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的4个维管植物新记录,分别是:条纹凤尾蕨Pteris cadieri Christ(凤尾蕨科)、菝葜叶铁线莲Clematis smilacifolia Wallich(毛茛科)、光荚含羞草Mimosa bimucronata(Candolle)O.Kuntze(豆科)和东方肉穗草Sarcopyramis bodinieri H.Lév.var.delicate(C.B.Robins.)C.Chen(野牡丹科).凭证标本保存于温州大学标本馆(WZU).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3科5属10种蕨类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它们的叶表皮细胞大多为不规则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呈深波状;(2)气孔为下生型,多呈椭圆形;共观察到9种气孔器类型(不等细胞型、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放射状细胞型、聚合极细胞型、横列型、带状细胞型和围绕细胞型),每种植物具有2~6种不同类型的气孔器;(3)根据叶表皮特征,支持姬蕨科与碗蕨科合并,而凤尾蕨科与铁线蕨科单独成科.研究结果为姬蕨科、凤尾蕨科和铁线蕨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河南蕨类植物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植物一新记录种:裸叶粉背蕨(Aleuritopteris duclouxii(Christ)Ching).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2种分布于浙江的蕨类新记录植物,分别是蹄盖蕨科(Athyriaceae)的沼生蹄盖蕨(Athyrium palustre Seriz.)(中国大陆分布新记录)和凤尾蕨科(Pteridaceae)的擬乌来凤尾蕨(Pteris pseudowulaiensis Y.S.Chao)(浙江省分布新记录),提供了形态描述与生态照片,并讨论了该发现的生物地理学意义,凭证标本保存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标本馆(ZM).  相似文献   

5.
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梁野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40科、79属、147种,物种多样性丰富,区系起源古老.优势科为水龙骨科、鳞毛蕨科、金星蕨科和凤尾蕨科,优势属为凤尾蕨属、卷柏属、鳞毛蕨属、瘤足蕨属、铁角蕨属和复叶耳蕨属,科、属组成优势现象明显;分布区类型在科、属水平上以泛热带分布和世界分布为主,而种的地理成分则以热带亚洲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表现出明显的热带亲缘,具有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燕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严重威胁。近年来,为了摸清该区域的植物本底,在充分收集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燕山地区进行了全面调查,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管理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结果显示,燕山地区植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共发现河北省维管植物新记录8种,分别是卷柏科(Selaginellaceae)的膜叶卷柏(Selaginella leptophylla Baker)、凤尾蕨科(Pteridiaceae)的普通凤了蕨(Coniogramme intermedia Hieron.)、毛茛科(Ranuculaceae)的卷毛蔓乌头(Aconitum volubile Pall. ex Koelle var. pubescens Regel)、茶藨子科(Grossulariaceae)的黑茶藨子(Ribes nigrum L.)、葫芦科(Cucurbitaceae)的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 L.)、槭树科(Aceraceae)的细裂槭(Acer pilosum Maxim.var.stenolobum(Rehder)W. P. ...  相似文献   

7.
报道湖南省新记录蕨类植物8种,分别为:西藏瓶蕨Crepidomanes schmidianum、线叶蕗蕨Hymenophyllum longissimum、微毛凤尾蕨Pteris hirsutissima、广东凤尾蕨P.guangdongensis、金粉背蕨Aleuritopteris chrysophylla、禾秆亮毛蕨Acystopteris tenuisecta、尖羽角蕨Cornopteris christenseniana和粤紫萁Osmunda mildei。凭证标本均保存于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8.
采用铝盐显色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在5%~8%;狭顶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多(8.24%),其次是半岛鳞毛蕨(6.53%)和戟叶耳蕨(5.2%),变异鳞毛蕨(5.01%)和暗鳞鳞毛蕨(5.01%)的总黄酮含量最低;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黄酮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活性(铁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清除活性)呈正相关.为鳞毛蕨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寡养单胞菌分别与袖珍椰子和凤尾蕨构建联合修复体系,通过对植物株高、叶绿素、植物体内铅含量和植物酶活测定试验的研究,探究植物-耐铅微生物联合修复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接种耐铅微生物后与对照组相比,袖珍椰子地上部分在Pb2+浓度为2000 mg/L时铅含量增加了112.61%,凤尾蕨地下部分在Pb2+浓度为2...  相似文献   

10.
根据作者近年来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共有蕨类植物181种,隶属于37科,70属.科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三叉蕨科Aspi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其种类占总数的57.9%;主要的属是凤尾蕨属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铁角蕨属Asplenium、毛蕨属Cyclosorus、铁线蕨属Adiantum等.种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种为主,共有131种,占总种数的72.4%,其中属于热带亚洲性质类型最多,共有79种,占总种数的43.6%,温带成分在海南岛石灰岩蕨类植物区系中占14.5%.可见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比例的温带成分.最后,对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性质及其生态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作者近年来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共有蕨类植物181种,隶属于37科,70属。科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金星蕨科Thebpterid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三叉蕨科Aspi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其种类占总数的57.9%;主要的属是凤尾蕨属Pteris、卷柏属SelagineUa、铁角蕨属Asplenium、毛蕨属Cyclosorus、铁线蕨属Adinnt“m等。种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种为主,共有131种,占总种数的72.4%,其中属于热带亚洲性质类型最多,共有79种,占总种数的43.6%,温带成分在海南岛石灰岩蕨类植物区系中占14.5%。可见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比例的温带成分。最后,对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性质及其生态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铝盐显色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在5 - 8%;狭顶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多(8.24%),暗鳞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低(5.01%);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黄酮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活性(铁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 清除活性)呈正相关. 为鳞毛蕨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广西蕨类植物新纪录6种:包括鳞毛蕨科的半岛鳞毛蕨Dryopteris peninsulae、同形鳞毛蕨D.uniformis和观光鳞毛蕨D.tsoongii,中国蕨科的黑足金粉蕨Onychium contiguum、金星蕨科的星毛紫柄蕨Pseudophegopteris levingei以及叉蕨科的截头肋毛蕨Ctenitis truncata。引用的标本均存放于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的大娘山植被类型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主.考察研究表明:蕨类植物区系由29科,56属,103种组成.区系成分中,科一级以水龙骨科、鳞毛蕨科和蹄盖蕨科为优势科,属一级以凤尾蕨属、鳞毛蕨属、蹄盖蕨属、假瘤蕨属和铁角蕨属为优势属.地理成分中热带成分占总数的46.4%,温带成分占总数的30.4%,东亚成分占总数的55.4%,其中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占总数的34.7%,因此该区系为典型的中国-喜马拉雅蕨类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我国亚热带东部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完整的典型地区九连山的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补充该区域维管植物区系新资料。【方法】以南岭山地东段九连山为研究区域,通过植物摄影、标本采集、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对该区植物区系进行分析,并讨论了它们的地理区系和濒危状况。【结果】与以往记录对照,新增10个江西省维管植物新记录种(含2个变种),即无盖耳蕨(Polystichum gymnocarpium Ching ex W. M. Chu&Z. R. He)、倒卵伏石蕨[Lemmaphyllum microphyllum var.obovatum(Harr.) C. Chr.]、广西长筒蕨[Abrodictyum obscurum var.siamense(Christ) K. Iwats.]、剑叶石斛(Dendrobium spatellaRchb.f.)、圆叶匙唇兰[Schoenorchis tixieri(Guillaumin) Seidenf.]、红秆凤尾蕨(Pteris amoena Blume)、高鳞毛蕨[Dryopteris simasakii(H. It8) Kurata]、美...  相似文献   

16.
以3种蹄盖蕨科植物(多齿蹄盖蕨、中华蹄盖蕨、羽节蕨)为试材,研究了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3种蹄盖蕨科植物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在10.56 mg/g~28.80 mg/g之间,总酚酸的质量分数在22.68 mg/g~47.42 mg/g之间,均为羽节蕨含量最高;3种蹄盖蕨科的黄酮提取液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羽节蕨的抗氧化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7.
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自然》1999,(6)
二级保护物种蕨类植物观音座莲科法斗观音座莲(Angiopteris sparsisora)、二回原始观音座莲(Archangiopteris bipinnata)、亨利原始观音座莲(A.henry-i)、铁角蕨科对开蕨(Phyllitisjaponica)乌毛蕨科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天星蕨科天星蕨(Christensenia assamica)桫椤科(所有种)(Cyatheaceae spp.)蚌壳蕨科(所有种)(Dicksoniaceae spp.)鳞毛蕨科单叶贯众(Cyrtomium hemionitis)七指蕨科七指蕨  相似文献   

18.
周士锋  闫双喜 《河南科学》2011,29(5):541-541
报道了河南蕨类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植物-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薄鳞蕨属(Leptolepidium Hsing et S.K.Wu)和华北薄鳞蕨Leptolepidium kuhnii(Milde)Hsing et S.K.Wu.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秦岭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4属11种以及剑蕨科(Loxogrammaceae)2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水龙骨科植物的孢子形态基本一致,均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或半圆形,周壁明显或不明显,孢子表面饰纹存在种、属间差异;剑蕨科2种植物的孢子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在孢子形态学的基础上,讨论了较有争议的剑蕨科与水龙骨科的关系,以及水龙骨科内石韦属(Pyrrosia Mirbel)与石蕨属(Saxiglossum Ching)的属、种间异同,以期为水龙骨科系统分类和孢粉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查及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蕨类植物25科36属79种(包括2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肿足蕨属、复叶耳蕨属、耳蕨属,优势种有井栏边草、贯众、渐尖毛蕨、黑足鳞毛蕨、阔鳞鳞毛蕨。世界分布类型有11科12属,热带分布类型有13科18属,温带分布型有1科5属,中国特有分布1属1种。紫金山蕨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性,与安徽的板桥、浙江的龙王山有较大的亲缘关系。在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分区上,紫金山属于东亚区的华东—华中植物地区。紫金山蕨类植物区系是江苏蕨类植物区系的代表区系,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普通凤丫蕨(Coniogramme intermedia)和中华蹄盖蕨(Athyrium sinense)为江苏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