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描述了一个可以为任意FOXBASE数据库文件提供图形接口的程序.该程序可在UCDOS5.0与FOXBASE+2.1或FOXPRO2.5FORDOS环境下运行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一个可以为任意FOXBASE数据库文件提供图形接口的程序,该程序可在UCDOS5.0与FOXBASE+2.1或FOXPRO2.5FORDOS环境下运行。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该文中,简要分析了ISDN(DSS1)信令分析仪中2B+D接口监测硬件部分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思想,并重点阐述了TE和NT仿真模块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4.
设M=ABCD为复数域上的矩阵,其中A为m×n矩阵,rankA=r≤min(m,n),B为m×r1矩阵,rankB=r1,C为r2×n矩阵,rankC=r2,m+r2=n+r1.本文研究了矩阵M的奇异性,给出了M为非奇异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也给出了M-1=A+C+B+D+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交设计法在白三叶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白三叶的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愈伤组织生长和细胞悬浮培养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筛选。实验结果表明,白三叶叶片愈伤组织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B+0.5mg/L 2,4-D+0.2mg/L NAA+1mg/L BA+2mg/L甘氨酸+100mg/L肌醇+3%蔗糖+0.7%琼脂;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的配方为MB+4mg/L 2,4-D+0.2mg/L NAA+0.5mg/L BA+2mg/  相似文献   

6.
新型真空镀膜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ZDCCS)上位管理机中,数据库的设计是通过基于VisualC++所支持的开放数据库互连(ODBC)来实现的.ODBC是实现异构环境数据库访问的接口,利用ODBC,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对多种不同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存取、修改和查询.VisualC++15以上版本的MFC(微软基本类库)提供了一些数据库类支持ODBC.这些类和VisualC++面向对象的特性,简化了编写Windows环境下访问各种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其标准用户──网络接口的基本概念;对用户网络接口的体系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给出了具体的软件实现方法和硬件接口电路(SNIC).在此基础上,提出了ISDN标准数字话音终端和基于基本接入能力(2B+D)的多功能数字终端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DEAE-CelluloseDE-52和DEAE-SePhadexA-50离子交换层析等提纯步骤,对解脂假丝酵母胞外脂肪酶进行了纯化,得到了层析纯样品,比活提高27.4倍,得率11%.该酶反应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5;等电点约在PH4.5~5.0之间;8℃以下存放,酶活力损失较少,30℃以上存放,酶活力有明显损失.金属离子Sr2+,Ba2+,Zn2+和Mg2+对该酶的激活作用为Sr2+>Ba2+>Zn2+>Mg2+.Cu2+和Na+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NaN3对保持酶活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五针松针叶切段为外植体,接种在GD和MB二种基本培养基上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GD培养基诱导五针松针叶愈伤组织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对2,4-D,BA,肌醇,CH和蔗糖五个因子,四种水平进行了正交设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五针松针叶愈伤组织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为GD+5mg/L2,4-D+1mg/LBA+500mg/L肌醇+600mg/LCH+3%蔗糖+0.7%琼脂。  相似文献   

10.
王伟周  张愚 《贵州科学》2000,18(1):21-25
在B3LYP,MP2,QCISD,QCISD(T),CCSD(T),CBS-Q,G2(MP2)和G2的理论水平下,对(Cl2F)^+的单重态和三重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Cl2F)^+的两种构型(ClFCl)^+(C2V构型)和(ClClF)^+(Cs构型)都有可能存在,且(ClClF)^+比(ClFCl)^+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分析了电信网中的ISDN 2B+D数字用户接口单元的技术方案与ISDN 2B+D的现行接口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用的ISDN 2B+DU接口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一种利用2B+D技术,在现有用户线路(一对双绞线)上实现电话扩容的系统。该系统采用MITEL公司的数据接口芯片设计而成,它适合于我国广大农村,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提出用 V R M L 技术实现 C S C W 系统中的3 D 人—人交互界面, 论述了基于 V R M L 的3 D 人—人交互界面的基本特性、实现方法及其通用性这种基于 V R M L 的3 D 人—人交互界面,较2 D 人—人交互界面,能为群体提供更丰富的协作信息,尤其是协作者身体活动的状态信息,使群体人员能更直观、更自然地交互;它实现了虚拟现实的效果,又可以不需要虚拟现实设备的支持,且与平台无关;它包含了2 D 界面和3 D 界面,两者可相互通信,协调工作,适用于需要集成2 D 和3 D 界面的 C S C W 系统,具有较广的通用性利用 V R M L 技术来构造 C S C W 系统中的3 D 人—人交互界,可以大大缩短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4.
物质界面的追踪和处理是多介质流场计算的关键内容,本文将基于介质重心和体积的二维平面MOF方法推广到实际问题计算中应用更为广泛的二维轴对称坐标,包括任意多边形旋转后形心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以及界面重构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然后通过界面重构算例及涉及材料断裂、破碎的碎片云问题的计算,说明所述方法具有较强的模拟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选取B2C,C2C,B2B等3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结合当当、卓越、淘宝、阿里巴巴进行比较分析,并详细比较了卓越与当当在用户界面方面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Tormo J  Natarajan K  Margulies DH  Mariuzza RA 《Nature》1999,402(6762):623-631
Natural killer (NK) cell function is regulated by NK receptors that interact with MHC class I (MHC-I) molecules on target cells. The murine NK receptor Ly49A inhibits NK cell activity by interacting with H-2D(d) through its C-type-lectin-like NK receptor domain. Here we repor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between the Ly49A NK receptor domain and unglycosylated H-2D(d). The Ly49A dimer interacts extensively with two H-2D(d) molecules at distinct sites. At one interface, a single Ly49A subunit contacts one side of the MHC-I peptide-binding platform, presenting an open cavity towards the conserved glycosylation site on the H-2D(d) alpha2 domain. At a second, larger interface, the Ly49A dimer binds in a region overlapping the CD8-binding site. The smaller interface probably represen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y49A on the NK cell and MHC-I on the target cell, whereas the larger one suggest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Ly49A and MHC-I on the NK cell itself. Both Ly49A binding sites on MHC-I are spatially distinct from that of the T-cell receptor.  相似文献   

17.
Mo–57Si–10B (at.%) coating was prepared by the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technique on a 2D woven Cf/SiC composite, and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the bare and the coated Cf/SiC samples at 1300 ?°C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ating was composed of a fine MoSi2/MoB/SiO2/Mo2B5 out layer and the inner SiO2 interface layer. The mass gain percentage was approximately 0.25% after oxidation at 1300 ?°C for 100 ?h. The coated Cf/SiC substrate was effectively protected, owing to the rapid formation of the dense and protective borosilicate layer on the coating, the excellent microstructure stability of the coating and the inner SiO2 interface layer.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与热生长氧化物进行比较 ,对LPCVD氧化物及N2 O氮化LPCVD氧化物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了高场应力实验研究 .发现LPCVD氧化物有比热氧化物低的界面态密度Ditm 及小的应力感应Ditm 的增加 ,但电子陷阱产生和俘获率却表现出增强的性能 ,从而使击穿特性退化 .在N2 O氮化后 ,LPCVD氧化物的Si/SiO2界面和体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其机理在于N2 O氮化导致界面氮的结合及LPCVD氧化物中H2 副产物的有效排除 .  相似文献   

19.
洞穴碳酸钙沉积过程中的水形状因素(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穴碳酸钙的成因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对象,特别是对于制约洞穴碳酸钙沉积的因素,研究的文章较多,比如象温度的因素。Pco2因素,水运动因素,界面因素,生物因素等等,作者多年来从事洞穴碳酸钙实验的研究,从水的界面因素及CO2逸出的机制出发提出了水体形状因素的观点,提出水体在不同的形状下,可以导致其沉积速度的不同,而且这种影响可以达到不可忽略的程度,同一体积的水体,由于它所处的不同形状的改变,将导致其沉积速度的很大差异,换言之,处于沉积中的CaCO3水,可以因为其水体形状的改变而产生加速的沉积作用。因此在讨论CaCO3沉积速度的时候,不能忽略其所处的水体形状条件。通过室内不同形状水体(同体积)的对比实验,以及同体积改变形状的实验,提出了水体形状的改变应是影响CaCO3沉积速度的重要因素。由于CO2在水中向空气逸出过程中,要经历一定的路程,当水体形状改变以后,C2Z的逸出路径大大地改变,这是造成沉积速度改变的主要原因。文章也提出,当水体形状被分裂成水沫形状时和水体被充满气泡时,这些形状的改变对CaCO3沉积速度改变最大。洞穴地下河以一种大体积小的水——气界面的状态存在,当以泉等形式递出地表时,它的水体形状改变往往是大水——气界面,小的水深,这种形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