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前,安罗替尼(Anlotinib)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的和有希望的分子靶向药物,有助于改善与提高NSCLC患者的生存期与生存质量,但安罗替尼治疗费用昂贵,也存在潜在的毒副作用。研究与开发安罗替尼增敏的联合与辅助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使用从鼠李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鼠李素与安罗替尼联合作用杀伤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确定鼠李素是否具有对安罗替尼的增敏作用。使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亚型)、以及H460(非小细胞肺癌中大细胞肺癌亚型)建立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对动物灌胃给予安罗替尼联合尾静脉注射鼠李素,观察二者单独与联合作用对肺癌细胞皮下肿瘤体积与肿瘤重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以及H460经由肝门静脉接种进入肝脏建立非小细胞肺癌的肝脏转移模型,对动物灌胃给予安罗替尼联合尾静脉注射鼠李素,观察二者单独与联合作用对肺癌细胞在肝脏形成肿瘤的影响,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确定肝脏肿瘤病灶所占肝脏面积的比例。在肿瘤组织中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确定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作用的影响。安罗替尼具有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明确的杀伤作用,鼠李素与安罗替尼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安罗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鼠李素能够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作用;鼠李素能够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作用,发挥对安罗替尼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探讨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的临床比较,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小非细胞肺癌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例,分别给予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病情发展状况、不良反应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临床治疗效果相当,并无产生明显的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旨在探究茶氨酸衍生物茶硝香酰胺(TNC)和吉非替尼联合是否增强吉非替尼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迁移的影响与其可能作用的分子机制,为抑制肺癌远处转移和减少吉非替尼毒副作用提供新思路.采用细胞划痕术检测联合用药前后细胞迁移能力变化;上皮-间质转化(EMT)诱导实验结合Transwell实验观察发生EMT后A549迁移能力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TNC联合吉非替尼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迁移,且间质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显著下调,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明显上调,与迁移相关转录抑制因子ZEB、Slug、Snail、Twist表达显著下降,同时AKT、NF-κB等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提示TNC联合吉非替尼可能是通过抑制A549细胞的EMT过程从而增强吉非替尼对A549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对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效果,为B细胞淋巴瘤提供一种无需化疗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多疗程化疗后效果欠佳的B细胞淋巴瘤Ⅳa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治疗的效果。结果该患者对伊布替尼治疗敏感,预后良好。结论新型靶向药物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对难治或复发的B细胞淋巴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21)在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耐药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肺癌细胞株PC-9细胞、厄洛替尼耐药细胞株PC-9/ER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分数、IC50和耐药指数;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厄洛替尼(0.1、0.2、0.3μmol/L)处理下PC-9、PC-9/ER细胞中miR-21表达量的差异;使用siRNA转染PC-9/ER细胞下调miR-21表达,检测不同浓度厄洛替尼调节下PC-9/ER细胞的生存分数变化.结果使用终浓度为10~(-2)、10~(-1)、10~0、10~1、10~2厄洛替尼的细胞培养基孵育48 h后,PC-9/ER细胞生存分数明显高于PC-9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计算得到PC-9/ER细胞的IC50为(7.74±1.49)μmol/L,明显高于PC-9细胞的(0.11±0.03)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PC-9/ER细胞的耐药指数为69.93±18.40.随着厄洛替尼浓度的增加,PC-9/ER细胞的miR-21表达量明显提升,而PC-9细胞的miR-21表达无明显变化.使用不同浓度的厄洛替尼处理PC-9/ER细胞48 h后,siRNA-1组PC-9/ER细胞的生存分数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21在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中呈高表达,具有促进耐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体外培养Tca8113细胞,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2)埃克替尼处理组(20μmo1/L);(3)PKC抑制剂Ro31-8220(3μmol/L)处理组;(4)埃克替尼+Ro31-8220组(20μmo1/L Icotinib,3μmol/L Ro31-8220),不同干预因素处理细胞4h.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组的胞膜内的PKC-α的表达水平,iNOS 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的iNOS含量,Griess方法测定Tca8113细胞产生的NO水平,用DNA fragmentation检测Tca8113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埃克替尼组DNA fragmentation细胞凋亡及上清液的iNOS,NO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埃克替尼组细胞膜的PKC-α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用埃克替尼与PKC的抑制剂Ro31-8220共同处理Tca8113细胞后,胞膜的PKC-α,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产生的NO能被Ro31-8220显著抑制,且PKC抑制剂Ro31-8220能逆转埃克替尼引起的Tca8113细胞凋亡.埃克替尼能诱导Tca8113细胞iNOS表达和NO生成增加并能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埃克替尼能促进细胞膜内的PKC-α表达增加;埃克替尼诱导的Tca8113细胞iNOS表达和凋亡与PKC有关.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肿瘤发病率及死亡人数最高的肿瘤.每年全球被诊断为NSCLC的患者超过100万.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NSCLC占80%以上.作为治疗NSCLC的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给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临床获益.随着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的逐步深入,EGFR-TKI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代表药物为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这两种药物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被大量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尤其是关于EGFR阳性敏感突变者.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为7~13个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对EGFR-TKI产生耐药,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EGFR-TKI在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有着突出作用,因此EGFR-TKI耐药机制的探索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对第一代EGFR-TKI药物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应用MTT法检测了靶向性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分别与阿霉素(ADM)、氟尿嘧啶(5-FU)、顺铂(DDP)和紫杉醇(PTX)等4种化疗药物按照不同给药序贯联合作用对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吉非替尼与4种化疗药物联用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效果均要好于单药治疗,其对细胞的IC50较单独用药时明显较低.联合用药效果受到给药序贯的影响,用靶向性药物前先用化疗药物的效果要好于先用靶向性药物后用化疗药物.研究结果可供肝癌临床治疗参考,有助于临床降低用药剂量,减轻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肺腺癌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建立由吉非替尼诱导的肺腺癌耐药细胞系PC-9-GR.通过ROS相关指标试剂盒、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亲本细胞系PC-9与耐药细胞系PC-9-GR中ROS相关指标、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与乙醛脱氢酶1(ALDH1)蛋白及肿瘤干细胞(CSCs)百分比.将裸鼠分为8组,皮下种植耐药细胞系PC-9-GR,成瘤后分别进行不同强度有氧运动,或不同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吉非替尼药物治疗,对比各组细胞皮下成瘤能力及对吉非替尼的应答效力;并检测各组裸鼠血清或瘤体内ROS相关指标、HIF-1与ALDH1蛋白及CSCs百分比.结果:成功建立肺腺癌耐药细胞系PC-9-GR.与PC-9相比,PC-9-GR中ROS与MDA含量增加,而SOD活性降低,且HIF-1与ALDH1蛋白及CSCs百分比均增高(P<0.05).裸鼠皮下荷瘤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吉非替尼单药组成瘤能力无明显差异,而低、中及高强度有氧运动组则逐渐降低(P<0.05);与吉非替尼单药组相比,低、中及高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吉非替尼组成瘤能力逐渐降低(P<0.05);与不同强度有氧运动组相比,不同强度有氧运动联合吉非替尼组成瘤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增强耐药细胞对吉非替尼的应答效力,可作为肺腺癌治疗中的有效辅助措施,为肺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按照0(对照组)、10、20、40μmol·L-1浓度配制盐酸埃克替尼溶液,分别作用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24、48、72h,用流式细胞仪测药物作用后ACC-M细胞凋亡率;同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联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它在体外对ACC-M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随盐酸埃克替尼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经统计学分析,细胞凋亡率与盐酸埃克替尼浓度、作用时间成正相关,药物作用于ACC-M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增加.实验表明,盐酸埃克替尼可能通过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增加Bax蛋白的表达,诱导ACC-M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3):52-52
<正>[新华社]日本研究人员最新临床试验发现,对于一种具有特定基因变异特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药物易瑞沙(通用名吉非替尼)比标准的肺癌化疗药物更加有效,可使患者生存期延长一倍。肺癌有两种主要类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12.
吉非替尼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喹唑啉类衍生物,通过竞争抑制ATP与受体区结合,从而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化.吉非替尼主要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和三线治疗,其抗肿瘤作用已得到许多研究者的认同.阐述了吉非替尼的药理学、临床研究,吉非替尼疗效的分子预测因素及不良反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探讨eIF4E对厄洛替尼耐药细胞株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配对的厄洛替尼敏感和耐药细胞株(HCC827-EP、HCC827-ER)上,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的变化;通过SRB检测细胞的生长和药物的抑制率的变化.以及用脂质体转染eIF4E的小干扰RNA,用上述方法检测多种信号分子mRNA、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对细胞生长和对药物抑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HCC827-EP相比,eIF4E在HCC827-ER上高表达;HCC827-ER转染eIF4E siRNA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从第3 d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浓度的厄洛替尼作用下,转染eIF4E siRNA的细胞具有更高的抑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eIF4E的表达能够增强厄洛替尼对NSCLC的抑制作用,eIF4E的高表达参与了厄洛替尼获得性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以2-氨基-4,5-双(2-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乙酯盐酸盐为起始原料,经过环合、氯化、取代得到厄洛替尼,然后在其端基炔结构上通过点击化学反应与苄基叠氮反应得到4种1,2,3-三氮唑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5a对肺癌细胞HCC827及其吉非替尼耐药细胞的HCC827GR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优于厄洛替尼,并且引起HCC827细胞阻滞在G2/M期,引起HCC827GR细胞在G0/G1期阻滞.  相似文献   

15.
分别应用0、10、20、40μmol/L盐酸埃克替尼(icotinib hydrochloride)处理体外培养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药物作用24、48、72h后ACC-M细胞周期变化;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联合流式细胞技术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对ACC-M细胞CyclinD1、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比例随着盐酸埃克替尼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经统计学分析,G0/G1期阻滞作用与盐酸埃克替尼浓度、作用时间成正相关;盐酸埃克替尼作用于ACC-M细胞后,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P21蛋白表达增加.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埃克替尼可能通过下调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上调P21蛋白的表达,改变ACC-M细胞周期分布,诱导ACC-M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三叶青活性物质山奈酚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定量PCR的方法检测TNBC临床标本及MDA-MB-231细胞中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确定山奈酚对MDA-MB-231细胞中PXR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通过MTT(四唑盐)方法、裸鼠皮下成瘤方法研究了山奈酚以及抗肿瘤药物卡铂、维利帕尼以及拉帕替尼等对MDA-MB-231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PXR在TNBC临床标本以及MDA-MB-231细胞中有明确表达;山奈酚能够诱导MDA-MB-231细胞对抗肿瘤药物卡铂、维利帕尼以及拉帕替尼等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作用;山奈酚能够诱导MDA-MB-231中PXR的转录因子活性以及PXR下游基因乳腺癌的表达;使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 RNA,siRNA)抑制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的表达能够逆转山奈酚诱导的抗肿瘤药物耐药。可见,山奈酚诱导TNBC细胞MDA-MB-231中乳腺癌耐药蛋白的表达并下调抗肿瘤药物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型肿瘤抑制基因Meis 1(Myeloid ecotropic viral integration site 1)最近被证实可能具有肿瘤增殖抑制活性,是肿瘤患者预后和治疗的潜在指示分子,但其功能和作用机制尚需深入分析。考察利用腺病毒载体表达Meis 1蛋白对抗肿瘤药物杀伤NSCLC细胞的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系A549感染Meis 1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后,使用MTT、和软琼脂成集落实验验证其对NSCL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别使用系列浓度梯度的抗肿瘤药物舒尼替尼(Sunitinib)、吉非替尼(Gefitinib)、紫杉醇(Paclitaxel)和吉西他滨(Gemcitabine)处理A549、Calu3、H460以及H358细胞,检测其抑制率,计算IC_(50)值。最后,利用耐药细胞系A549/ADR检测Meis 1逆转NSCLC化疗药多药耐药的作用。MTT和软琼脂成集落实验结果显示,Meis 1过表达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与锚定非依赖性生长。抑制率实验显示Meis 1过表达能够上调抗肿瘤药物对NSCLC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下调其IC_(50)值。此外,Meis 1还具有逆转NSCLC细胞化疗药物多药耐药的作用。利用腺病毒载体表达MEIS1蛋白能够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型的作用,具有逆转肺癌细胞MD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苯胺类毒物(aniline poison)是一类常用化工原料和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或饮水污染进入体内后能够干扰人体正常内分泌系统(endocrinium)稳态,影响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最终导致细胞DNA突变增加癌变或畸变的风险。最近的研究表明,苯胺类毒物还有可能影响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选取代表性的三个苯胺类毒物:对苯二胺(p-phenylene diamine,p-PDA)、间苯二胺(m-phenylene diamine,m-PDA)、邻苯二胺(o-phenylene diamine,o-PDA),考察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诱导肺耐药蛋白(human 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表达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培养NSCLC细胞系A549,使用系列浓度梯度的对苯二胺(p-phenylene diamine,p-PDA)、间苯二胺(m-phenylene diamine,m-PDA)、邻苯二胺(o-phenylene diamine,o-PDA)处理细胞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LRP的mRNA表达;蛋白印记实验(Western bolt,WB)检测LRP的蛋白表达;进一步使用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小干扰RNA(siRNA)抑制A549细胞中AHR的表达,确定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LRP的诱导作用是否依赖于AhR;在此基础上,使用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预处理A549细胞后,再分别使用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吉西他滨(Gemcitabine)处理A549细胞,利用MTT实验检测上述抗肿瘤药物对A549细胞存活的抑制率(inhibitory rate,IR),并计算药物作用的半数抑制率(IC50值)。q PCR实验与WB实验结果显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刺激A549细胞能够剂量依赖地诱导LRP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干扰AhR表达后,该三种苯胺类毒物不能诱导LRP的mRNA与蛋白表达。MTT实验结果表明,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能够下调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吉西他滨对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吉非替尼作用于A549细胞的IC50值从(1.20±0.25)μmol/L上调为(5.67±0.44)μmol/L、(6.07±0.30)μmol/L与(7.51±0.28)μmol/L,其耐药指数(resistance folds)分别为4.73、5.06与6.26;吉西他滨作用于A549细胞的IC_(50)值从(0.44±0.10)μmol/L上调至(1.55±0.25)μmol/L、(1.88±0.19)μmol/L与(2.33±0.40)μmol/L,其耐药指数分别为3.52、4.27与5.30。3种代表性苯胺类毒物能够在肺癌细胞中通过AhR诱导LRP表达,并且能够引起A549对抗肿瘤药物耐受。  相似文献   

19.
研究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艾克替尼3种苯胺基喹唑啉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电喷雾质谱正离子模式下的裂解规律.通过电喷雾质谱产生各化合物稳定的[M+H]~+准分子离子峰,进而对[M+H]~+离子进行高能诱导裂解和碰撞诱导裂解,获得相应化合物的质谱图.结果表明:在电喷雾电离(ESI)多级质谱中,3种药物的裂解主要发生在喹唑啉环C_4,C_6和C_7位取代基上,并伴随分子内重排和H+的迁移重排;在二级质谱图中,吉非替尼的高丰度特征离子质荷比(m/z)为128.1,厄洛替尼的m/z值为278.1和336.1,埃克替尼的m/z值为278.1,304.1.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抗癌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多晶型与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测定了伊马替尼的晶型,并测定了在不同湿度下的稳定性,用X射线衍射原位高温附件(in situ high temperature)测定了伊马替尼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批次伊马替尼为α晶型,在从室温至200℃的加热过程中晶体结构稳定,在RH 75%的湿度条件下,结构也比较稳定,但在RH 92.5%的高湿度时,晶体结构逐渐向无定形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