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之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的关系.分析前S1抗原在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PCR法检测HBV-DNA.结果:400例HBV—DNA阳性的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86.0%,前S1抗原阳性率为75.5%.其中:前S1抗原阳性率在HbeAg阳性患者中为75.6%、在抗-HBe阳性患者中为75.0%.HBV-DNA阳性情况下,Hbe鲰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两组经χ^2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前S1抗原是诊断乙肝病毒复制的有价值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HBV感染者的常见血清学组合的HBV DNA阳性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0份血清同时用荧光定量PCR与ELISA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评价。结果:40例HBsAg(+)/HBeAg(+)/抗-HBc(+)组血清HBV DNA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含量为10~(7.62±0.69)cps/mL;110例HBsAg(+)/抗-HBe(+)/抗-HBc(+)组血清58例阳性,阳性率为52.7%,含量为10~(4.64±1.31)cps/mL;35例HBsAg(+)/抗-HBe(-)/抗-HBc(+)组血清20例阳性,阳性率为57.1%,含量为10~(4.93±1.42)cps/mL;75例HBsAg(-)组血清中,5例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6.7%,含量为10~(3.68±0.46)cps/mL。结论:乙型肝炎患者HBV荧光定量检测是病毒复制最直接可信的指标,动态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对动态监测乙型肝炎感染的病原学变化及判断有关药物抗-HBV复制是否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父亲精液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对其新生儿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影响,以期寻找阻断HBV父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以丈夫血清HBsAg阳性、孕母HBsAg及HBV-DNA均阴性的52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父母及其新生儿的相关资料及血液标本和父亲精液标本,检测血液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DNA载量与精液HBV-DNA载量.依据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检测结果作为分组标准,HBV-DNA检测为阳性11例为病例组,阴性41例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21.2%(11/52),52份精液HBV-DNA阳性率为26.9%(14/52);精液HBV-DNA阳性父亲其新生儿发生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高于精液HBV-DNA阴性者(P0.01);精液与其血清的HBV-DNA载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精液HBV-DNA载量低于其血清载量;ROC曲线分析显示,精液HBV-DNA载量在预测HBV垂直传播发生风险的效果优于血清HBV-DNA载量.结论:父亲精液HBVDNA载量是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HBsAg阳性的男性在计划孕育前降低其血液及精液中HBV-DNA载量水平能降低HBV父婴垂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应用HBV表面抗原酶标试剂盒和诊断HBVDNA的PCR试剂盒分别检测可能污染有HBV的不同来源标本30份,结果ELISA法检出HBsAg阳性5例,检出率16.7%;PCR法检出HBVDNA阳性12例,检出率40%,明显高于ELISA法,提示应用PCR技术探讨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似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母婴宫内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母婴宫内垂直传播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1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及足月分娩的12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了解新生儿HBV母婴宫内垂直传播的情况。结果 120例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2.4%;新生儿出生24 h内HBsAg、HBe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4.2%、15.8%、5.0%;HBeAg阳性孕妇新生儿HBsAg、HBeAg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孕妇,2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新生儿宫内感染率随着HBV-DNA复制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升高,HBV-DNA复制水平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呈正相关。结论孕妇HBeAg阳性、和或HBV DNA高复制水平是新生儿宫内垂直传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携带者孕妇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HBsAg阳性携带者孕妇所生新生儿分为HBIG组和对照组;HBIG组孕妇28、32、36周各注射HBIG200IU,对照组仅常规产检及监护;对新生儿出生时静脉血作乙肝两对半和HBV—DNA检测。结果:HBIG组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和HBV—DNA阳性率无明显降低,抗一HBs检出率无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的HBIG接种时间和剂量尚未能完全有效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联合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血清前S1(PreS1)抗原和乙肝e抗原(HBeAg)两项指标,判断其与HBV-DNA定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两步法)检测PreS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一步法)检测HBe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335例慢性HBV携带者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率为42.7%,HBeAg阳性率为36.4%,HBV-DNA阳性率为53.4%.在179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eAg阳性109例(60.9%);156例HBV-DNA阴性患者中,HBeAg阴性143例(91.7%).在179例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89例(49.7%);在156例HBV-DNA阴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阴性102例(65.4%).PreS1和HBeAg双阳性的感染者HBV-DNA阳性率为93.8%( 45/48);在PreS1和HBeAg双阴性的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仅为22.0% (26/118).结论:HBeAg与HBV-DNA的相关性比PreS1抗原与HBV-DNA的相关性高.PreS1和HBeAg双阳性的感染者HBV的复制程度高,而双阴性的感染者复制程度较低.因此,PreS1抗原与HBeAg联合检测可用于预测HBV-DNA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乳汁感染的母婴传播问题,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5例HBsAg阳性产妇初乳及其新生儿外周血进行HBV DNA的检测;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产妇初乳中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HBVM)。结果为1)175例初乳中HBV DNA阳性率为68%,高于同组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34.67%,有显性差(P〈0.01);HBVM三项阳性各组二埂有显性差异(P〈0.05).2)HBeAg阳性初乳及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均量高,与HBsAg、抗-HBc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P〈0.05)。表明初乳排毒率高于内传染率,母婴传播率与母血中HBVM传染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检测姜片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流行病和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超声粉碎制备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以评价ELISA法检测姜片虫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按常规ELISA方法操作,目视与酶标仪判断结果.普查2189人中姜片吸虫卵阳性者168例;168例中165例ELISA阳性,ELISA与改良加藤法的阳性符合率98.21%;健康居民血清147份,阳性6份,阳性率4.08%;与血吸虫病交叉阳性为9.38%,肺吸虫病交叉阳性为5.36%.姜片吸虫成虫冷浸抗原1:3500工作浓度包被酶标板,检测姜片虫病血清抗体具有敏感性高、特异强和交叉反应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国产单克隆抗体酶标试剂盒(McAb—ELISA)对广东某地区无乙肝症状的298人作了血清前S_2蛋白及抗前S_2检测,同时检测各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及肝功能。全部检测对象肝功能正常。前S_2阳性率7.72%。抗前S_2阳性率5.70%。前者与HBsAg及其它乙肝病毒复制标志(HBcAg、PHSA-R、HBcAg、抗-HBcIgM及HBVDNA)有平行关系,后者则与抗HBs有平行关系。结果提示前S_2可作为一项敏感的HBV复制及传染性的指标,抗前S_2是一项乙肝感染的恢复标志,二者有重要的流行病学与临床意义,检测证实人群中存在相当数量的HBV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11.
<正> 0 引言世界卫生组织把乙肝病毒感染分三种类型:低感染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在0.1%左右;中感染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在1—5%;高感染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在5—20%。我国是乙肝感染的高发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1亿人。乙肝病毒感染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为此,卫生部肝炎防治领导小组决定将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差异,为评估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11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分组为:乙肝抗原(HBe Ag)阳性HBV DNA阳性携带者(A组)、HBe Ag阴性HBV DNA阴性携带者(B组)、HBe Ag阴性HBV DNA阳性携带者(C组).使用fibroscan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肝脏硬度值(LSM)检测,评估3组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结果: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肝脏硬度值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C组的肝脏硬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说明HBV DNA阳性的携带者无论HBe Ag是否阳性其肝脏硬度值均比HBV DNA阴性的携带者增高.  相似文献   

13.
孙文鹏  李莉 《甘肃科技》2011,27(21):153-154
对AVE-763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有形成分结果的对比,评价了AVE-763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随机抽取门诊各科室送检新鲜晨尿中段尿标本968份,将每份标本分成两管:其中一管用AVE尿沉渣分析仪分析;另一管用显微镜检查。在968份被检标本中,男性354例,女性614例,AVE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到红细胞阳性223例,显微镜检测到红细胞阳性176例,假阳性率21.08%;AVE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到白细胞阳性312例,显微镜检测到白细胞阳性252例,假阳性率19.23%;AVE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到管型阳性102例,显微镜检测到管型阳性33例,假阳性率67.65%。在尿液沉渣检验分析中,对ACE检测阳性标本用显微镜检查具有非常的必要性,这样可以避免假阳性的发生,提高结果精确度,降低漏诊误诊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人群中HBsAg携带、感染现状及HBV血清标志物组合。方法采用EHSA法对1257名体检者进行HBV血清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乙肝病毒携带率27.29%,感染率38.50%,HBsAg携带率男性16.55%,女性10.74%,男性高于女性。而抗-HBs阳性率男性显著低于女性343例HBsAg阳性者中“大三阳”11.77%,“小三阳”10.34%。结论对无临床症状的携带感染者要重点进行乙肝防治,进行必要的体检,有利于乙肝病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及易感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常见模式之间的关系,探讨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69例HbsAg阳性血清进行前S1抗原检测,并与相应的HBV血清标志物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beAg阳性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HbsAg阳性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也无显著差别(P>0.05).而HbeAg阳性组和HbsAg阳性组之间前S1抗原阳性率则存在显著差别(P<0.01),后者阳性率较高.结论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宜将两者结合起来检测,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6.
母婴配对血清中TT病毒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TT病毒(TTV)在我国母婴间传播的可能及分子病毒学依据,合成引物(引物1:5′-ACAGACAGAGGAGAAGGCAACATG-3′;引物2:5′-CTGGCATTTTACCATTTCCAAAGTT-3′;引物3;5′-GGCAACATGTTATGGATAGACTGG-3′),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CR)方法,检测了40对母、婴母对血清中的TTV DNA,并对TTV DNA均阳性的一对母婴配对血清中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1)在40例产妇血清中,有5例经半套式PCR检出了TTV DNA,检出率为12.5%;40例脐血中,检出TTV DNA阳性血清1例,阳性率为2.5%,脐血呈阳性的新生儿母亲静脉血中TTV DNA也为阳性。(2)母婴同时检出TTV DNA的血清PCR产物经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二者病毒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1005;与日本G2b型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8.6%,属于G2b亚型,研究结果表明:TTV存在母婴传播途径,TTV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7.
HBV感染的诊断,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是酶联免疫试验检测乙肝五项指标。自1985年PCR技术问世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可以直接测定乙肝病人血清中的HBV-DNA,其测定灵敏度可大10-5Pg。由于FCR直接测定病毒DNA,因而具有特珠的临床意义。我们用PCR法检测了134份HBsAg(+)、抗-HBe(+)和抗-HBc(+)的血清标本中的HBV-DN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标本134份HBsAg(+),抗-HBe(+)和抗-HBc(+)血清标本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性83例,女性5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终点比色法检测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活性;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PCR法检测HBv DNA;常规方法检测ALT.结果 ALT异常组,大三阳HBsAg(+),HBeAg(+),Anti-HBc(+)和小三阳HBsAg(+),Anti-HBe(+),Anti-HBc(+)合并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MAO显著升高,而小三阳并HBV DNA阴性者MAO升高不明显;ALT正常组仅40例大三阳患者MAO升高明显,其他各组MAO大多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HBV感染后,只要有病毒复制,就会破坏肝细胞,引起MAO升高.MAO活性分析对肝脏病情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黑河口岸8940名出入境人员HBV感染的监测情况,检出HBsAg阳性者887例,阳性率9.92%;出国劳工的HBsAg阳性率为12.4%;30—39年龄组的阳性率为16.26%;男女性的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本文阐明国境卫生检疫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疾病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简称 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43例胃癌患者的新鲜癌手术标本及血清标本、36例十二提肠溃疡患者 (对照组 )的胃窦粘膜组织及血清标本入本组研究。分别采用 PCR及血清学试验检测其 Hp感染状况 ,两项检测均为阳性者即确立为 Hp感染。结果 :(1) 4 3例胃癌中 ,Hp阳性 30例 ,阳性率 6 9.77% ;36例十二指肠溃疡中 ,Hp阳性 30例 ,阳性率 83.33% ,两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Hp阳性患者中 ,胃癌及对照组 cag A基因阳性分别为 2 4例、2 5例 ,阳性率分别为 80 .0 0 %、83.33% ,两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 ) 4 3例胃癌中 ,高中分化腺癌组 Hp及 cag A检出率分别为 6 2 .5 0 %及 70 .0 0 % ,低未分化癌组 Hp及 cag A检出率分别为 74.0 7%及 85 .0 0 % ,但两组 Hp及 cag A检出率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 Hp感染及 cag A+ 菌株感染不是胃癌发生的唯一或必须因素。 (2 )胃癌的分化程度与 Hp及cag A+菌株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