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HFOV组18例,常频组15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氧合参数、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及X片变化。结果HFOV组治疗6h后通气氧合情况明显好转,OI下降至(7.67±3.36)(P〈0.05),PaO2升高至(77.66±16.65)mmHg(P〈0.05),PaCO2下降至(41.02±4.30)mmHg(P〈0.05);治疗24h后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明显降低,气胸吸收时间(54.06±24.04)h;与常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治疗新生儿气漏氧合改善更快,短时间内氧浓度及OI下降更快,气漏吸收更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方法:18例出现气胸的新生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小时后PaCO由10.10±3.20kPa下降至5.70±0.80kPa(p<0.05),PaO由5.60±1.10kPa上升至7.20±1.60kPa(p<0.05),24小时后PaO为9.30±2.00(p<0.01),并且FiO和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等均逐渐下降。经HFOV并闭式引流治疗,18气胸患儿14例完全治愈,3例放弃治疗,1例双侧气胸患儿无效。讨论:HFOV对治疗新生儿气胸并呼吸衰竭十分有效,且安全性好,比常频机械通气(CMV)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符合无创机械通气条件60例,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6h后的呼吸、心率、PaO2、Pa02/FI02;上机时间、生存率以及x线胸片对比。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窘迫症状缓解,Pa02、氧合指数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明显下降,呼吸困难减轻,比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上机时间(6±4)d,胸部x线胸片示病灶明显吸收46例,其中8例因治疗效果欠佳改用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7例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结论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应用无创通气,可以迅速纠正缺氧,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中间综合征(IMS)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经过,提出其治疗经验。结果32例IMS患者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29例存活,放弃1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识别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发生,并尽快采用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呼气未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急性肺水肿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PEEP(3~8cmH_2O)机械通气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压(BP)、呼吸(R)、心率(HR)、氧饱和度(SaO_2)等动脉血气指标及胸片变化,同时与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经PEEP机械通气治疗0.5~1h后,29例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氧饱和度上升,血气指标好转,心功能改善,仅一例无效死亡。总有效率96.67%。结论:呼气末正压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水肿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急性肺水胖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急性肺水肿基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PEEP(3—8cmH2O)机械通气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压(BP)、呼吸(R)、心率(HR)、氧饱和度(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及胸片变化,同时与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经PEEP机械通气治疗0.5—1h后,29例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氧饱和度上升,血气指标好转,心功能改善,仅一例无效死亡。总有效率96.67%。结论:呼气末正压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水胖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不同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38例次)急性左心衰病人分3组,I组18例次采用高尖喷射呼吸机(HFJV),II组10例采用双相气道内正压呼吸机(BiPAP),Ⅲ组10例次采用紧急气管插管接纽帮100 Ei型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同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结果:I组14例抢救成功,有4例需改用Ⅲ组方式进行,Ⅱ组有7例抢救成功,1例在进行BiPAP治疗突然出现心跳骤停,经I期心肺复苏失败死亡,有2例需改用Ⅲ组组方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Ⅲ组经治疗有5例临床治愈,另5例动脉血气分析均有改善,但因原发病严重,其中有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组共有6例死亡,病死率为18.77%,非心源性的急性左心衰全部抢救成功,结论:根据不同临床情况采用不同方式的机械通气治疗,能及时有效缓解急性左心室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呼吸功能障碍,有利于心衰改善,是抢救急性左心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呼吸机环路内给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7例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在其它治疗基础上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A组39例采用呼吸机环路内给氧,B组38例采用常规氧源供氧,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衰竭改善情况、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身症状及动脉血气均改善明显,血气主要指标pH值、Pa(h、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VALI。结论呼吸机环路内给氧疗效肯定,出现VALI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小,可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权宜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鼻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98例被随机分为HFJV组和对照组,HFJV组(48例)在传统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经鼻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对照组(50例)在传统常规治疗上加用鼻导管给氧治疗。结果HFJV组通气治疗后,44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压(BP)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好转(P〈0.01),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好转(P〈0.01);HR、RR、PaO2、SaO2较对照组显著好转(P〈0.05),总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76.0%)。结论经鼻HFJV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能迅速纠正缺氧、改善心功能,可作为抢救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本组50例,机械通气后采用丙泊酚镇静治疗,观察镇静效果达Ramsay氏评分2~4分、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和停药时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丙泊酚镇静治疗后起效快,用药后血压、心率逐渐稳定;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安全有效,便于监护和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治愈8例,死亡4例.结论:一旦考虑ARDS诊断,应立即给予以机械通气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变化,评价该法的生理效应 方法 选择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合并呼衰患者13例,待符合拔管条件后,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SV+PEEP) 分别于基本符合拔管条件下的机械通气时,以及拔管后3h条件下测定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变化 结果有创通气向无创通气转换过程中,循环呼吸参数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性(p>0 05) 结论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顺利实现有创性机械通气向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急性肺损伤部分液体通气效应与剂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兔实施不同剂量氟碳(perfluorocarbon,PFC)的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liquidventilation,PLV),观察其疗效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14只成年健康家兔,麻醉后经气管导管用生理盐水反复肺内灌洗,直至动脉氧分压(PaO2)<13 33kPa(100mmHg)达1h,记录肺气体交换、血液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各参数作为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基础值。随机分为PLV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以呼吸机行常规机械通气,不给予任何治疗措施;PLV组动物于ALI后每30min气管内灌入PFC(FC3280,3M,德国)6mL·kg-1共3次,总量为18mL·kg-1。以上述呼吸参数行机械通气。最后一次灌注后继续行机械通气3h,每小时记录各参数次。结果:PLV组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HbO2)在灌注第一个剂量的PFC后即显著改善,并与剂量呈相关性;PaCO2在灌注第一个PFC剂量后较ALI时显著降低,但并不随剂量的增加而继续降低。结论:以氟碳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改善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兔的肺氧合,并呈剂量相关性,同时呼吸动力的改善与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19例接受胸部及上腹部手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在控制模式下机械通气时自主呼吸的观察,对氧合指数(PaO2/FiO2)与自主呼吸频率超过机控呼吸频率的比值(RRsuper)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原因.结果表明:开胸及上腹部手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呼吸频率受氧合功能的影响,PaO2与RRsuper 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是-0.575 ;氧合指数与RRsupe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是-0.571; PaCO2 与RRsuper不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采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治疗开胸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35例开胸术后应用MV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成功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予以呼吸支持,结合药物治疗后顺利撤机恢复自主呼吸.结论:开胸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在护理上应密切监测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预防感染及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6.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在ICU行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降低VAP、刺激性咳嗽和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患者对循证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7.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好,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正>确掌握气管插管的方法,积极做好医护配合,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87例气管插管患者的抢救护理病历进行总结回顾,从插管开始的用物准备到插管时的医护配合,再到呼吸道的管理,依照机械通气护理规范进行归纳对照。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不断广泛应用,通过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在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临床治疗中应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 2015年收治的128例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持续静脉泵人大剂量呋塞米30 mg/h治疗的观察组与每天2次静脉推注呋塞米360 mg治疗的对照组,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12、24、48、72 h的血尿素氮、血肌酐、pH值、氧合指数、血钾、机械通气时间、预后情况等相关指标比较结果作为本次治疗效果评价的标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6.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水肿改善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68.8% (p<0.05).结论:采取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临床效果肯定,显著降低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对患者肾功能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创通气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治,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54例具有有创通气适应症的患者进行有创通气治疗。结果3例死于原发病,3例死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2例自动放弃治疗。4例脱机失败,其中2例再次抢救成功,2例放弃再次插管死亡,其他44例均撤机成功。并发症发生情况:一过性低血压30例,人机对抗2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6例,呼吸性碱中毒8例,双下肢浮肿7例,一过性蛋白尿5例,腹胀3例,肺不张2例,呼吸机故障2例,导管滑出、堵塞各1例。结论有创通气过程中,要积极防治并发症,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以改善预后,减少患者痛苦及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氧中毒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时间的高浓度吸氧,导致机体某些器官的功能与结构发生病理变化。主要有肺型、脑型和眼型氧中毒。为预防氧中毒的发生,机械通气过程中应注意吸氧时间和浓度的控制,氧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适当使用预防和对抗氧中毒的药物,将氧中毒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