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去除五氯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去除模拟废水中的五氯酚,使其形成沉淀;并探讨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如溶液酸度、酶浓度、五氯酚起始浓度、过氧化氢起始浓度以及温度等。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去除五氯酚的最佳 pH 为 5~6;去除率随酶浓度增加而增加,在所采用的最高酶浓度 0.05u/mL,五氯酚初始浓度为 12.6mg/L 的情况下,去除率可达 70% 左右;五氯酚起始浓度对去除率也有一定影响,起始浓度为 13.0mg/L 时,去除率可达 73.7%,而当起始浓度为 0.7mg/L 时,去除率只有 35.7%;过氧化氢与五氯酚反应的摩尔数之比为 1∶2。此外还采用化学键合法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在聚丙烯酰胺载体上,发现酶活性可保持较长时间,并可反复用于催化去除五氯酚。固定酶去除五氯酚最适 pH 值与自由酶类似,并且在 pH=5.15条件下,1h 内将五氯酚从 13.4mg/L 去除到4.9mg/L并达到平衡;将固定酶装入反应柱制成酶柱,可多次反复催化五氯酚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以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苯乙烯(St)为疏水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亲水单体与亲/疏水性各异的交联剂进行反应,制备交联异形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St-PGMA)聚合物纳米球.利用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探讨异形聚合物纳米球形貌的调控方法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交联剂的亲/疏水性是控制聚合物纳米球形态的关键因素.该聚合物纳米球可作为Au纳米粒子载体用于催化对硝基苯酚的还原反应.同时,通过垂直沉积法诱导尺寸各异的交联异形PSt-PGMA聚合物纳米球自组装,可获得颜色从红到紫连续变化的光子晶体材料.  相似文献   

3.
将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TES)在碱催化下水解共缩聚,制备了窄分散的聚氨丙基/苯基倍半硅氧烷(PAPSQ)微球.采用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研究了APS/PTES摩尔比、水/硅摩尔比、共溶剂、四甲基氢氧化铵(TMAOH)浓度和单体总浓度等反应条件对PAPSQ微球形貌和大小的影响,并对PAPSQ微球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APS/PTES摩尔比为1/4、水硅摩尔比为50、TMAOH浓度为0.025 mol/L、单体总浓度为0.25 mol/L、以乙醇为共溶剂时,PAPSQ微球粒径在0.7~1.0μm之间,呈窄分散性;以氨水为催化剂、异丙醇为共溶剂时,产物微球粒径较大,粒径分布较宽;较低的水硅摩尔比和TMAOH浓度下,只形成部分球形粒子;两单体总浓度过高时,难以形成微球.  相似文献   

4.
利用SiO_2纳米球为模板水热法合成了二硒化钼纳米球,并以此材料为电极基底,电沉积上AuNPs后,进行交联链式反应进行信号放大,并结合过氧化物酶催化H_2O_2+HQ底液产生电化学信号高灵敏检测microRNA-21.结果表明:新方法在1.0×10~(-16)~1.0×10~(-10)mol/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6fmol/L(R_(SN)=3).该传感器被成功应用于血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聚合物稳定的铂纳米催化剂对环己烯催化加氢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铂纳米催化剂中引入第二金属元素钯,即在纳米铂颗粒上包裹一层钯,形成具有球壳结构Pt-Pd双金属催化剂,随引入钯的量不同,其催化能力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且调节反应溶液的pH值,催化能力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合成聚-4-羟基苯乙烯基吡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合成了新型共轭聚合物----聚-4-羟基苯乙烯基吡啶,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氧化反应使底物中的苯环直接聚合. 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特性, 辣根过氧化物酶能有效地催化4-羟基苯乙烯基吡啶的聚 合反应.  相似文献   

7.
试验对红叶石楠组培苗根诱导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IBA和NAA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15 d先迅速下降,然后急剧上升,在根开始伸长时,活性又开始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15 d内逐步上升,在根开始伸长时,活性也开始下降.而在不使用任何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则不生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15 d内逐步上升,15 d后开始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整个根诱导过程中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还发现,在生根过程中,处理与对照相比,各酶的活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红叶石楠组培苗的不定根发生和发育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微球是油田广泛应用的一种深部调剖剂,为了解决聚合物微球现场注入参数问题,利用室内岩心封堵试验,以阻力因子和残余阻力因子为评价指标,优化了聚合物微球的注入浓度,注入量及注入方式.利用分段压差研究了聚合物微球在长岩心中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聚合物微球性能与现场经济因素,聚合物微球的最佳注入浓度应为2000mg/L、最佳注入量为0.4PV、注入方式应采用连续注入方式.聚合物微球可以在岩心中不断地形成封堵和运移,其对岩心中部封堵能力最强,具有良好的深部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金电极上电沉积聚乙烯吡咯烷酮,形成一层中性聚合物界面,通过吸附自组装一层纳米金,用于静电吸附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最后用聚乙烯基吡啶-溴癸烷封端修饰好的电极,从而制得了新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探讨了电极的工作电位、介体浓度、pH值对电极响应的影响,并考察了电极的线性范围.该传感器在H2 O2浓度为2.8×10-6~3....  相似文献   

10.
对抗虫、感虫毛白杨无性系叶片、树皮和木质部的总糖、总酚和单宁含量,以及树皮内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皮中总糖含量与成虫拒食毛白杨树皮无关,不同抗性水平无性系总糖含量差别不大;总酚和单宁含量是抗性的重要指标;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性紧密相关,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感虫无性系较高,是杨树对虫害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双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Fe3O4进行表面化学改性,然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磁性Si O2纳米硅球,再采用环氧基对磁性Si O2纳米硅球进一步修饰,得到了环氧基功能化磁性纳米硅球,最后以溶菌酶作为模型生物酶,实现对其固定化,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定化时间为2 h、缓冲液p H=8.0、初始酶液质量浓度为1.0 g·L-1的固定化条件下,固定化溶菌酶的酶活回收率为78.6%,载体对溶菌酶的固载量为114.9 mg·g-1,固定化溶菌酶表现出相对较好的储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白腐真菌在环境治理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以百里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白腐真菌在DOX培养基中对其进行微生物降解,通过测定降解体系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漆酶(Lac)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并利用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分析了降解产物.结果发现,百里酚在Lac和LiP催化下发生了脱酚基、脱甲基、开环、氧化等作用,得到对应降解产物,从而推测出白腐真菌对百里酚的降解历程.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微球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调驱剂,为了解其注入效果实验研究了产出液中聚合物微球浓度的检测方法。目前针对聚合物微球溶液浓度的检测分析方法尚少,为了探索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方法,实验进行了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聚合物微球浓度测定的研究。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聚合物微球溶液中聚丙烯酰胺的含量,确定实验的最佳吸收波长和有效浓度测量范围,并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了采出液中微球溶液的浓度。实验表明:最佳吸收波长λ=230 nm;纳米球有效浓度测量范围为125~700 mg/L、核壳球有效浓度测量范围为150~800 mg/L;纳米球在砂管中滞留量为46.1%、核壳球在砂管中滞留量为38.68%。与色谱法、淀粉-碘化镉法和浊度法等其他测定聚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相比,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对仪器要求低、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等优点,适合聚合物微球产出液定性和定量的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4.
李幸福  杨晓辉  贾敏 《河南科学》2005,23(6):798-800
由水热腐蚀技术制得的铁钝化多孔硅作为基底,采用浸渍镀膜技术成功制备了铁钝化多孔硅/铜纳米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SEM)、XRD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铁钝化多孔硅在沉积前与沉积后的结构变化特点以及沉积时间对所沉积的铜薄膜的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渍一定时间后,铜/铁钝化多孔硅纳米复合薄膜继承了新鲜制备的铁钝化多孔硅的结构特点;同时,在溶液浓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反应时间的的延长,铜的沉积量逐渐增加,铜纳米颗粒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长大.  相似文献   

15.
酚类化合物酶处理反应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处理酚和氯酚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特征。根据酶反应动力学特征判断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酚和氯酚氧化耦合反应属于乒乓双双反应机制。阐明了H2O2抑制机理,测定了酶反应中H2O2抑制的动力学参数。通过测定不同底物酶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比较了取代基数目及取代位置对酶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响应面法确定产气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aerogenes)产胞外聚合物(EPS)的最优培养条件,并开展EPS质量浓度对Klebsiella aerogenes诱导形成碳酸钙晶型影响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pH和接种量,培养时间和温度对菌株EPS产量的影响更为显著,EPS最优培养条件如下:培养时间为4.64 d、培养温度为28.35℃、接种量为2.97%、pH=7.69,在此条件下,EPS的产量可达210.24 mg/L;当添加的EPS质量浓度从0 g/L增加到1.0 g/L时,方解石的质量分数从27.1%提高至98.3%,球霰石的质量分数从72.9%下降至1.7%,表明EPS能有效促进方解石的形成并抑制球霰石的形成;EPS中带负电荷的官能团可以吸附溶液中Ca2+,使得溶液中Ca2+浓度减小、过饱和度降低从而促进方解石型碳酸钙晶体的生成。可以通过EPS来调控Klebsiella aerogenes诱导形成方解石和球霰石的质量分数,强化碳酸钙晶体向热力学稳定的方解石型碳酸钙转化,这为提高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形成的固化体的...  相似文献   

17.
罗伦隐球酵母对柑橘采后酸腐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从梨果表面筛选分离到的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菌株对贮藏柑橘酸腐病菌(Geotrichum citri-aurantii)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25℃,病原菌接种量一致的条件下,罗伦隐球酵母的生物防治效果与其接种浓度和其与病原菌接种间隔时间有关.当接种病原菌的量为1×106mL-1时,1×106mL-1拮抗酵母能有效地抑制酸腐病害的发生,拮抗酵母的接种浓度越高,其抑制效果越显著;罗伦隐球酵母同时或先于病原菌接种,可显著抑制酸腐病害的发生.柑橘果实接种罗伦隐球酵母24 h后,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整个实验过程中均高于对照.采用不同的处理液处理柑橘果实,发现罗伦隐球酵母悬浮液和培养原液对酸腐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培养滤液和热杀死液也有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罗伦隐球酵母菌株对柑橘酸腐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潜力,其抑制机理可能与营养和空间竞争及分泌抗菌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有机氯化物的固定化酶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Fe3O4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吸附特性、贮存稳定性,考察了固定化酶浓度、pH值、H2O2浓度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对均相与非均相酶处理氯酚的效果进行比较,显示固定化酶处理有机氯化物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美味侧耳为实验菌研究了茶碱对胞外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是用邻甲氧基苯酚为底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测定是以微晶纤维素和 CMC 为底物,用 DNS 法测定还原糖生成量.结果表明:当棉子壳培养基中茶碱浓度为0.5~2ppm 时,酶活提高极为显著,这一结果与茶碱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效应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纳米材料固载辣根过氧化物酶并对固载酶性质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电镜,红外光谱法表征材料,用紫外光谱法检测固载化HRP活性.结果 固载酶在碱性环境中活性比游离酶平均高40%,60℃反应体系里仍然能维持45.3%活性,保存50 d后活性为35.8%,用于降解苯酚与氯酚时去除效率分别为87.3%和65.4%.结论 实验证明了纳米ZnO能够固载辣根过氧化物酶,所得固载酶应用于降解苯酚、氯酚水溶液时催化效率比游离酶分别提高39.68%和21.56%.但是,固载化HRP的重复利用性较差,4次循环使用后基本失活.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优化固载与催化条件,提高固载酶重复利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