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一种新的Mo—Fc—S原子簇化合物(Et_4N)_4[Mo_3Fe_7S_(13)(PhS)_6]·6CH_3OH的合成与性质。EPR谱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原子簇化合物为S≠0的自旋体系。并对乙炔还原为乙烯的催化活性与化合物中Fe/Mo比和Mo的配位环境的关系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含水稀土钐氯化物SmCl_3·6H_2O和NaS_2CNEt_2·3H_2O反应,然后加入溴化四乙基铵,生成钐配合物[Et_4N][Sm(S_2CNEt_2)_4]黄色晶体。对该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固体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Fe_3O_4与[(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L=pyridine-2-carboxamide)为原料成功合成了Fe_3O_4-[(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纳米复合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光谱仪(PL)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Fe_3O_4-[(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纳米复合粒子进行结构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Fe_3O_4-[(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纳米复合粒子平均粒径为10.4nm,几乎呈球形,大小较为均匀,室温下显示良好的光学和磁学性能,在黑暗条件下,Fe_3O_4-[(ZnL_2)(H_2O)_2]_2H_2[P_2Mo_5O_(23)]·2H_2O纳米复合粒子能有效吸附有色染料次甲基蓝,该纳米复合粒子在吸附,磁学和生物医学方面都具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4.
将ATP加到[Fe_4S_4(SPh)_4]~(2-)的DMF-H_2O溶液中,引起[Fe_4S_4(SPh)_4]~(2-)原子簇的氧化还原电位从-1.00±0.01伏移至-1.49±0.01伏,负移490mV左右;使[Fe_4S_4(SPh)_4]~(2-)原子簇的电子吸收光谱特征吸收强度明显降低;同时加速[Fe_4S_4(SPh)_4]~(2-)与亚甲蓝的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加速效应比ADP明显,而ADP又比AMP明显得多。根据这些实验事实,可以认为ATP能以末端的γ-PO_4基团,或γPO_4和β-PO_4基团与[Fe_4S_4(SPh)_4]~(2-)原子簇络合或螯合,引起后者的配位场增大,提高电子的输出能力。本文还讨论了ATP与[Fe_4S_4SPh)_4]~(2-)原子簇的络合方式,进而探讨了ATP在固氮酶中的结合部位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两种新的Mo—Fe—S原子簇化合物〔Et_4N〕_2〔MoFeS_4(SCN)_2(OCH_3)_2〕·3CH_3OH和〔Et_4N〕_3〔Mo_2FeS_8O(OCH_3)_2〕的合成和性质研究。实验中发现,化合物中Fe的相对含量越高,其催化乙炔还原为乙烯的活性也越高。还发现,体系的硷度对合成结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Et_4N]_2MoS_4,Fe(CO)_5为原料合成出标题簇合物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于P2_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α=0.9497(1)nm,b=1.3802(1)nm,c=1.1880(1)nm,β=112.8.°,经块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所有结构参数,最终得偏离因子R=0.057,并对簇合物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乙醇中通过新鲜制备的Na2S2C2(CN)2和MoCI5加热,过滤后与(C4H9)4NBr反应获得[N(C_4H_9)_4]_2Mo[S_2C_2(CN)_2]_3墨绿色针状晶体。 晶体属三斜晶系,a=10.208(6)A,b=15.840(5)A;c=18.003(3)A;α=86.67(2)°,β=84.20(2)°;γ=107.74(4)°;晶体测量密度是1.218克/厘米3,理论计算密度为1.211克/厘米3。晶胞中分子数Z=2。 单晶的三维衍射强度数据在荷兰Enraf-Nonius公司的CAD4四园衍射仪上收录。利用M。一K。射线,在θ为21”的范围内,采用26扫描方式收录I>laC)独立衍射点3035个。强度数据经Lorentz因子和偏振因子校正。 衍射强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的晶体结构是具有179个非氢原子,257个氢原子的原子簇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c空间群,α=14.072(4),b=35.741(11),c=17.820(5),β=99.58(2)°,Z=8。用13633个独立衍射点进行结构分析,由块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所有的结构参数得一致性因子,R=0.0799。结果确定其化学式为:[Et_4N]_3[Mo_2FeS_6(SCH_2CH_2S)_2]·1/4CH_3CN。  相似文献   

9.
用MAD—SCC—EHMO法计算了3个4核链型M—Fe—S(M=Mo,W)原子簇化合物[Fe_2S_2(MoS_4)_2]~(4-)、[Fe_2S_2(MoS_2O_2)_2]~(4-)和[Fe_2S_2(WS_4)_2]~(4-)的电子结构,根据计算所得的分子轨道能级、轨道特征和Mulliken约化重叠集居等数据,对其成键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簇合物的成簇过程中,由于电子从Fe原子转移到M原子,使得簇合物中M的表观氧化态低于碎片M_2S_2X_2~(2-)中M的表观氧化态,本文还根据Mulliken约化重叠集居和电荷密度变化的分析,给出簇合物电子的离域性顺序([Fe_2S_2(MoS_4)_2]~(4-)>[Fe_2S_2(MOS_2O_2)_2]~(4-)>[Fe_2S_2(WS_4)_2]~(4-))。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Fe_2S_2Cl_4]~(2-)阴离子简正坐标分析结果。计算频率与观测频率相当符合,平均偏差为1.25%。文中还详细讨论了Fe-S桥基和Fe-Cl端基伸缩振动频率的归属及其伸缩力常数的合理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AgNO_3和a-ph_2ppy,(a-(C_6H_5)_2P(NC_5H_5))在加有少量H_2O_2和NaOH的C_2H_5OH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标题化合物的灰黑色晶体。属四方晶系,空间群P4_1,a=1.300nm,C=4.076nm,v=6.884nm ̄3,Z=8,D_c=1.67gcm ̄(-3),R=0.059,r_ω=0.072.每一不对称单元中存在二套独立而结构基本相同的[Ag_2(a-ph_2PPy)_2] ̄2+,它的二个Ag原子和二个a-ph_2PPy中-N-C-P-桥的N,P原子联接成为一个稳定非共面八员环,而环内Ag,Ag间距分别是0.314,0.3l0(nm),均未成键。不对称单元中的二个八员环通过的O原子与环上Ag原子的弱成键而具有结构联系。环内还出现了罕见的三配位Ag原子。  相似文献   

12.
(PPN)_2[Fe_4S_4(SPh)_4]的合成及分子结构黄静伟,王金枝,张鸿图,杨如,周明玉,万惠霖(化学系)铁蛋白是固氮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键合两分子的MgATP,并在ATP水解的驱动下,把从还原剂(Na。S。O。)输送过来的电子再传递给M...  相似文献   

13.
14.
三维锰钒配位聚合物Mn2(phen)2(VO3)4(H2O)2在水热的条件下被合成出来,并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方面进行了结构表征。X-射线分析表明,此化合物是三维结构。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标题化合物显示出了有意义的信号,g值为1.997说明分子中V原子呈现 4价氧化态。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热力学原理论证了在一定的相同条件下磷酸钙、磷酸氢钙与磷酸二氢钙在水中的溶解度依次增大,进一步说明了热力学原理是讨论物质溶解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新型Co(Ⅲ)混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摩尔电导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PyH][Mo(SO)(NCS)](I)的晶体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1.060(1),b=8.526(2),c=12.059(1)°A,α=95.40(2)°,β=114.08(1)°,γ=97.52(2)°.Z=1,Dobs=1.640g cm-3,Dcalc=1.643 g·cm-3。结果表明,配合物为单氧桥硫酸桥结构,键角Mo-Ob-Mo为156.40°,呈弯曲型,桥基SO42-作为双齿配体分别与两个Mo原子络合,处于端氧的对位,并呈现明显的对位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7,14-二甲基-5,7,12,14-四乙基-1,4,8,11-四氮杂十四环-4,11-二烯合铜CuL(ClO4)2参与的化学振荡反应。以新处理的乙腈作溶剂,测得了[CuL]3+/[CuL]2+电对的还原电位为1.24V。振荡反应的诱导期和波形随丙二酸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丙团替代两二酸,振荡反应明显地受到抑制。丙烯酰胺能够立即淬灭振荡,[I-]≥2.0×10-3mol·dm-3时,化学振荡被完全抑制。该体系组份浓度的振荡范围已经获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