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彭曼法推算水稻需水量的基础上,结合武穴市的气象、地形条件,用“浅、蓄、湿、晒”灌溉技术计算一定设计保证率的水稻灌溉定额.将该法用于武穴市魏高邑项目区土地整理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计算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新疆玛纳斯河灌区是全国主要大型灌区之一,通过对玛纳斯河流域节水措施的分析,提出了玛纳斯河流域的节水潜力主要在灌溉水量的净定额,并且在考虑节水潜力的同时,还应考虑由此产生的其他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分区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控制站法和分区评价法2种流域天然径流量计算方法的差别与关系.利用相关延长法得到黄河流域干流区间1951-1998年天然径流量系列,并对黄河流域进行水资源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各分区天然径流量代际变化趋势类似,且近20年来,黄河流域大多数分区的天然径流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同时干流河道水量输移中的净损失逐渐增大.分区天然径流量与干流河道水量净损失综合影响导致黄河流域控制站天然径流量大幅度下降,而且分区天然径流量衰减是黄河流域控制站天然径流量剧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农田水量平衡原理以及作物腾发与产量相乘模型,分析了非充分灌溉制度的动态规划求解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电算程序。该程序给出了全生育期不同灌溉定额情况下最优灌溉制度和最优产量比,并给出了各生育阶段实际民发量和计划湿润土层含水量动态变化过程。通过算例表明,该程序操作方便,设计合理,是灌区灌溉管理及高产增收的实用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水稻优化灌溉的经济效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传统灌水方式难以维持,尤其是水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后,农民首先考虑的就是灌溉的成本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而后才决定分配的数量和时间,以使灌溉获取更高效益。本文以查哈阳灌区水稻非充分灌溉试验资料为基础,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了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最大的优化灌溉制度模型,并采用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对建立的非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求解。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灌溉定额比当地节水灌溉定额省水22.4%,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提高323元/hm^2,从而为该地区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降水预报准确度分析及其在提高降水利用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降水利用率,以南京地区为例,搜集了中央气象台2011年6月26日至10月28日南京市未来4 d降雨预报值及南京气象站实测降雨数据,分析各等级降雨预报的准确度及其在水稻灌溉决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无雨和小雨预报时准确度较高,如达到灌溉标准的下限可直接按计算灌水定额实施灌溉;预报为中雨和大雨时,实际发生降雨的概率较高,因此可适当推迟2 d进行灌溉;如果没有降雨或者降雨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则可进行补充灌溉。  相似文献   

7.
作物非充分灌溉制度的模拟优化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灌溉制度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率。以农田水量平衡模拟模型、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和水分敏感指数累积函数为基础,建立了以灌溉日期为决策变量的非充分灌溉制度模拟优化模型,利用单纯形搜索法来确定最优灌溉制度(以作物产量最高为目标)。针对北京1999年冬小麦返青后的实际情况,利用以上方法对冬小麦灌溉制度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最优灌溉制度下的田间腾发量和冬小麦产量也相应增加,但其增加幅度却逐渐减小。在灌溉水量不足的条件下,应首先保证抽穗初期的灌溉,然后考虑在拔节期进行灌溉,可以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农田水量平衡原理以及作物腾发与产量相乘模型,分析了非充分灌溉制度的动态规划求解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电算程度。该程序给出了全生育期不同灌溉定额情况下最优灌溉制度和最优产量比,并给出了各生育阶段实际腾发量和计划湿润土层含水量动态变化过程。通过算例表明,该程序操作方便,设计合理,是灌区灌溉管理及高产增收的实用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9.
选用抗旱性不同的杂交水稻冈优527、D优363和汕优63,研究了旱种、湿润灌溉、“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灌溉(简称C处理)和淹水灌溉4种灌水方式对水稻齐穗期功能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晒、浅、间”灌溉方式和湿润灌溉更有利于水稻齐穗期功能叶生长,冠层叶片直立性好,功能叶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较高;旱种抑制了功能叶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灌溉水量分配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大系统分解一协调方法建立了灌区优化灌溉制皮及地而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谱系模型,模型中第一层子系统优化采用动态规划方法确定各种作物的灌水定额、灌水时问及次数;第二层平衡协调模型,通过线性规划方法确定了各时段地面水引水量、地下水抽水量及最优种植模式,以求达到灌区年净效益最大的目标.最后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永联试区的具体情况运用本模型加以计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灌溉水质和水量对设施大棚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污水、再生水和清水3种不同水质和灌溉水量处理的番茄各项品质指标及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取的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9.70%。不同灌溉水质水量处理情况下,番茄果实中所含的维生素C、硝酸盐、可溶性蛋白差异显著,可溶性糖、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试验所采用的3种水质和水量条件下:数据经隶属函数处理的综合评价排名结果表明,水质为再生水、灌溉定额为360 mm的灌溉条件最佳;2种数据平均排名结果表明,水质为再生水、灌溉定额为320 mm和360 mm的处理较佳。  相似文献   

12.
水稻蓄水控灌的节水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4年小区试验结果,分析了蓄水控灌模式对水稻灌排定额、灌排次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的常规灌溉和浅水勤灌模式(对照处理),其雨后蓄水深度可适当提高.蓄水控灌处理在不减产的前提下,与常规灌溉相比,灌排定额分别降低21.3% ~47.0%和13.1% ~ 83.9%,灌排次数分别减少2~9次和2~3次;与浅水勤灌相...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浅埋区储水灌溉节水增效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的目的是凭借地下水埋深浅的优势,在适当增大灌水定额之后可以充分利用地下水库的调蓄作用,并通过土壤毛管的作用,把地面水转化为土壤水,再转化为地下水,同时在作物需水季节把地下水转化为土壤水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所需。利用储水灌溉可以调节年内水量分配的不均匀性,也可以利用储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改善用水环境,促进水资源良性循环,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灌溉与无灌溉大豆田的热量平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波文比热量平衡法和空气动力学梯度法分析了灌和无灌溉大豆田的热量平衡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白天,灌溉大豆的净辐射高于无灌溉大豆田;净辐射占太阳辐射的比例;灌溉大豆田为68%,无灌溉大豆田57%。无论灌溉大豆田还是无灌溉大豆田,白天净辐射的大部分用于潜热交换,其次用于显热交换,用于土壤热交换的谷额最少。  相似文献   

15.
一、水稻薄露灌溉技术(一)水稻常规灌溉方法的弊病自古以来,人们总认为水稻必须在水中生长,否则就会“晒死”,因此直到今天,世界上约有90%的水稻是漫水栽培。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江西示范区晚稻节水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移栽后各周蒸发蒸腾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作物系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蒸发蒸腾在拔节孕穗期以及抽穗开花期保持较大值,其他时期则较小;蒸发蒸腾量与冠层净辐射量、饱和水汽压差等气象因素以及田间土壤水分状况关系密切,叶面积指数不是关键的影响因子;利用冠层净辐射量等气象因子及土壤水分系数表示的冠层阻抗与蒸发蒸腾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作物系数Kc平均值为1.27,生育中期的作物系数值稍大于FAO推荐参考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试验站进行的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和水量消耗情况:控制灌溉水稻田间耗水量最小,湿润灌溉次之,淹灌最大;控制灌溉产量最低,湿润灌溉最高。基于此种情况,对三江平原地区合理灌溉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应因地因时多因素考虑进行灌溉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对洱海各方面资料进行了认真收集整理,通过计算得到净入水量资料,并对净入水量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再对洱海净入水量与降雨量关系进行了定性讨论.之后又用分段相关法对洱海净入水量与降雨量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净入水量与降雨量之间具有较好而稳定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用降雨量估计净入水量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多年的冬小麦试验资料,结果表明:冬小麦的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边际分析得出:水源充足地区,净效益最大时的条件为灌溉用水与作物的价格之比等于水分边际产量(dY/dx).由此确定了经济灌溉定额.就平常年份来说,实施经济灌溉定额后,每hm^2比最大产量灌溉定额节水44m^3,而产量仅下降不到1%.  相似文献   

20.
对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五小川流域香蕉、蔬菜、甘蔗、水稻和荒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土壤氮素淋失状况的研究.每月采集不同土地利用下的浅层地下水水样,分析水中氨氮浓度和硝氨浓度.采用水量平衡法,确定大田条件下浅层地下水渗漏水量.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确定作物田间腾发量,根据产流系数和时段降雨量计算地表径流量.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浅层地下水氮的监测浓度与渗漏水量的乘积来估算氮渗漏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氮渗漏量差异较大,渗漏量范围在11.8~54 kg/hm2,约占施肥量的3.1%~7.7%.香蕉地与水稻田渗漏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