74%,脑出血次之,占23.5%,蛛网膜下腔出血少见,仅占2.5%。各种资料表明,本病与高血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而防治高血压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文章还参照当前国内外各种学说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LI)的临床特点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意义。方法:总结分析60例L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患有高血压者为80%,高脂血症33%,糖尿病27%,心脏病25%。27%有TIA发作史。常见的临床类型为纯运动性偏瘫(PMH)及其变异型(24例),腔隙状态(12例),无症状腔隙性梗塞(8例),感觉运动性卒中(SMS)(7例)。病灶部位主要为基底节的尾状核(40%),豆状核(33%),放射冠(15%),丘脑(13%),内囊(10%)。本组60例患者CT漏诊率为10%,其漏诊病例均被MRI证实为腔隙病灶。本病预后以PMH、SMS、单纯感觉性卒中(PSS)、丘脑内囊综合征较好,70%可以完全恢复,23%好转。而腔隙状态者则预后较差,60%无明显好转。结论:高血压为本病的直接原因;临床常见的类型已发生改变,腔隙状态与无症状腔隙性梗塞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MRI对LI的显示明显优于CT,尤其是脑干和小脑的病灶。本病腔隙状态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临床急症之一,是脑血管病中的常见类型.自1993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蛛网膜下隙出血7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54例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资料研究发现,病变部位通常为腔隙性或位于大脑皮层静区和非优势半球的枕叶或顶枕叶,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文章重点讨论了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病率、病因及神经学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毅 《甘肃科技》2000,16(3):53-5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仅次于Alzheimer's病造成老年人全面认知障碍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国内外对VD的研究较为深入,认为其比Alzheimer's病更有预防和治疗价值。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引起的VD发病时脑组织影像学变化,并通过治疗评价其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研究所选择的患者均因高血压皮层下动脉硬化型脑白质病,脑梗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而导致认知障碍共60例,年龄为60—78岁。按照实验设计要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全部为住院患者共30…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加强健康教育,让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发生后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20例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顺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非药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者顺应性均低,是目前高血压控制率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一种疾病.高血压病可导致全身器官血管的病理性改变,深入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对该疾病的认识,并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现就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对脑组织的损伤等病理生理机制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头部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常规头颅CT平扫加CTA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头颅CT平扫表现为颅内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正常8例.而CTA检查显示动脉瘤16例,动静脉畸形6例,动脉狭窄4例,动脉硬化1例,正常3例.结论:CTA可做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筛选的方法,尤其可做为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量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证实,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复杂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等。这些危险因素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重要的意义。现通过查阅文献,对蒙古族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进一步进行蒙古族人群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类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环境因素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正在日益增加,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80%以上,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占血管闭塞的43%,针对这一情况对MCAO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缺血性脑血管的研究,首先需要建立简便有效的动物模型,而制备模型的方法很多.目前,线栓法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被公认的较为理想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它具有不开颅,损伤小,重复性好的优点,并可准确控制缺血和再灌注的时间,因此应用范围广泛.但目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模型的成功复制,现就模型的制备、影响因素及其现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干梗塞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中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方法,以及预后。方法:根据20例脑干梗塞临床资料,参阅有关文献,分析脑干梗塞发病机制,探讨其诊断方法,预后以及如何进行防治。结果:在20例脑干梗塞中,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者11例,脑血栓5例,短暂性脑缺血2例,糖尿病2例,脑出血1例和心肌梗塞1例。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干梗塞的最常见原因;病变发生的部位及进行脑CT检查的时间可能影响CT影像的真实性;脑干梗塞治愈率低,死亡率及病残率高。为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及时抢救,精心护理。  相似文献   

16.
高脂血症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作为研究高脂血症的基础,高脂血症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一些高脂血症实验动物模型以及造模方法,为在科研和药物开发过程中对高脂血症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眼镜检查眼底动脉改变程度来确诊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探索出能够利用观察眼底改变来诊断相关疾病的方法,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的危害.通过对高校教师眼底的普查,发现在高校教师群体中,眼底改变程度已相当严重.说明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已成为影响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而且发病年龄更趋年轻化.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教师整体健康水平已迫在眉睫.此次眼底普查结果分析表明:眼底改变与年龄有着密切关系,年龄越大眼底发生改变者所占的比率越大;眼底发生改变与性别、病程没有直接关系;血压高者发生眼底改变的几率大,血压低者发生眼底改变的几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肥胖是目前受到世界广泛关注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成为目前威胁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健康问题。现有减肥药物或方法大都存在毒副作用大、易反弹等缺点。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干预肥胖的药物或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花色苷等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有效干预肥胖的作用,且副作用小,相关研究与开发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黑果枸杞是近年来新发掘的食用植物资源之一,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突变、抗癌、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活性。黑果枸杞主要发挥机体营养健康作用的成分是有别于常见果蔬中的花色苷类物质,其花色苷结构同时具有矮牵牛素母核、芳香酸酰化等特征,且总花色苷含量远超于其他有色果实。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肥胖干预作用研究进展,为黑果枸杞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黄芩水煎液中化学成分进行识别,发现水煎液中主要含有8种黄酮类成分。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8种化合物可能的作用靶点及其相关疾病进行了预测,发现黄芩除了与已报道的抗炎、抗肿瘤等疾病相关,还与水肿、中毒、高血压、出血、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相关,这与黄芩传统功效的泻火解毒、止血的功效相近。通过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黄芩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代谢通路、脂肪细胞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5-羟色胺突触、精氨酸生物合成、钙离子信号通路发挥其多重药理活性。研究表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可为中药传统功效的挖掘及其药理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且在中等发达国家的患病率正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针对无症状个体患者进行全面可靠的风险评估是预防该疾病的关键.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以高通量测序数据为基础,通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预测与心脑血管疾病高度相关的基因和SNP位点的odds ratio(OR)值信息,以此构建心脑血管风险评估模型.将这一模型预测所得到的风险评估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