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作出了极富说服力的回答。其论述的主要精神是:历史结论和现实成就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有了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特殊的现实国情和旧有的世界格局决定.中国如果放弃社会主义转而搞资本主义只能是死路一条;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只有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是脚踏实地的坚持社会主义,而坚持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则是我们之所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深刻、最充分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学习马列主义关于东方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述,认识和理解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对于我们加深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的方法论是从具体到抽象,马克思、思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经典理论的逻辑构想和历史发生学预测,重合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英国是马、恩对社会主义构想的历史原型。马克思、恩格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有过不少原则性的论述,这些论述体现在马恩的许多著作中。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共产主义的第一阶…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维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重维度之间相互关联,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4.
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社会发展前景时提出了"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该理论对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都是建立在"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要始终坚定信念,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斗。  相似文献   

5.
<正> 列宁说过:“最勇敢的前进步骤是出现在早就组成一个理论部分的那个领域里,是出现在主要从甚至完全从理论上论证过的那个领域里。”(《列宁选集》第4卷第707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勇敢的前进步骤”,乃在于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邓小平文选》就是一部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光辉论著。一、运用把社会生活划分三个领域的基本原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论,把人类社会发展看做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  相似文献   

6.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概括为“旗帜论”、“道路论”、“党建论”与“发展论”,将它的基本特征归结为继承性、创新性、科学性与实践性。这种概括与归结基于以下考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以“旗帜论”、“道路论”是根本;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历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努力奋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经历了种种曲折,战胜了重重困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壮丽史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又断言“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两个著名论断是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前进的灯塔,其基本思想是认清当代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指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它的基本思想,要正确理解马克思这两个著名论断的科学内涵与内在联系,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其特定内涵,为理论形成发展和制度创新完善提供实践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道路拓展和理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三者共同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0.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巨大成就。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对这条道路充满自信,这份自信既不是我们的主观臆想,也不是外部力量的强迫,它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借鉴,中国人民探索实践后的主体认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之所以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已被历史实践所证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坚持中国道路的基础上遵循相应的社会视角、自然视角、科学视角和价值视角,并以此为根本指针来认清我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人民群众主体力量,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继而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透过20世纪末苏联意识形态领域泛起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可发掘其资本主义思潮的实质。其教训对当今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的最大理论贡献就是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统一,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思想。实现"三合一"的整合是实践和理论不断发展的结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给我们许多深刻的启迪:正确对待国情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关键;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都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不断取得胜利,根本在于我们党能够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始终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强调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是建国后几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一伟大理论成果的取得贯穿了楚国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任何社会都是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要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论面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的关系、扬弃与吸取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这一理论体系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建设和发展,它体现了我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境界。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就是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真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渊源;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根据;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郑重宣示。因此,我们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决抵制和反对其他一切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和倾向,又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