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H—吲哚与醛类化合物的反应仅见到等的报道。我们曾用3H—吲哚盐与芳醛反应,制得含有3H—吲哚环的新化合物,它们中有些可用作染料。考虑到3,3—二甲基—2—(4—取代苯乙烯基)—3H—吲哚具有相近似的用途,试验了3H—吲哚与芳醛的反应。在回流下,用无水乙醇作溶剂,无水ZnCl_2为缩合剂,当醛与3H—吲哚克分子比数为1:1,2时,制得题示缩合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2—苯基吲哚(1)的核黄素(RBF)敏化光氧化反应,分离鉴定了两种主要产物:2—苯基—2—(2′—苯基—3′—吲哚基)二氢吲哚—3—酮(2)和2—苯基—4H—3,1—苯并(口恶)嗪—4—酮(3)。  相似文献   

3.
N—乙基乙二胺合成方法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N-乙基乙二胺合成方法新探高占亭(1)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250014,济南;57岁,男,副教授)N—乙基乙二胺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较多,如β—氯乙胺盐酸盐与乙胺反应,β—溴乙胺氢溴酸盐与乙胺反应,但产率仅仅40%左右,并且...  相似文献   

4.
采用密度泛函B3LYP/6-31++G(d,p)算法,比较了通过位阻效应稳定的二烷基取代硅烯和通过电子效应稳定的二氨基取代硅烯对含氢氯硅烷Si—X(X=H或Cl)键插入反应的反应选择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二氨基取代硅烯的Si—X键插入反应的反应活性低且放热不明显,产物在热力学上远不及二烷基取代硅烯的产物稳定;(2)二氨基取代硅烯对二甲基氢氯硅烷(Me2SiHCl)表现出了与二烷基取代硅烯不同的反应选择性,Si—Cl插入反应优先于Si—H插入反应.其根本原因在于Si—H插入反应过渡态能量的稳定性对硅烯的亲电性作用的依赖性显著大于Si—Cl插入反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环氧氯丙烷和苯酚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苯基缩水甘油醚,然后和三甲胺或三乙胺的氢溴酸盐反应得到溴化N-(3-苯氧-2-羟)丙基-N,N,N-三甲基铵或溴化N-(3-苯氧-2-羟)丙基-N,N,N-三乙基铵,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得以证实。测定了其对氧烷基化反应,氮烷基化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相转移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各种取代的靛红作为起始原料,通过和丙烯酸酯先进行Morita-Baylis-Hillman反应,合成3-(2-丙烯酸酯)-3-羟基氧化吲哚化合物中间体,然后在DMAP的催化下,与(Boc)2O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3-(2-丙烯酸酯)-3-OBoc氧化吲哚化合物(2a~2i),其中6个未见文献报道(2a~2f),产率为35%~62%,讨论了底物取代基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构经1H NMR,13C NMR表征。  相似文献   

7.
在两相体系(H2O/CHCl3)中,利用二氯二茂钛与5-磺基水杨酸形成的水溶液和N-(取代苯基)氨基乙酸反应,简便全盛了三种二茂钛氨基酸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IR及^1H NMR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氨基酸的羧基以单齿氧原子与钛配位,形成了双分子取代的二茂钛配合物。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以苯肼和3-甲基-2酮为原料首先合成2,3,3-三甲基吲哚,吲哚再与碘乙烷亲核取代,碱化得费舍尔碱,最后与1-亚硝基-2-酚作用合成N-乙基[3,3-二甲基螺吲哚啉萘并恶嗪](简称螺恶嗪)的全过程,并研究了该物质的变色机理以及在乙醇溶剂中的光致变色现象。  相似文献   

9.
2-哌嗉羧酸及其衍生物是较好的抗结核和抗风湿药物;2-哌嗪羧酸二氢溴酸盐是制备这类药物必要的中间体。Bach等人曾报导过N,N′-二对甲苯磺酰乙二胺二钠盐与α,β-二溴丙酸乙酯在苛性钾的乙醇溶液中回流,发生环化生成2-哌嗪羧酸衍生物.Piper等人也有类似报导。我们多次重复他们的实验均未获得预期的环化产物。将环化操作所得产物用48%HBr处理,最后得一白色固体,其熔点、元素分析、IR以及H NMR谱均与乙二胺二氢溴酸盐  相似文献   

10.
以金刚烷甲酰氯为起始原料,亲核取代、环化、硝化和还原反应制得中间体2-金刚烷-5-氨基-1H-吲哚(5);再与取代酰氯反应,合成了5个N-(2-金刚烷-1H-吲哚-5-基)取代苯甲酰胺(6a—6e),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研究了6a—6e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 G-2)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6d体外抑制活性最优,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 45,11. 45,9. 56μmol/L.实验表明,化合物6d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掺杂元素Ti,Nb和Zr取代Ca原子后对Ca(BH4)2·2NH3储氢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体系的晶体结构、占位能、态密度及电子密度拓扑性质,分析了原子间的成键情况和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Ti,Nb,Zr分别取代Ca(BH4)2·2NH3中的Ca原子,Ti取代最容易形成稳定结构,Zr次之,Nb最难形成.Ca(BH4)2·2NH3结构中,B—H,N—H键都以共价作用为主,且N—H键比B—H键作用强.掺杂原子取代后改变BH4基团的稳定性,同时掺杂原子对N作用增强,减弱NH3分子释放对脱氢的影响.Nb原子取代对B—H影响最大,最能改善Ca(BH4)2·2NH3体系的脱氢性能,使H更易脱去.  相似文献   

12.
以3,3',5,5'-四叠氮基-4,4'-联-1,2,4-三唑(TABT)为起始原料,经(Ph)3P/H2O还原,再与HBr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离子盐3-氨基-4,4'-联-1,2,4-三唑氢溴酸盐。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FT-IR,MS,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表征了其结构。以甲醇为溶剂,通过溶剂缓慢挥发法培养并得到了3-氨基-4,4'-联-1,2,4-三唑氢溴酸盐的单晶(CCDC:1 516 993)。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547 41(13)nm,b=1.347 43(12)nm,c=1.573 31(14)nm,α=90°,β=90°,γ=90°,Z=16,DC=1.88 g·cm~(-3)。  相似文献   

13.
合成出新的吗氯贝胺衍生物,对其抗抑郁活性进行了研究,以期寻找新的、潜在的活性强,副作用小的抗抑郁药物.本文以吗氯贝胺为先导化合物,以对氯苯甲酰氯为起始物,与溴乙胺氢溴酸盐反应,合成出4-氯-N-(2-溴乙基)苯甲酰胺;最后与吗啉衍生物进行N上的烃化反应,合成吗氯贝胺的衍生物.利用小鼠强迫游泳抗抑郁药理模型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抗抑郁药理活性观察.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IR和Ms确证.目标化合物3a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活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三乙胺合成双螺恶嗪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无水乙醇中,有机碱三乙胺与1-亚硝基-2-萘酚及N,N’-1,4-亚丁基双[2,3,3-三甲基-3H-吲哚]溴化物反应,一步制得N,N’-1,4-亚丁基双[螺吲哚啉萘并恶嗪]。经IR和^1H NMR表征,确认了结构,并对其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2-苯乙烯基苯骈咪唑及其衍生物与马来酸酐反应,均得到Diels-Alder反应产物,当苯环对位上被给电子基团取代时(如—OCH_3,—Cl,—N(CH_3)_2),反应比较容易发生;当苯环对位被吸电子基团取代时(—NO_2),反应进行得比较慢些。这个结论与碳碳共轭双烯的Diels-Alder反应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稀有气体原子插入N—H和O—H键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Ar,Kr,Xe采用DZVP基组)水平上对稀有气体原子X(X=Ar,Kr,Xe)插入咪唑、吡咯、吡唑中的N—H键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优化得到了9种稳定的含稀有气体原子的化合物;插入稀有气体原子后体系的能量升高了398.11~815.02 kJ/mol,且新形成的H—X键强度与正常氢键相当,X—N化学键强度比正常氢键略弱,因此引入X原子后的产物热稳定性较差.电子密度拓扑研究表明:N—H键插入X原子后,激活了咪唑、吡咯、吡唑杂环官能团上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新化合物席夫碱N-2-羟在苄叉对氯苯胺及对甲基苯氧基二硫代甲酸铜。用红外光谱对所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将席夫碱分别与丙二酸铜,邻苯二甲酸铜,对甲基苯氧基二硫代甲酸铜及与二乙基二硫代氨甲酸铜4种铜盐配位后溶于乙醇中生长晶体。通过对所得晶体进行元素分析后发现,该席夫碱与4种铜 盐的配位方式不完全相同,由于邻苯二甲酸铜的螯合性能较强,只有一个席夫碱分子与其配位,而其他3种铜盐与席夫碱反应时,有2个席夫碱与铜离子配位,且席夫碱上的羟基取代了原理铜盐上的阴离子。  相似文献   

18.
以3β-取代5-甾烯-17-酮与碳酸二甲酯经Claisen综合,所得产物再分别与肼或羟胺反应,设计合成了几种3β-取代5-甾烯并-1-取代[17,6-C]吡唑啉-5-酮和3β-取代5-甾烯并[17,16-C]异恶唑啉-5-酮,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13C NMR确证。  相似文献   

19.
2,2’—二苯基—[2,3’—联—1H—蚓跺]—3(2H)—酮(1)的过氧苯甲酸氧化反应主成2—苯基—3H—吲哚—3—酮(3)和(或)2—苯基—4H—3,1—苯并嗪—4—酮(6),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3—二甲胺基丙腈与氯在缓和的条件下反应即生成四氯嘧啶,本文通过波谱分析确定了氯化过程中间产物的水解产物,并由它们判断出中间产物的结构,进而提出了由3—二甲胺基丙腈合成四氯嘧啶的反应历程。即:3—二甲胺基丙腈分子中的α氢原子首先被氯原子取代。接着β氢原子被取代,然后分子中甲基氢原子被氯取代,并发生环合及芳构化反应生成1—甲基—2,4,5,6—四氯嘧啶氯化物,后者在60—120℃发生脱烷基反应而转变为四氯嘧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