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反映”范畴的机械唯物主义规定,是我国当代文学反映论走向误区的一个根本原因。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反映”是包含认识、情感、意志在内的综合心理过程,因此,重视文学的主体性问题,是文学反映论的应有之义。文学作为生活的审美反映,偏重于主体情感与对象形式的表现性关系,这就要求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的特殊性放置在情感论和形式论的范围加以深入探讨。这或许正是完善与深化文学反映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的文学反映论经历了宽泛的社会联系的现象反映论、先在的认识论的本质反映论、现象与本质相统一的文学反映论几个阶段。文学上的社会认识性的本质反映论,将文学引向了社会性认识的道路,悖离了文学作为艺术性、审美性精神产物的本性,产生了许多理论认识上的偏误和问题。艺术性、审美性才是文学最核心的本质,社会性认识的东西必须在其统摄之下,才能获得有限制的一定程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相关阐释,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当代意义,揭示了文学作为话语实践的真实作用与审美效果.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本身就包含着建构、生产、批判、认同的运作系统.实质上,文学话语实践既起到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也具有批判、改造现实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审美特征论、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主要观点的审美文论,是新时期国内学人的重大理论创新。审美文论的确立与逐步深化,使文学研究由外部转向内部,由“工具论”转向“审美论”,由“他律论”转向“自律论”。文学重新回归自身。为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同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创作发端于外在审美,内在审美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文学艺术创作是审美反映与审美创造的统一。作为审美反映,它是和作者感官相联系的感性反映,是和创作主体相联系的充分个性化的反映,是充满感情的反映,是升华的反映,是借助一定媒介的反映。根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规定,文学艺术创作是合规律合目的基础上的创造,一方面创作是对现实合规律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创作主体合目的的创造,美的规律是造形的规律。文学艺术创作的实质是人审美方式的自我观照、自我确证、自我肯定、自我享受、自我实现,因此文学艺术创作的本性是审美。  相似文献   

6.
尽管卢卡契的文艺思想被认为是“反映论型”的,但是,它与作为中国主流文艺思想的反映论文艺观有所不同。首先,中国的主流意识和卢卡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歧异。其次,中国主流意识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辩证关系这一思想基础上,强调政治对文艺的制约;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制约。卢卡契却反对文艺从属于某一意识形态,强调文艺的客观真实,认为作家只要具有正视现实的真诚和勇气,便能表现客观真实,实际上否定了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制约。反映论在中国与西方的流变,反映了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西方处于不同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能动的反映与选择性、创造性既不是相互对立,也不是相互平行的。认识过程的选择性、创造性是白含在能动的反映之中的,它是能动反映机制中的“构件”和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8.
尽管卢卡契的文艺思想被认为是“反映论型”的,但是,它与作为中国主流文艺思想的反映论文艺观有所不同。首先,中国的主流意识和卢卡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歧异。其次,中国主流意识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辩证关系这一思想基础上,强调政治对文艺的制约;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制约。卢卡契却反对文艺从属于某一意识形态,强调文艺的客观真实,认为作家只要具有正视现实的真诚和勇气,便能表现客观真实,实际上否定了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制约。反映论在中国与西方的流变,反映了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西方处于不同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实践美学从实践本体出发研究审美发生、审美本质等问题,克服了主客观论美学的某些局限,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实践美学混淆了哲学本体与美学本体的区别,说不清实践到审美之间的发展行程,实践创造不出"美本身"和全部审美对象."实践自由"说是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的美学理论模式,无法说明审美的本质.实践美学缺失"形而下美学理论品格"和"形而下美学理论形态",并不是功能齐全和形态完整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民间叙事诗产生于下层民众情感发抒、审美体现的需要,表现下层民众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彰显着他们对美、对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西北回族民间叙事诗是他们追求美、表现美、揭示美的外在形式,在审美形态上主要体现为反映爱情婚姻悲剧的"凄美"、寄托爱情胜利的"完美"、再现英雄史诗的"壮美"。这三种美学精神集中地表现在《马五哥与尕豆妹》《紫花儿》《歌唱英雄白彦虎》等作品中。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作为20世纪的元话语,对其界定是从不同层面进行的。就是说,没有囊括一切的现代性,只有诸种不同层面的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中审美关系的反映、产物,与现代性存在"多元一体"的三重关系:现代性孕生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又是对现代性的批判、重建和超越。审美现代性是被把握在美学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反映的是美学主潮问题,它体现了历史主义、人文主义、审美主义三大理念的综合。  相似文献   

12.
“吴文”有些论述与其基本观点自相矛盾。“吴文”否认有的错误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坚持反映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元骧的文学原理是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借鉴德古典哲学和西方现代哲学的合理内核,进行自己独立的哲学思考,是一种新马文艺学的宏观式学理研究.它由传统反映论的历史衍化、机械反映论的学理弊端和新马反映论的三大品格等结构而成.新马反映论的三大品格是王元骧反映论新探索的主体意识,表现为反映论的中西比照、反映论的对象拓展和反映论的中介环节等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4.
艺术反映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要继续深入研究能动反映论与文艺学的关系,解决艺术反映论理论上存在的诸种问题,这是目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主要流传于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湖北来凤,四川酉阳等地。"摆手舞"的历史十分悠久,反映了土家先民的狩猎、迁徙、生产和生活情况。"摆手舞"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土家族"摆手舞"当代的形态种类主要有娱乐健身舞、旅游舞蹈、教学舞蹈、剧场舞蹈等;影响其形态变化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审美的取向;舞蹈自身的发展;舞蹈工作者的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力图通过对信息论,控制论、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等现代自然科学成果的抽象和概括,探讨列宁提出的反映论思想和自然界广泛存在着的反映现象、阐述反映的内容、特点与形式。揭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自然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融入唯美主义与"精神分析学"是1920—1930年代浪漫主义话剧重要的审美特质之一。唯美主义在题材、母题、艺术表现及语言形态方面与浪漫主义有着相近的审美特质,而浪漫派剧作家在表达唯美倾向之时,往往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建构作品,这与他们借此学说以达到扩展作品人物内心情感的表现手段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当代近一百年的文论史上,钱谷融先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超越时代意识形态拘囿,探寻文学的艺术魅力内在生成理路的理论家之一。"文学是人学"学说的论断,融会了明清心学中的人学思想资源和西方逻辑智慧,辩证了主流艺术反映论,从而完成了我国对文学的审美属性及其来源的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本土言说。该学说的提出,也标志着在文学领域里中国传统人文学术迈向现代人文学术过程中一座桥梁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气韵是描述审美和艺术形态的最精确、最深刻的范畴。气韵是力与美的组合而呈现出的一种审美形态和艺术风貌。无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设计作品都不仅仅是表达普遍的审美,更重要的是用主观的意趣和韵味来表达真实的客体,服装设计也是如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气韵"这一概念的分析,以及气韵的消长在服装风格中的表现及运用,进一步揭示服装本身的气韵之美,以增强人们对服装内在意蕴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说"情趣"     
我国古代文论对"情趣"的标树较晚,明清时期出现将"情"与"趣"纳入到诗歌审美质性要素系统或创作主体要素系统中的立论.但实际上,早从唐代开始,不少文论家就已经将"情趣"视为了"趣"的审美表现形态之一,对"情"与"趣"相互间的关系予以了多方面的考察.我国古代曾出现过很多"趣"的称名,其中,不少都可归入"情趣"这一审美形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