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比较钝化剂及叶面阻控剂对酸性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为期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叶面硅肥、铁基生物炭、生石灰(CaO)单一或联合处理对Cd污染粮田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及玉米籽粒Cd含量、玉米各部位富集和转运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基生物炭、生石灰单一处理及联合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其中联合处理效果最佳,有效Cd含量最大降幅达到了45.44%,生石灰发挥了主要作用;联合处理能够有效降低Cd在玉米根中的富集及在籽粒中的积累,籽粒Cd含量降幅为34.55%~37.83%;Cd低积累品种玉米在保持低水平籽粒Cd含量的基础上,对土壤中的Cd具有较强富集能力,相较而言,春茬富集效果更佳.综上,根据阻控效果及机制,种植Cd低积累品种玉米基础上进行生石灰-铁基生物炭-叶面硅肥联合处理,在酸性轻度Cd污染旱田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1种廉价的常见有机肥(菜枯)对稻田土壤中Cd的有效性、水稻糙米中含量及稻谷产量的影响,在2种Cd污染土壤中施用了不同添加量(0,7.5,15,30 g/kg)的外源有机肥,并进行水稻盆栽种植试验。结果表明:①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土壤p H值在水稻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上升了0.40~0.68、0.55~0.65、0.56~0.52和0.15~0.33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上升了8.3%~47.6%、6. 2%~27.7%、12.0%~14.6%和4.8%~13.9%。②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TCLP提取态Cd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使Cd低污染中TCLP提取态Cd含量在水稻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下降了60.2%~77.3%、38.1%~56.4%、30.3%~39.9%和10.0%~38. 6%,使Cd高污染土壤中TCLP提取态Cd含量,除灌浆期有机肥施用量7.5 g/kg略有上升之外,分别下降了34.2%~61.5%、12.1%~42.3%、3.0%~8.9%、39.3%~15.8%。③施用有机肥显著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和增加了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比,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使Cd低污染和高污染土壤中水稻稻谷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4.9%~21.3%和8.0%~16.6%。④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成熟期水稻糙米中Cd含量。施用7.5~30 g/kg的有机肥,2个Cd污染土壤中糙米中的Cd含量分别为0.05 mg/kg~0.13 mg/kg和0.20 mg/kg~2.24 mg/kg,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7.4%~183. 2%和5.3%~1067.7%。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分条件下硒对水稻镉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Cd)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常规灌溉和湿润灌溉下土施0、1.0、5.0,mg/kg的Na2SeO3 [Se(Ⅳ)]和Na2SeO4[Se(Ⅵ)]对水稻镉吸收与转运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湿润灌溉,常规灌溉可显著提高秸秆鲜重和籽粒产量,显著降低根、茎、籽粒中的Cd含量,降低茎/根、糙米/茎、糙米/叶的Cd转运系数,提高叶/根、叶/茎转运系数.硒(Se)抑制了Cd从根部向地上部转运,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的Cd含量,湿润、常规灌溉下,效果最好的分别为5.0,mg/kg的Se(Ⅵ)和1.0,mg/kg的Se(Ⅳ).湿润灌溉下,Se降低了叶/茎转运系数,增加了糙米/茎、糙米/叶转运系数;常规灌溉下,低浓度Se(Ⅳ)显著增加了叶/茎转运系数,降低了糙米/叶转运系数.研究表明,常规灌溉联合低浓度Se(Ⅳ)处理对降低籽粒Cd含量具有最大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固定剂对土壤中镉砷钝化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固定剂对镉和砷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蚕沙炭(BC)、硅酸钙(Si)和硫酸亚铁(Fe)为材料,通过土培实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在28 d平衡时间内对土壤基本性质和土壤中镉(Cd)、砷(As)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1%(质量百分比)硫酸亚铁(Fe)和0.5%硫酸亚铁+0.5%蚕沙炭(Fe+BC)的处理可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 H值。单施1%硅酸钙(Si)、单施1%蚕沙炭(BC)、0.5%硅酸钙+0.5%蚕沙炭(Si+BC)、0.33%硅酸钙+0.33%硫酸亚铁+0.33%蚕沙炭等处理(Si+Fe+BC)则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 H值。除了Fe处理外,其他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为5.52%~26.95%。Si+BC和Fe+BC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增加幅度分别为43.07%和20.62%,Si+Fe和Si+Fe+BC处理却显著降低了土壤CEC含量,降低幅度为16.06%和14.59%。Fe和Fe+BC处理极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As含量,分别降低了48.06%和33.75%;单施硅酸钙、单施蚕沙炭、硫酸亚铁+蚕沙炭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Cd含量,分别降低了19.56%、14.29%、33.3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 H值与土壤有效态A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Cd的有效态含量与土壤CEC含量呈较好的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考虑各处理对土壤中Cd、As的钝化效果,Fe+BC处理对复合污染土壤中Cd、As的钝化效果最佳,降低土壤有效态As含量为33.75%、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为33.32%。  相似文献   

5.
探究不同施用量生物炭对不同生长期绿豆(Vigna radiata (L.) R. Wilczek)镉(Cd)吸收的阻控效果.通过盆栽试验,以Cd污染旱地土壤为基质,对其进行2.5%和5.0%(质量分数)的鸡粪生物炭添加处理,同时以无生物炭添加(0%)作为对照处理,所有处理均种植绿豆(生长周期为70 d),探讨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对结荚期和收获期的土壤pH、土壤Cd化学形态以及绿豆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降低了结荚期和收获期绿豆植株中Cd的富集,且植株地上、地下部分Cd吸收对不同剂量生物炭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结荚期,不同施用量生物炭添加均显著降低绿豆植株根部Cd含量,添加2.5%生物炭对绿豆植株茎部Cd富集的阻控效应最强,而添加5.0%生物炭对绿豆植株叶片Cd富集的阻控效应最强;收获期,绿豆植株地上部分(叶、茎)的Cd含量表现为添加2.5%生物炭处理显著低于添加5.0%生物炭处理,植株地下部分(根)的Cd含量则表现为添加5.0%生物炭处理显著低于添加2.5%生物炭处理.生物炭添加改变了土壤中Cd化学形态的分布,显著降低了酸可提取态Cd的相对含量.在结荚期与收获期,添加5.0%生物炭的土壤其酸可提取态Cd的相对含量均最低,对同一处理不同生长期而言,添加2.5%生物炭的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d占比减少的效果最显著,收获期降低幅度达26.68%.由此可见:在使用生物炭修复Cd污染土壤时,生物炭施用量、植物生长期和植物组织利用都应予以考虑.本研究结果可为农用旱地土壤污染治理与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两种不同镉积累类型水稻糙米中镉的存在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化学及溶剂提取法研究了低镉积累水稻品种“广源占No3”和高镉积累品种“珍桂矮”糙米中镉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镉在糙米中主要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并且主要与蛋白质结合。在糙米主要蛋白中镉与谷蛋白和球蛋白结合量最多。与低镉积累品种“广源占No3”相比,“珍桂矮” 糙米中01mol/L EDTA、w〖KG-*3〗=25% NaCl 和w〖KG-*3〗=02%NaOH提取态镉以及球蛋白中镉的比例较高,初步证明了两个品种间的差异。凝胶层析出现了3个蛋白峰(F I, F II 和F III),镉的出峰位置与样品流份中可溶性蛋白的出峰位置大致相同。而两种水稻品种相比较镉在3个峰中的分布有所不同。“珍桂矮”糙米可溶部分中的镉大多与相对分子质量为3 000的物质结合,属于植物鳌合肽(PCs)或低相对分子质量物质。“广源占No3” 糙米中镉与PCs配合的组分(Cd PCs)含量远小于“珍桂矮”,表明了镉在PSC和非PSC品种中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选育和利用在受污染的土壤中可食部位污染物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的农作物品种,即污染对策品种(pollution safe cultivar, 简称PSC),是降低污染物经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效手段。该研究以蕹菜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d、Pb胁迫下不同蕹菜品种对Cd和Pb吸收积累的差异并探讨了筛选镉、铅污染对策品种(Cd+Pb-PSC)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相比,无论是Cd还是Pb胁迫,均未引起蕹菜茎叶生物量的显著下降,相反促进了大部分品种茎叶生物量的增加,表明蕹菜对土壤Cd和Pb胁迫有一定的耐性,这可能掩盖土壤受Cd和Pb污染的情况而增加蕹菜受Cd和Pb污染的风险;②在Cd、Pb胁迫下,供试蕹菜品种茎叶Cd、Pb含量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且第一茬与第二茬的茎叶Cd、Pb含量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相关;③在供试品种中,有2个品种既是Cd-PSC又是Pb-PSC,可看作Cd+Pb-PSC。这表明蕹菜茎叶吸收积累Cd和Pb的特性具有可再现性,受遗传基因控制,因而选育Cd+Pb-PS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钢渣单独或者联合处理对玉米甜丰6号生长和Cd/Pb积累的影响.实验土壤设3个重金属水平:1 mg/kg Cd和75 mg/kg Pb、2 mg/kg Cd和150 mg/kg Pb、4 mg/kg Cd和300 mg/kg Pb.实验处理包括:未接种变形球囊霉/未添加钢渣(CK)、接种变形球囊霉(Gv)、添加钢渣(SS)、变形球囊霉和钢渣联合应用(Gv+SS).研究结果表明:Gv对土壤pH和土壤DTPA-Cd/Pb的质量分数没有影响,但SS和Gv+SS均显著增加了土壤pH和易提取球囊霉素、总提取球囊霉素的质量分数,并降低土壤DTPA-Cd/Pb的质量分数. Gv和SS的单独和联合使用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和P的质量分数,并且联合使用的促生效果最佳. Gv显著提高了玉米地上部分Cd/Pb的质量分数,但SS和Gv+SS显著降低了玉米地上部和根部Cd/Pb的质量分数,并且Gv+SS降低玉米Cd/Pb积累的作用更好.综上所述,Gv+SS复合处理提高了土壤pH和土壤总提取球囊霉素的质量分数,降低土壤DTPA-Cd/Pb的质量分数,从而促进了玉米的生长,降低了玉米地上部和根部Cd/Pb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Cd胁迫对旱柳的毒害以及外源Ca的缓解作用,以一年生旱柳枝条为水培材料,设置对照组、Ca处理组(Ca2+浓度为5 mmol/L)、Cd处理组(Cd2+浓度为50μmol/L)和Ca+Cd处理组(Ca2+和Cd2+浓度分别为5μmol/L和50 mmol/L)4个处理组,研究Cd胁迫环境中的旱柳在添加了外源Ca后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保护酶系统和丙二醛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①Cd胁迫作用下,旱柳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明显减少,在添加外源Ca后光合色素含量显著增加;②Cd处理会降低旱柳光合作用参数进而影响旱柳的光合作用进程,而Ca+Cd处理组中各项光合作用参数有明显恢复;③Cd处理会诱导保护酶活性的升高并增加MDA含量,外源Ca的添加则会降低保护酶活性和MDA的含量.因此认为,外源Ca的添加可以有效缓解Cd胁迫对旱柳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植物修复效率常常受限于污染土壤中较低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添加螯合剂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以提升植物修复效率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措施.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EDTA(0.25 mmol·kg-1)和柠檬酸(0.2mmol·kg-1)对Cd污染条件下(10 mg·kg-1)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生物量积累、生理特征、养分含量以及Cd积累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在Cd污染条件下,单独添加EDTA、柠檬酸以及复合添加2种螯合剂一定程度增加了香樟幼苗的细根生物量,但对其它器官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没有显著影响;添加以上螯合剂增强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但并未显著影响丙二醛(MDA)的含量;单独添加EDTA增加了细根的N含量(质量分数约14%)以及叶片的P含量(质量分数约15%),添加柠檬酸及复合添加2种螯合剂降低了香樟细根的N含量(均降低约20%)以及茎的P含量(分别降低约41%和36%);单独添加柠檬酸并没有显著促进各器官Cd的吸收和积累,但单独添加EDTA和复合添加2种螯合剂显著增加了香樟各器官Cd的含量和积累量,与单独添加2种螯合剂相比,复合添加2种螯合剂对Cd的积累表现出协同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复合添加2种螯合剂的条件下,虽然香樟幼苗Cd的吸收和积累效率最高,但N、P等养分却受到更显著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对香樟的后续生长和Cd积累效率产生负面效应,因此认为单独施加EDTA能够提升Cd抽提效率,并且不会对香樟的生理特征产生负面影响,是比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模拟闭塞电池装置研究了油管钢材(N80钢)在Na_2S+NaCl介质中添加喹啉衍生物缓蚀剂后闭塞区内化学状态的变化,利用动电位扫描法、交流阻抗(EIS)和SEM技术分析了N80钢局部腐蚀的阴极、阳极腐蚀机理,以及Cl-和S2-对N80钢的腐蚀影响状况.结果表明,在2%Na2S+5%NaCl、2%Na_2S+8%NaCl、2%Na_2S+10%NaCl3种溶液体系中,闭塞电池阳极极化后,闭塞区溶液酸化,其pH值急剧下降.Cl-和S2-的迁入量增加,并在闭塞区内浓集.当添加喹啉缓蚀剂后,缓蚀剂能够通过降低阴离子Cl~-、S2~-在闭塞区内富集,降低酸化速度,加入0.8%喹啉缓蚀剂,可使闭塞区内的缓蚀效率达到82%.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溶液培养试验,探讨硒(Se)对镉(Cd)胁迫下茶树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保障茶叶饮用安全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种植于陕西汉中地区的‘龙井43’茶树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分别进行镉和硒处理试验,包括7个处理,分别为Cd 10 mg/L、Se 0.5 mg/L、Se 1.5 mg/L、Se 3.0 mg/L、Se 0.5 mg/L+Cd 10.0 mg/L、Se 1.5 mg/L +Cd 10.0 mg/L、Se 3.0 mg/L +Cd 10.0 mg/L。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硒处理缓解茶树叶片镉毒害的生理响应,以及茶树叶生物量,茶树叶硒和镉的含量。【结果】与未施加镉和硒的对照相比,单一施镉处理使得茶树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酸(A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以及生物量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受到明显抑制,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胺酸含量明显增加。单一施硒处理条件下,与单一施镉处理对比,上述指标均不同程度得到显著改善,其中1.5 mg/L硒处理下茶树叶片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最高。与单一施镉处理相比,在镉和硒的复合处理下,随着硒含量提高,上述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以Se 1.5 mg/L +Cd 10.0 mg/L复合处理下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最高。硒的施加有助于缓解茶树叶片镉的积累。【结论】施加适量的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茶树叶片镉诱导产生的抗氧化酶CAT、APX和GPX活性,降低质膜过氧化产物MDA和H2O2含量积累,缓解镉对茶树叶片的毒害,并降低对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以小白菜为材料,设置4个镉(Cd)浓度水平以及3个氮素形态配比,分析镉-氮相互作用对小白菜生长及碳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μmol·L~(-1)时,对小白菜地上部分鲜重、总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当C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0、100μmol·L~(-1)时,小白菜鲜重和总氮含量显著降低.无论是否添加Cd,硝铵比3/7处理的小白菜鲜重显著低于硝铵比10/0(全硝)和硝铵比7/3处理;100μmol L~(-1)Cd处理时小白菜地上硝酸盐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同Cd浓度处理均降低了小白菜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于全硝处理,以硝铵比7/3为氮源可提高50μmol·L~(-1)Cd处理时小白菜的总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100μmol·L~(-1)Cd处理的小白菜地上部分硝态氮含量.当以全硝及硝铵比7/3为氮源时,小白菜地上部分总碳含量随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仅在100μmol·L~(-1)Cd处理时显著高于无镉对照组.小白菜地上部分总Cd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全硝和硝铵比7/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不同硝铵比影响镉胁迫下小白菜的生长和碳氮积累,适宜硝铵配比有助于提高小白菜对镉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镉与铅互作及污泥改良对油菜生长与积累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受到镉与铅污染以及添加污泥对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生长及积累重金属的影响.镉与铅污染降低两种油菜的干重、株高和根长;添加污泥增加两种油菜的干重、株高和根长.添加污泥增加油菜根、茎和叶的镉和铅含量.镉与铅共存时,铅促进油菜的根、茎和叶的镉含量增加;土壤镉含量增加会降低油菜的根、茎和叶的铅含量.  相似文献   

15.
拟南芥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拟南芥对不同Cd2+浓度处理(0、20、40、60和80 μM)的生理响应,以探讨Cd2+对植物的毒性效应及植物的耐性机理.结果发现,各浓度Cd2+导致拟南芥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植物根部细胞DNA出现明显的损伤,拟南芥生物量及根长也显著降低(P<0.05),表明Cd2+对拟南芥体内的生物大分子产生了严重的胁迫效应.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随Cd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在60和80 μM时处理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高Cd2+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拟南芥体内丙二醛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随Cd2+浓度的增加明显上升,在60 μM时处理效应显著(P<0.05),表明Cd2+胁迫导致其膜脂过氧化效应.在全部Cd2+处理下,拟南芥体内谷胱甘肽和植物螯合肽的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类黄酮、花色素苷等酚类物质也随Cd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并在高Cd2+浓度(60和80 μM)下处理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拟南芥通过积累具有活性氧抗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提高其对Cd2+的耐受性.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深入研究Cd2+对植物毒害的分子机制以及植物对Cd2+耐性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集长势相似的野生粗梗水蕨,用不同浓度重金属Cd2+(0.1,1.0和5.0mg/L)处理,并设空白对照.结果表明,高镉浓度下粗梗水蕨叶片发生黄化现象,粗梗水蕨叶中蛋白质含量随着Cd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重金属处理下叶蛋白含量都低于对照组.表明升高的Cd2+离子抑制了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降低了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加剧了粗梗水蕨的濒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高污染背景条件下,添加石灰、腐殖酸、硫化钠、亚硒酸钠抑制紫色土汞、镉进入蔬菜的效果.结果表明,这几种化学物质都能够降低紫色土重金属活性,但考虑产量时宜选用腐殖酸,它既能增产8.29%,又能分别降低蔬菜汞、镉含量的32.35%,18.65%.汞、镉在莴笋各器官的分配与且仅与重金属元素有关,而与化学物质及其添加量无关,汞主要积累于根部,镉则积累于可食茎叶部分.  相似文献   

18.
土壤镉污染对艾纳香生长及体内镉积累和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壤镉(Cd)污染(0.5,2.0,5.0,10.0,20.0和40.0mg/kg)下艾纳香生长及体内Cd的积累和分布特征,以初步了解艾纳香耐镉机制.结果表明:经过120d的盆栽试验,0.5mg/kg Cd处理对艾纳香的生长基本无影响,而2~40mg/kg Cd处理则对植株产生危害,其存活率分别为70%,60%,30%,10%和0%.10mg/kg Cd处理对艾纳香叶、根和植株生物量有明显抑制作用.根、茎、嫩叶和衰老叶中Cd的质量分数随着Cd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Cd在艾纳香各器官积累量从大到小顺序为:衰老叶、嫩叶、茎、根;植株地上部富集系数(3.57~9.51)和转移系数(2.12~9.23)随着Cd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但均大于1.根、茎和叶中Cd的亚细胞质量分数从大到小顺序均为:可溶组分、细胞壁、细胞器,且随着Cd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器官细胞壁Cd积累相对比例从大到小顺序均为:茎、叶、根,可溶组分、细胞器Cd积累相对比例因受土壤Cd处理质量分数的影响而变得复杂.艾纳香主要通过可溶组分对镉储存实现对Cd胁迫的适应.  相似文献   

19.
采集佛山某大铝型材厂工业废水污染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对镉污染土壤中油麦菜生长的影响,并评价其对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镉严重污染的酸性土壤中,各种改良剂处理的株高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石灰+赤泥+泥炭、石灰+泥炭、石灰+赤泥的效果最显著。各改良剂的加入均显著促进土壤镉由活性高的形态向活性低的形态转化,并显著降低了油麦菜植株内镉的含量,其中以石灰+泥炭效果最好。各改良剂均显著降低土壤铵提镉的含量。综合各改良剂对油麦菜生物量和镉含量的影响,石灰+泥炭处理既显著增加了其生物量,又显著降低了其镉含量,是本试验中最合适的改良剂。  相似文献   

20.
以外源添加重金属污染物镉(Cd)、铅(Pb)的酸性黄棕壤为研究对象,考察镁渣对污染土壤中Cd、Pb的稳定化效果。镁渣采用硫酸和磷酸二氢钾两种改性手段进行处理,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对改性前后的镁渣进行分析。将镁渣以1%、3%、5%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加入到Cd、Pb污染的土壤中,采用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和改进的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BCR)连续提取法研究镁渣对土壤Cd、Pb生物有效态和赋存形态的影响,为镁渣应用于土壤Cd、Pb的稳定化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镁渣的比表面积,其中盐改性镁渣比表面积最大为80.65 m2/g。在稳定化实验中,未改性镁渣、酸改性镁渣、盐改性镁渣均可提升土壤pH值,并显著降低土壤中生物有效态Cd、Pb含量。对土壤中Cd、Pb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发现添加未改性镁渣、盐改性镁渣可显著降低酸提取态Cd含量,将酸提取态Cd向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转化;添加盐改性镁渣可显著降低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Pb含量,将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Pb向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添加1%未改性镁渣时,污染土壤中Cd稳定化效果最好,Cd迁移能力最低;添加5%盐改性镁渣时,污染土壤中Pb稳定化效果最好,Pb迁移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