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在语音、语法、语义诸方面都有表现,主要是词汇方面的模糊.本文力图对英语限定词通过语言变量和语言值以模糊集合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语词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杨郭婷 《科技信息》2012,(36):I0097-I0097
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流中的语言现象。数字/词的模糊语义生成了人类思维的模糊性。诗歌中,数字使用频率高且寓意深,解读数字模糊语义必须弄清数字的表义以及它运用于诗歌中的文化意象。本文运用模糊语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解析,探讨数字模糊语义生成的意象。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义的本质特征是"边界不明".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边界的模糊性与中心的明晰性;第二,相对性与可塑性;第三,双重性.语义的模糊性并不是一个消极的因素,恰恰相反,正是语义具有模糊性特征,语言才能更高效、精确地表情达意和描摹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模糊语言学发展的历程出发,以俞东明、何自然和李秋梅及其他学者在语用模糊性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尝试着从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根源、语用模糊的定义及其与语义模糊相区别三个方面,为许多学者对语用模糊作各种各样界定的现象作一个总结,还语用模糊在语言研究中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5.
孟春梅 《科技资讯》2007,(22):228-228
模糊现象广泛的存在于语言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可以借助于词语本身的模糊性、精确词语表达模糊含义、添加特定模糊语义词等手段来表达,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来分析可以运用模糊语义的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语用模糊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模糊语言学发展的历程出发,以俞东明、何自然和李秋梅及其他学者在语用模糊性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尝试着从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根源、语用模糊的定义及其与语义模糊相区别三个方面,为许多学者对语用模糊作各种各样界定的现象作一个总结,还语用模糊在语言研究中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7.
语义模糊是指语义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义不确定、界限不分明、亦此亦彼的性质,它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以及语言自身的原因,它具有绝对性、不确定性、交际性等特征。语义模糊性在语言表达和文学作品等方面中都有着极大的功能:增强表意的准确性、语言的灵活性和文学作品的模糊美等等。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语言是广告所采取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形式之一,因而模糊性在广告语言中同样存在,它借助于不确定语义的模糊词语和在特定语境下表达模糊语义的精确词语等方式,赋予并传达出广告语言的和谐美、朦胧美、含蓄美、意象美等美学特征,实现广告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义素分析法是将同属一个语义场的一些词放在一起,从意义上对这些词的义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所包含的义素.如果同一语义场内的几个义位之间的区别义素具有模糊性,那么这几个义位的语义无疑也具有模糊性.通过对比分析出不同义位之间的模糊义素,就可以发现这几个义位的模糊性之所在.这样我们就不会再笼统地说它们是模糊语言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英文为例,综合应用结构主义、符号学和关联理论分析语义模糊现象,找出了造成语义模糊现象的原因:语言符号本身的多元性(模糊性)以及认知主体的个体差异.文章指出,对于语义模糊性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态度:了解、避免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出发,用其典型性和家族相似性对语义模糊做出解释,论证了有些语义的模糊来自于客观世界的模糊。原型范畴为这种由客观世界的模糊导致语义模糊提供了解释的理论依据,而对由观念导致的语义模糊却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必然属性,英、汉语中都存在大量模糊语。在翻译中模糊语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优劣。杨必先生的《名利场》中译本是公认的译著精品,其中对模糊语言,包括模糊词语、模糊蕴含和模糊修辞的处理灵活多变,达旨传神。  相似文献   

13.
商务英语具有完整、准确、温和与稳健等特点,但另一方面,商务英语语用具有模糊性,其所遵循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可以或有必要使用模糊语言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The language of legal English is a kind of customary language,which includes some words,phrases and mode of expression with its unique styl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English is exact in its usage. But in some situations,vague expressions are found in legal English. This is written to probe into some linguistic aspects of legal documents: vagueness and ambiguity.  相似文献   

15.
人类认识世界的局限性和渐进性决定了人类所使用语言精确的相对性。人类认识自然的模糊过程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从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整体性与西方哲学思维的分析性可认识中国语言的相对模糊性和西方语言的相对精确性。有些词汇在汉语中是清楚的,但在英语中是模糊的;有些词汇在汉语中是模糊的,在英语中却是精确的;模糊思维决定了思维载体的语言的模糊性。从事物存在的两面和多面性认识语言的模糊性,从模糊数学的实用性认识语言的模糊性。语言模糊与精确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语言模糊与精确是相对的,语言是灰色的。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学的创立为诸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自然语言模糊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模糊语言的客观基础和心理因素的探求,对进一步提高语言模糊性研究层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比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模糊语言的客观性和心理因素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语言模糊性的研究层次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7.
论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语言学有关知识,辨证地分析了语言交际过程中准确表达和模糊表达的情况,并详细论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模糊性。本文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作为语言的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该准确则准确,该模糊则模糊。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确定性而言,英语字词语义具有不确定性。它主要表现为模糊、有歧义、含混等。情况十分复杂,界限十分模糊,易产生误解,尤其是表现在缺乏语境、没有上下文的句子里,若不提供背景信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听上去都是合情合理的。这给准确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就多义名词、同形异义名词以及单、复数名词的语义模糊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阐明模糊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英语中模糊表达法的主要分类,同时阐述了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认为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可使语言在交际中更为委婉、含蓄,而且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及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新词新义的大量出现并得到广泛运用是我国当前语言生活的一个突出现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新词新义是通过修辞方式产生的,比喻等修辞手法已成为新时期新词新义生成的一种充满活力的方式,且这一类新词新义在词义的构成上也具有明显的特征,即词义色彩鲜明,带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性和浓烈的形象感,有着典型的民族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