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海藻酸钙胶为载体,将糖蜜酒精酵母P396驯化株固定于2.5公升维型筛板生比反应器中,以甘蔗糖蜜为基质进行快速酒精连续发酵试验。证明该反应器能较好地解决CO_2滞留及CO_2与酒精对酵母发酵的抑制问题;探讨了该反应器连续发酵的动力学模型及发酵条件。发酵连续操作85天,平均产酒8.1×10~(-2)kg/L,平均生产能力1.5×10~(-2)kg/L·hr比游离细胞分批发酵效率提高17.4倍。  相似文献   

2.
以生木薯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37℃下酒精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生淀粉糖化酶用量为173.00U·g-1、pH值为4.60和发酵时间为68.90 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酒精体积分数可达到9.95%,与常温发酵相比,酒精体积分数降低1%,但发酵时间缩短39h;影响酒精发酵的3大主要因素为生淀粉糖化酶...  相似文献   

3.
适合能源甘蔗酒精发酵酵母生理及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蔗汁作为培养基,研究了酿酒酵母Y01的生理及酒精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发酵蔗汁产生酒精,蔗糖酶活性为237.84 μmol/min*mL.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 ℃,代时为1.8 h,最适发酵温度为32 ℃.可耐受体积分数为14%的酒精、质量分数为35%的糖.以质量分数为18%的甘蔗汁作为发酵培养基,发酵72 h后,发酵液中酒精体积分数可达10.63%.  相似文献   

4.
张穗生  陆琦  陈东  黄日波 《广西科学》2010,17(4):363-367
采用20L三联装发酵罐进行甘蔗糖蜜高浓度酒精发酵研究高产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MF1001菌株的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锤度为20°Bx的糖蜜对菌株生长和发酵均没影响,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pH值4.0的发酵效果明显优于pH值3.80,传代培养16代及不同的接种量对菌株的发酵没有影响。按目前甘蔗糖蜜酒精生产的发酵工艺,用锤度为20°Bx糖蜜培养基培养菌株,制备种子液,然后将种子液与锤度为55°Bx的糖蜜培养基1∶1混合进行发酵,发酵50h的醪液酒精含量达到了13.2%(V/V),60h达13.8%(V/V),72h达14.3%(V/V)。发酵结束时醪液可发酵残糖含量低至0.44%,发酵效率分别为理论值88.6%(50h)、94.3%(60h)和98.6%(72h)。该菌株有望用于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生产,提高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的醪液酒精含量。  相似文献   

5.
《几种新型发酵法简介(一)》刊发在本刊1996年第2期P37.本文是续篇。 五、真空发酵法 真空发酵最初是为了消除酒精发酵过程的终产物抑制而提出来的。虽说近年来对高浓度酒精发酵已有许多新成果,有人已可以使成熟发酵醪液的酒精浓度提高到18.9%,但通常的酒精发酵醪液的酒精浓度在4.7%~10%。而当酒精浓度大于2%时就会显示代谢终产物的反馈抑制;酒精浓度高于8%时,酵母就会停止繁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酿酒酵母高产菌株Ygxas-49木薯酒精产业化应用进行试验。【方法】先在200t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对该菌株的各个发酵指标进行评估,再将可行的方案进一步放大至年产12万t酒精生产线上进行生产稳定性试验,最后为考察该菌在产业化应用上的潜力,在200t发酵罐进行高浓度酒精发酵试验。【结果】200t发酵罐分批发酵结果表明:与生产对照菌株相比,酒度提高8.92%,发酵时间减少12h以上,其他发酵指标基本相同。采用该菌株生产酒精可以提高酒度,大大节约发酵时间,增加设备利用率,从而降低酒精生产成本。12万t酒精生产线稳定运行30d结果表明:与生产对照菌株相比,酒度提高5.35%,发酵时间减少10h以上,其他发酵指标基本相同。200t发酵罐高浓度酒精发酵结果:酒度为15.1%(V/V),发酵时间为56h,与目前文献报道最高生产水平(酒度13.5%,V/V;发酵时间69h)相比,酒度提高11.85%,发酵时间缩短13h。【结论】Ygxas-49菌株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各项工艺指标均显著优于国内目前最高水平,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五味子红色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和果酒酿造工艺进行五味子红色素分解试验,探讨五味子红色素在发酵食品加工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五味子红色素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过程中,红色素的分解率分别为78.36%,41.10%,18.74%,其分解率与发酵产生的乳酸质量浓度、酒精体积分数、醋酸质量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4,0.96,0.89,而在不同酸度的五味子果酒酿造过程中,其红色素的分解率为11.05%,明显低于红色素的酒精发酵过程,其分解率与酸度负相关(R2=0.97),因此证实适当提高酸度会增加五味子红色素的稳定性.五味子红色素在发酵食品加工中的稳定性研究对进一步优化五味子发酵食品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物质生产酒精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可溶性固形物组成,利用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或纤维素酶先将纤维素水解成可发酵性的糖,然后经微生物作用将其发酵成酒精。主要的工艺过程包括预处理、水解和发酵。  相似文献   

9.
将红薯叶、糯米粉碎, 按1:4的比例混合,加入3.5倍水调浆,用α-淀粉酶液化,再用黄曲霉、黑曲霉制成的麸曲进行糖化,加入酵母菌和醋酸菌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红薯叶保健醋.通过正交实验得出: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是pH 4.0,酒母用量0.3%,发酵时间5 d,红薯叶:糯米为1∶ 4;醋酸发酵最佳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4d,发酵温度 32℃,酒精度为7%.  相似文献   

10.
对采用固定化多菌种进行酒精和醋酸的双轮发酵生产保健红醋的工艺进行了研究 .第一轮发酵以德氏根霉、酿酒酵母与产香酵母共固定化细胞对大米原料进行糖化和酒精发酵 .试验结果表明 :根霉、酿酒酵母与产香酵母共固定化细胞的最佳菌种量配比为 4∶3∶2 ;固定化细胞粒子接入量为 10 % ;第一轮糖化及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为 30~ 33℃ ,发酵时间为 70h左右 .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酵母发酵废糖蜜生产酒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包埋与吸附固定化方法 ,采用不同的包埋剂和添加剂制备固定化细胞 ,发酵甘蔗废糖蜜生产酒精。试验表明 ,固定化细胞发酵糖蜜产酒精率高于游离细胞。其中海藻酸钠包埋法为一种较好固定方法 ,发酵 48h产酒率较游离细胞高出 8 72 %。添加剂Al2 O3 和麸皮的使用可使产酒率略有提高 ,并可改善凝胶珠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12.
以菊芋为原料利用固定化酶和细胞两步法发酵生产乙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以菊芋为原料,将酿酒酵母细胞与菊粉酶分别固定用两步法发酵生产乙醇的最适发酵条件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8℃,pH值为5.2,发酵液糖度为20%,反应器连续流动流速为42mL/min时,发酵速度最快,酒精转化率最高,在发酵28h时,酒精转化率达96.6%,发酵醪中乙醇含量达10.96%.  相似文献   

13.
在酒精生产中使用复合纤维素酶,将原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降解为可发酵性糖,从而提高酒精产率,增加经济效益.复合纤维素酶包括纤维素酶、β-淀粉酶、磷酸糊精酶等多种酶系,使用量1‰.以瓜干粉为原料,采用5批试验进行小试;以玉米为原料,采用糖化罐加入法和发酵罐加入法进行中试,同时做空白对照试验,结果取16个罐平均值.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素酶可提高出酒率1%左右,降低粮耗3%,缩短发酵时间10 h,中试以加入糖化罐为好,年产万吨酒精可增加经济效益愈80万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浓度清液发酵生产酒精的方法,淀粉质原料经液化后进行固液分离获得清液和固渣,清液加入糖化酶和酒母进行酒精发酵;固渣加水进行糖化处理,经再次固液分离获得舍糖洗料水和废渣,含糖洗料水用于配料或酒母培养和发酵,废渣可制成饲料和肥料或用于沼气发酵。液化醪获得的清液不易染菌且在发酵过程中不会产生高糖抑制,减少发酵副产物的产生,可明显降低设备磨损,提高发酵设备利用率及蒸馏效率。发酵结果显示,成熟醪酒度超过15.4%(v/v),残总糖可低于1.05%,废渣淀粉含量低于2.82%,淀粉利用率可达96.6%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由于酒精和发酵副产物对啤酒风味的影响,酿造具有普通啤酒风味特色、但酒精含量要比普通啤酒低得多低醇或无醇啤酒,这在实际生产上是相当困难的。尽管企图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有许多,但都属于限制发酵控制酒精的生成和发酵后去除酒精两种类型之一。最早的无醇啤酒型饮料,是将不发酵的麦芽汁经过滤与充二氧化碳而制成,但它常常比普  相似文献   

16.
革新与发明     
这是一项于1995年12月27日新公布的日本发明人申请的中国专利,提供一种流液固相酵母循环发酵制酒法.该方法实质上是使用一座设有液体循环管路和排气口的固相酵母流化床式反应器(如图),在此反应器中装填入固相酵母细胞和酿造原料后,可从反应器上部抽取部分培养液再从反应器下部泵回到反应器内,使之进行液体循环性培养.由于它便于随时排出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_2气体,因而可避免CO_2对酵母代谢活性的影响,避免因CO_2气体积聚而减少因相酵母与培养液接触面积和因CO_2气体的压力而导致酵母凝胶挤压粘结对培养液通路的阻塞.既克服了搅拌式反应器对固相酵母的机械破坏,也克服了填充式反应器氨基酸同化率低,酒液味道差的缺点,大大加快了发酵过程和原料中氨基酸的同化,在短期内即可酿制出口味香醇的成品酒.  相似文献   

17.
离子注入对苹果酒酵母菌的诱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野生型苹果酒酵母菌为出发菌株 ,利用离子注入对其进行诱变 .结果表明 ,对苹果酒酵母菌的最佳离子注入剂量为 8× 10 15/cm2 N+ ,此时致死率为 70 4 % 用此剂量诱变后的一些菌株菌落特征和形态发生了变化 .对菌株进行发酵试验比较 ,获得一株酒精产率较高的菌株 ,发酵至第十天时 ,酒精产率最高 ,可达到9 0 % (φ酒精) ,比出发菌株高出 10 7%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海藻酸钙固定化酵母应用于由甘薯及其它含固形物的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研制了笼架填充床生物反应器。结果表明,当该生物反应器用于一阶段发酵时,按糖醇转化率为93%,酒精浓度为7.8%(v/v)计算其乙醇生产能力(Productivity)为2.8g/1.h,是传统间歇发酵的2~3倍,当做为发酵器和细胞发生器进行转移发酵时,效率提高到4.3g/1.h。  相似文献   

19.
工业水解淀粉用于运动发酵单胞菌的酒精发酵,其结果与15%和20%葡萄糖的发酵结果相近似,酒精终浓度可达9%,发酵周期为70h,发酵过程中,以24-48h期间内产酒精速度最快,显示出水解淀粉用以替代葡萄糖进行运动发酵单胞菌酒精发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以谷类为原料用发酵、蒸馏的方法生产酒精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了适应不同原料和产品的特性,人们已经开发了各种发酵、蒸馏工艺.这些工艺基本上都是由三个工艺过程所构成,即包括粉碎、蒸煮、糖化和发酵的发酵过程;从发酵液中分离出酒精的分离过程;以及从蒸馏残液中回收有用物质的副产物回收过程.它们都有一道共同的必不可少的蒸煮工序,如用玉米等谷类物质为原料用发酵法生产酒精时,将原料粉碎物的悬浊液(以下称为醪)在糖化和发酵前要经140—180℃的高温高压处理,这是工业上获得较高酒精收率的重要步骤.然而这一工序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近年研究开发了低温蒸煮发酵工艺和无蒸煮发酵工艺,不仅节约了大量能源,节约了用水量,减少了设备,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流程,而且还能获得比传统工艺质量更好的产品.现将这两种新技术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