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的文学反映论经历了宽泛的社会联系的现象反映论、先在的认识论的本质反映论、现象与本质相统一的文学反映论几个阶段。文学上的社会认识性的本质反映论,将文学引向了社会性认识的道路,悖离了文学作为艺术性、审美性精神产物的本性,产生了许多理论认识上的偏误和问题。艺术性、审美性才是文学最核心的本质,社会性认识的东西必须在其统摄之下,才能获得有限制的一定程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与"审美反映论"相联系,阐明审美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反映论的特殊形式,由此具体论述文学作品与艺术形态中的反映形态的特殊性和审美反映与一般反映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范畴概念是人们进行科学思维和研究的符号工具,也是思维成果的存在方式之一,“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组结”(列宁语).在文学反映论中,核心范畴无疑是形象,而在艺术生产论这个全新的理论体系中,这个核心范畴的位置则应让位于艺象,其中的原因,我想通过阐释形象与艺象的本义,检视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就能看得清楚了.“形象”是艺术反映论的核心范畴概念,这一点,大家都不会怀疑.主要例证就是,在以反映论为指导的文艺理论教科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结论:文学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家创作的是作品的形象;读者在接受中感受的是形象;作品的内容因素最重要的是形象;形式因  相似文献   

4.
以审美特征论、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主要观点的审美文论,是新时期国内学人的重大理论创新。审美文论的确立与逐步深化,使文学研究由外部转向内部,由“工具论”转向“审美论”,由“他律论”转向“自律论”。文学重新回归自身。为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同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论主流价值观文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价值观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不仅体现为中国现代作家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根本转变,同时也体现为一种新的文学观念的形成。这种文学观念以革命现实主义自我命名,以“反映论”为核心本质,以“真实论”和“典型论”为基本要素,先后经历了一个从对苏联文艺思想体系的机械模仿到逐渐实现民族本土化理论建设的历史发展过程,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聘同,不仅完全主导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实践,而且也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现代作家对于文学本质的认知水准。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发生论,主要有四说:一是“有德者必有言”的道德论;二是“物感说”的感应论;三是“不平则呜”的心理论;四是“文以气为主”的才气论。  相似文献   

7.
反映论的文学观、工具论的文学观、人本主义的文学观都是内在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当中的,它们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支点。三个支点之间有一种相互限定的关系:反映论的文学观如果不加限制,会走向缺乏价值关怀的自然主义;工具论文学观的恶性膨胀,则曾经使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现实主义品格丧失殆尽。卢卡奇等人对马克思主义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发现,揭开了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盲区,保证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人”、“物”、“道”标示了庄子哲学观的生存论、生态论、宇宙论三个环节,“人与文”、“物与文”、“道与文”是庄子从其哲学观出发,审视并揭示文学起源的三重维度。与此相应,庄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生存论、生态论及宇宙论的文学观。从生存论出发,文学是对生存的诗性观照,是真人自由生命的映射;从生态论出发,文学是对物性的体认及回归;从宇宙论出发,文学是对宇宙情怀的书写,是向大道的归藏,是天与心的交融。在文学的三维书写中,庄子揭示了文学的本质就是见证生命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全息生活、全息文学是迥异于传统文学理论的全新概念。“认知”与“审美”是文学的两大功能,而“理解”与“感觉”则是解读文学作品的两种相应方式;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是文学的两大主潮,“反映论”与“主体论”是支撑这两大文学主潮的哲学基点;与此对应,“生活的外宇宙”与“心灵的内宇宙”是文学必须全面涵盖的两个世界,“外宇宙”先于“内宇宙”,“内宇宙”大于“外宇宙”。全息生活并不等于全息文学,全息生活加上全息心灵这两个方面的全息观照才是全息文学。  相似文献   

10.
傅斯年倡导“文学革新”,主张文化“脱弃旧型入于新轨”,标举“科学学术”论与“史学即史料学”。他的“科学学术”论不从新、旧,不唯中、西,求真务实,凸显的是学术,强调的是科学与科学方法,排斥的是古今中西门户之见。历史学因为傅斯年的大声疾呼和身体力行,终于走上了一条与西方接轨、对话的科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有机结构,中国古代文论也以这种整体把握的方式去审视文学,建构成一套富有诗性特征的思维方式.中国文论家在观照、把握、思考、评价作品时,也总是将其看作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整体,并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基于这种整体的思维,中国文论常以气论文,以结构论文,以圆通论文.西方文论是一种逻辑性文论,所讲的文学整体是机械性整体.中国古代文论是生命性文论,是一种整体有机结构观.  相似文献   

12.
学既与政治、道德等社会意识不同,又与知性逻辑、科学认知功能相异,学是价值的社会意识,能寄托人的精神理想。当下既需突显价值关系方面的质的规定性,坚持改革开放的宏大叙事;也不妨填补式微的宗教的心灵之乡的“空白”,不妨成为一种“当代神话”式的象征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狂人日记》、《七巧板》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关于文学作品“狂人”形象的新见解:金乃文的荒唐表明用心理动力定型形成的下意识的表现,而“狂人”之“狂”则体现了他早先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但在长期的与封建势力的对垒中精神崩溃了,他对封建礼教及其复杂的封建利害关系的类似自动化的反射系统,同样是心理动力定型学说的反映。本文试图通过心理动力定型学说,在心理学与文学艺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解读小说及其他艺术形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论家、美学家、哲学家。他的“境界说”将中国古典文学上的境界说与西方美学融铸一体,构建了完整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境界理论,堪称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文学教育的危机及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学教育的危机不能单纯从外部生态环境和内部文学教育体制来思考。文学教育的合法性可以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层面来阐释。文学的"失语"、通识教育的需要和文学教育的"介入性"是大学文学教育必要性的三个层面。大学文学教育应该被视作艺术,其生命力在于文学与读者之间的辩证"对话",教育者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反思和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和审美中是否有个"审丑"问题?其效应如何?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现代化进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研究文学审美的问题,人们可以尽情发挥;研究"审丑",似乎就受到种种禁忌.从主体隐秘情感的宣泄,自我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对此进行探索,对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和审美中是否有个“审丑”问题?其效应如何?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现代化进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研究文学审美的问题,人们可以尽情发挥;研究“审丑”,似乎就受到种种禁忌。从主体隐秘情感的宣泄,自我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对此进行探索,对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民俗学为背景的学者从借助民俗学破案释疑到建立独立的文艺民俗学学科,所走乃是一条自觉建构理论的路径,而从事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学者走的却是一条批评实践的路径。文艺民俗学的理论建构如今遭遇瓶颈,文艺民俗学的批评实践与理论建构亦未形成良性互动。从文艺民俗学的意识形态、符号和学科属性等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反思,或许有助于我们突破当前文艺民俗学理论建构的瓶颈;通过对作家文学的文艺民俗批评以盘活文艺民俗学理论谱系亦并非一种奢望。而走向文化批评才是丈艺民俗学成功突围学科困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