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热力学原理是讨论物质溶解度的有效方法之一,运用热力学原理对一定条件下卤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解释,分析了引起卤化根在水中溶解度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说明使卤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度由氟化银到碘化银依次减小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离子极化,而是卤素离子水化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升温法测定了对硝基苯胺、对苯二酚及苯甲酰胺在水中的溶解度,并根据所测数据给出了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经验回归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Fe(OH)s(s)在水中的溶解度的计算,给出了难溶金属氢氧化物M(OH)s(s)在水中的溶解度的一般求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光度法,通过固-液平衡装置测定了从288.15 K到313.15 K温度下银杏酸C15:1在水中的溶解度,并分别应用Apelblat模型及理想溶液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关联,总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50%和2.44%.结果表明:银杏酸C15:1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解度的理想溶液模型和Apelblat模型在文中的研究温度和溶解度范围内是适用的,而Apelblat模型的模拟结果要优于理想溶液模型的模拟结果,其溶解度关联值与试验值比较吻合.通过van't Hoff方程计算出银杏酸C15:1在水中的溶解焓和溶解熵均为正值,表明银杏酸C15:1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5.
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WS)及正辛醇/水分配系数(P),是影响其由体外进入体内血液循环的两个重要物理化学参数.本文用溶解度平衡曲线法和振荡法,测得醋酸泼尼松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8±0.2mg/l(25℃),其在正辛醇/水中的分配系数P为3.29±0.06.  相似文献   

6.
采用PVT法,在高压条件下测定了CO2在大庆原油和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并计算了饱和CO2油、水相的密度和膨胀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CO2在原油和地层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饱和CO2油、水相的密度随CO2溶解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饱和CO2液相的膨胀系数受实验压力和CO2溶解度的影响较大,受液相组成的影响很小.实验还测定了CO2在不同油水体积比混合物中的溶解度,发现恒定温度下CO2在油水混合物中的溶解度只与压力和液相组成有关,而不受其他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热力学原理论证了在一定的相同条件下磷酸钙、磷酸氢钙与磷酸二氢钙在水中的溶解度依次增大,进一步说明了热力学原理是讨论物质溶解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钙芒硝岩盐水溶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常温和30℃时,对其在水中的溶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室温静溶时试件很快破碎,溶液浓度上升比较快,在30℃水中不易破碎,原因在于CaSO4在水中溶解度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反而降低,溶解出来的CaSO4容易附着在矿物表面,阻止矿物的溶解。同时得出钙芒硝在水中溶解特性曲线以及溶解速率和溶解速度方程,以此来指导钙芒硝岩盐矿和其他呵溶性矿物的水溶开采。  相似文献   

9.
以PVP作为载体,利用旋转蒸发法制备了大豆素固体分散体,通过XRD对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考察了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素与PVP形成固体分散体后,以无定型的形式高度分散在PVP载体中,大豆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提高;当大豆素与PVP的质量比为1:1时,固体分散体中大豆素在水中溶解度与...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弄清煤层气贮层中地下水溶解煤层气的特征与规律,利用试验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温度和压力对水溶解煤层气特征的影响,并以采集到的阜新矿务局王营矿地下水和煤层气样品为例,研究了煤层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得出了水对甲烷的溶解度与温度成负相关关系,与压力成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总结了王营矿水溶气的特点。测试结果表明,王营矿区煤层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一般的水溶气的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高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溶解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得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在碳酸氢钠型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对两种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及地层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层水中的溶解机制不同,导致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值随温度、压力条件的变化具有不同的演变特征;综合前人低温(小于90℃)测试的溶解度数据,可将甲烷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演变关系划分为缓慢递减(0~80℃)、快速递增(80~150℃)和缓慢递增(大于150℃)3个阶段;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压力升高而逐渐增大,其溶解与析离能力受压力影响更为明显;实际地层中,两种气体间溶解度的差异演变影响了天然气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Inthepetrochemicalindustry,aromatichydrocarbonslikebenzene,tolueneandxyleneareextractedfromreformednaphthasandpyr...  相似文献   

13.
木糖醇结晶的热力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激光法测定了木糖醇在纯水、乙醇和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在水中的超溶解度数据,确定了木糖醇水溶液的结晶介稳区,并考察了温度和溶剂组成对它们的影响,同时测定了木糖醇悬浮液的黏度以及木糖醇晶体的熔点和熔化焓.研究表明,木糖醇在纯水、乙醇以及不同配比的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下降.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木糖醇的溶解度亦明显下降.这为木糖醇工业结晶装置及生产线的设计、工程放大和工业结晶生产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L-谷氨酸对L-苯丙氨酸热力学的影响,并应用常用的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L-谷氨酸的加入增大了L-苯丙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考察了L-谷氨酸对L-苯丙氨酸晶型转化过程的影响,L-谷氨酸的加入可抑制其晶型转化。同时,应用Langmuir模型对晶型转化数据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良好,可用于相关数据预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煤层气贮层中地下水溶解煤层气的特征与规律。利用试验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温度和压力对水溶解煤层气特征的影响,并以采集到的阜新矿务局王营矿地下水和煤层气样品为例,研究了煤层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得出了水对甲烷的溶解度与温度成负相关关系.与压力成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总结了王营矿水溶气的特点。测试结果表明,王营矿区煤层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一般的水溶气的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考察H2S、CO2等酸性气体在液体介质中的溶解度对同区块不同井或同井不同井段油套管腐蚀、开裂及氢脆等环境断裂情况的影响,基于模拟油气井环境下CO2溶解度的测试装置,开展CO2在不同温度、压力及矿化度下的溶解度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从温度、压力及矿化度3个方面对CO2溶解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CO2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及矿化度之间的相关性,基于试验数据及改进的P-R状态方程,采用逸度系数模型与混合规则相结合的方法,拟合分析预测结果与模型中二元交互作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二元交互作用参数,修正完善CO2在地层水中溶解度的预测模型,计算CO2-地层水体系在实验温度(303.15~363.15 K)、压力(5~30 MPa)及矿化度(0~0.7 mol/kg)条件下的相平衡数据。结果表明CO2溶解度随压力变化存在转变压力(本文实验条件下的转变压力为15 MPa),在转变压力以下,CO2溶解度随压力增加更快;温度为CO2溶解度的主控因素,压力次之,矿化度最小;CO2溶解过程受温度、压力及矿化度3种因素的混合控制,其溶解度变化趋势主要依赖于CO2气体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溶解速度和逃逸速度;优化的预测模型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加入去离子水和单独使用乙二醇、丙三醇配制成液体染料,在室温下测试它们的吸光度和最大吸收波长,从而了解这两种有机溶剂单独使用时对染料溶解度的影响,并尝试把乙二醇、丙三醇和乙醇混合使用,找出一个使染料溶解度达到最大的配方.实验结果表明混合使用乙二醇、丙三醇和乙醇对提高染料溶解度的效果最好.配方:黄色染料1 g.去离子水30 mL.乙二醇6 mL,丙三醇3 mL,乙醇6 mL.  相似文献   

18.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醇或醇/水混合物为分散介质,用分散共聚合方法制备了微米级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功能单体用量、介质的溶解度参数、分散剂用量及温度对共聚反应速率、转化率、共聚物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单体用量增加,聚合速率变慢,粒径增大;介质的溶解度参数增大,聚合速率增大,转化率提高,粒径减小;分散剂用量增大,聚合速率及转化率的变化不大,粒径减小;反应温度升高,聚合速率和转化率提高,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19.
十八胺/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主体,十八胺(ODA)为客体,采用研磨法制备了具有超分子结构的ODA/HP-β-CD包合物。考察了研磨时间、主客体物质的量比及包合温度对包合率的影响,确定了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研磨时间15min,主客体物质的量比2:1,热处理温度75℃。1H NMR和XRD衍射结果表明,ODA成功包合入HP-β-CD空腔中。通过相溶解度法研究了HP-β-CD在水中对ODA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HP-β-CD在水中对ODA增溶效果显著;经计算确定其包合常数为7877.69L/mol,形成的包合物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