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岩羊种群数量变化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9年和2001年对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岩羊种群数量的调查,结合前人1997 年和1983年所做的工作,认为贺兰山岩羊的数量呈持续增长势头.由于保护工作的开展,人类在低山地区的活动的减少为岩羊腾出大量空间,这是岩羊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数量调查各样带记录差异明显,0样线分别占44.1%和63.5%说明保护区内的岩羊分布并不均匀,生境已呈破碎化,部分生境的植被因干旱及岩羊过度啃食出现严重退化;尽管1997年以来,岩羊的年增长低于1983-1997年间平均年增长的水平,但仍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并已经影响到植被的恢复和其它野生动物的发展.建议在岩羊密度较大的地段有计划的进行人工淘汰,以调节岩羊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陕西红碱淖遗鸥(Larus relictus)繁殖种群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红碱淖自2000年首次记录遗鸥(Larus relictus)以来随后5年间对其繁殖种群数量变化的监测结果.2005年,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达2460巢,成为继内蒙古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和敖拜淖尔之后目前最大遗鸥种群的繁殖地.结合历年来红碱淖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水位及湖心岛变化情况,在未来5-10年间,红碱淖仍将是遗鸥重要繁殖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刚  王玉梅 《甘肃科技》2011,27(23):166-168,124
2007年8月-2009年8月,通过样线调查、野外直接跟踪观察和瞬间取样的方法,对东大山自然保护区的岩羊、甘肃马鹿的种群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通过调查,东大山岩羊分布密度最高达到了58只/时,整个分布区平均密度为29只/km2,最大群体250只左右,大多数群体在25只左右,保护区岩羊总数量为3000—3500只。甘肃马鹿的调查密度无显著差异,调查最高密度为6.6只/km2,最低密度为2.6只/km2,平均密度为4.7只/km2,最大群体15只,数量为100—150只。调查结果表明,东大山岩羊的数量和分布范围都有扩大的趋势,建议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开展科学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矮岩羊种群的生态学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路线调查方法分别于1998年7-8月和2000年7-8月对巴塘县的矮岩羊(Pseudois schaeferi)种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矮岩羊的种群数量下降很快,目前主要栖息在巴塘县的竹笆笼到苏阿龙一带河谷及支流两侧陡峭的、难以攀越的悬崖绝壁上的岩壁草丛环境中,面积大约200km^2的范围内,数量大约在141只左右,活动群体的大小为2-10只,种群平均密度为0.705只/km^2,矮岩羊生性胆小,易受惊吓,休息时喜欢用前脚刨地,约占休息时间的1/3。森林面积的锐减,人为猎杀,过渡放牧是影响矮岩羊种群数量和生存环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宁夏贺兰山岩羊春季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体观测垂距法对贺兰山春季岩羊种群数量、性别、年龄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春季岩羊种群密度为(13.13±2.27)只/km^2,总数量为(11 161±1 930)只,1997—2005年春季岩羊数量累计增长了50.48%,年平均增长率为6.01%,比1983—1997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3%有明显降低.2005年春季成体与幼体个数比为3.44∶1,成体中雌性与雄性个数比为1∶1.04,群体中混合群占59.6%,雄性群占19.3%,雌性群占21.1%,独羊占8.2%,群体大小范围为2~28只,平均为6.6只.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11月,在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对褐马鸡觅食地选择进行研究.分析表明:褐马鸡喜欢生活在针阔混交林;海拔1 200~1 400 m;小于10°的平缓坡;中坡位;山沟;乔木盖度50%~80%,乔木高度小于10 m,乔木密度小于0.10个/m2;灌丛盖度小于30%,灌丛高度大于1.5 m,灌丛密度小于1个/m2;草本盖度小于30%,草本高度小于16 cm;隐蔽级小于10%;水源距离小于300 m;林边距离小于100 m;人为干扰距离100~300 m的环境.主成分分析表明,褐马鸡觅食地选择的主要因子有4种,依次为:地形及草本植物因子(海拔、地理性、坡位、草本盖度和高度)、隐蔽因子(灌丛盖度、密度和高度以及隐蔽级)、干扰因子(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林边距离和植被类型)、食物因子(乔木直径、高度、密度和盖度).  相似文献   

7.
骨顶鸡(Fulica atra)的巢址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7月和2009年5-7月对黑龙江省安邦河湿地和大庆龙凤湿地骨顶鸡种群的巢址进行了调查,共获得136个巢样方和139个对照样方数据,并对巢样方以及对照样方的12种生态因子进行了测量.巢样方与对照样方在植被高度、植被盖度、距干扰源距离、距明水面距离等几方面差异显著.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隐蔽条件是骨顶鸡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而水因子、种内竞争及种间竞争等为次要因素.巢频次分析结果表明骨顶鸡偏好植被高度、盖度、水位适中,距明水面较近、植被较稀疏的区域进行筑巢.此外,人为干扰对骨顶鸡的巢址选择影响不显著,但骨顶鸡的巢址选择受其领域性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8.
结合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TRENDYv2模型模拟净初级生产力、GRACE陆地水储量变化(ΔSTW)及网格气候数据集,借助线性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研究了1982—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SREB)区域不同类型荒漠植被各季节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升温导致SREB在1993—2015年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减少,2003—2015年陆地水储量下降,且ΔSTW下降趋势增大,干旱加剧.2)不同类型荒漠植被生长存在差异,沙漠、半沙漠及荒漠灌丛区植被在1982—1992年呈增加趋势,1992年后降低;荒漠与苔原区植被仅在1992年前的生长季增加;沙漠与半沙漠区和荒漠草原区植被变化不显著.3)温度升高及降水减少引起的干旱胁迫是导致植被减少的主要因素,生长季前期降水有助于荒漠植被生长,促进作用从春季持续到夏季,秋季减弱.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植被物候研究,梳理了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分析了中国植被物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和能量循环的影响,植被物候变化对局地气候的反馈机制以及通过大气环流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主要结论:1)中国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提前1~6 d?(10 a)–1,结束日期推迟2~5 d?(10 a)–1,生长季显著延长;2)中国中高纬度地区植被对温度的响应明显高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温度在控制植被物候的过程中起到多重作用,降水主要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植被物候;3)植被生长季延长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增加中国碳汇;4)植被物候变化改变植被的蒸散发量,从而改变我国的流域尺度河流径流;5)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植被物候变化对气候系统产生负反馈作用,甚至影响大气环流过程.中国植被物候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比如未来中国植被物候研究需要更加关注遥感数据反演精度,明确物候响应气候变化机制的尺度效应,结合机器学习等智能算法改进物候模型提高物候模拟精度,并重视农作物物候,加强物候与森林管理结合研究以提高我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面对碳中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环境因子对海南粗榧幼苗种群构件结构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构件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技术,对海南粗榧幼苗种群构件结构与环境因子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级枝叶系统、当年生枝叶系统受环境影响较大,而二级枝叶系统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较为保守;海南粗榧对土壤湿度、土壤中直径0.25~1mm的砂粒含量和群落透光度的变化反应敏感,而受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较小,其余环境因子对海南粗榧幼苗种群的影响介于上述因子之间,对该物种的保护要严格保证它所需要的阴湿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