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用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优良菌株里氏木霉HC-415,在摇瓶阶段,通过正交试验等对稻草培养基中稻草粉与豆粕粉的用量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优化的培养基配方和产酶条件.当一级种接种体积分数为15%,一级种培养时间24 h;产酶培养基稻草粉与豆粕粉质量比为6:1,p(KH2PO4)=0.01 g/mL,p(CaCl2)=0.006g/mL,聚醚不加,装瓶量为50 mL/250 mL瓶,培养120 h时,发酵液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此时,CMC'ase酶活性平均为94.62 U/mL;FPA酶活性平均为16.04 U/mL.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的高温蒸煮工艺现在的大多数酒精厂采用连续高温蒸煮工艺,即粉碎后的薯干和水一起加入拌浆罐中,加水比为1:28,混合均匀后,用往复泵送入加热器中与蒸汽混合,加热至125℃,然后依次进入1#-4#后熟器,后熟时间为100分钟左右,蒸煮醒进入汽醪分离器后,经冷却和液体曲一起进入糖化锅中60±2℃糖化30-40分钟,经喷淋冷却将糖化醪降温至30±2℃送入发酵罐,加入酒母进行发酵。二、双酶法低温蒸煮工艺1、概念。就是指在糖化醋进入发酵罐之前,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和固体糖化酶对料浆进行液化,对蒸煮醒进行糖化的工艺方法。2、作…  相似文献   

3.
木聚糖酶产生菌固体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聚糖酶产生菌 (Aspergillusniger) 1 - 1 3菌株以白酒丢糟作为碳源进行固体发酵生产木聚糖酶 .采用单因素搜索对其最适产酶的氮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 :添加的最适氮源为硫酸铵 ,最适加入量为 1 6% (以白酒糟干质量计 ) ;最适产酶发酵条件 :温度为 30℃ ,初始含水量为 5 5 % ,接种量为 1mL菌悬液 (浓度为 7× 1 0 7个 /mL)接种到 1 0 g固体培养基中 .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 72h ,木聚糖酶活力可达最高为 370IU/ g酒糟粉  相似文献   

4.
以甘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间歇发酵法生产1,3 丙二醇的生产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的甘油含量为40 g/L,最适氮源为(NH4)2HPO4,用量为3 g/L,pH 7.5,温度为30 ℃,装液量为40%,摇床转速为100 r/min,发酵时间为24 h.在最佳培养基组成与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了3批,最终的1,3 PDO浓度平均值为23.2 g/L,甘油的摩尔转化率为70.2%,比优化前的60.5%提高了9.7%.  相似文献   

5.
从采自哈尔滨市污染水质的几十个淤泥样本中分离筛选出3株光合细菌。经鉴定均为红假单胞菌。对影响3株光合细菌生长的因素进行研究,试验表明:这三株光合细菌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pH为7,碳源浓度为3‰-4‰,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3天,光照强度〉400lx,接种量对其影响不大,这为菌株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自甘肃地区采摘的冬虫夏草子座和内核菌上经组织分离得到冬虫夏草菌,经形态学鉴定为中国被毛孢,利用该菌株进行液体发酵.结果表明:温度18℃、溶氧量160 r/min、接种量10%、pH自然;优化配方为:葡萄糖30 g/L、蚕蛹粉20 g/L、KH2PO4 1.0 g/L、MgSO4·7H2O 0.9 g/L,2 g/L(NH4)2SO4+0.1 g/L VB1,发酵8天可得菌丝体产率为17.36 g/L.  相似文献   

7.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具有乙醇耐受力高、发酵工艺成熟、生物安全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乙醇的生产。但其不能有效地利用木糖,不满足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本研究以实验室现有重组菌株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能够有效利用木糖的乙醇高产菌株ZLYRHZ7,并对其产醇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葡萄糖和木糖含量比为1∶4,酵母浸粉5 g·L~(-1)、磷酸氢二钾2.5 g·L~(-1)、硫酸镁0.25 g·L~(-1)、硫酸铵2.5 g·L~(-1)、氯化钙0.25 g·L~(-1),pH 5.0,采用针孔胶塞,200 r·min~(-1)发酵72 h时,乙醇产量达到最高,为25.48±0.23 g·L~(-1)。该研究结果为生物乙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菌株来源,有助于酵母菌株木糖代谢流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制胶废水作为营养物对类球形红细菌突变株A5产ALA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为80%制胶废水中添加终质量浓度为4 g/L的废糖蜜作碳源,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20 mL/100mL,在180r/min黑暗振荡培养24 h后加入终浓度为20 mmol/L的乙酰丙酸,再于100 r/min继续振荡培养24 h,ALA产量可达8.45 mg/L.  相似文献   

9.
以甘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间歇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生产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的甘油含量为40g/L,最适氮源为(NH4)2HPO4,用量为3g/L,pH 7.5,温度为30℃,装液量为40%,摇床转速为100r/min,发酵时间为24h.在最佳培养基组成与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了3批,最终的1,3-PDO浓度平均值为23.2g/L,甘油的摩尔转化率为70.2%,比优化前的60.5%提高了9.7%.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2,3-丁二醇高产菌株,采用两种诱变方法(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对阴沟肠杆菌SDM(E1)进行处理。经紫外诱变后筛选出菌株E2,其2,3-丁二醇产量为27.37 g·L~(-1),相比于出发菌株提高11.33%。采用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对E2进行化学诱变后,筛选出菌株E3,2,3-丁二醇产量为37.32 g·L~(-1),相比于菌株E2提高36.32%,相比于E1提高51.77%。以E3为出发菌株、玉米芯为底物进行同步糖化发酵效率的研究,确定玉米芯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温度80℃、时间2 h、碱浓度3%、固液比1∶3;纤维素酶解的初步条件为温度45℃、时间72 h、转速140 r·min~(-1);同步糖化发酵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0.3 g、初始pH 5.7~6.0、温度36℃、底物浓度100 g·L~(-1)(10%),发酵时间72 h,菌株E3的2,3-丁二醇产量可达到35.61 g·L~(-1)。本文研究结果为木质素同步糖化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提供了菌株材料,并为木质素为底物的同步糖化发酵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复合酵母连续发酵生产乙醇的工业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固定化复合酵母代替传统游离酵母进行玉米糖蜜双料连续发酵。结果表明:固定化复合酵母在耗糖能力,产乙醇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游离酵母细胞,且发酵周期明显短于游离细胞。尤其是固定化复合酵母对于玉米,糖密料的同时适用性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CS)和CuSO4为原料制备了CS—Cu(Ⅱ)催化剂,利用XRD、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分解H2O2的催化性能,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H2O2浓度、pH值、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是,温度为45℃,pH值=4,H2O2浓度为0.15mol/L,催化剂的用量为0.6g,4h内H2O2分解可达到90%.  相似文献   

13.
发现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 hydrochloride,CLB)对NaIO4氧化曙红Y(R)有显著的催化效应,首次建立了超灵敏催化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SS—RTP)测定痕量CLB的新方法.该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检出限为0.021zg spot^-1,对应浓度为5.2×10—20g ml^-1)与好的选择性(相对误差为±5时,共存离子(物)不干扰),用于猪毛样品中CLB残留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6-104%.  相似文献   

14.
在外重原子微扰剂Pb(Ac)2存在下,基于罗丹明6 G(Rhodamine 6G,简写为R)的SiO2纳米微球(简写为R-SiO2)在醋酸纤维素膜(ACM)上于λex/λem=482.38/648.59 nm处能发射强而稳定的室温燐光信号.由该发光微球标记的麦胚凝集素(Triticum vulgare lectin简称WGA),不仅仍能在ACM上与碱性磷酸酶(AP)发生定量的特异性亲和吸附反应,且亲和吸附反应产物能发射更强的室温燐光(RTP)信号,据此建立了R-SiO2纳米微球标记凝集素(WGA)亲和吸附(AA)固体基质室温燐光法(AA-SS-RTP)测定AP的一种新方法.本法的线性范围为1.00~360.00 ag AP spot^-1(样品体积0.4μL/斑,对应浓度2.50~900.00fg/ml)),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Ip=16.24+0.8856 m AP/ag spot^-1,r=0.9993.检出限为0.14ag spot^-1.分别对1.00和360.00 ag spot^-1 AP重复测定11次,RSD为3.9%和3.1.%.本方法灵敏、准确、精密度好,已成功用于人血清中AP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一类半线性椭圆方程组: {△u(x)+f1(u(x))g1(v(x))=0 x∈Ω △v(x)+f2(u(x))g2(v(x))=0 x∈Ω u(x)+v(x)=0 x∈aΩ 其中,Ω R^N是关于0的星形区域f1、f2、g1、g2:R→R+为非负函数.在一定条件下,它的非平凡解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新型生物菌肥对草莓产量、Vc含量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EM液体喷施(A)、绿康微液体喷施(B)、A50液体喷施(C)、A50粉末土壤施用(D)对草莓产量、Vc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这4种肥料对Vc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B>D>C>A;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A>C>B>D.且在本实验条件下,获得草莓优质高产的施肥方案为:施A量为1.960 ~2.0399 g/L,施B量为1.9155 ~2.0845 g/L,施C量为0.7135 ~0.7865g/L,施D量为1.421 ~1.578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研究莫氏兰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以正交实验优选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考察莫氏兰根微波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莫氏兰根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φ(EtOH)=75%、m(莫氏兰根)∶V(EtOH)=1∶50、温度60℃、时间40 min、微波功率700 W,总黄酮得率可达1.99%.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8.2μg/mL和181.4μg/mL.  相似文献   

18.
用醋酸酯淀粉和PV A为主要原料,在其他助剂的作用下,制备了淀粉基泡沫材料,研究表明:PV A含量为30份时,泡沫材料的密度最小为02.61 g/cm3,此时,泡沫材料的泡孔分布均匀。氢氧化镁含量在20份时泡沫材料的垂直燃烧达到了V -0级,并且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9.
以凹凸棒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材料光催化剂凹凸棒/TiO2,利用SEM、FI-IR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苯酚的光催化降解,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研究了凹凸棒载体粒度、凹凸棒掺杂量、紫外光照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凹凸棒粒度为0.077 mm,m凹凸棒/mTiO2质量比为5∶1时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效果最佳;紫外光照射对复合材料去除苯酚的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