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种子休眠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是植物历经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保存下来的一种生物学特性。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是中国特有种,观赏价值高,以种子繁殖为主,但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给苗木繁育带来一定困难。分析关于白皮松种子休眠的研究结果认为,休眠原因主要包括:种子成熟时种胚的发育状况,内、外种皮和胚乳含有种类和含量不尽相同的萌发抑制物且脱落酸类在各部位均存在并有较强的抑制能力,种皮对种子萌发的机械阻力和透水性、透气性障碍以及内源激素在种子休眠中的作用。解除白皮松种子休眠的方法主要有低温层积处理、长时间流水冲洗、植物激素浸种、化学试剂和机械处理以及环境条件处理等。  相似文献   

2.
种子萌发试验表明,导致锁阳种子休眠的原因:1)锁阳小坚果的果皮坚硬;2)其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破除休眠的方法是将小坚果在低温下浸泡一定时期,然后剥去其果皮,剥去果皮的种子用一定浓度的适当试剂处理,除去种子中萌发抑制物质,然后放在最佳萌发条件下时,锁阳种子就在没有白刺根部任何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完全脱离寄主萌发.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19种十字花科植物种子作为材料,研究温度、生境、海拔对种子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果荠属休眠率最高,为97.3%;芝麻菜属休眠率最低且萌发开始时间和达到50%萌发率所需时间最短,均为2.6d.各温度下种子休眠率差异不明显,10℃下所有种子的平均休眠率略高,为64.9%;25℃下平均休眠率略低,为49.0%.温度对种子萌发时间影响极显著,相对高温下种子萌发开始时间和达到50%萌发率所需时间较短;海拔显著影响种子的休眠率,平均休眠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采自相对高海拔下的种子平均休眠率为低海拔下种子的7.1倍,但各海拔梯度下的萌发时间差异不显著;生境对种子平均休眠率的影响显著,采自滩地的物种休眠率相对较高、萌发开始时间和达到50%萌发率所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种子休眠性是野生植物重要的适应性状,通过种子萌发实验可以分析种子休眠性强弱.通过人工杂交获得转抗虫基因栽培稻与一年生普通野生稻三种组合的杂种,对杂种的F3代和F4代种子采用直接萌发、打破休眠后萌发、埋土15 d和30 d 4种不同处理来检测种子活力和萌发率.结果显示转基因杂种后代种子表现出较强的休眠性,转基因对种子活力和休眠性没有明显的影响,种子休眠性有随种子世代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趋势,提示水稻转基因逃逸后有在野生稻群体中宿存和扩散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可能会随世代增加而下降.这为进一步研究水稻转基因逃逸风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寄生植物锁阳种子萌发抑制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锁阳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种子内存在抑制萌发物质,根据种子萌发试验和对春种子休眠物质进行提取,分离纯化,TLC及HPLC分析结果,确认该抑制物存在于种皮中,并鉴定为脱落酸(ABA)。  相似文献   

6.
种子休眠与萌发受到内源激素的调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同时测定刺梨种子胚中脱落酸ABA、生长素类IAA和Me-IAA、茉莉酸类JA、JA-Ile和H_2JA、水杨酸SA含量的分析方法.通过测定刺梨种子萌发30 d内几种激素含量变化,以期了解种子休眠萌发的激素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30℃恒温条件下培养30 d后,ABA含量从91.50 ng/g下降至54.70 ng/g; IAA含量从111.40 ng/g下降至73.46 ng/g; Me-IAA含量从3.95 ng/g上升至9.43 ng/g; H_2JA含量从2.03 ng/g上升至4.80 ng/g; SA/JA的比值从19.795 4下降至17.073 7.SA、JA和JA-Ile含量无显著性变化,IAA/ABA、SA/ABA的比值无显著性变化.因此,刺梨种子的萌发是ABA、IAA、Me-IAA、JA、JA-Ile、H_2JA、SA等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各激素调控刺梨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山茱萸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木本药用植物,但是其种子的休眠已经严重影响了山茱萸产业的发展,本文从山茱萸种子的种皮结构、胚的发育、内源抑制物三个方面对山茱萸休眠原因进行了论述;从破环山茱萸种皮结构、层积和激素三个方面对休眠的解除方法进行了论述。在此指明了今后山茱萸种子休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寄生药用植物锁阳种子的休眠原因及破除休眠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种子萌发试验表明,导致锁阳种子休眠的原因:1)锁阳小坚果的果皮坚硬;2)其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破除休眠的方法是将小坚果在低温下浸泡一定时期,然后剥去其果皮;剥去果皮的种子用一定浓度的适当试剂处理,除去种子中萌发抑制物质,然后放在最佳萌发条件下时,锁阳种子就在没有白刺根部任何物质存在的情况,可以完全脱离寄主萌发。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短命植物小车前(Plantago minuta Pall.)种子的休眠特性及其对温度、干旱和盐胁迫等因子的响应特点.在10、15、20、25和30℃的不同恒温条件以及每日15、25℃各12h的变温条件下,新鲜的小车前种子萌发率较低,其最高萌发率为15%.在经60d的干藏后,种子休眠被解除;已解除休眠的种子...  相似文献   

10.
以吉林省临江市的紫椴种子为材料探讨紫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采用萌发法、称重法、生物鉴定法研究紫椴种子萌发进程、吸水过程、萌发抑制物活性.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但种子透水性不良并不是导致紫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紫椴种子各部位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芽和胚根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因部位与浸提液浓度不同呈现差异,抑制性为胚>完整种子>果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锦鸡儿种子的休眠机制和解除休眠的最佳条件与方法,采用物理与化学方法对不同种源地的刺叶锦鸡儿与荒漠锦鸡儿进行破除休眠研究。结果表明:种皮厚度是影响刺叶锦鸡儿与荒漠锦鸡儿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在物理与化学方法中,热水处理、机械处理和浓硫酸处理能有效破除2种锦鸡儿种子种皮的阻碍性功能,显著提高锦鸡儿种子的萌发率与萌发指数。浓硫酸处理萌发率可达100%,热水处理萌发率最高值为96%。热水处理、浓硫酸处理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是锦鸡儿属植物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紫楠(Phoebe sheareri)种子层积过程中营养物质、酶活性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揭示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内在生理机制,为其休眠解除与促进萌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鲜饱满的紫楠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和变温层积处理,测定层积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层积处理能解除紫楠种子休眠,低温和变温层积处理的发芽率分别为85.83%、72.75%。紫楠种子中初始淀粉含量为467.88 mg/g,在层积过程中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均被不同程度地分解。淀粉酶、酸性磷酸酶(APA)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不断增强。在整个层积过程中生长素(IAA)、异戊烯基腺苷(IPA)、赤霉素(GA3)含量不断增加,脱落酸(ABA)含量逐渐减少,IAA/ABA(质量比,下同)、IPA/ABA、GA3/ABA不断增大。【结论】紫楠种子是中度休眠的种子,低温层积是加快紫楠种子萌发的较好方式。紫楠种子最主要的贮藏物质为淀粉,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内源激素的协调作用均对紫楠种子休眠的解除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植冠种子库中种子活力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准确认识植冠种子库的生态意义。【方法】以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植冠种子库为研究对象,在果实进入成熟期后每隔一定时间从植冠种子库中采集种子,分别进行萌发测试,种子干质量、含水量、浸出液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测定,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等4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并对种子萌发率和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研究期内,复羽叶栾树植冠种子库中的种子先后经历了生理成熟、成熟脱水、休眠诱导和休眠解除4个生理时期;各生理时期的种子总体上在模拟的秋季变温条件下萌发最好,其次为春季变温,再次为夏季变温;完成成熟脱水的种子在植冠种子库中宿存期间始终保持着高活力水平;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与模拟的春、夏、秋季节变温条件下的萌发率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均随着种子休眠的诱导而下降,随着种子休眠的解除而升高,表明抗氧化酶在植冠种子库中种子活力的获得和保持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并证实了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胚胁迫学说”。【...  相似文献   

14.
从枳椇种子的种皮结构和透性、离体胚萌发等方面开展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同时采取低温层积、浓硫酸处理、机械处理等方法研究枳椇种子休眠解除技术。结果表明:枳椇种子种皮结构致密,透水性差是抑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类型为物理休眠(PY)。低温层积75 d枳椇种子的发芽率达到72%,层积90 d种子发芽率达到76%,且发芽速度更快; 浓硫酸处理5~25 min,种子发芽率在76%~81%,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差异,但浓硫酸处理30 min对种子明显产生伤害,发芽率仅为64%; 切除部分种皮的种子在置床后4 d开始萌发,发芽速度与层积90 d的发芽速度一致,置床16 d后萌发结束,发芽率为80%; 擦伤种子表面的种子置床后6 d开始萌发,发芽率为73%。  相似文献   

15.
羌活种子特性和发芽率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羌活种子自然发芽率低这一问题,采用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进行种子浸泡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同时对野生种子和栽培种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青海省野生羌活种子的长和宽、胚和胚乳都比栽培种小;种皮透水性良好,对发芽率没有影响;赤霉素对羌活种子发芽率有促进作用,500 mg/L赤霉素可作为羌活种子处理的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没有促进羌活种子发芽率的作用;混合细胞分裂素对羌活种子发芽率有促进作用,(200+200)mg/L浓度处理的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内源抑制物质对加拿大紫荆(Cercis canad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揭示加拿大紫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加拿大紫荆种子为试验材料,先采用80 ℃热水预处理,再经低温层积处理解除种子的生理休眠,对不同层积阶段的种子进行发芽率和生物活性测定。结合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与标准品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方法,分析加拿大紫荆种子内源抑制物种类及休眠解除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内源抑制物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随着层积时间延长,休眠逐渐解除。加拿大紫荆种子种皮和胚乳各分离相提取液对白菜籽发芽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醚相>甲醇相>水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表明种皮和胚乳中的内源抑制物主要存在于乙醚相、甲醇相、乙酸乙酯相提取液中。采用GC-MS技术测得加拿大紫荆种皮和胚乳分离相提取液中主要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邻苯三酚6种可能对加拿大紫荆种子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对6种物质标准品进行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测定发现:油酸对白菜籽发芽无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才能抑制白菜籽发芽,而较低浓度的BHT和邻苯三酚对白菜籽发芽就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亚油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棕榈酸、硬脂酸、BHT、邻苯三酚的含量逐渐下降,层积后的4种物质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42.43%、52.00%、5.77%、96.14%。【结论】结合IC50及层积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认为邻苯三酚可能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17.
对全寄生种子植物锁阳的寄生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锁阳具有同某些全寄生、半寄生和非寄生种子植物所不同的独特的寄生生物学特性.这些特性,对于上述类型种子植物的胚胎发育、种子结构、种子休眠以及萌发、生长发育等系统发育过程的比较研究,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其进行人工繁殖研究,对资源再生、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都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人工繁殖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其种子萌发条件和如何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8.
乌桕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乌桕种子的休眠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乌桕种皮具有较好的透水性,所以种皮透水性不是造成乌桕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通过乌桕种子的离体胚发芽实验,证实乌桕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没有休眠现象;而乌桕种子的种皮及胚乳浸提物对种子发芽有显著抑制作用,所以乌桕种子的种皮及胚乳存在发芽内源抑制物,这可能是造成乌桕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另外,利用浓硫酸处理不能解除乌桕种子的休眠,直接低温层积也不能彻底打破乌桕种子的休眠;激素处理可有效解除内源抑制物造成的种子休眠,且通过比对实验发现,先用500或1 000 mg/L赤霉素处理,再层积100 d能有效打破乌桕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