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泰西纳(Tessina)滑坡区地质资料,利用一系列多时段航空摄影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其定性分析,论述了泰西纳滑坡自1954~1995年滑坡演化特点及其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SPOT-5卫星遥感影像具有空间宏观性,实时性强,覆盖面广,分辨率高并具有多时相,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已广泛地应用于煤田地质、矿区环境调查、水工地质调查、灾害地质等地学领域以及农业、国防、环境保护、林业、测绘、城市区域规划等领域。本文依据SPOT5遥感数据的光谱特性,探讨SPOT-5遥感数据的正射校正、波段组合、融合处理以及色彩调整等方面的处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多源数据在西藏多龙矿集区找矿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利用ASD光谱仪对多龙矿集区蚀变岩石进行波谱测试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利用ASTER数据提取了多龙矿集区的遥感蚀变信息;其次,选用ETM+数据对该区进行了地质解译,最后,把地球化学数据和遥感蚀变信息、遥感地质解译信息进行综合圈定了找矿靶区.通过多源数据综合研究认为:1)遥感蚀变信息整体呈近东西向和南北向分布,与主构造方向一致,且多龙矿集区的形成与断层发育密切相关;2)通过Cu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和遥感蚀变信息、地质解译信息综合圈定的找矿靶区,经过野外实践验证表明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因此,以岩矿波谱测试为基础,综合遥感蚀变信息、地质解译信息和地球化学等多源数据的找矿方法具有快速、经济、高效的效果,尤其在西藏这种气候恶劣、生态背景脆弱的地区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地形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本文以杭州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多时相TM/ETM+影像进行分类得到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研究区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DEM数据,分别分析了高程、坡度和坡向三种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关系,研究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在高程和坡度联合影响下的分布指数特征,确定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高程—坡度优势分布组合以及优势分布区域.此外,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在各地形因子级别下的数量和结构差异量,提取了各级地形因子下的主导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分析发现一些类型的分布特征导致了相应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消除遥感数据时相差异的影响,在土壤湿度监测指数(SMMI)和尺度化归一化植被指数S-NDVI 的基础上,构建了尺度化土壤湿度监测指数S-SMMI。利用1989-2013 年神东矿区多时相TM/ETM+/OLI 及HJ-CCD 影像band3、band4 反射率数据,监测分析了神东矿区25 年来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其与地表高程、NDVI 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神东矿区25 年来土壤湿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与矿区植被的改善成呈相关;土壤湿度和NDVI 的分布均受到了区域地形的影响,低高程区的土壤湿度与NDVI 对高程变化更为敏感;与土壤湿度为16%~32%时的NDVI 变化相比,土壤湿度小于15%时NDVI 变化更为敏感;而且,地势低洼处的人类活动对NDVI 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结合径流小区实测数据、DEM数据、月降雨量数据、土壤类型矢量数据和数字地形图等多源数据,推导出长汀县C因子模型,并结合USLE方程,对研究区1994-2003年近10年水土流失变化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研究区水土流失率下降了9.8%,水土流失的"重灾区"主要位于长汀县中部和东南部,距汀江干流较近;这些区域的海拔在300~400 m的范围,是研究区内地势较平缓、有利于人类活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基于贝叶斯克里金的地下空间多源数据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贝叶斯克里金方法集成钻孔数据与地震解译数据估计地质层面的高程.将线性贝叶斯理论运用于克里金估计,把用于空间估计的数据分为2类,即把钻孔数据视为硬数据,把数据不确性较大的地震解译数据视为软数据,构建了一个考虑贝叶斯方法的地统计模型,用区域性变量理论研究这2类数据的空间变化特征.通过对某煤矿煤层表面高程的估计以及与普通克里金方法的估计值与误差的比较证明了贝叶斯克里金法能较好地考虑地质剖面和地震解译数据的不确定性,在地质层面高程的估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一种可行的考虑数据全局不确定性的多源数据集成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多时相遥感数据获取的对玉米涝灾的空间分布和程度进行快速大范围提取,可为确定农作物的受灾范围、作物受损评估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获取受涝玉米区灾前、灾中、灾后的高分一号影像,结合多时相的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变化分析,设置合适的阈值,用决策树的方法获取玉米受涝范围。根据拔节期玉米受涝前后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特征,提出一种利用综合多时相NDVI差值的指数ST|ΔD|来监测玉米受涝程度。根据实际野外采样点验证及产量测点分析,受涝范围的提取精度达到87%,受涝程度划分精度最高达到82%。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时相TM影像分析贵州惠水喀斯特地区植被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变化分析是多时相遥感影像主要应用领域.本文利用多时相TM影像对惠水典型喀斯特地区地表植被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证明:①用不同时相的NDVI影像进行彩色合成可以直观地反映地表植被的变化;②利用不同时相NDVI影像进行NDVI值分级可以定量地反映区域表植被的变化情况;③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喀斯特地区环境质量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海岛监测和识别,但应用于海岛整治修复方面较少,针对这种问题,作者以福清市北青屿为例,探索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分析海岛开发前后资源环境变化情况,指导海岛整治修复。最终,为我国类似情况的海岛整治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12日海地Mw 7.0级地震触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本文应用二元统计分析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开展海地地震区滑坡危险性区划研究,并对结果合理性及模型预测功能进行检验。地震前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目视解译结果表明,海地地震触发了30828处滑坡。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曲率、与水系距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与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沿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8个地震滑坡影响因子进行海地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将这30828处滑坡随机分为训练样本与预测样本两类,分别进行模型的建立与测试,训练样本包括滑坡总数的70%(21579处滑坡,覆盖面积为11.18km2);预测样本包括滑坡总数的30%(9249处滑坡,覆盖面积为4.56km2)。基于滑坡训练样本、8个滑坡影响因子、权重系数模型(二元统计方法模型)和GIS技术,构建了滑坡危险性概率分布图。结果合理性检验表明了模型的正确率为84.966%,预测率为84.547%,两者都表明了实际滑坡位置与滑坡危险性结果图具有良好一致性。按照滑坡危险性索引值的大小,将研究区分为非常高、高、中等、低、非常低5类。本文证明了在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中,权重系数模型作为一种二元统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建模与预测能力,可为海地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滑坡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滑坡易发性评价大多只采用单一模型进行研究,而单一模型存在缺陷,如只采用信息量模型则不能反映各因子对滑坡发生的权重。通过将两个模型进行耦合分析可以很好地发挥各模型的优点和弥补各模型的不足,从而达到模型优化的目的。针对滑坡易发性常用的信息量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提出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以江西省宁都地区为例,获取研究区共297个滑坡,提取高程、坡向、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地形起伏度、距水系距离、岩性、植被覆盖率、地表建筑物指数共10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再分别采用上述3个模型开展易发性评价,最后采用预测率曲线(the prediction rate curve, ROC)评价各模型精度。结果表明: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预测率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rea under ROC, AUC)值分别为0.838、0.864和0.876,可见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评价精度更高,建模更为合理。研究区内滑坡主要沿水系两侧分布,高程和岩性对滑坡的发生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plor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model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R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The Lenggu region(China) was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 At first, a landslide inventory map was compiled using data from existing geology reports, satellite imagery, and coupling with field observations. Subsequently, three models were built to map th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using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 fuzzy logic(FL) and certainty factors(CF). The resulting models were validated and compared using areas under the curve(AUC). The AUC plot estim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hree models are promising methods for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Among the three methods, CF model has highest prediction accuracy than the other two models. Similarly, the outcome of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streams, faults, slope and elevation are the main conditioning factors of landslides. Especially, the erosion of streams plays a key role of the landslide occurrence. Thes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s, to some extent, reflect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s in alpine-canyon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and can be used for land planning and hazard risk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4.
安康市汉滨区地质环境脆弱,滑坡频发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针对该区域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防治的有效措施。自适应提升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新颖的集成学习方法被应用至国内外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中,但基于两者的混合模型在滑坡易发性中的应用研究尚未开展。为对比混合模型与单一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精度,本文根据地质灾害详查资料圈定509处滑坡,结合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年均降雨量、地层岩性等13类因子进行评价。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表明,同单一模型相比,混合模型的训练集正确率和验证集预测率均为最高;混合模型的高易发区滑坡密度达到1.94,高于随机森林(1.86)和自适应提升模型(1.68);通过区内三处历史滑坡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区划结果与滑坡分布相吻合,说明自适应提升-随机森林混合模型可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的新方法,其区划结果可为滑坡防治与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滑坡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滑坡预测中的应用,以湖北省秭归县新滩滑坡为例,以A3点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灰色预测法、Verhulst模型预测法以及协同预测法的变权组合预测方法,对新滩滑坡部分监测点位移进行了建模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利用变权组合预测方法,比单纯运用某一种预测方法,预测精度更高,误差平方和最多相差10.408,最少相差0.184。该方法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6.
0IntroductionThe Panxi Area is situated at the Valley ofJialing River with rich products and hugedeveloping potentials,anditis ani mportant ecolo-gy barrier of maintain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able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even that ofthe whole China[1].At the same ti me,the PanxiAreais an ecology frail area,andits one of obvi-ous expressionsis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2,3].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4],there are5148debris flows with drainage area above0.…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使用电子计算机,对遥感图象之间、遥感图象与非遥感图象之间,进行数字图象拟合处理,用于铁路滑坡病害动态变化、滑坡分布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滑坡面积大小和动态变化范围测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其中滑坡灾害尤为常见,因此有效地管理各种滑坡信息对于滑坡预测与评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传统数据库不能管理空间数据的局限性,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有利于对滑坡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管理.从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内容、建库技术路线以及数据库功能4方面介绍了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三峡库区滑坡空间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手段已从最原始的人工巡查、单点监测发展到目前的高精度面域非接触式的遥感监测,并逐渐得到普遍应用。首先对原始监测手段及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然后利用高精度光学影像结合升、降轨道Sentinel-1A雷达影像,对金沙江昌波乡至羊拉乡之间滑坡隐患进行解译和编录,结果表明该区域存在滑坡隐患34处,其中具有堵江风险的滑坡隐患22处,对居民生命财产直接造成损失的滑坡隐患4处,并利用时序曲线分析了研究区在内外动力(地震、降雨)作用下变形特征,验证了遥感手段在滑坡隐患识别中的便捷性和先进性。最后针对遥感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瓶颈,创新性地提出了滑坡灾害遥感识别的发展框架,对遥感技术在滑坡识别方面的发展方向具有长期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印边界附近帕里河上的滑坡灾害遥感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年6月22日中印界河-西藏帕里河右岸发生滑坡,滑坡堵塞帕里河形成堰塞湖,随后堰塞湖坝体溃决,下泄洪水对下游的中国境内和境外印度村庄造成一定损失。“西藏帕里河滑坡遥感调查”项目组采用高中分辨率相结合的6种类型共13个时相的卫星数据,以滑坡地学原理为基础,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定位技术集成的数字滑坡技术对帕里河滑坡灾害进行调查与监测。查明灾害性质为中型快速滑坡,遥感监测表明滑坡整体已滑入河中,该部分斜坡暂时稳定,仅右上侧有少量滑落。查明堰塞湖所在湖盆原为帕里河流经的、逐渐萎缩的高原湖盆,遥感监测了其形成堰塞湖直至溃决的过程。分析表明帕里河如再次堵江溃决,可能受灾的是下游我国境内的卡拉村及楚鲁松杰村,也会在印度造成一定危害。下游村民防灾应以避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