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微生物源纤溶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发酵生产纤溶酶的研究背景,并对几种主要的纤溶酶的来源及理化特征和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寻找新型的、相对廉价有效的溶栓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溶栓疗法效果显著。在新型溶栓制剂的研究中,微生物来源的纤溶酶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重组纤溶酶,实现酶的高效表达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微生物来源的纤溶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对长白白眉蝮蛇蛇毒类凝血酶的理化及酶学性质进行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该酶为一分子量为38 000, 等电点为450 并对温度有很高稳定性的糖蛋白, 该酶的最适p H 值为80,其活力可被 D F P 和 P M S F抑制.  相似文献   

4.
蚯蚓纤溶酶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纤溶酶作为新一代口服溶栓药物已试用于临床。对蚯蚓纤溶酶的生化及药理性质的研究日益深入。概述了蚯蚓纤溶酶的生化特性、药理性质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轮胎/路面静态接触问题中,采用了直接将接触面间约束条件作为边界条件施加到系统中的求解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应用传统的Lagrangian乘子法引起的系统变量数的增加,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罚函数法中罚数选取不当给系统数值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对轮胎/路面的接触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源纤溶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栓疗法是目前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安全可靠并且有效的方法,采用传统的溶栓药物在治疗血栓病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应用也受限制.目前,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纤溶酶制成新型的溶栓药物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从不同微生物中所提取和纯化的纤溶酶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生物学活性及开发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7.
以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WBL-3进行固体发酵生产纤溶酶.通过生理盐水浸提、离心去除菌体、硫酸铵分级盐析、透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对酶进行分离纯化,SDS-PAGE电泳检测酶的分子量大小,并对该纤溶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凝胶过滤层析后,纯化倍数为33.19,回收率12.39%;SDS-PAGE电泳检测为单一蛋白条带;酶学性质分析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最适反应pH为8.5,pH7-10范围内酶活稳定性较高;Mg2+对该酶有微弱的激活作用,Cu2+、Ag+、Fe3+、Hg2+、Pb2+对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开发新的溶栓药物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就国内外主要毒蛇的蛇毒组分、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及蛇毒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蛇毒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酶、神经毒性多肽、神经生长因子、膜活性多肽及其他生物活性肽,其中酶类包含多种与凝血系统、纤溶系统相关的成分.蛇毒在医药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促凝作用、溶栓作用、镇痛作用、降压作用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个新自治系统的混沌控制和同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个新三维混沌自治系统,研究了该混沌系统的控制和同步问题.利用线性负反馈法和Routh-Hurwitz稳定性条件,获得达到控制目标时负反馈系数所满足的条件,并借助Matlab对受控系统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实现其同步的一种非线性控制器.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证明了同步误差系统是全局渐近稳定的.Matlab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非线性控制器能有效地实现混沌同步.  相似文献   

10.
在生化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初步研究了纤维蛋白溶酶在凝血过程中的动力特征作用,并研究了凝血酶与纤溶酶在生化反映中的相互关系,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这些结论将为血液学与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同时也显示出数值模拟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建立了HPLC法测定烟酰水杨酸及其代谢产物,该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现性好;并考察了烟酰水杨酸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体外血浆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烟酰水杨酸在胃液中较稳定,表明该化合物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破坏,在肠液中水解较胃液中快,不稳定,易被碱破坏,在体外血浆中,烟酰水杨酸水解较快,提示该化合物易被血浆中的酯酶破坏.  相似文献   

12.
本以中国药典中的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对过氧化物酶的稳定性进行了一系列单独及综合的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在人工胃液中受到很强的破坏,而在人工肠液中则较为稳定。同时还发现,天然结构的过氧化物酶对胰蛋白酶具有较强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3.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模拟人体胃肠环境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药典中的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作为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稳定性进行了一系列单独及综合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人工胃液中会受到较强的破坏,而在人工液中则颇为稳定。同时还发现,尽管是天然结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胃蛋白酶和胰酶具有较强的耐受力,但被胃酸处理后结构松散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却可被胃蛋白酶和胰酶较有效地水解。  相似文献   

14.
3种浆果-藕复合果丹皮体外消化物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浆果-藕复合果丹皮消化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选用东北特有寒地浆果黑加仑、树莓、蓝莓复配莲藕制作成新型复合果丹皮,分析3种浆果-藕复合果丹皮的抗氧化活性及经人工肠胃液消化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采用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通过半数抑制率EC50指数,比较三者抗氧化能力最强为树莓-藕复合果丹皮,其次是黑加仑-藕与蓝莓-藕果丹皮。经人工胃液处理后,3种果丹皮抗氧化活性明显提高,总还原能力表现为蓝莓-藕产品提高了7.16倍,黑加仑-藕和树莓-藕产品分别提高了2.29倍和2.44倍,说明pH较低的酸性条件有利于酚类物质发挥抗氧化活性,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在胃消化阶段有强相关性; 而肠液处理组比空白组减少。黑加仑产品对DPPH·清除活性降低最多,由原来的74.03%下降到56.69%。表明处理后果丹皮的抗氧化活性减弱,也说明胰酶及碱性环境对抗氧化活性物质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通过体外模拟人体内胃肠道消化过程中的pH和酶环境,测定食物的抗氧化作用,对产品性能的评估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右旋糖苷-阿司匹林高分子挂接药物的体外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不同载药率的右旋糖苷-阿司匹林高分子挂接药物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药性能,首先选择阿司匹林(ASA)在不同条件下的测定波长,绘制ASA的紫外吸收标准曲线和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加样回收实验。通过固定温度及转速,做不同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实验,评价其药学性能。结果表明,此药物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均呈零级释放,释药开始阶段无"爆释"现象,累积释药量随挂接药物载药量的增高而增高;挂接药物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速率较其在人工胃液中快。此药物具有均匀缓慢释药的特性,而且能减轻ASA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株来源于酒曲的纤溶酶产生菌的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酒曲中分离到一株纤溶酶产生菌,经形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菊芋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 var.tuberosus).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纤溶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7,℃,最适作用pH为7.0.在37,℃保温4,h酶活力仍保存95%,57,℃下保温4,h后仍有一定酶活.该酶具有广泛的酸碱适应性,在pH<3.4时仍残留部分活性;最稳定的pH范围是6~8.Zn2+、Cu2+对酶活有抑制作用,Na+、Ca2+、Mn2+对酶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酶在人工肠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37℃保温4 h后残余酶活仍然保持在80%以上,有望制成注射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大平2号蚯蚓为材料,制作了纤溶酶纤维蛋白水解活性测定曲线及纤维蛋白溶酶原浓度选择曲线,确定了酶活的最佳测定范围扣测定条件。测定结果表明:大平2号蚯蚓所产生的纤溶酶具有很强的纤维蛋白水解活性和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活性,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8.
模拟了胃(肠)液中pH值、蛋白酶、进食量和微量金属离子等对阿魏酸酯酶(FAE)酶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胃液环境对阿魏酸酯酶酶活影响显著,模拟肠液环境对阿魏酸酯酶稳定性影响较小;蛋白酶酶活的增加不利于阿魏酸酯酶稳定性,但影响不显著;混合金属离子对阿魏酸酯酶稳定性影响不显著;进食量增加可以保护阿魏酸酯酶通过胃液环境,进入小肠发挥作用.在模拟胃液中,阿魏酸酯酶的酶活迅速降低,1 h时,酶活为25%左右,调整为小肠环境时,对阿魏酸酯酶有瞬时激活作用;5 h时,酶活为30%左右;胃肠道pH值是影响阿魏酸酯酶酶活的主要因素,胃蛋白酶、肠道中的金属离子对阿魏酸酯酶酶活影响较小,进食量对肠道中阿魏酸酯酶有保护作用,模拟肠液对经过模拟胃液处理的阿魏酸酯酶有瞬时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蛹虫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纤溶活性随温度(≤45℃)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当温度超过50℃时,则随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急剧下降;蛹虫草纤溶酶的最适pH为7.0,在碱性条件下纤溶活性相对稳定;金属离子Ca2+和Fe2+对蛹虫草纤溶酶的活性有显著激活作用;抑制剂中PMSF对蛹虫草纤溶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小,而Aprotinin、EDAT和EGTA对其纤溶活性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蛹虫草纤溶酶可能不同于之前报道的纳豆激酶(丝氨酸蛋白酶),而是一种全新的蛋白酶,但对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