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和沉啶法Fe3O4的生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XRD等技术对中和沉淀法Fe3O4的生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Fe3O4垢生成条件图。并以此对中和沉淀法Fe3O4的生成过程进行了讨论,发现Fe3O4的生成过程和空气氧化法Fe3O4的生成过程截然不同,中和沉淀法Fe3O4的生成过程随R(8NaOH/3∑Fe)及反应PH的不同而不同。反应温度的提高有利于Fe3O4生成量的增中并使Fe3O4的生成条件区域扩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化学氧化沉淀法制备出球形和八面体形貌的Fe3O4纳米颗粒,对其进行XRD、Raman和SEM等表征。以合成的纳米Fe3O4催化H2O2氧化降解橙黄Ⅱ,考察了不同形貌Fe3O4的类Fenton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使用化学氧化沉淀法制备Fe3O4,在低pH(8~9)条件下所得到的产物呈类球形,高pH(13)条件得到的产物为八面体形貌,其粒径均在210nm左右,并且结晶良好。Fe3O4/H2O2体系能有效降解橙黄II,并且催化反应主要发生在Fe3O4表面,最佳催化条件为pH 3.0、温度40℃。类球形Fe3O4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高于八面体Fe3O4,并且Fe3O4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重复使用4次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系统考察了n(Fe3+):n(Fe2+)、反应pH值、熟化温度等对纳米Fe3O4生成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将纳米Fe3O4应用到超级电容器上,研究了其作为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制备出的纳米Fe3O4的晶体结构完整;经电化学性能测定,Fe3O...  相似文献   

4.
硫铁化物自燃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罐内壁铁的腐蚀产物之一Fe2O3与湿H2S发生反应生成不同形式的硫铁化物,硫铁化物的氧化放热是引起含硫油品储罐着火的主要原因。研究了在75℃条件下,硫化时间对Fe2O3硫化产物的生成及其自燃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对硫化时间为6h、3d.6d以及17d条件下生成的硫铁化物成分进行了鉴定,并对3d和6d条件下的硫铁化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随着硫化时间的延长,有更多的FeS2和Fe3S4生成,并且Fe3S4不断向FeS2转化,自燃性增强,对储罐安全运行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5.
硫铁化物的氧化放热被认为是引起含硫油品储罐火灾与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储罐内壁铁的主要腐蚀产物Fe2O3、Fe3O4、Fe(OH)3与H2S气体反应可以生成不同形式的硫铁化物,同时H2S气体溶解在水中生成的氢硫酸与内壁铁也可以生成硫铁化物.考察了不同方式生成的硫铁化物的氧化倾向性,并对其硫化产物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Fe2O3、Fe3O4生成的硫铁化物氧化倾向性较高,结构的不同可能是造成其自燃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Fe3O4微粒,用溶剂置换等方法进行了干燥,获得了平均粒径Dv为50~70 nm,饱和磁化强度为(75~80)kA/m的超细Fe3O4粉体.考察了工艺条件和干燥条件对Fe3O4粉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并进行脱水催化性能研究.考察催化剂Fe3O4纳米颗粒的用量及循环利用次数对苹果酸二乙酯的酯化率和转换数的影响.通过不同催化过程后的Fe3O4纳米颗粒的形貌的变化,研究Fe3O4纳米颗粒在催化中的脱水性与酸性敏感性,进而利用Fe3O4纳米颗粒的成环反应合成1,4-二噻烷.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可以作为催化剂合成苹果酸二乙酯,最佳的催化剂条件为第1次催化循环0.1mmol Fe3O4纳米颗粒,Fe3O4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随循环利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α-FeOOH微晶的热处理最后一个过程--Fe2O4→γ-Fe2O3这一氧化过程的工艺,考察了时间和反应温度对γ一Fe2O3磁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氧化工艺条件为;Fe3O4在180-200℃下通过空气氧化10-30min,并得到最佳性能产物组合为介于Fe3O4和γ-Fe2O3之间的固溶体。  相似文献   

9.
实验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得到了亲水性磁性纳米Fe3O4,反复清洗过滤、晾干,得到磁性纳米Fe3O4颗粒,并分别对不同实验条件得到的实验产物进行分析,当反应物以1 moL亚铁离子∶2 moL铁离子∶8 moL氢氧根离子的比例进行反应时,得到的Fe3O4纳米颗粒的导电性和磁性最佳.  相似文献   

10.
异化金属还原菌还原赤铁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自制氢氧化铁为电子受体,醋酸钠为电子供体,从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异化金属还原菌.将赤铁矿代替氢氧化铁作为电子受体对微生物进行驯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好氧、厌氧条件及pH、温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赤铁矿颗粒逐渐由红色变深至棕黑色并具有磁性,分析表明异化金属还原菌可将赤铁矿中的Fe(Ⅲ)还原成Fe(Ⅱ),但反应不完全.反应生成的棕黑色颗粒物质主要成分为Fe3O4与Fe2O3的混合物;厌氧条件优于好氧条件,在温度为30℃,振荡速度为160 r/min,接种量为10%,pH为5.0,赤铁矿加入量为1.0 g/L的条件下,20 d后,Fe(Ⅱ)的浓度可达1.87 mmol/L,赤铁矿中的部分Fe(Ⅲ)还原为Fe(Ⅱ),在矿物颗粒表面沉积并与其结合反应生成磁铁矿(Fe3O4),增强了原矿的磁性.  相似文献   

11.
钒钛磁铁矿是烧结矿重要的原料之一,Ca3TiFe2O8作为钒钛烧结矿中矿物被发现之后,其生成机理尚不明确.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能谱分析和TG--DSC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a3TiFe2O8的生成机理以及不同温度、CaO与TiO2含量下Ca3TiFe2O8的生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Ca3TiFe2O8由Ca2Fe2O5和CaTiO3反应生成,即CaO和Fe2O3反应生成Ca2Fe2O5;其后,与CaTiO3反应生成Ca3TiFe2O8.反应时间越长,Ca3TiFe2O8的生成量越大,但反应温度对Ca3TiFe2O8生成的影响并不明显.另外,还发现 CaO含量越高,Ca3TiFe2O8越易于生成,而且等摩尔 Fe2O3和 CaO下只要存在 TiO2,就会有Ca3TiFe2O8生成.  相似文献   

12.
磁性纳米Fe_3O_4与Fe_3O_4/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TEM及XRD的测定结果表明制备了尖晶石型纳米Fe3O4,VSM结果显示样品具有超顺磁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Fe3O4/TiO2复合材料,XRD和UV-Vis结果表明制备出双层封闭结构的复合粒子的光吸收带发生了较大幅度的红移,并进入可见光区,同时吸收光强度也明显增大,这对开发日光型催化剂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以二价铁盐为原料,利用环氧化物的胶凝或沉淀作用,以乙醇或水作为反应介质,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Fe3O4纳米粒子.表征结果表明,以H2O为溶剂可得到粒径在25~83 nm之间粒度分布较宽的Fe3O4纳米颗粒,而以乙醇为介质时,可得到粒度分布窄近单分散Fe3O4纳米粒子.由于该路线在制备纳米氧化物方面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原料价廉和易于规模化制备等优点,显示出其具有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4.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Fe_2O_3-K_2O系催化剂的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铈、钼助催的Fe_2O_3-K_2O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催化剂使用前后和工业用后卸下的样品作XPS研究,结果表明:用后催化剂中铁以Fe~(2+)和e~(3+)两种价态并存,表面上生成一定量羟基,反应条件下钾和氧化铁发生作用生成新相K_2Fe_2O_4,它也是活性相,表面钾被水蒸汽溶解随物料流动而迁移流失,钾的流失是失活的重要原因,还有结构因素的影响,在催化剂表面铈以CeO_2微晶存在,反应条件下部分被还原,因而增加了晶格氧的活动性和电子传递渠道,通过促进氧转移脱氢而使催化剂脱氢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对Fe2O3-SiO2-CaO—Al2O3-MgO五元体系在准化学平衡条件的液相生成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X—Ray和SEM,对不同温度下体系液相生成量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液相生成量越多,液相成分随温度的增加发生改变,温度对镁元素的微观分布影响较小,M如在赤铁矿为主要原料的烧结体系中会与Fe2O3结合生成MgO·Fe2O3矿物;随着温度的升高SFCA中的Fe2O3含量升高,液相量增加;Al2O3含量升高,利于交织结构的铁酸钙(FC)的形成,可提高烧结矿强度。  相似文献   

16.
纳米Fe3O4磁流体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颗粒,并以聚乙二醇为改性剂,蒸馏水为载液,制备出固体质量分数为10%的纳米Fe3O4磁流体.用XRD研究Fe3O4纳米粒子的结晶情况;用FT-IR研究聚乙二醇改性前后Fe3O4粒子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用TEM研究Fe3O4颗粒的粒径大小及改性情况;用VSM研究Fe3O4粒子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Fe3O4为立方晶型,平均粒径在15 nm左右,聚乙二醇物理吸附在Fe3O4表面,Fe3O4颗粒几乎没有磁滞,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17.
首次采用硅钨酸做为光催化还原剂,在紫外灯照射下,部分还原FeCl3,制得了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用红外光谱,XRD,TEM,磁性等表征手段对所得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我们制得的颗粒为球形,直径约为10nm左右,且分散性较好,在室温下具有超顺磁性,在靶向药物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搞清镍的钝化行为,本文用极化曲线法及交流阻抗技术,通过对纯镍在中性H_3BO_33-Na_2B_4O_7溶液及添加了K_3Fe(CN)_6/K_4Fe(CN)_6氧化-还原系溶液中的极化行为及交流阻抗特性的研究,讨论了钝化膜的电模型和电极反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纳米Fe3O4磁性颗粒,以壳聚糖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具有生物亲和性的水基Fe3O4磁流体.研究了Fe2+/Fe3+摩尔比、超声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磁流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2+/Fe3+摩尔比为1:1·5,滴加氨水时反应温度为70℃时,可制备理想纳米Fe3O4磁性颗粒;超声时间为7·5min左右,质量分数1%的壳聚糖溶液体积占FeO溶液总体积的50%时,有利于壳聚糖分子的包覆,使磁流体具有较高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