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采用临床检查的CT影像资料建立肺动脉物理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5种不同程度肺动脉狭窄情况下的血液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肺动脉的狭窄程度加剧,狭窄部位的截面面积减小,其中心流速越来越大;近壁面低速流线越来越少,说明边界层变薄;窄后部位出现回流现象,且越来越剧烈;窄前压力逐渐升高,窄后压力逐渐降低,狭窄前后的压差单调增加;壁面剪切力较大的区域增大,狭窄处的剪切力单调增大。因此,肺动脉狭窄对血液流动状态及相关血液动力学参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两种动脉狭窄模型下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为临床评估动脉狭窄恶化程度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动脉狭窄影像学的特点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建立两种不同狭窄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在周期性脉动速度入流,刚性壁面及血液为牛顿流体的条件下,对一个心动周期内狭窄部位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动脉狭窄处近心端血流速度变大,剪切力变大,容易使狭窄处出现血栓,远心端血流速度降低,剪切力降低更容易加速狭窄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考虑固体壁面对流体分子作用力的影响,建立了两平行壁面-流体系统的分子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壁面切向运动对流体的剪切过程,分析了壁面速度对不同离壁距离流体层微观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剪应变率、工作压力和温度对流体宏观剪切力学特性的作用规律.研究表明:受到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影响,不同离壁距离流体层的剪切应力呈现出波动变化状态,但随着流体剪切运动的增强,剪切应力的波动幅值逐渐减小;当壁面切向运动较大时,近壁层流体在运动速度上与壁面之间易出现较大的滑动,壁面-流体出现边界滑移;工作压力及温度影响着分子间距离,压力升高与温度降低都将减小分子间的距离,从而引起流体黏度与剪切应力的增大.   相似文献   

4.
对人工肝中空纤维管内血液两相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中空纤维管内血流速度分布、红细胞径向体积分数分布、黏度分布以及壁面条件对红细胞体积分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细胞在轴心附近处黏度高,在壁面处黏度低;红细胞流速略大于血浆流速;红细胞沿径向体积分数分布呈双峰状,随各截面与入口距离增加,邻近壁面处的红细胞体积分数逐渐减小,壁面处的红细胞体积分数逐渐增大;不同壁面条件下,壁面处的红细胞体积分数随所受升力减小而增大,远离壁面运动趋势减弱.  相似文献   

5.
不同雷诺数下90°弯管内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FLUENT软件中的RNGk-ε模型对不同Re下圆形截面90°弯管内空气流动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管内压力分布、二次流动和壁面上压力系数的变化,研究了Re不同时对壁面压力系数的影响.发现在气流进入弯管段后,流场由于流体惯性和分子黏性的相互作用,各个截面上出现了对称的二次流涡对.随Re增大,流体对于管道壁面的压力增大,管内压力损失也在增大.管道壁面上的压力系数随Re的不同差别不大,Re越大,压力系数越小,并且管道外壁面变化比内壁面更加明显.湍流时压力系数沿程变化比层流明显很多,曲率的影响也要强于层流.  相似文献   

6.
狭窄动脉血管中Poiseuille流动对管壁切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血管入口流动为Poiseuille流动时,血液流动对血管狭窄部位的管壁切应力及压力等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不可压缩的N-S方程作为计算的理论基础,采用有限差分方案作为计算手段以得到在此流动过程中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滑油回收和冷却困难等问题,对现有轴承腔回油结构进行了改进,基于VOF多相流模型,采用CFD软件对腔内油气两相流动及换热进行瞬态数值模拟,分析了回油槽结构参数对腔内滑油滞留体积分数、回油比和壁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增大,轴承腔的回油能力呈下降趋势,而壁面换热能力逐渐增强;随着槽宽的增加,滑油滞留体积分数先减小后增大,而回油比逐渐增大;随着槽深的增加,滑油滞留体积分数逐渐减小,回油比呈增大趋势;相比于基础模型,窄槽(w=1.0)和浅槽(h=1)能有效提高轴承腔壁面换热能力;适当调整回油槽位置可提高轴承腔回油与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非清洁水换热管内振荡流动的除垢性能,研究了有无振荡干预下非清洁水源热泵换热器管内的流动和传热情况。建立恒热流条件下圆管内振荡流动的物理模型,针对不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振荡流动能够明显增大流体对于壁面的剪切力,在5Hz和10Hz情况下能够增大流体和壁面间的平均表面换热系数,1Hz情况下平均表面换热系数变化不明显。在1Hz实验工况下搭建了试验台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工况条件下,振荡对于换热器管内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但是剪切力的增大造成部分污垢沉积物脱落,减小了污垢热阻从而使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增加了22.2%,因此振荡可以作为换热管内除垢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涡轮叶片内的多段通道连接关系对回转通道壁面换热和沿程压力分布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带肋单通道、回转通道模型的流动特性,通过瞬态液晶实验测量了回转通道壁面换热分布,揭示了多段通道连接关系对回转通道壁面换热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转弯连接使各段通道的速度分布不均;回转通道沿程压力系数逐渐减小;转弯连接使回转通道各段通道的换热分布不对称,沿流向的努赛尔数Nu逐渐减小;沿程展向平均Nu呈多波峰状分布,肋的扰流作用沿流向逐渐减弱,且两肋之间的高换热区沿流向逐渐向肋下游的背风面偏移;肋间区域的平均Nu沿流向逐渐减小;回转通道各段平均Nu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且增加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剪切液膜表面波的动力学特征和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求解沿倾斜壁面下降的液膜表面波的Orr-Sommerfeld方程,得到了长波波速表达式,结合剪切力作用下液膜的流动状态,分析了表面波扰动在初始时刻的不稳定性.研究表明:剪切液膜流动存在3种状态,由界面剪切力和重力纵向分量gsin θ决定;表面张力和重力横向分量gcos θ为稳定性因素,重力的纵向分量为不稳定性因素;剪切力对表面波的不稳定性作用与气流方向、剪切力大小和液膜的流动状态密切相关,在相同雷诺数和剪切力下,正向剪切力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在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和评价其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应。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慢性肺心病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进行治疗.4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孟鲁司特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力,右室肥厚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以及血浆中LTC4浓度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内径、采用酶免疫法检测血浆中LTC4浓度、血气分析测定PaO2等指标。孟鲁司特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aO2升高、肺动脉压降低;孟鲁司特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aO2升高、肺动脉压降低更多(P均〈0.01),而血浆中LTC4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能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并使动脉血氧分压上升,对慢性肺心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异常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8例冠状动脉异常患者中冠状动脉瘘5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例,冠状动脉瘤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瓣膜性心脏病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例.右冠状动脉瘘均在心肺转流术下经心腔修补内瘘口或经扩张的冠状动脉修补外瘘口,或同时修补内、外瘘口;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行瘘支动脉结扎术或在心肺转流术心脏不停跳下经肺动脉修补.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畸形,1例行左冠状动脉根部结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肺动脉内隧道术,冠状动脉瘤1例合并远端冠状动脉狭窄,切除冠状动脉瘤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的心脏疾病均同时治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脏杂音均消失,8例术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手术治疗对于冠状动脉异常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 important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clinical cardiac and pulmonary diseases, has critical influence on the proceeding and prognosis of the dis- eases[1]. It is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s. The discoveries of endogenous gas signal mole-cules, nitric oxide (NO) and carbon monoxide (CO), have been moving the research of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to a very new phase. Our foregoing experiments …  相似文献   

14.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2012年2月共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月。结果8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8±11)%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6±3)%。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发现3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32%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判断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4例拟诊断为因颈动脉处狭窄导致的脑供血不足的患者,行CTA和DSA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4例患者中有150例患者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共341处。颈动脉轻度狭窄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P〈0.05),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检查颈动脉狭窄基本可以替代DSA,作为常规怀疑颈动脉狭窄诊断的首选筛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例肾移植术后的女性患者,2 a前采用移植肾动脉与髂内动脉远端行端-端吻合术,移植肾脏固定在右髂窝内.术后2 a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80%,狭窄性病变长度15 mm,接受了支架治疗.从左股动脉入路,应用Judkin 6F右冠指引导管,植入冠脉金属裸支架4.0 mm×18 ...  相似文献   

17.
分析和比较MRA 和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评估MRA 作为颈动脉影象检查的诊断价值.35 例颈动脉MRA 全部在Siemens Magnetom Impact 1 .0 磁共振机器上扫描,MRA扫描序列为2 维时间飞跃技术颈动脉狭窄均经CDFI确诊CDFI用Acuson128 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诊断仪MRA 清晰地显示正常颈动脉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颈动脉分叉轻度颈动脉狭窄MRA 表现为沿血管壁的信号丢失血流信号中断是颈动脉狭窄的特征,中度颈动脉狭窄伴有狭窄后扩张,重度颈动脉狭窄则狭窄后血管细窄颈动脉血流消失并无血流重现是血管闭塞特异征象MRA 分级颈动脉狭窄程度和CDFI一致性良好MRA 评价颈动脉非常有价值,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特征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根据心脏彩超估测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轻度组患者NYHA分级Ⅰ,Ⅱ级比例显著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重度组NYHA分级Ⅲ,Ⅳ级比例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SPA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3组患者手术后右心室内径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3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和6MWT均显著改善;轻度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重度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结论二尖瓣置换术能够显著改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负担,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口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53例肺动脉口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处狭窄中超声正确诊断78处,超声诊断确诊率为94%.结论 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口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观察冠脉狭窄患者中心动脉波的变化,并探讨外周与中心动脉间的传递函数与冠脉狭窄的相关性.采集了9名冠脉狭窄患者支架手术前后的中心动脉与桡动脉脉搏波,分别建立手术前后的自回归传递函数数学模型,并将手术后的桡动脉波形分别用手术前后的传递函数模型重建中心动脉波形.提取两中心动脉波形的特征点并计算重建出的两中心动脉压的特征参数K,t,接着分别与术后实测中心动脉压的参数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冠状动脉狭窄对传递函数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在临床上的意义为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在急性患病时间内不能用通用传递函数重建中心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