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成分-抗氧化关联模式探究洋蓟花苞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活性成分质量分数及抗氧化功能差异。分别采用水、70%甲醇、70%乙醇和70%丙酮萃取洋蓟花苞,通过对比各种萃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并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阳离子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评估其抗氧化活性,综合分析洋蓟花苞不同萃取物主要活性成分质量分数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0%乙醇洋蓟花苞萃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质量分数最大,为(9.14±0.12) mg/g和(13.46±0.42) mg/g; 70%甲醇萃取物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清除DPPH、ABTS+的IC50值分别为0.43 mg/mL和0.10 mg/mL,其萃取物还原力为0.5时对应的萃取物质量浓度(A0.5)为6.42 mg/m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多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与DPPH、ABTS+清除力呈极显著相关(P<0.01)。70%甲醇洋蓟花苞萃取物中含有丰富的多...  相似文献   

2.
以沙棘果为原料,乙醇溶液为主要溶剂,沙棘果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法,综合考察了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液(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4因素对沙棘果总黄酮的提取量影响.结果表明,沙棘果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提取时间34 min、提取温度77℃、提取液(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22.8∶1.在此工艺条件下沙棘果总黄酮得率为5.694 mg/g,与理论预测值5.770 mg/g的RSD值为1.33%,小于5%,模型拟合性良好.对制得的沙棘果总黄酮提取物粗品,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与羟自由基法,以同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作为阳性对照,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按清除DPPH自由基法得到的维生素C、沙棘果提取物的IC50值分别为0.13、2.32 mg/mL,按羟自由基法得到的IC50值分别为0.11、0.45 mg/mL,说明沙棘果总黄酮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3种蹄盖蕨科植物(多齿蹄盖蕨、中华蹄盖蕨、羽节蕨)为试材,研究了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3种蹄盖蕨科植物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在10.56 mg/g~28.80 mg/g之间,总酚酸的质量分数在22.68 mg/g~47.42 mg/g之间,均为羽节蕨含量最高;3种蹄盖蕨科的黄酮提取液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羽节蕨的抗氧化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协同双水相法探索锦灯笼宿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锦灯笼宿萼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对DPPH·和·OH的清除率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微波协同双水相提取锦灯笼宿萼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正丙醇-水比为0.7、微波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50,硫酸铵质量浓度为0.35 g/mL,微波功率为400 W;锦灯笼宿萼总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随提取液总黄酮质量浓度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说明优化的微波协同双水相提取锦灯笼宿萼总黄酮的工艺比较稳定,锦灯笼宿萼总黄酮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桑叶固体双向发酵过程中水溶性酚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应用三氯化铝比色法、Folin-酚法测定桑叶固体双向发酵物中水溶性总黄酮及总酚酸含量,并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铁还原能力3 个指标,评价桑叶固体双向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桑叶固体双向发酵物中水溶性总黄酮、总酚酸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发酵14 d 水溶性黄酮质量分数最多为2.16 mg/g,20 d 水溶性总酚酸质量分数最多为1.48 mg/g。对于体外3 个抗氧化指标而言,整体表现为:14 d>7 d>11 d>20 d>40 d 。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制了一种瓜蒌皮饮料(TPB),分析其功效成分,并研究在储藏期间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TPB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总酚及总黄酮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58g/L、43.27μg/mL、96.90μg GAE/mL和21.00mg/L,共含有14种氨基酸,其中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及天冬氨酸的浓度较高;在60d储藏期间,其抗氧化活性逐渐降低,储藏期结束后其DPPH·清除率、ABTS·清除率及亚铁还原能力分别降至28.40%、35.21%、1.07mmol AAE/mL,高于金银花醇饮料的抗氧化能力。由此可见,瓜蒌皮饮料储藏60d后仍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说明瓜蒌皮饮料是一种功效成分丰富的饮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4种干燥方式对山楂总黄酮、总有机酸、维生素C和色泽的影响,考察山楂适宜的干燥加工方式。以金丝桃苷为标准品,采用比色法测定4种干燥方式山楂中总黄酮的含量;以酚酞为指示剂,采用酸碱滴定法,测4种干燥方式山楂中总有机酸含量;用2,6 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4种干燥方式处理山楂中维生素C的含量;用色差仪测定4种干燥方式山楂粉的颜色数据。结果显示,4种干燥方式山楂中总有机酸、总黄酮、维生素C含量差异显著。冷冻干燥处理的样品总有机酸、维生素C含量最高,分别为133.25 mg/g和0.322 4 mg/g;自然干燥最低,分别为94.55 mg/g和0.163 1 mg/g。总黄酮以微波干燥样品含量最高,自然干燥样品含量最低,分别为42.26 mg/g和32.25 mg/g。在色泽方面,真空冷冻干燥的山楂色泽最好。真空冷冻干燥在最大程度保留维生素C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减少了总黄酮的损失,且表现出最理想的色泽。  相似文献   

8.
薜荔果实乙醇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体积分数(20%~95%)乙醇为溶剂,室温下经超声波辅助浸提,获得薜荔果实乙醇提取液.分别采用还原力法、DPPH法、TEAC法和FRAP法评估了不同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并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了提取液中总酚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获得的薜荔果实提取液表现出不同的还原力,清除DPPH*、ABTS*+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不同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80%,95%,60%,40%,20%,其中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提取液的还原力、清除自由基及总抗氧化能力最强,在700 nm处吸光值为1.04,清除DPPH*半清除率质量浓度为 2.20 mg*mL-1,TEAC值为2.36,FRAP值为157.1,此结果与其提取液中总酚的质量分数(2.50%)最高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干制脱水加工被广泛应用于农副产品的保藏和精深加工,但是干制加工会影响产品活性物质的含量,导致其生物活性发生改变。为了研究微波真空干制功率对荷叶酚类物质的影响,比较了300,400,500W等不同微波功率真空干制及热风干燥、日晒条件下,荷叶酚类物质含量变化;采用DPPH和FRAP方法比较不同微波功率产品的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荷叶经微波真空干制加工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热风干燥法显著提高,分别是后者的1.79和1.76倍;荷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微波真空干制荷叶清除DPPH·活性优于热风干燥方式,300,400,500W微波功率干制荷叶清除DPPH· IC50值分别是62.52,49.31,43.59μg/mL;微波功率500W干制荷叶提取物FRAP抗氧化活性分别是日晒荷叶和热风干燥荷叶的3.18和1.82倍。抗氧化活性指标与酚类物质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荷叶总黄酮含量与FRAP和DPPH为极显著相关,表明微波真空干制能够显著影响荷叶酚类物质含量,进而增强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不同温度干燥处理对补血草根中总酚质量分数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总酚质量分数的测定采用Folin-酚比色法,抗氧化能力的检测分别采用DPPH法、TEAC法和FRAP法.结果表明,经50~80℃温度范围内干燥处理后,补血草根总酚质量分数、清除DPPH.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均随之逐渐提高,当θ=70℃或80℃处理时达最大(ω(总酚)=7.34%、ρSC50=0.68 mg·mL-1、cTEAC=0.92 mmol·g-1和cFRAP=0.25 mmol·g-1),而当θ≥90℃时,则显著下降;此外,θ=70℃处理后的补血草根,其总酚及其抗氧化能力与晒干处理的样品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与冻干处理的差异则不完全一致.统计分析显示,经不同温度干燥处理后,补血草根中总酚的质量分数与其抗氧化能力间有极显著相关性(R2>0.91).可见,不同温度干燥处理对补血草根总酚质量分数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显著,提示新鲜的补血草根经适当的干燥处理可提高其总酚质量分数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吕洪财  肖苏尧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862-5864,5868
桉叶中多酚含量丰富,是一类具有开发价值的天然活性物质。对国内多个品种桉叶的多酚含量进行比较,为桉叶多酚的开发利用进行资源筛选。选择了四川、广西、湛江和广州的主要桉树品种,15种桉叶进行桉叶多酚提取和抗氧化活性筛选,其中湛江广林9号、广林29号以及广西广林9号的桉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其它品种,可作为桉叶多酚提取原料。另外对桉叶的干燥处理方法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阴干的桉叶多酚含量高,抗氧化活性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龙眼品种资源中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差异,选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龙眼资源圃的24个龙眼品种,分析其果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物质的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总抗氧化能力、FRAP抗氧化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四种不同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同龙眼品种果肉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ABTS、FRAP、ORAC四种不同方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的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呈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不同品种龙眼果肉的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分别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和ORAC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而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采用快速聚类法将24个不同品种的龙眼聚成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的三大群类。不同品种龙眼果肉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酚类物质是龙眼果肉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在龙眼果肉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其中结合态平均占总酚含量的17.45%。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开发宁夏枸杞叶资源,研究宁夏枸杞叶抗氧化活性部位中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关系.以乙醇做提取溶剂,再以不同极性溶剂对醇提液进一步萃取分离;并用DPPH法(DPPH.)测定不同极性萃取部分的抗氧化能力,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极性萃取部分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除石油醚萃取部位外,其他各萃取部分在一定质量浓度时,对DPPH自由基(DPPH.)清除率均达到90%,且与总黄酮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其中,正丁醇萃取部分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达到77.32mg/g,其清除自由基ρ(SC50)=0.048 3mg/mL,活性与维生素C相当.可为枸杞叶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苹果酒抑制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苹果酒对自由基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苹果酒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抑制作用,还原力的测定采用Fe3 还原法。结果苹果酒中的酚酸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除羟基自由基外),其中酚酸含量较高的雪儿苹果干酒、雪儿苹果果酒和英国B lACKTHORN抗氧化能力较强。结论苹果酒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天然居群青钱柳叶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青钱柳是一种集药用、材用、观赏价值于一体的多功能树种,目前市场上多用其叶制成具有保健功效的保健茶。筛选出以药用保健为目的、用于制茶的优良青钱柳种源,以更好地发挥青钱柳叶的保健功效。【方法】采用水提方法,研究33个天然居群青钱柳叶的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并分析各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青钱柳叶水提物的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居群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其中,总黄酮含量范围为6.79~20.91 mg/g,总三萜含量范围为15.67~44.63 mg/g,总多酚含量范围为10.53~33.04 mg/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为0~5时,可将青钱柳33个天然居群的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分别分为3、4和3大类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青钱柳叶中这3类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呈极显著相关。【结论】安徽绩溪(S2)、贵州石阡(S15)、湖北鹤峰(S19)、湖北五峰(S20)为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及抗氧化能力较强的优良药用保健青钱柳居群。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 (Thunb) Sw.)和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Gmel.) Fee)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Fe的还原力.结果表明:1)阴地蕨和银粉背蕨乙醇提取物样品中总黄酮质量分数在4. 2~41. 2 mg·g~(-1)之间,总酚质量分数在3. 9~16. 4 mg·g~(-1)之间,两者地上部分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高于地下部分的,阴地蕨与银粉背蕨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2)阴地蕨和银粉背蕨的乙醇提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且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存在浓度依赖.  相似文献   

17.
油梨不同部位总酚含量、抗氧化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不同部位(果皮、果肉、果核、叶子)50%(V/V)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抗氧化及抗菌活性,并分析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福林酚(Folin-Ciocaltea)法测定总酚含量,DPPH·(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SPSS 19.0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纸片法测定抗菌活性。【结果】油梨果皮的总酚含量最高,果核和叶子次之,果肉的最低。果皮、果核和叶子均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果肉的则相对较弱。4个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其所含的总酚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值达0.983,即抗氧化能力随总酚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油梨皮和核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抗菌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没有抑菌作用。【结论】油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一定的抗菌活性,为更好地综合开发和利用油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铝盐显色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在5 - 8%;狭顶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多(8.24%),暗鳞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低(5.01%);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黄酮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活性(铁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 清除活性)呈正相关. 为鳞毛蕨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