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棕色田鼠第一对常染色体多态与染色体数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三种性别类型个体 (XY ,XX ,XO)的第一对常染色体多态与染色体数目之间关系 .发现第一对常染色体极不稳定 ,存在( 1 )M ,M (一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 ;( 2 )M ,T ,T (一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 ;( 3)T ,T ,T ,T(无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三种多态类型 .性别类型相同个体的染色体数目随第一对常染色体类型的不同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认为罗伯逊断裂是引起棕色田鼠第一对常染色体多态及其染色体数目多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棕色田鼠减数分裂及精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棕色田鼠精母细胞的研究对象,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特征性变化,特别对精细胞染色体构成及数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型和Y型精细胞均显著了染色体数目的多态性(2n=24,25,26)可以认为这是造成棕色田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多态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栉鼠耳蝠染色体组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研究表明,栉鼠耳蝠染色体数为44(2N=44),常染色体中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性染色体中,X为中等大小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Y亦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珍稀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amabilis(Nelson)Reld.的核型,其核型公式为K(2n)=44=24m(M)+16sm+4st.第4,7,8,9,12,13,14,15,18,19,21,22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1,3,6,10,11,16,17,20对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第2,5对为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根据Stebbins的染色体核型的不对称性类型,金线松属于“  相似文献   

5.
棕色田鼠减数分裂及精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棕色田鼠精母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特征性变化,特别对精细胞染色体构成及数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型和y型精细胞均显示了染色体数目的多态性(2n=24,25,26),可以认为这是造成棕色田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多态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报道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及核型分析结果,球形侧腕水母染色体数目2n =20,可配成15对同源染色体:8对为中部着丝点(m),4对为亚中部着丝点(sm),1对为亚端部着丝点(st),2对为端部着丝点(t),其核型公式为2n=30=16m 9sm 2st 4t,NF=54,第2对染色体为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尾纹裸头虾虎鱼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尾纹裸头虾虎鱼的脾脏细胞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进行其染色体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2n为44,染色体总臂数(NF)为86,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10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11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只1对,即2n等于20m+22sm+2t。  相似文献   

8.
对山绿豆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2n=22。核型分析表明,11对染色体中,2对为正中着丝粒染色体,8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K2n=2x=22=4M+16m+2sm,核型类型为2B型,与栽培绿豆核型K2n=2x=22=18m(2SAT)+4sm型类型(2B)相比,二者在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类型上是一致的,但染色体类型及每种类型的数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罂粟属的伪东方罂粟Papaverpseudo-orientale根尖细胞的核型,结果证明该植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x=7.具有6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0条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6条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K(2n)=6x=42=6m+30sm+6st。  相似文献   

10.
中国雨蛙染色体的组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染色体的组型,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4(2n=24)条,可配成12对同源染色体;全部为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点,其中第5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具有一明显的次缢痕;雌雄个体之间未发现有异形染色体存在。  相似文献   

11.
用常规染色体制方法对青海高山草地三种土蝗即青藏雏蝗、红翅皱膝蝗和大垫尖地翅蝗的染色体数目的研究结果:青藏雏蝗的染色体数目为2n(♂)=17=16 XO;常染色体类型为中着丝点染色体(m,6条)和端着丝点染色体(T,10条);性染色体类型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17=6m 11T=6L 6M 4S XO。红翅皱膝蝗和大垫尖翅蝗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3=23T=4L 12M 6S XO。结果表明:不同科蝗虫的重要区别在于染色体数目与核型的差异,同科内不同属之间的蝗虫在常染色体相对长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山绿豆(PhaseolusminimusRoxb.)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2n=22.核型分析表明,11对染色体中,2对为正中着丝粒染色体,8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K2n=2x=22=4M+16m+2sm,核型类型为2B型,与栽培绿豆(P.aureusRoxb.)核型K2n=2x=22=18m(2SAT)+4sm核型类型(2B)相比,二者在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类型上是一致的,但染色体类型及每种类型的数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益母草的核型,结果表明,益母草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0,核型公式为K(2n)=20=12m(2SAT) 8sm。均属中部着丝点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6对染色体具随体。并与已报道过的该种核型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金钱松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珍稀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amabilis(Nelson)Reld.的核型,其核型公式为K(2n)=44=24m(M)+16sm+4st.第4,7,8,9,12,13,14,15,18,19,21,22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1,3,6,10,11,16,17,20对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第2,5对为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根据Stebbins的染色体核型的不对称性类型,金钱松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草地蚁(Tetramorinm‘caespitum L.)的染色体核型,其2n=28,可配成14对,划分成4组,Ⅰ组(第1对),Ⅱ组(第2~4对),Ⅲ组(第5~11对),Ⅳ组(第12~14对).有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休,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7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6.
贵阳地区蝗虫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贵阳地区5科16属20种蝗虫的染色体研究结果:20种蝗虫中除锥头蝗科2种负蝗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XO=19外,其余都是2n()=22+XO=23,但所有染色体都是端着丝粒染色体,都具有着丝粒C-带;所不同的是染色体长度,核型类型,C-带带纹及其总长度与染色体组长度的比值%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内蒙古14种棘豆属植物的染色体研究,结果如下:染色体基数x=8.有二倍体和四倍体两个倍性,核型组成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最后一对(或二对)具中部随体,核型公式有3种类型:2n=2x=16=8m(2SAT)+8sm,2n=2x=16=10m(2SAT)+6sm,2n=2x=16=12m(2SAT)+4sm,其中OxytropisaciphyllaO.ochrantha,O.gracillima,O.squammulosa,O.diversifolia,O.latibracteata,O.leptophyl-la,O.hirta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香瓜属(Cucumis)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技术对香瓜属两个品种华兰氏和哈密瓜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均具有24条染色体,中部着丝点的染色体9对,近中端着丝点的染色体3对,包括一对具随体的染色体.其核型公式均为:2n=24=18m+4sm+2sm(SAT),按照Stebbins的核型分类方法,细胞类型均为2A.通过本实验对华兰氏和哈密瓜染色体数目的确定,以及核型的分析,为今后对葫芦科尤其是香瓜属植物核型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猪痢疾密螺旋体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和鸭瘟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6H细胞系和D细胞系)的染色体进行了初步研究。6H细胞系,染色体平均数为97.5条;染色体数目分布在95—115条之间的细胞占48.33%。D细胞系,染色体平均为99条;染色体数目分布在95—115条之间的占总数54.54%。 两种细胞系细胞的绝大部分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点,只有两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且在两种细胞系中保持相对稳定,可以作为标记染色体。 本文还对两例杂交瘤细胞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两例染色体都为106条,其中,104条端部着丝点,2条中部着丝终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虎纹蛙骨髓细胞染色体的组型分析,其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为26个(2n=26),包括10个大型染色体和16个小型染色体。全部染色体可配成13对,其着丝点为中部、亚中部和亚端部。根据染色体大小,可分为三组:即1组、2-5组和6-13组。在第9染色体的长臂上有次蕴痕。雌雄个体之间未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性染色体存在。本文还进一步对虎纹蛙和金钱蛙作了比较,发现两者核型基本相同,但也存在微小差异。两者的主要区别在第2、4、12三对染色体的臂比指数不同。根据这三对染色体臂比指数的差异,可以对这两种蛙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