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它是脑血管病的最常见原因,笔者就高血压与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高血压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高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高血压与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关系,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的诊断、预防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早期治疗高血压可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和康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患者一般情况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幸福指数量表对唐山市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三甲级医院)神经外科的100名55—88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幸福各维度得分,除负性情感外,其他维度的得分都低于中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幸福指数低于幸福指数中值4分的占48.4%,幸福指数超过幸福指数中值的占21.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不同文化程度、MESS评分好差、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居住地、CT值显示不同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主观幸福感与多种因素有关,社会支持的改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防范措施.方法:应用介入栓塞的方法对10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治疗.结果:痊愈91例,好转7例(遗留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术后门诊随访60例,入院造影随访10例,其中5例复发.随访时间6月~3年.随访期间无再出血病例.结论:介入栓塞手术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是由位于脑蛛网膜下腔的动脉破裂引起的 ,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DSA)对SAH的病因诊断具有重大意义。选择适当时机进行造影是关键。早期即发病后 3天内行脑 DSA可以早期作出病因诊断[1] 。早期病因手术根治治疗对防止再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有帮助。我科1 994年至 1 999年对 SAH患者早期行脑 DSA检查1 5例 ,现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本组患者 1 5例 ,男 8例、女 7例 ,年龄 2 4~ 68岁。临床诊断和脑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侧脑室穿刺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论--侧脑室穿刺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术对缓解剧烈头痛、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和病人自控分娩镇痛(CSEA PCEA)的可行性探讨,结论表明:在CSEA PCEA分娩镇痛中,局麻药复合应用阿片类药物是一种较理想的配方,罗哌卡因3mg 芬太尼7.5μg用于蛛网膜下隙-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效果最佳,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产妇满意。  相似文献   

7.
颅内出血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其不同部位出血的临床表征及尸检进行分析鉴定,为进一步探索颅内出血急死病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毕文波  韩光 《黑河科技》2002,(2):57-57,58
结合临床治疗实际,阐述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内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周应仓  李景 《甘肃科技》2013,29(14):136-137,151
探讨了益生汤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SEA)分娩镇痛对第二产程、缩宫素用量、母婴状态的影响。采用益生汤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SEA)镇痛的产妇56例作为研究组,将只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SEA)镇痛的产妇5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缩宫素用量、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第二产程时间、缩宫素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益生汤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SEA)分娩镇痛能使第二产程明显缩短、缩宫素用量减少,且安全可靠,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急性中毒性脑病18例,回顾性分析其脑部CT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脑水肿18例,脑实质密度减低,脑室及脑池受压变小,严重者全脑密度呈均一性减低;蛛网膜下隙出血14例,表现为后纵裂池及天幕等处条片状高密度影;脑内出血2例,呈斑片状高密度影.结论CT能够反映中毒性脑病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对临床及时正确诊治,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探讨128层CT减影技术(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SCTA)在不明原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36例不明原因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减影检查,用VR和MIP技术对减影后图像进行三维血管成像。SCTA可以完全去除颅底复杂的骨结构干扰,得到较高质  相似文献   

12.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制作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可靠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探索模型鼠的护理经验,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8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3组(n=8)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3组(n=8)。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自体颅内血的方法建立SAH模型,假手术组只手术不注射,在首次手术注血后3、57、d,每组各灌注处死大鼠,取其基底动脉比较基底动脉的内口径周长和血管壁厚度。结果假手术对照组与SAH组的基底动脉的内口径周长和血管壁厚度在手术后3、57、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血管痉挛在第7 d达到高峰。术后进行了严格的护理。结论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自体颅内血法是可靠的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方法,有效的护理对模型的成功制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行脑脊液置换,减少血液对脑膜的刺激,使头痛减轻,并能清除血管活性物质,减轻脑血管痉挛迟发反应,因此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稀释置换疗法)和对照组35例(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头痛平均天数、早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除病死率外,其他各项观察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脊液稀释置换疗法可以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该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行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与1996年至2002年3月我院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组在感染控制平均时间、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时间、感染控制例数的效果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组.结论 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行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与1996年至2002年3月我院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组在感染控制平均时间、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时间、感染控制例数的效果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组。结论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头部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常规头颅CT平扫加CTA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头颅CT平扫表现为颅内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正常8例.而CTA检查显示动脉瘤16例,动静脉畸形6例,动脉狭窄4例,动脉硬化1例,正常3例.结论:CTA可做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筛选的方法,尤其可做为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病与脑心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心综合症即由于脑部疾患造成的心脏损伤尤其是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在临床上常见但目前对它的认识还是十分欠缺的其机理也很复杂现将我院自1990 年以来收治的324 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作报告1 临床资料324 例中男178 例女146 例最大年龄84 岁最小年龄20 岁其中50~70 岁之间为284 例脑梗塞为146例脑出血为123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1 例TIA 为24例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均行1~3 次CT 扫描1~4 次心电图检查2 结果324 例患者中有256 例ECG 显示有异常改变占总数的79.3%其中脑梗塞的发生率为77.3%脑出血的发生率为92.5%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9…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于外伤,治疗以综合性治疗为主。本文通过108例的总结,认为早期腰穿对治疗非常有价值,阻断了恶性发展链,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费用,临床治愈好转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对1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脑出血的部位,血肿量,有无脑室积血和中线结构移位分别进行比较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表明:179例中并发消化道出血44例(24.6%),死亡37例(20.7%);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以脑基底节区出血并脑室积血为最高(38.9%),其次依序为蛛网膜下腔,脑干,脑叶,小脑和局限于脑基底节区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为50%,无消化道出务的病死率为11.1%,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